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巴西橡胶树大孢子发生和胚囊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石蜡连续切片,观察巴西橡胶树胚珠和大孢子发生、胚囊发育过程,结果如下:1.倒生胚珠,胚珠原基在雌蕊心皮来完全愈合成完整子房前产生。珠被发生于造孢细胞末期或大孢子母细胞早期。至二核胚囊期,两层珠被顶部合拢包围珠心。2.具厚珠心,其顶部形成珠心喙;在珠孔上方有珠孔塞,它起源于胚珠附近的胎座组织。2.胚囊发育属于蓼型。发育过程一些明显的变化是:(1)细胞逐渐液泡化;(2)从单核胚囊开始,细胞核连续三次分裂、分化、定位和产生新壁形成七细胞胚囊;(3)出现极性,极性的表现在大孢子母细胞期就开始。4.一些品系的两性花中,雌、雄生殖细胞问各发育阶段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种观察甜菜胚囊的压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囊观察是植物胚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我们在学习了酶解法之后,摸索研究了一种观察甜菜胚囊的压片法。其步骤:固定、硼砂洋红整体染色、酸解离、剥离胚珠、透明、压片、观察。观察到了胚囊的一些情况。此法简捷易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茶树胚胎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石蜡切片系统观察研究了茶树胚胎发育过程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中4个小孢子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形,胚珠属薄珠心胚珠,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胚在发育过程中无明显胚柄。  相似文献   

4.
荔枝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研究对荔枝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及其淀粉的动态和引起座果率低的原因,作了较详细的观察,结果如下: (1) 子房两室,每室具一个胚珠。 (2) 倒生胚珠,具两层珠被。 (3) 胚珠发育属厚珠心胚珠。 (4) 胚囊发育为蓼型。开花前,大多数情况下,两个极核均合并为次生核。成熟胚囊包含卵器(由两个助细胞、一个卵细胞组成),中央细胞及三个反足细胞。 (5) 从孢原细胞分化,雌配子体发育成熟至开花,约需19~21天。 (6) 胚珠早期退化是导致座果率低的原因之一。 (7) 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胚珠内淀粉的积累是由珠心顶端到胚珠基部,由外珠被到内珠被。胚囊内淀粉主要分布在次生核的周围以及它和卵细胞之间的细胞质中。开花前一天的花柱中已积累大量淀粉粒。  相似文献   

5.
以甜菜单胚雄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对其雌性器官各部发育进行了比较解剖学观察,结果如下:甜菜雌蕊由3-5枚心皮合生而成,外形可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各部解剖学特征:(1)柱头3-5枚离生稍向外生长,柱头正面由大量乳突细胞组成;(2)花柱短小,半开放形,开口较小,其内充满腺毛状结构;(3)半下位子房,心皮合生一室,在外侧愈合交界处,有发达的盘状蜜腺;胚珠1枚基底胎座,曲生形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蓼形胚囊,并有盲囊结构产生.研究表明,甜菜雄不育和可育的雌蕊、胚珠、胚囊形态结构相似,均可正常发育,两者均具有受精与结实能力.  相似文献   

6.
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野生大豆比较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和野生大豆比较胚胎学研究,指出了三种类型大豆具有相同的胚胎学发育特征,这些特征如下:1.雄性孢原为表皮下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主要为正四面体形,少数为左右对称形;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药壁的发育属基本型;绒毡层细胞单核,属分泌型绒毡层。2.单室子房;弯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胚珠亚表皮下多孢原;多数大孢子四分体线形排列;少数为“T”字形排列,合点端大孢子有功能;胚囊发育为蓼型,反足细胞短命。3.大孢子发生较小孢子发生稍晚,但发育速度较快,后期雌、雄配子体同步成熟。4.自花授粉;受精过程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5.胚的发育属柳叶菜型;核型胚乳,胚乳发育中后期胚囊合点端存在胚乳吸器;胚珠合点端具承珠盘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同源四倍体多胚苗突变水稻IR36 双为材料,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其双受精过程及胚、胚乳的早期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在“IR36 双”双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中,观察到一些异常受精现象和胚囊发生败育的异常类型。统计结果表明,异常受精作用或败育胚囊的发生频率高达46.67%,远高于其野生型品种IR36 4x(33.00%)。主要有子房退化、胚囊退化、单受精、双胚珠、双胚等几种异常类型。这些异常类型是导致结实率降低及形成双胚苗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茉莉花胚胎学研究Ⅱ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茉莉花双瓣品种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与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同期,且发育基本正常,其胚珠是具单珠被的厚珠心弯生胚珠,为多细菌孢原组织,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大孢子基本呈直线排列,近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熟胚整为正常的8核胚囊。  相似文献   

9.
利用无融合生殖改良作物的潜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一、无融合生殖的概念 无融合生殖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无融合生殖是不通过受精作用而产生种子的生殖方式,它包括单倍体和二倍体两种无融合生殖。对作物改良意义最大的是二倍体无融合生殖。被子植物的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可以有3种不同的途径: 1.二倍体孢子生殖胚囊由孢原细胞或大孢子母细胞不经减数分裂发育而成。 2.无孢子生殖由胚珠中的体细胞直接发育成胚囊。 3.不定胚由胚珠的体细胞(多为珠心)直接发育成胚。 现将有性生殖和二倍体无融合生殖的途径图解如下: 二、作物育种利用 无融合生殖的意义 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可使世代更迭但不改变基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38种培养基,173份基因型材料。4年大量反复试验表明:甜菜未授粉胚珠接种在附加单一激素(6BA或K)或激素组合(IAA+K)或(NAA+6BA)的PGOB、MS、1/2MS、改良MS或N6基本培养基上.均可成功诱导单倍体植珠。胚囊发育至成熟阶段的胚珠诱导效果为佳。胚珠植株转移至附加IBA、NAA、IBA+GA、IAA+K或IAA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生根。分化、扩繁、壮苗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附加K和IAA。在培养基中附加0.01%秋水仙碱处理1—2天,可使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率达66.0%。细胞学观察表明:单倍体胚状体起源为卵细胞或反足细胞。后代遗传学观察表明:同一诱导材料的不同胚珠株系表现出多样性,同一株系个体间性状整齐一致.表现出高度纯合性。胚珠再生植株后代含糖率明显较高,且个体间差异小。  相似文献   

11.
水稻胚囊形成过程与分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改进的GMA半薄连续切片技术对水稻品种IR36胚囊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形成的二分体和减数分裂Ⅱ形成的四分体的各个子细胞的大小都是不均等的;b)单核胚囊的3次有丝分裂的方向都较为固定;c)极核发育过程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变化;d)胚囊形成各阶段淀粉粒出现与否有规律性。根据IR36胚囊形成的特点,初步将水稻胚囊形成过程分为8个时期,即孢原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功能大孢子形成期、单核胚囊形成期、胚囊有丝分裂期、八核胚囊发育期和胚囊成熟期。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E CLSM), 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台中65杂交F1的成熟胚囊育性、胚囊形成发育及受精特点进行研究。杂种F1成熟胚囊平均育性为64.61%。不同杂种的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 异常的主要类型有:胚囊退化、小胚囊、雌性生殖单位退化、卵器退化、极核数目或位置异常及其他异常等类型。其中频率最高的异常类型为雌性生殖单位退化(10.49%),其次是胚囊退化(9.80%)。杂种F1的胚囊发育过程与高州野生稻原种基本一致,育性低的杂种F1胚囊发育过程出现多种异常现象。对3个杂种F1受粉后1 d的胚囊进行观察发现,除正常受精膨大的胚囊外,还存在结构正常未受精和结构异常未受精等异常现象。受粉后7 d的胚囊基本上与受粉后1 d的相似。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可能具有决定杂种F1胚囊育性的不同基因,包括中性基因等。  相似文献   

13.
同源四倍体水稻成熟胚囊的结构及异常现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整体染色透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CLSM),对包括籼稻、粳稻及爪哇稻在内的13份同源四倍体水稻的成熟胚囊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源四倍体水稻多数子房(平均6290%)胚囊结构正常,与二倍体的正常蓼型的相似,一些子房(平均3710%)胚囊结构出现异常,异常包括雌性生殖单位退化、极核异常、胚囊退化、卵器退化、异常小胚囊和“双套结构”胚囊等6类。这些异常胚囊都可能影响受精,从而导致结实率降低。不同类型的同源四倍体水稻间异常结构胚囊的频率差异极显著。籼稻与粳稻比较,总的趋势是粳稻异常胚囊的频率高于籼稻,其中粳稻平均为2566%,籼稻平均为1934%。同一品种内异常类型的频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显示异常结构胚囊的形成可能与品种的基因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茶树受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茶树卵器的结构和受精过程。茶树的卵器由1个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组成。有些卵器的助细胞之一在花粉管进入胚囊之前已开始退化,有些卵器的2个助细胞直到受精时仍保持正常的结构。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后,花粉管通过花柱通道到达珠孔,然后穿过退化的助细胞或助细胞与胚囊壁之间进入胚囊,并释放出2个精子和其它内含物。两个精子分别接近并贴附在卵核和两极核上,两性核的核膜溶解,精核染色质沉入雌核,并随之松解。最终雄性核仁和雌性核仁合并,形成具有单核的合子和初生胚乳核。初生胚乳核随即进行核分裂。通过鉴定两性核仁结合与否和观察  相似文献   

15.
‘无核贡柑’的无核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无核贡柑和普通有核贡柑为试验材料,对其花粉育性、成熟胚囊结构以及胚胎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有核贡柑相比,无核贡柑的花粉育性较低,但仍具有一定的生活力和发芽率,两者同属于中育型.无核贡柑成熟胚囊结构完整.无核贡柑授粉后3周,胚体开始败育;授粉后5周,胚乳退化;授粉后7、8周,没有种子的痕迹,最终发育成无核果实,说明胚胎败育是无核贡柑无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Abnormal Structure of Embryo Sac in Autotetraploid Ri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utotetraploid rice is a special genetic stock line derived from colchicine-treated diploid rice.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diploid, the chromosomes and genome of the autotetraploids are doubled. Therefore, the phenotype or morphology, especially the rep…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无孢子生殖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进一步确定水稻HDAR的无融合生殖胚的倍性及发生类型,系统观察了胚囊的发生发育。结果表明水稻HDAR中具有一定频率的无孢子生殖胚囊和由卵细胞孤雌生殖而形成的无融合生殖胚。  相似文献   

18.
玉米子粒油分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10个油分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的优良自交系,按(5×5)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玉米子粒油分及不饱和脂肪酸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油分主要受胚、胚乳、细胞质效应的影响;油酸、亚油酸主要受胚、胚乳、母体效应的控制,3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α-亚麻酸的胚效应最小,表现为加性效应且遗传率较高。4个性状胚乳、胚的遗传率均较高,且胚乳遗传率大于胚的遗传率。330、素湾1611、ZOL-1可用于提高油分;ZOL-3、ZOL-4、ZOL-5对提高油分和油酸有极显著效果;ZNL-1、330、1072、ZOL-1、ZOL-5可用于提高亚油酸;ZOL-4可作为提高α-亚麻酸的母本;ZOL-1可以同时提高油分、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相关分析表明,油分与油酸极显著正相关(rP=0.612**);油分与亚油酸(rP=-0.504**)、油分与α-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rP=-0.277**),所有成对性状均以胚乳加性相关最强、胚加性相关次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分离世代粒色与种子含油量、胚含油量、皮壳含油量及皮壳率间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关系。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粒色与种子含油量,胚含油量及皮壳含油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皮壳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黄籽群体内,粒色与皮壳率间无相关,与种子含油量及胚含油量的相关趋于不显著,与皮壳含油量可能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粒色只与皮壳率和皮壳含油量偏相关显著,与种子含油量及胚含油量间的偏相关不明显。文中讨论了粒色与种子含油量呈显著简单相关的原因和高含油量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