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剑湖选择11个采样点,于2011年1月、4月、6月和10月按季度4次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52种,主要为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环节动物种类。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密度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生物量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采样点全年密度为16~23840个/m2,最高密度出现在采样点A左,最低密度则在采样点E右;生物量全年为168~234347g/m2,以采样点D最高,采样点I最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全年为010~275,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生物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全年分别为009~109、003~065和003~143,最高值均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均出现在冬季。  相似文献   

2.
2009年6、11月和2010年4月共3个水情期(即丰、枯和平水期)对赣江流域一级支流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袁河流域底栖动物17种,隶属于3门5纲12科,其中寡毛类4种,蛭类1种,腹足类5种,瓣鳃类4种,水生昆虫类3种。袁河底栖动物3期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分别为1 762.29 ind./m2和982.37 g/m2,密度上摇蚊占优势,生物量上铜锈环棱螺占优势。不同水情期现存量也存在差异,平水期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比丰水期、枯水期的大;丰水期的密度比枯水期的大,而生物量却比枯水期的小。袁河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摇蚊、铜锈环棱螺、河蚬和方格短沟蜷。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表明袁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存在季节性变化,且下游多样性比上中游复杂;Shannon-Wiener指数和FBI指数的结果表明袁河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相似文献   

3.
于2018年7(夏季)、10(秋季)、12月(冬季)和2019年4月(春季)在日照近海18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7门72科119种,其中:多毛类动物28科62种,为优势类群;甲壳动物26科36种、软体动物11科12种、棘皮动物3科4种和其他类群5种。主要优势种为寡鳃齿吻沙蚕(Micronephthys oligobranchia)、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中蚓虫一种(Mediomastus sp.)、圆筒原盒螺(Cylichna biplicata)和海稚虫科未定种(Spionidae und.)等。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91 ind./m;和6.71 g/m;。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平均值分别为2.912、0.934和2.13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季度的群落相似性系数均较低,分布格局存在季节性变化。ABC曲线分析表明,4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能存在轻微污染或扰动。对比分析历史研究数据发现,伴随海岸带开发及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日照近海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变化明显,耐污种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逐渐成为优势种,丰度、生物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则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于2008年春季,用Peterson采泥器对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7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利用指示生物结合生物学指数进行水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64种,隶属于3门6纲。昆虫纲和腹足纲为绝对优势类群,分别为37种和16种;寡毛纲5种,甲壳纲动物3种,蛭纲2种,瓣鳃纲只1种。物种分析得到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cahayensis)和细长摇蚊(Chironomus attenuatus)为扎龙湿地的优势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各样点呈现一定差异,D6#最大,为1 120个/m2,而D7#最小,为241个/m2。扎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B)为12.40 g/m2,变化范围为1.76~25.30 g/m2,平均生物量(B)为12.40 g/m2,变化范围为1.76(B4#)~25.30 g/m2(B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3.40为2.76,采用生物学污染指数(IBP)与Chandler生物指数(ICB)对扎龙湿地的水质进行生物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水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
象山港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12年4月、7月、9月和12月对象山港海域11个大面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采用优势度(Y)、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种类组成,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法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软体动物中的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4季均可成为优势群体;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与Margalef丰度指数平面分布大体一致,Pielou均匀度指数的空间变化相较于Margalef丰度指数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说明每站种类组成的差异较小,站间分布均匀;大型底栖动物群落4季主要分布为靠近调查海域北岸和中部的站位相似性较高和靠近调查海域南岸的站位相似性较高,海域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生境,进而在群落结构分布上形成不同的类群;ABC曲线分析表明,4月、7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未受到污染扰动,9月、12月受到了轻微的污染或者扰动,主要影响因素与温排水、工业三废的排放、自然岸线和湿地面积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安邦河湿地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同时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 H′)、生物学污染指数( BPI)和Chandler生物指数( CBI)对安邦河湿地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共采集底栖动物431个,鉴定出底栖动物37种,隶属于5纲7目,其中昆虫纲种类最多,为27种,腹足纲4种,瓣鳃纲3种,寡毛纲2种,蛭纲1种。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卵萝卜螺( Radix ovate)和白旋螺( Gyraulus albus)。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较低,为(390±422)个· m-2。典型对应分析( CCA)表明,水深是影响安邦河湿地底栖动物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安邦河湿地水质呈轻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7.
2008年6—10月对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1种,隶属于4门、7纲、33科、41属。其中,软体动物19种,占37.26%;甲壳动物28种,占54.90%;多毛类3种,占5.88%;其他无脊椎动物只有海葵1种,占1.96%。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大小比较:九子沙滩(47.99g/m^2)〉滑泥公园(32.23g/m^2)〉海岙码头(7.78g/m^2)〉兰山码头(5.34g/m^2),而物种多样性旧,)大小依次为滑泥公园(2.98)、九子沙滩(2.78)、海岙码头(1.55)、兰山码头(1.34)。研究认为秀山岛潮间带湿地越来越多用于旅游开发和临港工业建设可能是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且临港工业建设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比用于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影响大,特别是物种数减少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天津市3座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7月、9月分别对天津市于桥水库、北大港水库、尔王庄水库的14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各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状况,并评价各水库的水质情况。[结果]所有采样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2种,其中水生昆虫6种,软体动物7种,甲壳类2种,寡毛类7种。于桥水库5月、7月、9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别为11种、8种、10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2.43 ind./m2、50.09 g/m2;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于桥水库为轻-中度污染。北大港水库5月、7月、9月种类分别为5种、5种、5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18ind./m2、2.70 g/m2;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北大港水库为重度污染。尔王庄水库5月、7月、9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别为3种、5种、5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04 ind./m2、0.20 g/m2;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尔王庄水库为中度污染。[结论]三座水库均受到了富营养化污染,污染程度为:北大港水库尔王庄水库于桥水库。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横沙东滩围垦后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现状,本研究分别于2019年10月(秋季)、2020年4月(春季)在横沙东滩自然潮滩和成陆区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工作。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6种,自然潮滩物种数高于成陆区;自然潮滩和成陆区优势种明显不同,自然潮滩优势种为圆锯齿吻沙蚕、河蚬、缢蛏和谭氏泥蟹,成陆区优势种为日本新糠虾、日本旋卷蜾蠃蜚和摇蚊幼虫。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成陆区(481.60 ind./m2)高于自然潮滩(302.40 ind./m2),平均生物量为自然潮滩(84.50 g/m2)高于成陆区(6.71 g/m2)。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H′、J、d)为自然潮滩高于成陆区。Cluster和MDS分析表明,横沙东滩不同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ABC曲线表明成陆区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扰动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上定点采样调查、等级聚类(CLUSTER)、多维排序标度(MDS)、典范对应分析(CCA)等多种方法,研究了2009年春季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1种,其中多毛类8种,软体动物12种,.甲壳动物4种,棘皮动物3种,脊索动物、纽形动物、蜢虫门、半索动物各1种,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黑龙江河蓝蛤。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91.2个/m2,平均生物量为83.06g/m2。CLUSTER和MDS分析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依此将大型底栖动物简单地分为4个群落。CCA分析显示,pH、溶解氧、透明度、水深与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了解库区水质现状,于2021年7月(夏)、11月(秋)、2022年1月(冬)和3月(春)调查了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理化指标。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75属129种,以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轮虫和浮游甲壳动物)23属31种,以轮虫为主。浮游生物的优势物种主要为链形小环藻(Cyclotella catenate)、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guga)、湖泊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limnetic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无节幼体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密度及其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1.656×107、1.75×102 ind./L和6.32、1.92 mg/L。在空间分布上,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由上游河道型库区至下游敞水区大致呈逐渐降低的特点。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PO43--P、WT、pH值和DO均对洈水水库中浮游生物群落的生态分布有重要影响,且NO3-<...  相似文献   

12.
位于长江口的青草沙水库是2010年末建成投入使用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江心避咸蓄淡型水库,为掌握青草沙水库建成后鱼类群落结构变动趋势,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青草沙水库按季度进行了为期5年的鱼类调查,结果表明:采集鱼类样本共5158尾,鉴定为51种鱼类,隶属于为9目、16科、41属;鲤形目鱼类占比最高,为87.1%;降海洄游型鱼类、溯河洄游型鱼类、河口型鱼类占比自2015到2019年逐年呈下降趋势,淡水定居型鱼类占比逐年上升;鲢、鳙、鲫3种鱼类在所有调查年份中均为优势种,鲫优势度在逐年增加;Cluste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6年群落结构相似,2017、2018、2019三年群落结构相似;结合Margalef、Pielou和Shannon-Wiener指数值的年际变化,目前群落结构比较稳定。青草沙水库目前淡水鱼类占优势,洄游型和河口型鱼类逐渐从水库中消失,鱼类组成越来越接近于淡水湖泊的鱼类特征,与其外围的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13.
青草沙水库地理位置特殊,供应上海市绝大多数市民的日常饮用水,因此维持其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及水质良好尤为重要。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研究了水库浮游甲壳类的群落特征,并利用冗余分析(RDA)阐述了浮游甲壳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鉴定出浮游甲壳类34种,其中枝角类18种,桡足类16种。2016年浮游甲壳类种数比2015年增加了6种,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为两年中的全年优势种。2016年浮游甲壳类的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各为(8. 7±9. 1)个/L、(0. 598 3±0. 692 6) mg/L,2015年为(3. 1±2. 7)个/L和(0. 208 3±0. 244 6) mg/L。自河流区经过渡区到湖泊区其现存量逐渐升高。RDA排序图显示,对浮游甲壳类具有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有水温、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相似文献   

14.
青草沙水库中上层鱼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青草沙水库正式供水后的鱼类群落组成、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于2011年5月、7月、10月和12月,将水库分成3个区域(西区、对照区和放养区)进行本底调查。调查期间共捕获鱼类22种,隶属于5目7科,以鲤科鱼类为主;鱼类群落分为3个生态类型,淡水鱼类17种、河口性鱼类3种和洄游性鱼类2种。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ectene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水库的西区水域宽阔,水草丰富,鱼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各季节的多样性中以春季为最高,冬季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水库的鱼类群落组成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青草沙水库的修建及水库内盐度的下降,近海和河口性鱼类减少,可能是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小型鱼类占主导,建议增殖放流时加大大型鱼类苗种的投放。  相似文献   

15.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崇明明珠湖设置5个采样点调查研究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25种底栖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是优势种,三者共占总密度和生物量的80.4%和72.8%。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在季节和空间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 116.8 ind./m~2和3.53 g/m~2。密度在年份、季节和站点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仅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仅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丰富度指数无显著的年际、季节和空间差异。生物量与亚硝态氮、高锰酸盐指数显著正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和水深显著负相关、优势度指数与它们显著正相关,均匀度指数与水深负相关,密度与水深正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示明珠湖处于中污染状态,与10年前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于1979-2000年对大伙房水库6个站点进行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生态调查和水化学分析。共发现藻类174种,底栖动物34种。分析了水库水生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水质生态学综合评价结构表明,大伙房水库水体只受到轻度污染,水质等级为2级,属中-富营养型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长江口江心青草沙水库的鱼类群落结构,于2021年对该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和群落结构分析。共采集鱼类3 209尾,分属于9目13科36属46种,以鲤科淡水鱼类为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花(Hemibarbus maculatus)、鲫(Carassius auratus)、刀鲚(Coilia nas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长蛇(Saurogobio dumerili)、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的IRI均超过1 000,为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分析显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在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这两种鱼类种群规模扩大受到食物、空间等资源的限制会比生态位重叠低的更大;鲢、鳙与其他鱼类生态位重叠较低,在水库内受到的食物、空间等资源的竞争较小。年度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5.7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01,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78, 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0.81...  相似文献   

18.
于2010-2011年对汤河水库和大伙房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汤河水库共鉴定底栖动物15种,分属于3门7科,平均密度为224.6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4.69g/m2,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克拉伯水丝蚓L.claparedianus;大伙房水库共鉴定底栖动物19种,分属于3门6科,平均密度为235.77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01.56g/m2,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克拉伯水丝蚓和苏氏尾腮蚓Branchiura sowerbyi;汤河水库底栖动物密度与活性磷、BOD5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大伙房水库栖动物密度与BOD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汤河水库底层鱼类的渔产潜力估算为11.59kg/(hm2·a),即全库每年可生产20 800 kg;大伙房水库底层鱼类的渔产潜力估算为32.11 kg/ (hn2 ·a),即全库每年可生产171 000 kg.水质生态评价结果表明,两座水库均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巢湖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现状,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按季节对巢湖河口区、近岸浅水区、敞水区共计9个样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5科,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占63.5%。与历史资料相比,本次调查未采集到鱼类43种,洄游性鱼类大幅较少,增加了外来鱼类须鳗虾虎鱼(Taenioides cirratus)。刀鲚(Coilia nas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优势种,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为重要种,似刺鳊(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鳜(Siniperca chuatsi)等22种鱼类均为偶见种。不同样点的指示物种差异明显,季节间和样点间鱼类群落组成均有一定程度的分离,样点间鱼类物种组成结构较季节间更加离散。...  相似文献   

20.
金泽水库鱼类的群落结构和资源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7年9月到2019年12月按季节共9次对金泽水库运行初期进行了鱼类资源的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并用水声学DIDSON 双声纳鱼探仪对金泽水库的鱼类资源量进行了探测,结果如下:共调查到30种鱼类,隶属于5目7科,其中淡水型鱼类28种、河口性1种、洄游性1种;草食性、植食性、滤食性、杂食性、初级肉食性和次级肉食性鱼类分别有2、3、2、9、5和9种; 渔获物中滤食性鲢和鳙无论在个体数还是重量均排在第一位;优势种(IRI>1000)有鲢、鳙、鲫和刀鲚;水声学双声纳鱼探仪探测金泽水库目前的资源量约在13.33万尾、11.58万kg,鱼产力处在高产水平。现在的鱼类群落结构与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前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现有鱼类与太湖鱼类区系相似性高。 关键词:金泽水库;鱼类;群落结构;运行初期;资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