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地被竹鞭长和鞭径特征对笋芽萌发生长和叶片养分的影响,为地被竹高质量鞭段容器育苗提供参考,以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菲黄竹(Sasa auricoma)1年生鞭段为试材,选取细鞭(D1,鞭径分别为(2.90±0.32)、(2.67±0.32)mm)、粗鞭(D2,鞭径分别为(5.42±0.63)、(5.20±0.46)mm)2种径级的竹鞭开展3种鞭长(L1,3.0 cm;L2,6.0 cm;L3,9.0 cm)6种处理的埋鞭育苗试验,调查测定美丽箬竹、菲黄竹容器苗的生长指标及叶片养分质量分数等。结果表明:随着鞭段长度、径级的增大,地被竹分株数量、苗高、地径、高径比、出叶强度等总体上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叶形态指标亦随鞭长的增大而明显升高,2竹种均以D2L2、D2L3处理容器苗生长较好;而且鞭长和鞭径对容器苗器官生物量也有重要影响,2竹种均以D2L2、D2L3处理总生物量较高,其中鞭长又显著影响2竹种器官生物量分配;2竹种叶片C、N、P质量分数随鞭长和径级的增大总体上也明显升高,但w(N)∶w(P)相对稳定,而w(C)∶w(N)、w(C)∶w(P),美丽箬竹显著降低,菲黄竹显著升高或保持不变,体现出种间差异。可见,鞭长和鞭径对美丽箬竹、菲黄竹容器苗生长及叶片养分质量分数有明显影响,从容器苗生长、养分积累及育苗鞭段的经济性等综合考虑,建议美丽箬竹、菲黄竹容器育苗时选择鞭径5.0 mm、鞭长6.0 cm的鞭段。  相似文献   

2.
不同混生地被竹光合和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取11种优良混生地被竹,比较不同竹种在同质环境条件下的光合和荧光特征差异,以层次分析法评价高光效竹种,为进一步研究竹子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及优良竹种多指标、多方位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黄条金刚竹、铺地竹、美丽箬竹和白缟椎谷笹的净光合速率(Pn)均在14.00μmol·m-2·s-1以上,白纹阴阳竹和倭竹的Pn仅为8.10μmol·m-2·s-1左右.(2)美丽箬竹、白缟椎谷笹和黄条金刚竹等的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相对较高,菲黄竹、白纹阴阳竹和倭竹等相对较低.(3)黄条金刚竹的光补偿点最低,光饱和点最高;倭竹的光补偿点最高;白纹阴阳竹的光饱和点最低;白纹阴阳竹、菲白竹和倭竹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相对较大,美丽箬竹、白缟椎谷笹、黄条金刚竹和阔叶箬竹相对较小.可见,在同质环境条件下,不同竹种的光合生产能力、光合作用效率、光利用和光适应各有差别.综合评价显示,黄条金刚竹、美丽箬竹和白缟椎谷笹等为高光效竹种,但竹种的光合生理差异还可能与长期环境选择、遗传进化及竹子生态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在福建省漳平市进行试验,以(2 250±100)株·hm-2立竹密度毛竹林为对照组(CK),分别设置(1 365±100)、(1 950±100)、(2 550±100)和(3 150±100)株·hm-2立竹密度毛竹林为A、B、C、D处理组,分析立竹密度对竹鞭数量结构特征、年龄结构特征、鞭芽特征和鞭根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毛竹竹鞭的总鞭长、总鞭质量和鞭节数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K平均节间长最大,D处理最小;幼壮龄鞭受立竹密度的影响大于老龄鞭,C处理的幼壮龄鞭总鞭长、总鞭质量、鞭节数和平均节间长均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D处理的老龄鞭总鞭长、总鞭质量、鞭节数和平均节间长均最大;总鞭芽数、弱芽数、壮芽数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D处理的空节芽数最多,CK最少;毛竹鞭根系活力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表明C处理最有利于毛竹竹鞭系统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4.
阔叶箬竹分株繁殖和埋鞭繁殖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扩大阔叶箬竹种群数量和栽培范围,对阔叶箬竹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分株繁殖和埋鞭繁殖2种方法下的生长指标变化并比较分析了2种繁殖方式。结果表明,采用分株方法繁殖时,秆数对阔叶箬竹的成活率、新竹高度、叶片数、叶长、叶宽和出笋数都有显著性影响。采用3秆·丛-1的分株繁殖方式相比1秆·丛-1和5秆·丛-1成活率更高,植株生长状况更好。采用埋鞭方法繁殖时,鞭长对阔叶箬竹的成活率和新竹高度有显著性影响,而对其叶片数、叶长、叶宽以及出笋数没有显著性影响。采用10 cm鞭段长度的埋鞭繁殖方式相比5 cm和20 cm鞭段长度成活率更高,植株生长状况更好。相同养护条件下,埋鞭繁殖成活率稍高于分株繁殖,而分株繁殖的竹苗比埋鞭繁殖的株高更高并且出笋数也更多。这些数据可为今后阔叶箬竹的产业化生产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astriatus)育苗方法。[方法]用不同基质和不同材料组合繁育铺地竹,用不同浓度的NAA和ABT处理铺地竹,测定发笋率、出笋率、退笋率、高生长、发根数以及根长等指标。[结果]在草炭土∶黄土为1∶2和材料为3节鞭段条件下繁育的铺地竹发笋率和成竹率效果优于其他培养基质和材料,可提高发笋率和成竹率,200 mg/L的ABT处理下铺地竹发根数以及成竹率都显著提高。[结论]选择草炭土∶黄土为1∶2,材料为3节鞭段并适量用浓度为200 mg/L的ABT来繁育铺地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彭盛烈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62-5163,5237
从黔竹同生群、种群两个方面初步研究喀斯特地貌黔竹种群生态结构及主要生物学特性。通过选择不同生境、干扰条件下无性系种群,测定其各同生群立竹密度、径级、树高等,研究其结构类型特点、合理性与生境、人为干扰关系以及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阴坡生长状况优于阳坡,半遮蔽优于全光照;种群年龄-株数结构以各同生群1龄竹〉2龄竹〉3龄竹〉4龄和4龄以上竹最为稳定合理,表明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调控优化各龄级采伐量,加强抚育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生态适应性强。采取覆土控鞭经营措施能显著提高高节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及竹林经济效益。为摸清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生长的影响,为高节竹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测定了覆土控鞭栽培与对照高节竹林1~3年生立竹叶片的主要叶性因子和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分析高节竹叶片形态和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对覆土控鞭栽培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覆土控鞭栽培2 a后,高节竹1~3年生立竹叶片变细长,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略有增大,单叶质量和叶片厚度稍有下降,叶片形态指标覆土控鞭栽培和不覆土栽培竹林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覆土控鞭栽培的高节竹林1~3年生立竹叶片碳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氮略有升高(P0.05),磷稍有下降,C/N和N/P均有所升高(P0.05),而C/P显著升高(P0.05)。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叶片形态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对高节竹光合碳同化能力和氮、磷养分利用效率有促进作用,可见高节竹林采取科学的覆土控鞭高品质竹笋栽培措施能达到高效可持续经营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竹子的育苗和快速繁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黄条金刚竹、铺地竹、菲黄竹、红壳竹和毛竹为试材,通过育苗试验研究了埋鞭育苗法对竹子育苗成活率和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菲黄竹1、2、3节鞭段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0.0%、64.5%和71.1%,平均行鞭距离分别为23.4、38.1和41.4cm,苗高分别为5.7、9.0和9.4cm。铺地竹1、2、3节鞭段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0.0%、67.8%和91.1%,平均行鞭距离分别为22.4、44.1和71.9cm,苗高分别为5.2、8.4和8.2cm。黄条金刚竹1、2、3节鞭段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21.1%、63.3%和56.6%,平均行鞭距离分别为38.7、68.6和54.2cm ,苗高分别为6.5、10.8和12.2cm。红壳竹1、2、3节鞭段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35.0%、45.0%和68.8%,平均行鞭距离分别为0.3、4.4和50.8cm,苗高分别为13.3、25.6和24.2cm。毛竹1、2节鞭段没有成活苗,3节鞭段仅有3株成活苗。[结论]除毛竹外,试验竹种的所埋鞭段越长育苗成活率越高;行鞭距离越远,育成竹苗越高。  相似文献   

9.
竹丛枝病是普遍发生并导致竹林退化的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研究该病害的病原对于该病的防治有重大的意义。异香柱菌属Heteroepichlo?箬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 sasae是引起竹子丛枝病的病原之一。利用形态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采自浙江桐乡的红哺鸡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丛枝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根据该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平板纯培养物的培养特征以及基于内源转录间隔区-核糖体DNA(IT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最终确定为箬竹异香柱菌。该分离物与红哺鸡竹丛枝病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图5参14  相似文献   

10.
在秦岭地区佛坪自然保护区内,以锐齿栎林、落叶松林、巴山冷杉林和桦木林下4种生境下的大熊猫主食竹-秦岭箭竹为对象,对其无性系及其分株地上地下构件数量特征、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条件下,秦岭箭竹无性系分株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桦木林巴山冷杉林落叶松林锐齿栎林,随着无性系分株密度不断减少,分株分布的均匀性不断增加。(2)秦岭箭竹无性系分株年龄结构在4种生境下均表现一致,1~3龄级成倒金字塔型,3~6龄级呈金字塔型。3龄级和4龄级的分株数量达到最多,最大竿龄为6年。(3)4种生境条件下,秦岭箭竹无性系地上地下各构件的形态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郁闭度小、土壤肥沃、人为干扰少的桦木林下能够充分利用光、温、水、土壤等因素,实现自身生存和扩展,达到最佳状态。说明秦岭箭竹无性系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发生了明显的可塑性变化,这些可塑性变化是种群对生境差异的适应性反应的结果,有利于增强种群对生境中有限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退化红壤区笋用小径竹幼林结构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壤丘陵地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和生产潜力发挥为目标,以优质笋用小径竹红壳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对象,历时5 a定位研究竹子幼林结构主要因子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壳竹和早园竹抽鞭发笋能力强,成竹率高,年际立竹量变化明显,以造林后第2年增加最为显著,可分别达到2 430株*hm-2和2 970株*hm-2,第3年成林投产.新竹平均胸径造林后第3年分别为3.54 cm和3.21 cm.第5年立竹量和立竹径级达到丰产林分结构水平.红壳竹和早园竹地下鞭系多分布于土壤上层20 cm区间,造林后第3年鞭系长度达10 m*m-2以上,平均鞭径分别为1.75 cm和1.32 cm,鞭系径级均匀度提高.单位面积林地鞭系侧芽数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显著增多,造林后第3年分别是第1年的119.4%和202.9%.指出2竹种在红壤丘陵地适应性好,可规模化推广应用.造林母竹标准为2.5~3.5 cm径级的1~2年生健康立竹,初植密度900~1 500株*hm-2.加强幼林期土壤管理和竹林结构调控是早成林和良好经济性状表现的主要措施.表6参12  相似文献   

12.
井冈寒竹种群生物量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井冈寒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井冈寒竹种群的总生物量为1602.92g/m2,其中地上部分为956.39g/m2,占59.67%,地下部分为646.53g/m2,占40.33%。不同构件生物量结构为:秆605.02g/m2,叶209.68g/m2,枝141.69g/m2,鞭532.87g/m2,篼113.66g/m2;井冈寒竹种群中1~4龄级个体生物量的分配依次为:6.25%、26.49%、48.09%和19.17%;井冈寒竹种群中各构件单位生物量在不同年龄分株上的分配亦有差异,地上部分含量逐渐上升,地下部分含量逐渐下降;秆、枝、叶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46.05%、57.87%和60.10%,以秆最少,叶最多。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适宜栖息地恢复指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该文从地形因子、森林群落因子和主食竹因子3方面,建立了大熊猫栖息地退化与恢复的指标体系.地形因子指标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坡向等;森林群落指标主要包括:林木高度、灌木高度、灌木株数、林木株数、灌木种类、云冷杉林木组成比例、灌木盖度和森林郁闭度.竹子密度、竹子基径、幼竹比例和竹子高度则是衡量主食竹质和量的主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的标准是:生长在海拔2 600~3 000 m之间、坡度为25°~45°的西坡、西南坡和西北坡的中坡部位的森林.这种森林的林木高度<15 m,灌木高度<2 m,灌木株数> 5 000株/hm2,林木株数<300株/hm2,灌木种类>5种以上,云冷杉林木组成>50%以上,灌木盖度80%~100%,森林郁闭度<50%,竹子密度为 35~102株/m2,竹干基径>4.4 mm,幼竹比例>25%,竹子高度为1.8~2.8 m的森林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恢复和修复3种恢复大熊猫栖息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徐州石灰岩山地侧柏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量和生产力是评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科学依据.对徐州石灰岩山地50年生的侧柏纯林生物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如下:(1)单株侧柏的生物量为8.88~80.71 kg,各个器官生物量比例总体呈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或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的顺序;(2)侧柏各测树因子中,关系最密切的是地上生物量与单株总生物量,其次是树干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各部分干重与胸径及D2H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与树高的相关性较弱;(3)8块侧柏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动范围为28.92~75.42 t·hm-2,平均值为54.35 t·hm-2;(4)朝北指数与林分生物量显著相关,其他因子同林分生物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与林分生物量、林分密度与地上生物量都呈现出单峰曲线关系.当林分密度为2 600株·hm-2左右时,林分生物量和林分地上生物量数值接近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在营养生长初期对不同光照强度和土壤养分的反应,利用盆栽控制试验,将由根茎繁殖出的植降低了光合活性并积累显著较少的生物量。养分供应的高低未对所测定的光合相关性状产生显著影响,但较高的养分供应有利于高光条件下的生物量积累。光照强度是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营养生长初期的重要因子,中、低光照条件可能会限制其入侵;而养分供应影响有限,加拿大一枝黄花营养生长初期对土壤养分状况适应性很广。株置于3个光照水平和3个养分水平组合的9种处理下,测量其叶片气体交换性状和叶绿素含量,并收获植株测量生物量。结果显示,高光强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表观羧化效率,降低了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全株生物量积累,中、低光照条件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土层厚度对筇竹无性系种群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究不同土层厚度对天然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形态的影响,力图为筇竹的适地适竹、定向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本研究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冗余分析与蒙特卡洛检验,分析环境因子随土层厚度变化对筇竹分株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筇竹分株高度、枝下高、节长、地径、胸径、分枝长、分枝角、鞭节长、鞭节径、蔸根长、鞭根长、隔离者节间长度和隔离者直径相应增加,隔离者总长度则相应减少。2)全磷、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及含水量对筇竹分株构件的大小起重要作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对筇竹分株构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单一土壤因子对筇竹分株构件形态影响的重要性大小排序:全磷>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含水量>全钾>速效钾>有效磷>酸碱度。筇竹无性系分株构件随土层厚度的递增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不同土层厚度中水分和养分资源分配的差异性决定了筇竹分株形态的大小。其中,全磷、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和含水量是影响筇竹分株形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的聚磷酸铵作为种肥在石灰性土壤上对大豆、小麦苗期生长及养分累积的 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以不施肥作对照,磷酸一铵(MAP)、不同形态聚磷酸铵(液体型简称 APPL, 固体型简称 APPS)作为种肥,探讨不同磷源对大豆、小麦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液体聚磷酸铵(APPL) 处理明显促进大豆生长,其地上部干重较固体聚磷酸铵(APPS)处理显著增加 48.2%,固体聚磷酸铵(APPS) 处理则对小麦生长效果最好,其地上部干重较 APPL 处理增加 34.9%;APPL 处理大豆地上部磷累积量最大,显 著高出 APPS 处理 38.8%;不同形态磷肥条件下,APPS 处理对小麦的生物量以及对磷、钙、镁养分的吸收量最高, APPL 处理次之,MAP 处理效果最差,APPS 处理地上部磷累积量较 APPL 处理高 18.7%,是 MAP 处理的 2.5 倍。【结 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以 MAP 处理作对照,APPL 处理大豆肥效最佳,地上部干重是对照的 2 倍多;APPS 处理 小麦肥效最好,其地上部干重较对照显著增加 79.3%。  相似文献   

18.
粗茎鳞毛蕨种群形态性状及其生态可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东部山区的3个粗茎鳞毛蕨种群进行了形态特征及其生态可塑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和光照条件显著影响粗茎鳞毛蕨种群的株高、冠幅、叶片数量、叶片宽度、孢子叶数等形态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形态指标在种群间的差异程度依次为株高>冠幅>孢子叶数>叶数>叶宽。可见,不同光环境对粗茎鳞毛蕨种群的株高影响最大,对其繁殖能力也有较大影响,而对叶片数量和叶片宽度影响最小。尽管粗茎鳞毛蕨常生长在林下,有一定的耐阴性,但是过阴环境不利于粗茎鳞毛蕨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更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定点观测及室内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芦苇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生长状况及光合特征.结果表明:(1)芦苇各生长指标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生物量、叶面积、株高、株径可以较好地反映芦苇的综合状况,即可以用来评价芦苇生长情况.密度增加是芦苇群落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2)适时适当的火烧处理可以起到积极的生态作用,促使芦苇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上都表现出优势,促使芦苇更早进入生长发育,并且较早地进入生殖生长期.(3)收割处理可移除地表枯落物,使地上植被具有更多的生长空间去竞争水肥气热等资源,而对芦苇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不同留茬高度对芦苇的生长无显著影响.(4)芦苇的盖度、株径、叶片个数、分节数和株高的变异系数均较小,表明它们作为芦苇的基本形态指标是较为稳定的,生态可塑性小;而芦苇种群密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密度不稳定,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温度、水分、地形、光照、土壤等生态因子对核桃生长结果影响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核桃的优质丰产与温度、水分、地形、光照、土壤等生态因子密切相关。商州区温度和水分比较适宜核桃生长和发展核桃产业;地形不同核桃生长结果差异很大,海拔高度720~1 100 m的生长结果最好;其次是1 100~1 400 m, 1 400~1 700 m最差;坡度10°以下缓坡生长结果最好,32°陡坡生长结果最差;南坡或东南坡生长结果好,北坡或西北坡差;坡下部生长结果好,坡上部差;树冠外缘光照比内膛好,生长结果树冠外缘也好于树冠内膛;沙壤土核桃生长结果最好,其次为沙石土和黄泥巴土,石渣土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