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针对目前乡土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乡土景观元素挖掘不够深入、景观主题雷同、表达手法单一等问题,以西安市近年来新建的4处城市景观绿地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对其在乡土景观元素的挖掘与应用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今后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与表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选取了绿地景观构成、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最小距离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和景观分维数等景观生态学指标对上海市建成区范围内的7个公园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总体上趋于随机分布,公园平均连接水平较低;公园绿地中平均林地景观面积最大,其次是林灌草综合体景观,草地面积最小;林灌草综合体破碎化程度最高;草地景观次之,林地斑块破碎化程度最低;公园中景观斑块分维数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满足功能需求、适合时代发展、体现校园特色的大学校园绿地景观建设思路,在实地调查广西大学的绿地景观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校园各功能区中绿地景观的建设情况、成功之处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选取了斑块数、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破碎度等指数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区是以单位附属绿地为主体,辅以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公共绿地和农业用地并存,道路绿地构成网络的绿地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5.
基于RS与GIS,结合遥感航片影像对徐州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用梯度分析法研究其城市中心与城市边缘的景观格局梯度差异。结果表明:徐州市区以公园绿地和其他绿地类型为主,由于受城市化进程以及人为规划的影响,城市绿地破碎化程度严重,绿地斑块类型的形状总体比较简单,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建立;不同景观指数沿样带梯度表现出差异性,城市边缘区的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总体低于城市中心,对城市边缘区与城市中心区的斑块形状研究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城市中心区斑块形状更趋于规则。  相似文献   

6.
以宿迁市环路范围内37条主次干道的道路绿化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种类、断面形式、种植形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宿迁市道路绿地尽管已经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但仍存在种类不够丰富,特色不够明显,景观效果较为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26-18427
通过需求理论中人的5种需求分析病人对医院绿地景观环境的需求,在分析病人的心理特点与行为方式的基础上,区别了各种需求的差异性,主张按照最佳刺激原则设计从病人需求出发,以病人为本的医院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乡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乡村城镇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乡村城镇化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肖生萍  唐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6,(15):3938-3941
以上海市3个居民区绿地为对象,采用实地勘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应用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对阴阳五行理论在居住区绿地景观中的应用方式、表现形式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阴阳五行理论在居住区绿地景观中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植物、铺装、建筑、水体、道路等景观元素的应用,其中植物、水体、铺装的应用频率最高;阴阳五行理论在景观元素中应用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植物种类、色彩、体量、形状、质地、图案、功能等方面,而色彩是居民选择停留的最主要因素;融合了阴阳五行理论的居住区绿地景观功能区比例占50%以上,被使用频率也较其他景观空间高,并对居民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孔繁磊  潘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684-12685
解析了道路绿地的序列性,认为道路绿地的序列性主要体现在景观设计的序列性、文化景观的序列性两个方面。结合青州市东环路景观设计实践,探讨营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序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对该区2000、2010和2019年的3期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并以分类结果为依据对该区各景观斑块类型、绿地分布信息进行动态研究分析。使用Fragstats4.2软件计算出杨凌示范区3期景观格局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结果表明:1)最大似然分类法分类精度高,效果好,3期数据的总体分类精度均达到90%以上,满足进一步研究的需求;2)2000-2019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绿地和建筑面积逐年增加,水体和裸地面积变化趋势平稳但总体有所减少;3)2000-2019年景观格局由单一趋于多样,由匀质趋于异质,由整体趋于破碎。杨凌示范区景观总体取得了优化,但问题仍然存在。该研究分析了杨凌区绿地信息及城市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及其驱动力,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探究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成都市2019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成都市城市绿地斑块尺度的7个景观格局指数,利用InVEST模型研究绿地的水源供给、土壤保持和碳储存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探明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结果表明,成都市绿地面积及绿地间距离差异较大,平均值分别为29.01 km2和256.8 m,形状较为规整;成都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空间差异性,水源供给服务总量达24.98×108 m3,呈现西南高东低的趋势;碳储存服务为12.73×106 t,空间上呈中部高值聚集分布,其余地区为中、低值;土壤保持服务总量为3.54×108 t,空间上呈现西南高东低的分布趋势;绿地的景观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呈非线性相关,水源供给、碳储存和土壤保持服务与斑块面积的关系是随面积的增大3种服务均先快速增加后增长速度减缓;随斑块间距离增大,水源供给、碳储存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绿地斑块距离与土壤保持服务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蕾  裴婉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21-9823,9899
以SPOT5和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和定量遥感方法获取绿地景观和植被指数的空间信息,而后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分析长春市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绿地景观从空间上呈由中心点向外圆环状辐射的特征,并且中心面积逐渐扩大连接成条带状.对绿地植被覆盖空间特征的研究表明,长春市绿地的植被覆盖状况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石河子垦区近年来土地动态变化,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土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方法,采用各类指数模型方法,研究石河子垦区近5a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各地类的转移情况.[结果]石河子垦区近5a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增减变化较大,耕地变化较快,园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呈增长趋势,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结论]影响石河子垦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近几年降水增多的自然因素和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决策等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叶面积指数数据,通过植被等级划分、转移矩阵及景观指数分析,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和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等级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为东部由覆盖度等级比较高的中度、中高度、高度植被所覆盖,西部由覆盖度比较低的无植被、低度、中度植被覆盖。2)1983-2019年无植被、低度、中度植被覆盖区域面积在持续减少,中高度、高度植被覆盖区域面积在不断扩大,植被转移的方向主要由低覆盖区向高覆盖区转化,植被得到很好的恢复。3)从植被景观格局角度来看,研究区植被景观破碎化、复杂度程度逐渐变小。不同覆盖等级植被逐渐混杂、聚合。中高度及高度覆盖景观优势度明显提高,植被格局向趋于稳定的方向发展。4)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植被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相比较而言,人类活动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玲  吕新  高秀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689-1691
以石河子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在GIS支持下编制了石河子土地利用景观图。在此基础上选取多种景观指数,从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空间构型指数、斑块特征指数等3个方面,定量地分析石河子荒漠绿洲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耕地和水域,二者面积之和占全区的58%左右;此绿洲景观以耕地、园地、林地以及城镇工矿用地等形式镶嵌在景观中,他们由于受到绿洲内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分形指数大,破碎度高;耕地及城镇工矿用地的分布均比较分散,水域沼泽及未利用土地分布较集中。景观优势度较低,说明景观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且各拼块类型在景观中均匀分布。各景观类型受干扰程度较大,景观处于不稳定状态。总体上看,石河子地区的景观较复杂,多样性指数较大,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异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普洱市城市绿地植物景观风貌分析及植物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普洱市城市绿地现有维管束植物,对城市绿地植物与周边自然植被植物科、属、种组成,常绿、落叶树种组成及乔、灌、藤、草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的地带性和茶文化特色性。研究表明,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基本反映了南亚热带的植被特征,缺乏茶城特色的营造。提出了营造茶城植物景观特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长河镇航空影像为基础,结合Arcgis、Fragstats 等相关软件,对长河镇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定性评价绿地斑块组成及破碎化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河镇4个生态绿地网络预案。通过分析不同网络预案廊道数量、长度和密度指标,以及网络结构α指数、β指数和γ指数,确定适合长河镇生态绿地网络构建最优预案。结果表明,长河镇生态绿地斑块数量为6 329块,总面积1 517.24 hm2,各类绿地类型斑块数量及面积差异较大,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通过比较研究,确定预案四具有较高的廊道连通性、网络闭合度和连接度,以及较低网络结构成本比等,优化了生态绿地网络绿地建设,有利于促进长河镇生态绿地连通性,增强生态绿地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近15年南京都市圈区域绿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17年时间段为例,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2003、2008、2013年和2017年4期区域绿地斑块,利用动态度、景观指数以及变化程度等方法,从规模与格局的角度对南京都市圈区域绿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区域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2003-2017年,区域绿地面积不断减少,由2003年的6 090.33 km2减少至2017年的5 577.92 km2。其中2008年前,区域绿地规模变化较大,动态度为-1.55%,2008年后规模减速放缓,动态度为-0.09%;2)研究期内,区域绿地面积减少率位于70%~100%区间的单元数呈递减趋势,粗放式的区域绿地开发得到控制,但区域绿地总体稳定性不断下降。区域绿地面积增长率主要位于0~30%,面积总体增幅较小,增长率≥100%的单元分布离散,并呈现由山体周边向山体内部、沿江沿河处转移的特征;3)区域绿地的斑块密度、形状指数不断增加,斑块大小中位数、连接度以及聚集度总体下降。区域绿地在斑块特征上呈现小型化、破碎化,在空间分布上趋于离散的特征;4)高程、第二产业占比、公路里程等因素是影响南京都市圈区域绿地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