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香菇交配型基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建立了一种香菇交配型基因测定的新方法--原生质单核体亲本交配型极性标记法,用这一方法不仅成功地分离和鉴定出不同香菇菌株的上标准交配型基因,还有效地区分出亲本型和重组型两种交配型基因类型,这一技术为深入开展异宗结合食用菌的遗传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控制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担孢子单核体交配行为的交配系统由A、B两个互不连锁的因子组成.在白灵侧耳的有性生殖过程中,除可按孟德尔定律产生标准的四种交配型的担孢子外,构成B因子的遗传单位还可以发生因子内的遗传重组,产生两种新的、不同于亲本的B因子,重组率为14.1%.未发现重组型A因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一种香菇交配型基因测定的新方法——原生质单核体系本交配到极性标记法.用这一方法不仅成功地分离和鉴定出不同香菇菌株的四种标准交配型基因,还有效地区分出亲本型和重用型两种交配型基因类型。这一技术为深入开展异宗结合食用菌的遗传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原理食用菌杂交的基本原理是四分体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主要用于异宗配合的食用菌类,如木耳、银耳、香菇、平菇、金针菇、猴头、滑菇、大肥菇等。而部分异宗配合的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等则主要靠单孢子分离选优。异宗配合是指自身不孕,必须由不同交配型的单核体杂交才能完成有性生活史的菌类。这些菌类一般认为属于两种不亲和系统,即单因子系统(二极性)和双因子系统(四极性)。按照性模式,在二极性的生活史中发生的主要过程为:同核体质配双核体核配A×a——→(A+a)——→双倍体减数分裂两种同核体后代孢子Aa——→A,a,A,a它们的后代孢子是两种同频度的交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甜菜良种繁育过程中的亲本配置,特定交配体制下的遗传组成和不同遗传组成群体所蕴含的可能意义上的增产增糖潜力,交配群体的亲本数量,配比和方式是决定品种经济性状的关键环节,交配后代的杂交成分含量和类型的多少是决定品种杂种优势程度和区域宽窄的基础,本文建立的非纯系亲本和杂交后代的符号表达体系为现行甜菜育种和良繁材料的遗传与系谱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叶明  潘迎捷 《食用菌》1999,(3):11-12
香菇(Lentinula edodes)隶属于标准的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高等担子菌,它的交配系统受A、B这两个非连锁的等位基因控制,其杂交的理论基础是交配型的可亲和性.目前,关于香菇的遗传改良主要方法之一仍是杂交育种,且多是单孢杂交育种.双单交配是30年代加拿大真菌学家发现的一种现象,虽然不少育种学家对此颇感兴趣,但国内外报道很少.本研究以香菇的栽培种苏香(S)及其孢子单核体的自交后代(SS0I)作供体,以香菇的杂交种农1的孢子单核体(A1B4)作受体,进行双一单杂交,拮抗试验并辅以液体出菇试验鉴定杂交后代,选择2个杂交菌株进行袋栽实验,并对杂交菌株的农艺进行了分析,以探索香菇双单杂交育种的可行性,为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育种中的对称杂交和非对称杂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食用菌的杂交育种中,根据亲本细胞核和细胞质成分在后代中的组合和分配,可以分为对称杂交和非对称杂交两种方式。对称杂交主要指异宗结合食用菌的单孢杂交(或同宗结合食用菌的同核体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非对称杂交则包括单双核杂交(布勒杂交)、失活原生质体融合和外源 DNA 导入等方式。  相似文献   

8.
对12个组合1505株梨杂种实生苗童期长短的观察看出:砂梨与白梨的种间杂种的童期为4~5年,少数后代在3年生时可开始结果,童期变幅为3~8年,白梨的品种间杂种为5~6年,童期变幅为4~9年。每一组合杂种间童期的长短表现出分离现象。亲本品种童期性状的基因型为异质结合型,童期呈极数量性状遗传。童期的长短受双亲遗传特性的制约,童期不属母性遗传。亲本营养期与杂种童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2)。以营养期短的品种作亲本可以产生童期短的后代,反之则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想利用紫色性状作为一代杂种的标志性状而进行的紫色性状遗传规律研究,初步结果显示该性状的遗传规律远比前人所报导的复杂。用绿色品种和紫色品种杂交时,后代的株色分离情况和表现程度不仅随所用紫色亲本而异,同时受所用绿色亲本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各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后,提出一个紫色性状遗传规律的初步假说。  相似文献   

10.
葡萄杂交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0个杂交组合与5个自交后代801个株系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果粒重量、含糖量和含酸量的遗传均符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遗传特点。子代果粒重量小于亲本值,并趋向小粒亲本,出现超高亲个体的比例较低,平均遗传传递力为70.34%。欧美杂交种品种间杂交和欧亚种与欧美杂交种间杂交传递力高于欧亚种品种间杂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值接近亲本值,超高亲比例大,表明含糖量遗传中加性效应较大,在后代中选择高含糖量单株的潜力大,组合传递力为101.7%,欧美杂交种品种问杂交传递能力较弱,而欧亚种与欧美杂交种杂交,性状传递能力较强;含酸量的遗传中含有较大比例的负向非加性效应,子代含酸量大大高于亲本值,后代含酸量普遍升高,超低亲单株比例低,选择难度较大。平均组合传递力为134%,欧亚种品种问杂交遗传传递力高于欧美杂交种品种间和欧亚种与欧美杂交种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11.
以紫芝(Ganoderma sinense)的担孢子萌发获得的单核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三轮杂交法、OWE-SOJ技术及核迁移技术对其担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因子进行准确测定。结果表明,紫芝为四级性异宗结合菌类,其原生质体单核化菌株交配型分离比例符合1:1的预期,不同交配型担孢子的单核体符合1:1:1:1的自由分离规律,采用OWE-SOJ与核迁移试验相互印证,可以对紫芝担孢子交配型进行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气—质联用(GC-MS) 及毛细管电泳技术, 对‘凯特’杏与‘新世纪’杏及其F1 代65个株系的香味成分及糖酸组分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所分析的49种香味成分中, 有37种为双亲所共有, 12种双亲之一具有。在37种双亲共有成分中, 有20种在杂交后代中未出现分离, 呈连续性变异,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 其中有9种为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 E) - 2 - 己烯醛、γ - 癸内酯、己醛及γ- 十二内酯等特征香气成分, 其子代平均值明显高于亲中值, 说明其遗传不仅存在加性效应, 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 有17种在杂交后代中出现1∶1、1∶3、1∶7或1∶15分离, 可能是受一对或几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遗传, 其中有8种为特征香气成分。糖酸总量及各组分在后代中虽然均表现为连续性变异, 但各组分的基因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苹果酸、总酸、总糖及蔗糖的子代平均值都低于亲中值, 其遗传主要表现为基因的加性效应; 柠檬酸、果糖和葡萄糖的子代平均值高于亲中值, 其遗传不仅存在加性效应, 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 通过杂交选育高柠檬酸、果糖及葡萄糖含量的株系或品种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香菇135菌株特异SCAR标记的分布和遗传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香菇(Lentinula edodes)135菌株的特异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引物135F/R(扩增601bp的条带)对135菌株的58个原生质体单核体和97个孢子单核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检验此特异标记在单核体中的分布和遗传规律。原生质体单核体分为两种交配型A1B1和A282,此标记仅存在于后一种核中;另外,此标记在四种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后代中随机分布,显示这个SCAR标记可以稳定遗传到后代,而且与交配型A、B因子之间没有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杂交选育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菌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白色金针菇菌株FM、F21、F10和F3-W为亲本,各亲本分别选取30个有性孢子单核体进行3个组合间的相互交配实验。对杂交后代的综合分析表明,不同组合间在杂交成功率、杂交子代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单产等性状方面表现各自特点,其中FM×F21组合的交配获取双核体成功率最高,为79%;FM×F3-W和F10×F3-W的成功率分别为28%和42%;3个组合可统计栽培产量的菌株数占参加栽培实验的菌株数的比例分别为59%、83%和84%。两组数据分别反映了不同组合间交配型因子的差异程度和杂交子代对栽培条件的适应性。3个组合获得杂交子代的子实体颜色均为白色,栽培实验结果显示,菌丝生长速度和单产间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后代性状变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菌种939和本所实验菌株中19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单核体分离和配对杂交。对杂交组合和亲本菌株的菌盖直径、厚度,菌柄长度、直径等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0个杂交组合在子实体外观形态上与亲本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规律与亲本交配型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形态学特征与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对绿色草莓与凤梨草莓杂交后代进行种间杂种真实性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以八倍体栽培草莓品种‘宁玉’为母本、二倍体野生绿色草莓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30个F1代株系,从40对SSR标记引物中筛选出父母本有差异条带的引物进行后代杂种真实性鉴定。采用UPGAM聚类法进行亲本与子代的聚类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比较,评价子代遗传特征。【结果】对父母本、F1代主要形态学特征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F1代所有植株的长势强于父本,偏母本;对数量性状中亲优势值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后代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用筛选出的20对引物鉴别父母本,二者有差异,利用其进行后代分析,其中12对引物鉴定出30个后代均具有父本扩增片段,结果表明,30个杂交后代均为绿色草莓与栽培草莓的真杂种。同时,从杂种扩增的谱带来看,某些后代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为新谱带的出现或某些谱带的消失。进一步对亲本与子代之间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子代分为3个大类。【结论】通过形态学与SSR标记技术鉴定出所有杂交后代均为种间真杂种,聚类分析表明了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12对SSR引物为二倍体野生绿色草莓资源杂交后代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17.
香菇单核原生质体的交配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配型是四极性异宗结合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一个重要遗传标记.在制备香菇单核原生质体的基础上,我们测定了7个菌株单核原生质体的交配型比例,研究其交配型等位基因的规律.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均按潘迎捷等的方法(食用菌,1992:4).(二)单核原生质体的交配型的测定每个菌株取10个单核原生质体再生菌落做10×10的交配实验,对峙培养后,以交界处菌丝是否出现锁状联合做为两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香菇1号菌株的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单核体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类单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平均连锁聚类方法对酯酶同工酶图谱进行聚类,从交配型角度探讨了不同来源的两类单核体在形态和生化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单核体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酶三个性状上表现出相同的差异趋势,在同一种交配型的个体间,孢子单核体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原生质单核体,在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这一性状上,用聚类方法可以将绝大多数单核体归入所属的交配型范围内。这两类单核体具有的不同表型与它们的不同来源有密切的联系,有性世代中复杂的遗传行为导致孢子单核体中性状出现较大的变异,而作为无性后代的原生质单核体则表现出性状相对稳定的特征,这两类单核体表现出的差异为香菇的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单交配的方法,对两个不同温型平菇亲本菌株(白色高温型菌株和灰黑色中低温型菌株)的单核菌丝体进行随机组合交配,共获得209个杂交组合;杂交后代菌株在子实体颜色、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期、子实体性状和产量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性状分化;黑色亲本菌株与白色亲本菌株杂交后代子实体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表现为灰色,出菇期延长,杂交后代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苹果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梨为中心亲本的7个杂交组合做试材,对228株杂种后代的童期和主要果实经济性状做调查分析,研究苹果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结果表明:苹果梨杂种后代童期长短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后代结果年龄广泛分离。成熟期均以晚熟为主,早中熟较少。果实大小受环境因素和非加性效应影响较大,后代平均果重小于亲中值。果实形状广泛的分离,但以圆形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