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安溪县芦田茶场参加的福建省重点科研项目“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中间试验,已于1989年8月通过了由福建省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在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的基础上,本套设备与工艺采用组合式结构,分别用6CWW-20型萎凋机和6CZ-2-100A型乌龙茶做青机完成萎凋和做青作业,并在人工气候环  相似文献   

2.
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省科委重点课题"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中间试验,于8月21-22日在安溪县由省科委主持通过省级鉴定.乌龙茶是我省出口创汇的大宗土特产品,传统加工方法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易受不良气候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靠天吃饭"、"看青做茶"的被动局面."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课题由张天福高级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中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于1984年由省科委下达研究任务;1987年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做青工艺研究报告见《茶叶科学简报》1989年第三期).1989年在安溪芦田茶场莲峰分场继续开展了中间试验研究,并于8月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现将中试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华安茶叶加工初具规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厂800多家,精制加工厂12家.工艺上大胆创新,推广采用省茶科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的科技成果,运用空调做青技术,稳定产品质量,迎合市场需求,大力开发生产轻发酵乌龙茶.轻发酵乌龙茶以发酵程度轻为其工艺特点.是近二十年随着改革开放,海峡两岸交流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走俏市场的产品.加工技术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5.
五月五日至七日,由省科委主持在福建农科院茶叶所召开“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做青工艺部份)技术鉴定会。来自省内外科研、教学、生产、外贸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与科技人员四十七人参加了会议。我国茶叶界著名的张堂恒教授,阮宇成研究员和我省茶叶界的庄任、李冬水、叶廷庠及朱寿林、刘文英等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创新加工技术。方法:在采取传统红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结果:对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技术流程和数据进行总结,为:鲜叶、晒青(鲜叶的失水率为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为62%-64%)、揉捻、发酵(发酵温度设置在32℃、发酵时间为3.5h)、造型、烘干和提香,最终得到品质高的新型红茶。结论:通过适宜的调节晒青程度、萎凋程度、控制发酵过程,可以在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结合的条件下得到高品质的红茶成品。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农学院共同承担的省科委重点项目"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荣获1990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是由我所技术顾问高级农艺师张天福先生主持完成的.该成果首次将人工控制环境技术应用于乌龙茶制作业,对稳定和提高乌龙茶品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安溪芦田茶场进行中试表明,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20,(1):67-67
2019年12月3—6日,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武夷山市茶业局联合举办的“2019年福建乌龙茶(武夷岩茶)加工技术与设备现场观摩培训会”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此次培训会由培训讲座与现场观摩两部分组成。专题培训会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云主持,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金心怡就“茶叶加工设备研究进展”、中南大学教授汤哲就“茶叶产业智能制造的实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方舟就“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分别作了专题培训讲座。  相似文献   

9.
台式乌龙茶整形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在已往的乌龙茶加工及其理论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做青方面,如不同品种的做青特点,做青的理化变化及其品质,做青工艺及其设备等,而对乌龙茶整形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当然也有过诸如包揉机的研究,包揉处理与品质等的研究报道,但为数甚少。随着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深入,闽台两省制条工艺的交流,我们不难看出,台湾马龙茶加工过程,不仅有其独特的做青工艺(台湾称室内萎凋和搅拌),同时十分重视整形技术,并具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乌龙茶整形设备。目前在福建生产并陆续登市的台式乌龙茶如“龙珠茶”“凤…  相似文献   

10.
乌龙茶加工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茶叶加工环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研究的重点是综合利用茶叶加工工艺学和环境工程学的各种成果 ,改善和控制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条件 ,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目的。茶叶加工环境控制措施与程度 ,主要取决于茶叶加工工艺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和外界自然条件。实践证明 ,最佳加工环境条件确定后 ,实际生产中还要根据环境调控设备是否经济合理 ,以及工艺和管理等具体条件 ,来修改环境控制的程度。因为茶叶加工环境工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创造最佳的环境条件 ,而是为茶叶生产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乌龙茶加工中萎凋和做青工序是决定乌龙茶…  相似文献   

11.
简讯     
乌龙茶做青工艺 技术成果通过鉴定 乌龙茶做青作业受气候因子的影响,工艺技术不易控制,产品质量难以稳定。为着克服技术上的难题,一九八四年福建省科委要求以《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为重点课题,从研究工艺设备入手,改善做青技术条件,以求全面地提高乌龙茶品质。为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农学院联合承但此项任务,在以高级农艺师张天福为首的课题组全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机械萎凋工艺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品种鲜叶为原料,采用6CLW-10型茶叶连续萎凋机进行乌龙茶萎凋试验,并通过生产验证。结果表明,萎凋温度为35℃,萎凋时间为15—20min,萎凋程度以鲜叶失水率为7%—10%(最好控制在8%左右),能获得较好的品质,且香气最佳。该机适于不同品种乌龙茶萎凋,台时150—25Okg鲜叶,与传统工艺比较,茶叶品质一般可提高0.5—1.0等级。  相似文献   

13.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为探明影响乌龙茶做青品质的主导因素和做青工艺的科学技术指标,福建省明溪县农业局茶叶站于1994年在明溪县城关茶场以毛蟹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对乌龙茶加工的春、夏、暑、秋茶的做青工艺分别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作一简要报道。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创办于1935年8月,至今已70周年。70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55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关怀下,根据院所领导的部署和茶叶科学、生产发展的需要,先后对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各大茶类的制茶工艺与技术理论开展多项研究,并取得了多项成果。其中“乌龙茶做青工艺及其设备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茉莉花茶窨制新工艺、设备研究与中间试验”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红茶制作工艺的研究进展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我所科技工作者即开始对传统的红茶初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主要是针对工夫红茶,…  相似文献   

15.
闽北春季乌龙茶生产时间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其间雨水多,雨水青做不出好茶或雨水青难加工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制茶师。本文重点探索雨水青采取水洗后进行萎凋和做青的工艺,促成雨水青生产加工出较优品质乌龙茶。  相似文献   

16.
LED光萎凋对乌龙茶雨水青的光响应及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乌龙茶阴雨天难制茶,茶叶品质低的问题,试验以LED蓝光为萎凋光源,通过设置5个不同萎凋温度,探讨LED蓝光对雨水青萎凋过程的光响应变化规律和理化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无光照的CK,LED蓝光萎凋有利于提高乌龙茶雨水青的净光合速率、萎凋叶水浸出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并能降低酚氨比,提高毛茶品质。其中LED蓝光在萎凋温度为30℃和35℃时,雨水青光响应较好,净光合速率大于其他温度的处理,萎凋叶生化品质较优,毛茶感官审评得分较高,不仅加速了在制叶萎凋进程,而且促进了乌龙茶优异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花果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本试验在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加工萎凋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晒青、摇青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的晒青、摇青方法导致各处理毛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氧化产物的含量产生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茶叶市场逐渐由产品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茶叶生产者们更加注重如何充分利用工业化设备加工出高产能、高质量且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乌龙茶极具香味特征,其风味的丰富性主要是由不同的做青、造型及烘焙工艺综合形成的,其中的烘焙是精制生产中的核心关键工艺.本文主要对乌龙茶烘焙工艺的概念、意义、对品质特征的生...  相似文献   

19.
乌龙茶可控环境做青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做青,是乌龙茶初制的特殊工序.乌龙茶的优异品质在做青中形成.做青工艺、做青环境、原料品种等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做青环境的温度毛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茶宜较低,暑秋茶宜较高.黄旦的季节差异不明显.做青环境的湿度因品种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毛蟹、梅占宜较低,黄旦宜较高.萎凋是做青的前处理,也是个重要因素.萎凋糟热风萎凋可代替日光晒青.萎凋叶适宜合水率与鲜叶含水率呈明显正相关.提高做青环境的温度可以缩短做青时间.摇青是做青的特殊环节,摇青轻重,不同品种有明显差异.堆青是做青质量的最后一关,可使摇凉青的不足得到弥补.  相似文献   

20.
智能技术在乌龙茶做青中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龙茶是我国特种茶类,是出口创汇的拳头商品之一:它具有天然芳香和醇厚回甘的滋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在乌龙茶初加工过程中,做青工艺是形成其特有品质的关键工序,而做青工艺的重点在于掌握摇青时间和晾青时间。长期以来,制茶师傅大多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官判断,通过不断地调节做青工艺措施来完成做青过程。这种做青方式往往受到加工者的经验、敏锐力、判断力以及精神状态的影响,导致茶叶品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如何实现乌龙茶做青的自动化、智能化,促进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达到乌龙茶初加工优质高效、清洁卫生的要求,一直是茶叶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