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带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课题组进行的“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利用研究”最近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该课题组利用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的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选育出5份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同时通过显性雄性不育系配制甘蓝杂交种的制种新技术,配制出5个不同类型的甘蓝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5.
6.
《福建农业科技》2014,(7):15-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冯书堂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际首例小型猪近交系研究,在用于人类疾病模型研究、新药临床前评价、食品安全评价、异种器官移植、疫苗研制等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经专家鉴定,该成果在同类研究中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深圳华大公司的基因组研究所培育出了一种微型猪。它们由小品种的巴马猪基因改造而来,体重15公斤,与中型犬差不多大,一开始它们是作为人体疾病的动物模型而培育的。专家预计这些微型猪的售价每头最少要1万元。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与西北农业大学合作,共同育成的“中秦一号”(原名H4372)、“中秦二号”(原名WOH45)两个小黑麦新品种,1992年4月8日在陕西省商洛地区通过品种审定,从而为高寒山区脱贫致富、发展细粮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业科技》2013,(11):14-14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学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证实盐碱土对二氧化碳的真实吸收,为破解碳黑洞问题提供了新证据。这一国家973计划项目近日通过了科技部验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五指山小型猪(WZSP)近交系群体中SLAⅠ3 (SLA-3) 位点等位基因分布结构及其特性。【方法】利用4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了32头WZSP SLA-3基因部分外显子1、外显子2和大部分外显子3序列。根据家系和扩增结果,选择8头个体的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获得9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所用SLA-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确定这9个序列均为SLA-3位点上的新等位基因,但这些等位基因间核苷酸变异很少;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猪和人之间有很高的保守性。同时,构建了23个SLA-3的等位基因和1个HLA-A等位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系统树。【结论】WZSP在SLA-3位点和其它猪品种有明显的差异,拥有其独特的遗传资源。从分子水平为WZSP SLA-3基因的分子分型及特异单倍体猪的培育和异种器官移植实验用动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微卫星DNA检测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WZSP)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评价五指山小型猪(WZSP)近交系世代间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的变化,为该品种早日用于实验动物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试验先后采集五指山小型猪(WZSP)近交系F14~F16共50个个体DNA材料,利用不同染色体上的9个微卫星DNA标记对WZSP近交系群体中的3个家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证实,所检测的微卫星基因座有1~3个等位基因,各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在0.1250~1.0000之间,杂合度处于0.0000~0.6226之间,多态信息含量为0.0000~0.5480;平均杂合度为0.38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270.3个家系在9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934、0.2075、0.3005和0.2227、0.1588、0.2408.结果表明,WZSP已成为一个稳定的遗传群体,WZSP实验动物化培育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同时也从分子遗传学水平上证实WZSP近交繁育的可靠性,为WZSP近交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9,(6)
正最近,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宠物疫病防控科技创新团队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了猫细小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的感  相似文献   

13.
我国首次制订的全国肉脂型猪的饲养标准9月6日被审定通过。农牧渔业部科技司和畜牧局分别委托东北农学院主持审定和鉴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位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审定。有了这样一个标准,养猪生产就有章可循,可据以选择饲料,以适当的比例搭配,并找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科技厅近日宣布,以吉林省农科院孙寰为首的中国科学家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攻克一项世界性科技难题,培育出全球第一个大豆杂交种。此间权威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乃至全球农业科技领域里的一项革命性成果,对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增进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在吉林省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比目前当地的主栽品种增产20%以上。同时,制种技术取得突破,利用切叶蜂传粉,结实率达70%以上,每公顷种子产量可达1000千克。这个杂交种于今年1月15日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以孙寰为首的课题组从1983年开始就进行大豆…  相似文献   

15.
王文 《油气储运》2006,(9):17-17
由原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院长刘务林研究员负责,119名科研人员历时18年完成,并刚通过权威部门认证的《西藏藏羚羊生物生态学研究报告》首次对藏羚羊“食谱”做了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17日消息:该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日前首次揭示出,迁飞进入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群体是来源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地理种群。这一研究成果对我国草地贪夜蛾风险评估、精准监测和科学防控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完成刺参基因组测序和组装。这一研究成果对刺参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有助于推动我国刺参产业发展。据介绍,这个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和相建海带领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突破了刺参复杂基因组测序和组装技术瓶颈,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获得的刺参基因组数据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提出的《实验用合作小型猪地方规程》等地方标准通过了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的标准审定。这是甘肃省首次提出的实验用合作小型猪地方规程,对规范实验用合作小型猪繁育、模型建立及应用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甘肃省实验动物特别是合作小型猪标准化质量体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启动家猪基因组测序计划,并将尽快拿到“工作框架图”,从而为家猪品种改良、医学研究、生物医药工业发展提供基因组序列信息。科学家们表示,这是继圆满完成1%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框架图”测序任务后,我国科学家向基因组研究及生物产业又一领域的进军。无论是基因的数量,还是碱基对的数目,家猪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都很相似,基因也大部分相同,差异性不超过5%到10%。缘何选择家猪作为对象?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联系人杨焕明博士解释说:“有三重原因。第一,我国是世界上生猪的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家猪生产对于我国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