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分离筛选后的昭通乌天麻野生蜜环菌为试材,以PD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NAA对昭通乌天麻野生蜜环菌菌丝出现时间、菌索出现时间、菌索长度、生物量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4(5.0μg/mL)的菌丝、菌索出现最快;处理1~5(0.5、1.0、2.5、5.0、10.0 μg/mL)菌索长度明显大于对照,处理6~9(25、50、100、250 μg/mL)菌索生长明显小于对照;最终的生物量以处理4(5.0 μg/mL)为最大;处理3(2.5μg/mL)和处理4(5.0 μg/mL)蜜环菌生长状况最好.综合比较来看,以处理4(5.0 μg/mL)为蜜环菌生长的最佳浓度.该研究为后续蜜环菌的培养、菌包生产以及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液体发酵蜜环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菌体多糖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巍  李元瑞  袁静 《食用菌》2001,23(2):5-7
以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浓度,对蜜环菌进行液体发酵,通过对生长的菌丝体干重的测定得到该菌株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并证明氮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对该菌株的培养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提取蜜环菌菌体多糖,发现液体发酵菌体的多糖含量远高于人工栽培的蜜环菌菌素。  相似文献   

3.
人工栽培天麻的成败,产量的高低与蜜环菌菌索生长情况密切相关,掌握蜜环菌菌索的生物学特性和侵染原理,以使在生产中造成利于菌索生长的环境条件。蜜环菌的菌丝形成很粗的索状物,菌丝之间分泌有由α1—4葡聚糖,β1—4葡聚糖组成的粘液,这些物质在菌索表面受氧化颜色变深,形成坚固外层一“皮层”。菌丝的“分生组织”代替菌丝正常地顶端生长。蜜环菌菌索的生长点在呈根冠状结构尖端后25  相似文献   

4.
探究核桃壳与棉籽壳对蜜环菌菌索生长的影响。在瓶栽和袋栽栽培过程中,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栽培原料的栽培效果。实验表明,菌索平均生长速度在核桃壳与麦麸培养料处理中生长最快;核桃壳与棉籽壳组合次之;棉籽壳与麦麸组合最慢。在蜜环菌培养过程中,进一步采用核桃壳与麦麸为主要原料,且比例为4:6时,可以明显促进蜜环菌菌索生长,而且可以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新的培养方法可用于蜜环菌菌索生产,为天麻和猪苓提供优质伴栽材料。  相似文献   

5.
对蜜环菌在不同液态培养方式下胞内多糖的合成、组成以及抗眩晕症活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蜜环菌在摇床培养条件下形成菌丝球,菌丝多糖(AMP)和生物量在第8d达到最高产量,分别为124.32mg/L和10.85g/L,蜜环菌在静置培养条件下形成菌索,菌索多糖(ARP)与生物量在20d时达到最高,分别为588.40mg/L和37.17g/L,静置培养对蜜环菌胞内多糖的合成有利;两种多糖在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以及皂苷含量等组成成分上基本一致;AKTA-purifier快速层析纯化系统(FPLC)检测显示,AMP与ARP有四个相同的多糖组分,ARP另多出一个组分;抗机械旋转所致小鼠眩晕症试验表明AMP与ARP活性相似,均能显著缩短眩晕小鼠逃避电击所用的时间(P<0.01),增加小鼠眩晕后的进食量,因而对机械旋转所致眩晕症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廖昌国 《食用菌》2004,26(2):17-17
蜜环菌,又名榛菇,分布很广,用于伴栽天麻和猪苓的蜜环菌菌种,主要从高海拔天麻和猪苓产区采种分离培育,从低海拔采种培育蜜环菌并应用于生产中报道较少。笔者于1999年4月,在山峡电站配套工程的鲤鱼塘水库脚下,树林中发现一片萤光闪亮蜜环菌。经采集菌索和子实体组织分离进行连锁驯化培育成峡渝01蜜环菌种。经多次对比实验证明,该菌  相似文献   

7.
杨儒钦 《食用菌》2007,29(1):28-28
蜜环菌原种生产,利用枝条加营养液为培养基,具有工艺简单,菌种成活率高,生长快等特点;由于蜜环菌菌索可使菌柱体膨胀,使菌柱交得坚固,会给接种工作带来一点难度,但不是主要的,能够培养出健壮的菌索是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8.
蜜环菌多糖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蜜环菌(Armilarielamelea)菌索的水溶性多糖经提取、分离和纯化,得单一均匀性组分Am0。Am(〔α〕25D+50°)不含蛋白质,分子量为138万。Dische反应证明Am含有糖醛酸。水解产物为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和糖醛酸。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m多糖的组成单体为吡喃糖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的硒浓度对蜜环菌进行了补硒培养,研究了硒对蜜环菌生长、蜜环菌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硒处理浓度为20 mg/L以下时,能够促进蜜环菌菌丝体的生长,超过该浓度之后,硒对蜜环菌菌丝体的生长产生阻碍;对于蜜环菌多糖来说,在试验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硒能够促进胞外多糖的分泌,但对胞内多糖合成的影响不如胞外多糖明显。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蜜环菌主要特性之一—菌索及菌索的形态、细胞学、结构、功能和种类。  相似文献   

11.
食药用菌多糖生物活性与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食药用菌多糖作为具有提高免疫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 ,已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扼要地从结构等几方面简述了食药用菌活性多糖与结构的关系 ,旨为食药用菌多糖的结构分析、开发等提供一点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了红菇子实体多糖热水浸提法的条件为水料比3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h.在此提取条件下,提取率为4.33%.粗多糖经过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D1、D2、D3和D4四个组分.研究了红菇粗多糖及其各组分的还原能力、对·OH的清除作用以及清除NO2-的作用,以此来评价该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菇多糖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对·OH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体外模拟胃液条件下对N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食药用价值及无毒副作用的特性已被认可,且品种丰富、来源广泛,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提取食用菌多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晚熟基因型苗翘、特晚熟基因型立冬本和中晚熟基因型青壳宝圆龙眼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和种子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龙眼的种子多糖积累高峰期不同,1个积累高峰的有立冬本(9月20日),2个积累高峰的有苗翘(8月16日、9月20日)和青壳宝圆(8月23日、9月20日)。龙眼果实各部分的多糖积累速率不同,分配也不同,3个龙眼基因型均为分配给龙眼种子最多,其次是果肉,分配最少的是果皮;在成熟后期,龙眼多糖均出现负积累。本研究为龙眼多糖的调控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灵芝多糖提取物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3个浓度的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进行脏器指数测定,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DTH试验,小鼠血清溶血素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小鼠碳廓清试验,NK细胞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多糖提取物胶囊能增加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小鼠左后足跖部厚度差24 h测量值,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和溶血空斑数。表明灵芝多糖提取物胶囊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范勇 《中国食用菌》2020,(2):43-44,48
在对块菌多糖定性鉴别的基础上,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对块菌多糖的总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块菌多糖具有良好的抗还原性和抗氧化性,对人体运动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饶瑶 《中国食用菌》2020,(2):55-56,60
对鸡腿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鸡腿菇多糖对·OH和DPPH·都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且清除率与多糖的浓度成正比。这说明鸡腿菇多糖能够防止人体细胞膜过氧化损伤,减轻运动员的疲劳。  相似文献   

18.
针对块菌胞外多糖合成机制和运动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采用了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来提取块菌胞外多糖,并进行了多糖的精密度和稳定性测试;给小鼠灌胃块菌胞外多糖样品溶液后进行了小鼠负重游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块菌胞外多糖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的肌肉耐力,具有显著的运动抗氧化作用。通过小鼠肝脏称重试验结果表明,块菌胞外多糖能够有效提高小鼠肝糖原的储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低温对几种引种紫斑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洛阳红’为对照,‘实生苗’、‘玫瑰红’、‘桃花三转’、‘紫冠玉珠’、‘紫楼闪金’为试材,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低温处理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研究低温对几种引种紫斑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为抗寒品种的筛选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结果表明:低温对不同品种紫斑牡丹可溶性糖含量产生影响。紫斑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对照与试验品种间、同一品种不同低温条件下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不同品种牡丹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达最大时所处的温度不同。研究初步证明试验种抗寒能力均高于‘洛阳红’。其中‘实生苗’、‘紫楼闪金’、‘玫瑰红’、‘紫冠玉珠’抗寒能力较强,‘桃花三转’抗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0.
以银耳为原料,采用胶体磨辅助热水浸提工艺提取银耳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测定了银耳多糖分子量及其对SDS诱导HaCaT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银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5,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 h,提取2次.在此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