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开展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赵家寺古建筑修缮和修复工程的需要,对该批古建筑用木构件进行了树种鉴定。通过制作木材简易切片,进行显微构造观察记载并拍照,和已有标本进行比对,鉴定结果为:杨柳科杨属(Populus sp.)、松科松属(Pinus sp.)硬松类、松科云杉属(Picea sp.)的木材。该鉴定结果对乐都区赵家寺古建筑考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宝鸡金台观古建筑木结构树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配合金台观文物维修工程的需要,了解其木文化特点,本文对金台观古建筑木构件木材进行了树种鉴定.制作徒手切片显微观察并对照已有标本,对宝鸡金台观古建筑17个木构件进行树种鉴定.结果为麻栎属槲栎类木材(Quercus Sect.prinus),李属木材(Prunus sp.),杨属木材(Populus sp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臭椿属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松属木材(Pinussp.),云杉属木材(Picea spp.),桦木(Betula sp.),冷杉属木材(Abies spp.)9类木材.为金台观古建筑的修缮、更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安西郊三桥湾子村汉代(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木桥遗址出土的木材经鉴定为冷杉属木材(Abies sp.)、樟科桢楠属木材(Phoebe spp.)、紫葳科梓属木材(Catalpa spp.)、壳斗科麻栎属槲栎类木材(Quercus Sect.prinus)、楝科香椿属香椿(Toona sinensis)、榆科榆属木材(Ulmussp.).该鉴定结果对陕西三桥汉代木桥的考证、陕西森林的历史变迁、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树木分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藏古建筑房椽木构件树种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古建筑20个椽材进行了树种鉴定,测定了木材纤维长度和基本密度.结果表明:这些建筑有6种木材,包括冷杉属的一种(Abies sp.)、高山松(Pinus densata)、西藏云杉(Picea spinulosa)、杨属(Populus spp.)木材、(Salix spp.)柳属木材、沙棘属(Hippophae spp.)木材;纤维长度和基本密度小于成熟材,属于幼龄材.  相似文献   

5.
古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木材是其主要承重构件,它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宝。木材作为一种天然生物质材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的果胶和无机盐组成;由于木材本身耐久性差,易受物理、化学和生物损害如腐朽菌、虫的侵蚀,使其强度降低直至全部损坏。以含光门古建筑木构件修复保护工程为例,旨在通过借鉴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溶胶-凝胶制备思路,根据生物矿化原理,通过无机复合材料、防腐试剂原位对古建筑木构件材质的性能改善,从而起到原位加固防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1985年11月在咸阳发掘的沙河古桥木材的32个样木鉴定的结果表明:一号桥(汉桥)主要由针叶材构成,所用木材为冷杉(Abies sp.)、铁杉(Tsuga sp.)、云杉(Piceasp.)和楠木(Phoebe sp.)。桥桩下冲积的木材有桑木(Morus sp.)、榆木(Ulmus sp.);二号桥(唐桥)主要由阔叶材构成,所用木材为楠木、栎木(Quercus sp.)、香椿(Toona sinensis),桥的横梁为云杉。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宁波保国寺大殿保护和未来修缮的需要,对保国寺大殿古建筑主要木构件木材进行了属种鉴定。采用切片、光学电子显微镜拍照、宏观和微观特征分析等方法,对287个试样进行了属种鉴定。结果表明:保国寺大殿的木构件共有9个属种,分别是杉木属、硬木松属、云杉属、扁柏属、落叶松属、水松属6个属的针叶材和龙脑香属、锥木属、板栗属3个属的阔叶材。  相似文献   

8.
韩城梁带村芮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00年)M28墓葬出土木材经鉴定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榆木(Ulmus spp.)、白蜡木(Fraxinuschin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灰楸(Catalpafargesii)和樱桃木(Prunus pseudo-cerasus)7类木材。该鉴定结果对韩城梁带村芮国M28墓葬的历史考证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研究陕西以及山西森林的历史变迁、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树木分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石楠锈孢锈菌重寄生现象及其重寄生菌的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昆明地区石楠锈孢锈菌(Aecidium pourthiaea)上的重寄生现象并对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回接验证和鉴定。结果显示:石楠锈孢锈上的重寄生菌在7月底逐渐发生,其自然重寄生率从10月中旬开始快速增长,12月中旬达到高峰。石楠锈孢锈的重寄生菌包括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真菌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等多种,其中重寄生效果及对锈菌寄主植物安全性最好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的SYP22菌株和枝孢属的SYC23菌株。  相似文献   

10.
以福州文儒坊西段古城墙和护城河遗址的城墙基槽及护岸中挖出的遗存古木为研究对象,对古木进行聚乙二醇(PEG)包埋和解剖,观察分析古木样品的宏观构造和微观构造特征,结果表明:FH1、FH5试样均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FH2试样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FH3试样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FH6试样为铁杉(Tsuga sp.),FH4、FH7试样均为秋枫属木材(Bischofia sp.)。研究结果为初步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福州基础建设中常用木材种类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1~2014年,调查了海南省6个县市125份甘蔗根际土样的植物线虫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海南甘蔗地每百克土壤中平均含有植物寄生线虫57条,其中沙性土壤中线虫平均含量达到143条,高于粘性土壤的42条。所分离出的线虫分布于13个属,包括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p.)、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剑线虫属(Xiphenema spp.)、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spp.)、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 spp.)、拟毛刺线虫属(Paratrichodorus spp.)、拟长针线虫属(Paralongidorus sp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 spp.)、肾形线虫属(Rotylenchulus spp.)、垫刃线虫属(Tylenchus spp.)、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 spp.)和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 spp.)等。根据形态学特征及测量值,初步鉴定饰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nnulatus)及玉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zeae)为海南甘蔗上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拥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合理有效地检测评估木结构的存在状况,是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的重要需求。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是以无损检测和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以现场应用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木材材性检测评估技术,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缺陷无损检测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无损检测两个方面。木结构、木构件隐藏缺陷的检测以及评估是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先介绍古建筑木结构的组成,总结其无损检测内容和目前常见无损检测方法;然后归纳总结古建筑木构件隐藏缺陷无损检测、古建筑木构件分等、腐朽对古建筑木材力学性能影响等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归纳说明古建筑木材力学性能无损检测和自然老化对古建筑木材性质影响的研究状况。以期对从事木结构文物保护技术应用和科研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从海南省4个县(市)的香蕉基地采集的香蕉根结线虫病的32份土样和87份根样中鉴定出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肾形线虫属(Rotylenchulus sp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茎线虫属(Ditylenchus sp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 spp.)、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p.)、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pp.)7个属。其中根结线虫属和肾形线虫属分布较广,种群数量也较高,在各采样区中均有发生,是目前海南省香蕉生产中面临的最主要的病原线虫。  相似文献   

14.
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西瓜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西瓜连作土壤中特异性菌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明确根系分泌物对改善连作土壤微生物环境的作用,为西瓜枯萎病的生态防治和菜田土壤的健康保持提供参考。【方法】本试验以连作3年的西瓜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西瓜连作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荧光定量结果表明外源添加小麦根系分泌物降低了土壤中总真菌、尖孢镰刀菌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菌群丰度,增加了木霉菌的菌群丰度,且有西瓜苗并添加小麦根系分泌物处理的木霉菌丰度最高,尖孢镰刀菌的丰度最低。无西瓜苗并添加去离子水溶液处理的木霉菌丰度最低,尖孢镰刀菌的丰度最高。在门水平,增加了西瓜连作土壤中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增加了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p.)和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p.)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了有致病潜力的尖孢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和腐生菌(Humicola spp.)物种的相对丰度。【结论】小麦根系分泌物引起的西瓜连作土壤中真菌群落的变化是小麦间作西瓜减缓西瓜病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韩城梁带村芮国M502墓葬出土木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城梁带村芮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00年)M502墓葬出土木材经鉴定为侧柏(Platy-cladus sp.)、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榆木(Ulmus sp.)、黄连木(Pistaciasp.)、白蜡木(Fraxinus sp.)等8类木材。该鉴定结果对韩城梁带村芮国M502墓葬的考证提供参考,为陕西以及山西森林的历史变迁、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树木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灞桥段家村汉代水上大型建筑遗址出土的木材经鉴定为松属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麻栎属麻栎类木材(Quercus Sect.cerris),麻栎属槲栎类木材(Quercus Sect.prinus),桦属木材(Betula sp),鹅耳枥属鹅耳枥类木材(Carpinus Sect.sp),桑属桑木(Morus sp)等14类木材.  相似文献   

17.
分离纯化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新鲜果实中的内生真菌,用插片法观察菌种的菌丝、孢子囊以及孢子等特征,探讨栀子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栀子果实中分离获得了42株内生真菌,初步鉴定为1目1科9属,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spp.)1株,占2.38%;青霉属(Penicillium spp.)3株,占7.14%;曲霉属(Aspergillus spp.)3株,占7.14%;轮枝霉属(Verticillium spp.)3株,占7.14%;瓶梗青霉属(Paecilomyces spp.)2株,占4.76%;穗霉属(Spicaria spp.)2株,占4.76%;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p.)1株,占2.38%;粘帚霉属(Gliocladium spp.)1株,占2.38%;双曲孢霉属(Nakataea spp.)26株,占61.9%。其中双曲孢霉属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8.
核盘菌菌核重寄生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湖南、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12个省市(区)采集土样103份,采用室内菌核诱捕的方法分离得到了148个真菌菌株,分别属于12个属。其中黏帚霉属(Gliocladium spp.)77个菌株,包括4个种,占全部分离菌的52.03%,为优势种群;其次为青霉菌(Penicillium spp.)21个菌株,分离率为14.19%;镰刀菌(Fusarium spp.)16个菌株,占10.81%;木霉菌(Trichoderma spp.)13个菌株,占8.78%;轮枝菌(Verticillium spp.)8个,占5.41%。对其中寄生率较高的菌株进行回接,结果表明,黏帚霉和木霉寄生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核的能力强,接种1周后导致菌核腐烂,但不同菌株之间存在差异;而镰刀菌、轮枝菌对菌核的寄生能力较差。并且,首次用菌核诱捕的方法从云南省玉溪市烟草田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株能寄生菌核的捕食线虫丝孢菌,经鉴定为椭圆单顶孢[Monacrosporium ellipsosporum(Preuss)Cooke&Dickinson]。  相似文献   

19.
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木霉和粘帚霉菌株筛选及生防的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2年6月至12月中旬,用4批共200颗菌核作诱饵,分离到粘帚霉(Gliocladiumspp.)、木霉(Trichoderma spp.)、镰刀菌(Fusariumspp.)、青霉(Penicilliumspp.)、毛霉(Mucorspp.)、根霉(Rhizopusspp.)、曲霉(Aspergillus spp.)、腐霉(Pythiumspp.)和少量难鉴定菌株,共计171个菌株,其中粘帚霉80株、木霉55株,分别占46.8%和32.2%,在不同采样期内均为优势种群。所诱捕的木霉经鉴定分为7个种,哈茨木霉和康氏木霉出现较早,而黄绿木霉和拟康氏木霉出现较迟。通过测定所获得木霉菌株对核盘菌的拮抗作用,筛选出Tk1、Th2生防潜能较好的菌株。经离体叶片测定,Tk1和Th2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0.6%和89.1%。  相似文献   

20.
红枣贮藏期病原菌系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宁夏红枣贮藏期果面上出现的真菌菌系主要有7种.其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青霉(Penicillium spp.)、木霉菌(Trichoderm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是优势菌株;曲霉属(Aspergillus spp.)、毛霉(Mucor spp.)和根霉(Genus rhizopus spp.)是亚优势菌株.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真菌微生物在果面上出现的菌落数增加.不同处理的宁夏红枣贮藏期间细菌随贮藏时间延长增殖加快.经保鲜剂处理后的灵武长枣和中宁圆枣贮藏时细菌增殖较慢,未经处理的宁夏红枣贮藏时细菌增殖速度非常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