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密度控制图是一个集设计、展示、评价不同经营措施的有效工具,为同龄林经营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首先是构建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尾松林分密度进行评估,进而构建密度预警图,并根据预警图提出相应的森林经营建议。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热林中心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建立的238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和2015年的复测数据,采用Reineke自然稀疏方程,构建马尾松密度控制图,基于最优密度的上下限以及二类调查数据,构建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预警图。结果基于最优密度上下限、优势高模型、材积模型以及地位指数模型构建了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控制图;根据密度控制图和现有林分的密度情况,构建了热林中心密度预警图,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经营建议。结论本研究将热林中心马尾松分为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以及合理密度的林分,并根据林分所处的状态提出不同的经营建议。高密度的林分,采用疏伐的措施,将林分引向最优密度区间;低密度的林分,采取补植珍贵树种的方式,促使林分朝着合理密度方向发展,落入合理区间的林分,不采取任何与密度调控相关的经营措施,使林分按照原来的经营模式发展,为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闽北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新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探讨了密度效应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生产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漳平市森林资源建档队收集的1164块杉木实生林标准地资料,编制了漳平市杉木林分密度控制图.  相似文献   

4.
5.
杉木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闽北地区杉木丰产林110块样地的经营密度,应用半峰宽公式计算其合理经营密度。结果表明,最大密度模型的合理经营密度为0.64~0.88,最大密度线模型的合理经营密度为0.62~0.89;两种模型的经营密度经u检验表明没有显著差异;符号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合理经营密度都适用于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利用数学图象来表达林分密度与林分其它测树因子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动态规律,适时适量地调整林分密度,于1983—1985年,根据全省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林的分布、立地及起源的不同,分别编制了林分密度管理图共九份。图中的标准密度管理线,是利用抚育间伐定位试验地,观测数据中产量最高的密度—蓄积(ha)数据拟合方程而成;最大密度线选用M_m=A_i·N_m~(-B_1)式;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选用M~(-1)=A_1+B_1·N~(-1)及式M~(-1)=A_2+B_2·N~(-1);自然稀疏线选用M=[A_i·(B_1+1)·(B_1/(B_1+1))~(-B_1)]·[1-N/N_0]·N~(-B_1)式;密度管理线选用M_p=P·M_m式。该密度管理图精度,等树高线为95.4%,等直等径线为93.4%。  相似文献   

7.
2种杉木人工林密度与立木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福州白沙国有林场和南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相似、林分密度分别为1 300-1 500和2 200-2 4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样地,选取样木进行分层取样测定不同器官生物量,分析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密度林分总的生物量为251.33 t.hm-2,高于低密度林分的生物量,其中树干的生物量最大,为154.46 t.hm-2,占总量的61.87%,超过低密度林分的26%;其次是根的生物量,为57.52t.hm-2,占总量的22.85%,超过低密度林分的22%;枝的生物量最低,为19.80 t.hm-2,仅占总量的7.62%;而叶的生物量最低,为19.55 t.hm-2,仅占总量的7.66%,高于低密度林分的38%,林分各组分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干>根>枝>叶。  相似文献   

8.
探究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与生长的差异,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清远市11年生3个不同密度(2 100、3 100、4 100株·hm-2)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每个密度设置6个固定标准样地(20 m×20 m),选取大小比数、角尺度、直径结构、树高结构以及树冠结构5个参数探究林分结构特征,选取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和林木单株材积等指标探究林分生长特征,通过方差分析探讨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分生长指数受林分密度影响差异显著(P<0.05),4 100株·hm-2杉木人工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显著低于其他2种密度林分,3 100株·hm-2杉木人工林的蓄积显著高于其他2个密度林分。2)林分直径结构和树高结构在较高的林分密度下,小径级的林木较多,其分布曲线呈现为截尾正态分布。3)3 100株·hm-2的平均冠幅显著大于其他2种林分,4 100株·hm-2的平均树冠表面积以及树冠体积显著小于其他2种林分,3种...  相似文献   

9.
杉木是我国重要的种植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用途广,是建设材料中必不可少的建材。由于其优良的材质,在我国建筑中被大量采用,但是种植的面积有限而且杉木生长周期长,造成了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所以,本文将浅析通过造林密度和间伐密度调控杉木人工林密度,以及浅述密度调控对于杉木人工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集了118块杉木人工样地的林分生长和环境因素资料,用环境因子中10个定性和4个定量因子对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杉木要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的预防模型。经复相关系数的F检验表明模型达到极显水平,可应用于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预报,并对各环境因子的偏相关系数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海拔、坡位和林分平均胸径是影响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的重要因子(a=0.01),而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取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模式,分析900、1 200、1 500、2 100、2 505株·hm-2 5种林分密度的杉木人工林样地中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各密度处理下的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呈现减少的趋势;土壤容重与土层深度呈现正相关;pH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林分密度的改变对其影响不显著.土壤的全铝和全铁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增多,全铝质量分数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而全钾和全铁质量分数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的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减少,但其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以及不同土层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降低,且其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较大.可见,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福建顺昌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林分密度(分别为750、1 200、1 500株/hm2)分析杉木人工林各土壤深度C、N、P的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杉木人工林土壤C、N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林分密度为1 200株/hm2的土壤的w(C)∶w(N)、w(C)∶w(P)最高,林分密度为1 500株/hm2土壤的w(N)∶w(P)最大;杉木人工林各土层土壤的C、N、P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明显;林分密度因素对C、N、P的质量分数以及w(C)∶w(N)、w(N)∶w(P)等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林分密度对全磷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高于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各径级根系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高效培育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林分密度(1800、3000和4500株·hm-2)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养分含量和养分积累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杉木人工林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大呈上升趋势;同一林...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岗山林区第6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和林区内沿海拔352~775 m杉木人工林样带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已发表的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和材积源生物量法(乔木层)、样方收获法(灌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和森林类型法(土壤层)研究大岗山林区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及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有机碳含量随年龄和器官的变化均不显著;杉木林乔木层碳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向和林分郁闭度对杉木乔木层碳密度的影响显著,坡位的影响不显著;杉木林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0 cm以上土层内变化较大,40 cm以下变化较小,受枯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不同年龄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变化较复杂;不同年龄杉木林枯落物碳密度大小次序为: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和近熟林,储存碳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地上部分(植被碳库)与地下部分(土壤和枯落物碳库)之比为1∶3.72,地下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碳库.  相似文献   

15.
福建将乐林场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杉木的生长过程,编制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为林业生产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编制方法。【方法】以福建省将乐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996和2007年两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和固定样地资料,先确定杉木林分3个地位级的划分标准,再根据已有的杉木林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式,取含碳率为0.5,推算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最后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的杉木碳储量估计模型。【结果】编制了福建将乐林场不同地位级的杉木碳储量林分密度控制图,图中包含了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最大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举例说明了该图的使用方法,对于林分平均直径14.0cm、林分密度2 000株/hm2的Ⅱ地位级的杉木人工林而言,其林分碳成熟龄为20年,此时林分碳储量为57.4t/hm2。【结论】编制的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可用来预估福建将乐林场杉木碳储量,但其精度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依据定位研究资料和绩溪县2个国有林场的调查资料,从种植密度、适宜密度和管理密度3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Ⅰ类经营水平上可以把种植密度提高1~2个立地指数的标准,即上限可提高到5250~5400株/hm2。因此,皖南山区杉木林分平均胸径6㎝时,这个密度指标是适宜密度,而间伐材胸径6㎝是能作商品材的最小径级;根据CW=0.6579D0.5528和K值就能确定林分的适宜密度,运用不同疏密度各径级密度管理图即可解决有关管理密度方面的综合问题。这种密度图表受年龄和立地条件的影响较小,简明实用,可供各地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及干缩性变异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林分密度下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和干缩性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和干缩性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1990年对浙江省湖州市所属3县1区现有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进行了测定分析。根据胸径生长与树冠幅的相关关系,编制了杉木林适宜经营密度表,从而制定了该地区的杉木林抚育间伐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用林分密度控制图编制可变密度收获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编制杉木林分密度控制图。为提高精度,用改进单纯形法对等树高线和等直径线作了进一步的优化。精度检验表明林分密度控制图适用。引入林分密度指数,将林分密度控制图导成可变密度收获表,保证了图表之间输出结果的一致性,为可变密度收获表的编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浙北杉木林质分结构及其经营密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