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情报革命     
电子计算机革命的同义语。由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伴随而来的以情报革命为中心的社会变革。人类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五次情报革命。第一次情报革命是人类口头语言能力的获得,第二次情报革命是文字的发明,第三次情报革命是印刷的发明,第四次情报革命是电讯、电话、收音机、电视机的发明。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进入了第五次情报革命。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情报革命的基本特征,在于一、贮存大量的情报以及知识,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情报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所谓情报学,顾名思义,它是一门以情报为其研究对象的科学。早期人们对情报问题的研究还比较笼统,所有的有关情报方面的理论都放在一门情报学之中,这主要与人们的认识水平较低和活动范围狭小有关。以后,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一方面开始从更深层次研究情报问题;另一方面又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情报问题。这不仅促使情报科学基础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也促使各门分支情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到目前为止,情  相似文献   

3.
我们正处于情报与战略制胜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里竞争情报是企业谋求或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竞争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阶段,战略管理能够使得企业从长远的全局角度来规划企业的未来发展.竞争情报是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根据竞争动力(包括非市场因素、行业竞争对手、潜在的竞争对手和本机构的竞争对手)发展可付诸行动的预见的过程.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二者相互影响、共同消长.离开了竞争情报,企业的竞争战略管理谈不上竞争.不满足战略高度的需要,所得来的竞争信息也谈不上是竞争情报.竞争情报是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的基础,企业竞争战略管理是竞争情报的导向.  相似文献   

4.
日本军国主义时代妄想建立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是荒谬而虚伪的侵略口实;而科技领域的“情报共荣圈”(以下简称“共荣圈”),却属一种不依主观意识为转移的隐性客观存在。其有关种种,姑且妄论如下。共荣圈的内涵可规定为:互为情报发生源和情报吸收源的组织或个人,在全方位多形式的情报交流中,如能产生经常性的彼此响应,而且历久不衰,从而逐步形成或大或小、或明或暗、若隐若现的不拘一格的群体,这就是普遍存在的情报共荣圈。共荣圈可以体现为自觉的有组织形态,也可以体现为自发的无组织形态。共荣圈大量存在于同行业之中,但也部分存在于相关行业之间的交叉部位的诸种范畴中,其形态千差万别,无比生动,难以雷同。  相似文献   

5.
我们铜梁县于1984年建立了全县综合性的科技情报网,由县科委和县情报所牵头,下设农牧渔业、乡镇企业、二轻工业、能源建设、医卫环保等五个专业情报分网。网络按技术、业务的不同分门别类,划分为31个专业情报交流组。参加网络的有全县27个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科技人员、经济管理干部和领导干部,共计185人,其中科技人员79人,占42%。由于网与各业务系统联系紧密,本职工作与情报工作有机地结合,使网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情报网成员的主要职责有四条:1.努力学习情报业务知识,提高对情报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2.经常注意搜集最新的技术经济情报,并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美国专栏作家DANGILLMOR最近就"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这个专题查阅了大量有关书籍和资料,并征询了众多读者的意见,概括了以下10种在过去100年中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发明:一、内燃机:由于内燃机的出现,促成了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城郊化,...  相似文献   

7.
在情报科学学科界定模糊、地位不稳固的发展阶段,笔者认为强化情报科学的“兼容”特征,是发展情报科学、提高学科地位的重要手段,文中对此做了多角度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每个科研单位大都设立情报研究室(或称技术情报报导室),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科技情报人员和翻译人员。这些同志与研究人员一起,为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科技情报工作的逐渐深入,认真地回顾和总结这些年来的工作实践,并在展望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搞清科  相似文献   

9.
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情报化的进程,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进步对情报的需求日益增加,情报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情报机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随之产生了社会对大量合格专业情报人才的需要,许多高等学校因此纷纷办起了情报类专业,一些图书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上也竞向情报专业靠拢。据悉,全国高等学校创办情报类专业本科或大专班的已达50余所,目前还有陆续增加的趋势。名称不少,有的叫“科技情报”,有的叫“图书、情报,”有的叫“图书馆学,”由于其核心专  相似文献   

10.
办好情报网服务全行业林业部哈尔滨林机所邱曼萍,李克尧专业情报网是群众性的科技情报组织,是沟通情报信息、开展情报协作的群体松散型组织.其基本任务是组织学术讨论;交流技术经济情报信息;开展情报咨询服务;组织协调情报调研;传递、报道国内外科技成果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1.
情报产品的商品化已成为商品经济下情报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根据工作中的经验对提高情报产品商品率的问题做初步探讨。所谓情报产品,就是指情报人员从事情报生产,创造的固化劳动成果。所谓情报产品商品率,就是情报产品成为商品的比例。如何提高情报产品的商品率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情报产品的类型、质量及营销三个方面入手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功率强大的分时计算机,大型快速随机存取的存贮装置,价格低廉的终端以及高效率的通讯网络等先进技术设备的出现提哄了现代化的情报技术手段,使得联机情报服务成为可能,于是出现了一门新兴的产业——联机情报业。一、联机情报业的产生60年代初,大型情报服务机构由于印刷、大量文摘索引刊物的需要,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照相排版,以降低成本和缩短印刷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服务对象发展变化、服务范围扩张延伸的需要,我区广大基层情报工作者在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先后采用了以下十种情报服务方法,收到了一定成效,打开了农村情报工作局而,为情报工作赢得了信誉。(1)实物情报。这是农民用户最喜欢的一种情报服务方式,看得见,摸得着,农民拿来就可以用,如各种农作物、家禽、家畜的优良品种,新农药,新化肥等等。(2)科技咨询。为了适应众多用户的各种需求,情报部门配合各业务系统、各专业行业成立了包括农技、植保、畜牧、茶果等在内的咨询服务组,使农村情报用户的许多问题可在当时当地得到适当解决。  相似文献   

14.
当前,情报调研工作正向整体化和综合性方向发展,认识这种发展趋势,明确情报调研为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认真坚持情报调研与地当资源特点、经济特点、枝木特点和社会发生的需要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在理论上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勇于创新,使情报调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情报的价值在于应用,而应用的前题在于情报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时间性。而我们做情报工作就是力求将大量的、分散的、甚至是隐蔽的情报,按照既定的目标,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途径传递到实际应用中去,并且通过实践反过来检验情报的价值,从而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情报量迅猛增加的今天,我们一方面缺乏足够的、先进的情报设施和手段;另一方面是情报队伍技术力量薄弱。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进行情报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把握住可能发生的情报误差,以力求  相似文献   

16.
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英国巴思大学对社会科学情报和文献工作进行了大量研究、1971年发表了第一份研究报告,题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情报需求》。它是《社会科学情报需求调查》研究课题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配网自动化系统也通过引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实现配网的自动化控制操作的功能,与传统配网系统相比,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还提高了配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现对配网进行实时监控的功能,并在电力企业广泛推广,也促进我国配电网系统逐渐走向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研制陶瓷发动机,使内燃机活塞组件的允许工作温度从400℃左右,提高到1300℃以上,实现了一个飞跃性的突破。无疑,这一突破,将给内燃机的发展带来一场革命。现将有关陶瓷发动机的概况介绍如下。一、进展情况 1982年日本京陶公司和五十铃汽车公司制造出工作容积为2.8L、功率为55马力  相似文献   

19.
专利情报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财富,人类的智者和勤者依赖这种财富,可以获取他们应有的商业报酬。专利情报是集人类智慧的精华,容科技、法律、经济为一体,为各行业把握着科研和生产的方向。1985年4月,我国专利制度开始实施,这对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的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专利文献是记载人类发明创造的载体,几乎所有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发明或技术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感广大情报用户迫切需要掌握企业情报信息的搜集、检索、利用的知识与方法。贵刊在企业情报教育等方面,以前做了大量工作,发表过不少佳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已成为广大情报用户的良师益友。在我和不少高校情报教育工作者的心目中,贵刊已成为我国影响最大、最受情报工作者欢迎的首家刊物。我认为情报学一定要突破科技情报的内容范围。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充实有关市场情报、法律法规情报、管理情报、竞争对手情报等内容。情报刊物既要有理论性、学术性的文章,也有要实践性、实用性的文章。情报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