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树生 《福建农业》2012,(11):11-13
茶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对温、湿等不利气象条件有一定的抗衡能力,但是当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产生危害,而冻害是茶树遭受的主要天气灾害。茶树遭受冻害后,轻则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重则造成严重落叶乃至全株枯死。茶树冻害根据茶树的生长季节可分为越冬期冻害和萌芽期冻害,后者对当年春茶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因此,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使其对茶叶生产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是茶树栽培中不  相似文献   

2.
信阳属于江北茶区,是我国北方边缘茶区,由于特殊的南北气候过渡带,每年冬季茶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冻害严重威胁茶树的正常生长,轻则造成茶叶减产、品质下降,重则引起茶树死亡,还会影响到以后一、二年的茶叶生产效益。因此,要十分重视茶树冻害的发生,了解茶树冻害的类型和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0年广东茶区早春时节发生的茶树"倒春寒"霜冻的调查,分析了该次冻害形成的原因,建议结合茶园实际,采取相应的抗冻防御补救措施,以便减轻茶树冻害,减少茶叶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0,(5)
1999年严冬,浙南许多茶园茶树遭受了冻害。冻害会影响茶树生长,降低茶叶产量和品质,减少茶叶生产者的经济收益。为此,必须努力加以预防和加强对受冻茶树的救护,以减少冻害造成损失。1.预防冻害措施(1)引种、选育和选用耐寒茶树良种。(2)科学选址。应选背风向阳的地段建茶园,避免谷地和风口处建园。(3)营建防风林带。一般  相似文献   

5.
陇南茶树冻害成因及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陇南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是我国茶叶生产的最北区域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及复杂多样气候特征的影响,冻害已成为茶树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为降低茶树冻害损失,自2005年起,我们通过系统调查,分析了茶树冻害成因及类型,针对陇南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茶树冻害防御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常言道:"高山出好茶"。高山茶园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生长发育的茶叶内含物丰富,香高味浓,品质优异,为一般平原丘陵茶叶不能比拟。但由于高山茶园受冬季和早春寒潮的侵袭,常使茶树遭受冻害,造成茶叶减产、茶农减收。笔者经过多年对高山茶区茶树防冻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总  相似文献   

7.
<正>茶树安全越冬防护技术可有效解决我省茶叶产区冬季寒冷,干旱和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对茶树越冬易造成冻害而减产的问题,对促进茶叶稳产优质高效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技术要点如下:1.抗寒品种的选择与应用:选择抗寒能力强的茶树品种,是防止茶树冻害,实现高产、稳产和优质高效的根本途径,以推广福鼎大白、黄山种、鸠坑种等有性系茶树品种为主。重点引进浙农117、平阳特早、龙井43、迎霜等无性  相似文献   

8.
蔡俊卿 《中国农资》2013,(45):26-26
<正>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干旱、高温、冻害、涝害、土壤酸化、病虫害、农药残留等问题突出,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茶叶的产量提高和品质的提升。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来自德国的纯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碧护",能够促使茶树越冬芽早发,增加春茶发芽密度,芽孢紧密,提高茶叶百芽重;诱导茶叶产生抗逆性,有效预防低温冻害、干旱和叶部病害;改善品质,增加茶叶氨基酸含量,调节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值。  相似文献   

9.
山区由于海拔高、地势高低不等,晚秋、冬季、早春易低温,茶树容易发生冻害。本文介绍了茶园冬季封园的措施,总结了茶树冻害防护及补救措施,并概述了茶园冻害后恢复技术,以期为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岳西县部分茶区茶园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给茶叶生产带来损失。为此,在对岳西县茶园冻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茶树冻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鲁为川 《新农村》2008,(6):13-13
今年的大雪和冰冻天气给茶叶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也给如何预防和救护茶树冻害提出了课题。从长期的生产实践来看,茶树冻害预防和救护,主要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茶叶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产品,因其茶区面积大、分布广,气候因子、地理条件复杂,茶树越冬很易遭受冻害。笔者详细介绍了茶园冻害的类型、茶树受害症状及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相结合的防御方法,以及灾后补救措施,为降低冻害对茶树栽培过程中产生的危害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禤玉行  韦其泰 《广西农学报》2010,25(4):59-60,73
茶树原属亚热带植物,抗寒能力较弱,其能承受的最低温度在-7~-15℃,各品种间差异显著。白毛茶树是叶用作物,其1~2月份新梢萌发期极易受"倒春寒"的影响,轻则幼嫩芽叶卷曲、变褐、变焦,茶叶减产;重则茶树生长势衰落,枝枯叶落,甚至死亡。通过对白毛茶冻害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初,湖北省恩施市遭受了50年一遇的冰冻雨雪天气,茶叶生产受到严重冻害影响,枝条枯死,春芽迟发,茶叶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在遭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后,为了使茶树迅速再生,尽可能地减少茶叶损失,恩施市植保站受湖北省植保站委托,在恩施市头道水村茶农石国山家的茶园开展"碧护"植物生长调节剂再生作用试验,为大田生产提供可靠依据。试验茶叶品种:福云六号。  相似文献   

15.
茶树安全越冬防护技术可有效解决我省茶叶产区冬季寒冷,干旱和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对茶树越冬易造成冻害而减产的问题,对促进茶叶稳产优质高效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意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几年浮梁县茶叶早春低温冻害进行调查分析,认为造成浮梁县茶叶早春低温冻害的原因主要为气象因素,同时与茶叶品种、树龄、茶园的管理水平、不同的地理条件等有一定的关系。结合茶园实际,指出茶农要及时收看、收听天气预报预警信息,采取铺草、加强茶园培育管理、营建防护林、薰烟等抗冻防御补救措施,以便减轻茶树冻害,减少茶叶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17.
山东茶区茶树冻害类型及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茶叶因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孕育出的优良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逐步发展为我国北方许多茶区一项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但北方茶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冬季寒冷干旱、低温持续时间较长,茶树冻害时有发生。我们总结了山东省近年来茶树在防冻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更加有效的茶树安全越冬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重点论述了茶树的铝、硒、钙营养特性和钙铝、硒铝互作的研究进展,并作出相应展望:对不同茶树品种,确定不同化学成分生成所需的最适铝浓度范围;茶树耐铝机理有待进一步探求;茶树对硒的吸收、转运途径和代谢机制有待进行跟踪和微观深入研究;研究茶树的硒遗传特性,以期为富硒茶树品种的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研究钙硒互作对茶叶品质及茶叶中钙硒含量的影响,以期通过施用适宜配比的钙和硒肥,提高非富硒地区茶叶硒含量;探求铝硒钙互作对茶叶品质与茶叶中铝硒钙含量的影响以及互作机制,对"富硒、低铝、高品质茶叶"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茶叶产区位于北纬33°以南鄂豫皖边境的桐柏山、大别山北麓,年平均气温在15 ℃以上,极端最低温度可达-10 ℃,年降水量1000~1200 mm,相对湿度75%~80%。河南省茶叶产区为中国东部茶区北界,茶树越冬条件较差,易遭寒害、冻害。一、茶树受害症状(一)寒害寒害是指茶树在生育期间遇到反常的低温(一般在0 ℃以上)而遭受的灾害,如春季的寒潮、秋季的寒露风等,导致茶树萌芽推迟,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20.
灾害性气候对茶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定点定位的方法,对干旱、冻害、冰雹等灾害性气候对茶树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灾害性干旱气候影响茶树的正常生理代谢,茶树的百芽重、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较正常年份下降70.4%-126.9%,而冰雹、干旱、冻害对茶树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中,纯茶园与人工生态茶园与人工生态茶园比较新梢损伤率为22.5%-82.5%,嫩梢含水量亏缺为4.7%一6.0%,枯死半枯死叶片数增加2.7—2.9倍。嫩梢含水量减少,从而影响茶树生化成分,造成茶叶减产以及茶叶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