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林吉 《农家致富》2014,(17):40-41
一、小反刍兽疫 该病俗称羊瘟,主要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属于国际上规定的A类传染病。(1)主要流行特点。主要感染山羊、绵羊及小鹿瞪羚、努比亚野山羊、长角羚等小反刍兽,骆驼、猪和牛也可感染,但通常无临诊症状。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呼吸道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2.
<正>小反刍兽疫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型传染性疾病,最早1942年发现于非洲的科特迪瓦,2007年首次传入我国。主要感染动物为小反刍兽,特别是山羊和绵羊,野生动物偶尔感染,感染以口炎腹泻为主要特征,未见有人感染该病的报道。此病流行于非洲、阿拉伯  相似文献   

3.
<正>小反刍兽疫(PPR)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或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牛多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鹿、美国白尾鹿、野山羊、长角大羚羊、东方盘羊、瞪羚羊、驼可感染发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  相似文献   

4.
小反刍兽疫又叫小反刍兽瘟、胃炎肺肠炎综合症、小反刍兽伪牛瘟综合征,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如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其中以山羊最为严重。小反刍兽疫是我国农业部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也是国际兽医局OIE法定必须报告的疫病。  相似文献   

5.
小反刍兽疫,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发势、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  相似文献   

6.
<正>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山羊、绵羊及野生小反刍动物发生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主要特征,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1小反刍兽疫简介小反刍兽疫在我国流行时间不长,但并不是一种新病,1942年该病首次在非洲暴发,2007年由境外传人我国西藏。  相似文献   

7.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1流行病学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8.
薛玉华 《农家参谋》2014,(12):22-22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将该病确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9.
正小反刍兽疫(Pestedes Petits Ruminants PPR)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型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特别是山羊和绵羊,野生动物偶尔感染,未见有人感染该病的报道。此病流行于非洲、阿拉伯半岛、大部分中东国家和南亚、西亚。该病为国际兽疫局规定的A类疾病,同时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根据《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2020)》农医发[2015]34号文件规定,  相似文献   

10.
正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PPR)又名小反刍假性牛瘟(pesudorinderpest)、肺肠炎(pneumoenteritis)、口炎肺肠复合症(stomatitis-pneumoenteritis complex),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反刍兽,在实际发病的病例中,主要感染山羊。感染后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主要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  相似文献   

11.
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2007年我国在西藏首次发现小反刍兽疫,2013年末该病又出现于新疆,随后传入内地多省,对我国养羊业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有病毒。  相似文献   

12.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感染绵羊、山羊及羚羊等小反刍动物。病毒主要侵害淋巴组织及消化道上皮组织,以突然发热、眼鼻排出分泌物、口腔溃疡、呼吸失调、咳嗽、恶臭的腹泻和死亡为特征。本文简述该病原的有关诊断技术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小反刍兽疫严重影响了我国羊养殖业,制约着羊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更好的了解小反刍兽疫的疾病特点及带来的危害,及时有效地防控小反刍兽疫,对本病进行论述,为此病的诊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鑫 《农家参谋》2014,(6):26-26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临床上以高热、眼鼻有大量分泌物、上消化道溃疡和腹泻为主要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是《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规定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反刍兽疫是感染山羊及绵羊等小反刍兽的严重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眼鼻分泌物增多、口舌溃疡、严重腹泻及气管肺炎为主要的临床特征,严重感染时发病率及病死率可达100%。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早期诊断和疫苗免疫的方式控制。文章对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及疫苗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小反刍兽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俗称羊瘟、小反刍兽瘟、小反刍兽假牛瘟、Kata、胃肠炎-肺炎综合症、传染性脓疱状胃炎、肺炎肠炎综合症。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为感染山羊、绵羊和野生小反刍兽疫动物的严重的急性、烈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一、病原学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病毒通常为粗糙的球形  相似文献   

17.
小反刍就是人口中俗称的"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烧、口炎、腹泻和肝炎为主要特征,一旦感染,传染迅速,易群爆发。小反刍兽疫于1942年在科特迪瓦首次爆发。近几年,该病在我国频发,特别是2014年首次在西藏发现该疫病现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反刍动物的健康。我国已列为一类疫病。  相似文献   

18.
正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羊瘟",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口腔炎、结膜炎、肠胃炎和肺炎。小反刍兽疫会对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从而让养殖企业及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控措施,争取将疫情控制在未发之际。一、流行病学小反刍兽疫一般在新疫区爆发流行,老疫区以散发为主。进口的努比尔、波尔山羊等最易感染,本  相似文献   

19.
小反刍兽疫,即PPR,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所引发,绵羊或山羊都易感染这种疫病。这种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与增值宿主为感染羊,健康羊如果直接接触病羊或接触病羊的排泄物、分泌物、圈舍等都有可能感染这一病毒。呼吸系统为这一疾病的主要感染途径,其他途径还有胚胎、哺乳、精液等。这一疾病具有国际性的特点,很多国家都流行这类疫病,因此我国也受到严重的威胁。文中将对这一疫病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1小反刍兽疫的历史与现状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伪牛瘟,与牛瘟有相似抗原性和亲缘关系,是一种急性接触型病毒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重大动物疫病。据记载,1942年首次在西非科特迪瓦发现小反刍兽疫,随后在非洲快速蔓延。目前世界上近30个国家爆发过小反刍兽疫。我国2007年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图县首次发生,2013年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