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86—2016年三穗县地面气象观测站出现暴雨的降水资料,分析暴雨和大暴雨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分布特征,结合运用小波分析三穗县暴雨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三穗县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近31年三穗县暴雨总日数为67 d,年平均暴雨总日数为2.23 d;三穗县共出现暴雨日数64 d、大暴雨3 d。近31年三穗县暴雨日数出现了低→高→低→低的波动变化,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数出现最多,20世纪80年代和2010年后暴雨日数持平。三穗县暴雨多出现在4—9月,约占总暴雨日数的92.5%,集中出现在5—8月,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暴雨出现最少的为11月;三穗县出现大暴雨次数偏少,其中夏季出现频率较高。三穗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暴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高空槽、低涡、急流、中低空切变、地面冷锋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1958—2011年桐梓县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桐梓县近54年中暴雨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影响桐梓县暴雨的天气系统。结果表明:近54年桐梓县年平均暴雨日为2.1 d,集中出现在5—9月,占全年暴雨总日数的92%;其中以7月暴雨日数最多,占全年总暴雨日数的33%,共出现6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频率相对较低,为5.3%,大暴雨日数最早出现在5月,最晚出现在10月;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差异较大,暴雨日数变化波动性较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19 d/10年;共出现持续性暴雨6 d,其中4 d连续性暴雨均出现在21世纪前11年期间。低涡切变、冷锋低槽、高原小槽东移天气系统是导致桐梓县出现大到暴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南支低槽以及桐梓县地形地势作用形成的局地小气候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统计琼海市2011—2013年暴雨天数,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根据影响的天气系统可分为降雨强度变化不大且时间长的持续型和降雨主要集中在前5~10 h的爆发型;同时利用GPS水汽资料解算出GPS-PWV值,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得出,在暴雨发生前1~3 h,PWV均有明显的增强,超过45 mm后1~2 h内出现暴雨,其PWV峰值对应了1~2 h后的降雨峰值,而在PWV连续2~4 h下降后,暴雨趋于结束,此特征在东风波暴雨和切变线暴雨中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甘肃省合作市气象局1971—202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及区域站降水资料,共筛选出了13次暴雨过程,出现23站次。统计分析合作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合作市暴雨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一般出现在6月中旬—9月上旬,具有明显的午后—前半夜型。近10年暴雨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增加显著。分析总结了合作市暴雨出现的主要环流类型大致分为4种类型:副高边缘型、低槽型、低涡型和副高内部型。以副高边缘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近20年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辽宁省24个气象站1992—2011年农业气象灾害统计资料,分析了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暴雨、冰雹、大风、洪涝、冷害)发生频次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辽宁省旱灾发生频次显著增加,气候倾向率达到10.7次/10a;冰雹和冷害的发生频次呈明显增加趋势;暴雨和风灾也表现为增加趋势,只有洪涝灾害明显减少。近20年旱灾在辽宁省作物生长季(5—9月)内的各个阶段均多有发生;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多发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雹灾主要发生在6月;7—8月是辽宁省风灾的高发期,而低温冷害以4月下旬和6月最为常见。从空间分布来看,辽西北地区是干旱和冰雹灾害的多发区;暴雨灾害多发区主要位于辽宁东南部,但大部地区洪涝发生频次都较低;辽宁中东部是风灾的高发区,而中北部是低温冷害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降雨等级的划分有助于正确认识不同量级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水土流失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鄱阳湖流域16个气象站点1991—2020年的降雨数据,在日降雨等级划分标准的基础上,从土壤侵蚀动力角度出发,采用最小偏差法,分析次降雨与日降雨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确定次降雨等级。同时,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变差系数、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对各等级降雨进行年内、年际变化特征研究,分析该流域各等级次降雨对降雨侵蚀力的贡献。【结果】(1)次降雨中雨、大雨、暴雨的理论上限值分别为31.3 mm、64.6 mm、150.9 mm。(2)30年来鄱阳湖流域总降雨、非侵蚀性降雨和侵蚀性降雨的降雨场次均呈增加趋势,降雨总量和侵蚀性降雨量亦呈增长趋势,但非侵蚀性降雨量呈下降趋势。(3)各等级降雨在年内均呈现年初开始上升、至3—6月出现高值,随后呈总体下降趋势。(4)总降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等级次降雨侵蚀力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倾向率分别为0.34、0.04、0.31、0.32和1.25 MJ/(hm2·h·10a),均为正值。(5)中雨、大雨、暴雨、大...  相似文献   

7.
清远市暴雨洪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远市是我国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其中暴雨是该市前汛期常见的灾害性天气,2011年5月8—9日,清远市遭遇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袭击,局部地区出现洪涝灾害,通过对此次暴雨洪涝过程及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提出农业防御灾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学萍  栾东红  于善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27-17530
[目的]分析2009年7月和2010年7月烟台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选取2009年7月和2010年7月烟台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利用常规和非常规天气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次大暴雨过程均为局地对流性强降水,暴雨落区均位于烟台西北部地区,且均有200 mm以上强降水中心;2次大暴雨过程均受副高和切变线影响,暴雨区均与588 dagpm线位置、西风带低槽、切变线的位置密切相关,是较为典型的副高边缘暖湿气流与西风带低涡、切变线共同作用引起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低空西南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大暴雨发生在水汽通量散度中心附近;K指数对大暴雨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大暴雨发生在K指数高值附近,2次大暴雨过程的K指数≥34℃,均接近于暴雨落区K指数≥35℃指标;2次大暴雨过程在0.5°仰角的反射率因子最大回波强度均为55~60 dBz,带状强回波自南向北经过半岛西部地区,形成列车效应。数值预报产品对局地大暴雨的预报也有重要的参考依据。[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大暴雨预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孔锋  王一飞  吕丽莉  林霖  刘冬  辛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184-190,199
采用1961—2015年535个气象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将降雨事件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6种强度,后三者记为总暴雨,六者合计为总降雨,从年际雨量和雨日两方面出发,将中国整体看做一个对象,首先计算1961—2015年535个站点不同强度降雨逐年雨量和雨日总和;然后计算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总和的变化趋势;最后诊断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对总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5年中国小雨呈减少趋势,大雨和总暴雨呈增加趋势,总降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曲棍球"现象。除北方地区外,中国多数地区降雨以增加趋势为主,并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在降雨贡献率方面,小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呈减少趋势,而其他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在减少,而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说明中国暴雨强度在增加。虽然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不同,但多数地区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通过对比6种不同强度降雨的雨量和雨日,可以发现中国强降雨事件在增加,降雨强度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次山东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金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0-21841
2003年4月17~18日山东出现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在西南涡的影响下产生于地面倒槽之中。笔者分析了产生这次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结果表明,降雨前水汽量急剧增加,700 hPa最大上升速度区与850 hPa最大水汽通量的叠加区域是大暴雨的落区,高能舌为大暴雨提供了必要的不稳定能量。暴雨发生前低层能量有不断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浦北县气象站1967—2015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浦北县近49年来的暴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浦北县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呈增加趋势,但趋势变化不明显,1993—1995年和2000—2002年是暴雨出现最频繁的时期。浦北县暴雨主要出现在4—10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6—8月,7月的暴雨和大暴雨发生次数最多;11月的暴雨强度最强;连续暴雨过程主要在6—8月发生。浦北县暴雨日数变化和暴雨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特征,都存在着4年、6年、8年、14年周期振荡信号,各周期信号分布的时间区域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降水量对湖南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1-2010年湖南省自然灾害历史数据以及同期湖南省逐日降水量资料,利用一元回归、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内1961-2010年的水稻受洪涝灾害及年降水量变化影响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了湖南省水稻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湖南省水稻受洪涝灾害影响重、频率高,且在2000年后受灾的严重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各降水因子中,暴雨日及大暴雨日产生的年降水量以及它们的雨日数是决定湖南省水稻受洪涝灾害影响程度的主要因子;利用时间、暴雨日的年降水量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简便地对某年湖南省水稻受洪涝灾害影响的程度进行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姜会飞  廖树华  潘学标  侯双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32-10435,10460
利用北京地区1985—2008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IPCC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北京地区暴雨天气指标在10.4~38.8mm波动,暴雨气候指标为日降水量≥27.5mm。以暴雨天气指标、暴雨气候指标和国家暴雨标准计算历年的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统计分析年降雨日数、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相关关系,得出年降雨日数和暴雨日数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作物洪涝受灾率,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则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以区域暴雨气候指标统计的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相关程度最高,建议以暴雨量来预测评估洪涝灾害时,采用区域暴雨气候指标。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71-2010年40年的降水资料,对呼伦贝尔市16个测站暴雨日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东侧暴雨日明显多于西侧,且大暴雨日仅出现在岭东的测站(不包括区域自动站),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暴雨集中出现在6-8月,7月份为峰值,大兴安岭东侧在5月和9月也有暴雨出现;年代际变化呈波浪形特点,基本上是呈少-多-多-更少的变化规律;年暴雨日数与年降水量呈很好的正相关;呼伦贝尔市产生暴雨主要有三种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15.
雷淑琴  陈朝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14-11917
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的玉门海拔高度在1500m左右,我国许多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玉门的气象要素均有十分敏感的反映.在此利用玉门镇国家基本气象站1953 ~ 2013年的气象和灾情资料等,通过分析玉门镇国家基本气象站近60年来的几次异常极端气候事件与我国几次异常气象灾害,探讨玉门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发现,1954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前一年(1953年)玉门气温异常偏高;1963年我国海河流域发生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当年3月份玉门气温异常偏高;1975、1991、2007年我国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前,玉门冬季降水量异常偏少;在厄尔尼诺年玉门气温异常偏高;在拉尼娜年玉门气温异常偏低,且降水量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水平,为调整当地水稻种植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61-2017年四川省单季稻主产区123个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4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30年(1986-2015年)观测资料,结合四川省气候区划结果将四川省单季稻主产区划分为7个区域,确定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敏感期(拔节期-孕穗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抽穗期-成熟期),最终根据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理论,从灾害风险的致灾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构建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对四川省单季稻不同生育期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结果】四川省水稻暴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暴雨日数及暴雨洪涝发生频率较高的3个区域,一是盆中丘陵区西南部,二是盆中丘陵区西北部,三是盆东平行岭谷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四川省的南部和北部,该区域暴雨危险等级中等或偏轻,山地多,地形起伏大,当地水稻种植率低;其余地方为中等风险区。【结论】四川省水稻暴雨洪涝灾害以中、低风险区域为主,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三大暴雨区。  相似文献   

17.
咸阳近50年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  胡国玲  李春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60-7261,7361
[目的]分析咸阳近50年暴雨的气候特征。[方法]采用咸阳市1960~2009年11个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分析咸阳暴雨的气候分布特点。[结果]咸阳各县(市、区)暴雨年发生频次均不足1次,其中,西南部的武功暴雨日数居全市之冠,秦都站则最少;暴雨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呈少-多-少-多的趋势;暴雨出现在4~10月,其中,7~8月最多,大暴雨出现在5~9月;暴雨多历时短、强度大,以夜间型居多;咸阳暴雨以局地性最多,占总数的77%;暴雨多为单日出现,连续发生暴雨的几率很低。[结论]该研究为做好此类天气预报及趋利避害、防灾减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统计漳平市1958—2017年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文件中逐日降雨资料,分析该市暴雨的时间分布、强度特征。结果表明,漳平市暴雨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雨季和台风季是暴雨的多发期,暴雨发生次数占全年的74.1%。暴雨日数存在明显的年代变化,20世纪暴雨日数最多,无论是暴雨次数、强度都明显增加,尤其是大暴雨日数明显增多,进入21世纪后,年暴雨日数时多时少,干旱和洪涝交替呈现,极端气候事件明显。不同等级的暴雨出现频率差异大,暴雨占91.1%,大暴雨占8.9%。研究暴雨的变化特征可为漳平市城市防洪排涝及城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当地暴雨预报、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枣庄市1971—2010年的秋季(9—11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5年滑动平均以及降水距平百分率等方法,分析近40年枣庄市秋季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枣庄市秋季降水减少趋势明显,通过显著性检验;枣庄市秋季降水年代际变化较明显,其中1971—1987年为多雨期,1988—2010年为少雨期;枣庄市秋季平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为偏旱、偏涝的年份占65%,季平均降水量一般在73~110 mm,大旱年份大于大涝年份10%。枣庄市秋季平均降水量近10年比前30年减少了35%,秋季各旬仅9月中旬较常年偏多108%,其他各旬减少12%~68%,秋季阶段性干旱和连年秋季干旱明显。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贵州31年暴雨雨强统计和贵阳市1年周期内小时降水量统计,对该区域暴雨及特大暴雨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设计加工针管式降雨设备对贵阳市降水进行室内模拟。结果表明,当集水管水头高度在30-70mm之间时,雨强为27.6—49.7mm/h的大雨;在80~130mm之间时,雨强为60.4~96.3mm/h的暴雨;在140~180mm之间时,雨强为102.6—125.5mm/h大暴雨。改进后的针管式降雨设备可以满足西南喀斯特地区暴雨雨强的降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