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如果能够研制出一种要具有CTC或LTP加工工艺特点的揉切机,而这种揉切机作业时所需的萎凋叶含水量与传统工艺(指盘式捻揉机等组成的加工方法—译注)所要求的含水量相似的话,茶叶加工将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效益将是通过节省燃料的方法获得的,LTP、CTC和传统加工工艺对燃料的需求量不同,主要是因萎凋叶的含水量要求不同而有差异,事实上,用萎凋的方法除去茶叶的水分比用烘干的方法便宜。因此,当你准备做出决定去建设一间新茶厂,或者去改变加工方法及燃料来源(例如通过造林),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把不同的燃料消耗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2.
浅谈云南大叶种CTC红碎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CTC红碎茶品质特征CTC红碎茶流程与Orthodox(传统)制法相似,只是揉捻过程中使用的机具和工艺不同。CTC红碎茶是经过CTC工艺即压碎、撕碎、揉卷(Curl)(每分钟70—700次压碎及撕碎叶片),快速破坏茶叶细胞结构,并将碎叶片快速揉捻卷绕压迫成为颗粒状后,再进行发酵及烘焙干燥制成的红茶。  相似文献   

3.
CTC红碎茶加工方法习惯上按揉切机械不同分为传统的和非传统的类型.1.传统的加工工艺:(简称:平盘揉捻/CTC工艺)萎调——平盘揉捻——CTC——发酵——干燥.产品称为传统CTC红碎茶.2.非传统的加工工艺:(简称:转于揉切/CTC工艺)萎调——转子揉切——CTC——发酵  相似文献   

4.
刘新 《中国茶叶》1992,14(6):26-27
1990年世界红茶产量187.8万吨,其中CTC茶95.3万吨,占红茶总产量的50.75%,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世界茶叶主产国如印度、斯里兰卡、印尼和孟加拉国都在致力扩大CTC茶生产,非洲和美洲国家则全部生产CTC茶。由于CTC茶以浓、强、鲜的优良品质而著称,均匀细小的砂粒型颗粒适合于风行的袋泡茶要求,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我国50年代开始引进CTC等生产设备,到80年代CTC茶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得到发展,近年云南也兴建了CTC茶厂,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CTC茶生产是以  相似文献   

5.
近10多年来国际市场上CTC红碎茶发展迅速,印度、肯尼亚两国,CTC茶的产量已占其茶叶总产的65%~95%。生产CTC茶的CTC机,具有揉切强烈快速、破坏叶组织效率高、生产吞吐量大等特点。产品具有浓、强、鲜的优良品质风格,为世界各国客商和消费者所喜爱。我国红碎茶出口仍以传统的红碎茶为主,CTC茶还不到红碎茶总量的5%,不难看出我国红  相似文献   

6.
CTC揉切机是快速、强烈的揉切机具,其主要的工作部件是一对形状相同、转速不同的齿辊。齿辊的加工精度、结构参数是影响CTC机揉切质量的直接因素,下面就这些因素及揉切次数对揉切质量的影响情况作一浅析。 (一)齿辊加工精度的影响 CTC机是生产红碎茶的揉切机具。要加工出优质的红碎茶,首先要取得较高的叶细胞损伤率(98%以上)。而CTC机是利用两齿辊的辊齿作用先将萎凋叶压紧在两辊间的间隙中,再利用两辊的转速差撕卷、搓扭叶片以达到损伤细胞的目的,所以,要使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把栽培、收割、储藏和产品加工的节能工艺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众所周知,为烘干湿度为35%以上的玉米籽粒要消耗大量燃料。因此,育种家们面临的任务是培育在成熟时能迅速干燥的杂交种。籽粒湿度的测定,通常采用在不同时期取样并在实验室烘箱内烘干的方法。该方法要消耗大量劳动、时间和经费,使其广泛用于育种材料的鉴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红碎茶初制的揉切工艺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以转子揉切机为主机种的传统工艺和以 CTC 机为主机种的 CTC 工艺。一般说来,CTC 工艺的红碎茶在滋味浓、强、鲜和汤色红亮度方面见强,但香气较低,色泽泛棕欠乌润,而传统工艺的红碎茶在外形紧结和色泽乌润方面见强,但香味的鲜爽度欠佳。为了吸取这两种工艺的优点,采用小试验方法探讨了平揉机和 CTC 机组合的新工艺,并与传统工艺、CTC 工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CTC茶香气较低的原因是具有正常香气的挥发性成分(如芳樟醇和氧化芳樟醇)含量较低。为了适合制袋泡茶的需要,采用较好的CTC茶生产技术,可能会改变对茶叶香气起作用的芳香化合物。用气相色谱法(GC)并结合质谱分析法(MS)来定量分析从传统红茶和CTC茶中蒸馏出来的香气浓缩物,发现传统红茶的香气成分含量比CTC茶的高。这些香气成分主要是在传统红茶的加工过程中形成,而CTC红茶具有较好的色泽,是因为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10.
何华柱  农洲才  韦文 《广西蔗糖》2011,(4):21-25,37
目前导致蔗渣锅炉燃烧运行热效率低、燃料消耗高、排烟温度偏高等"一低两高"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糖业企业之中,与当前我国资源日渐减少和节能减排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才能使蔗渣燃烧充分和燃尽,提高锅炉的热效率,降低排烟温度,回收烟气中的碳酸资源再利用,实现以最少的燃料消耗获取最大的汽效比,实现节能减排,是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五十年代初引进了CTC机,后又引进LTP机。口前生产CTC茶主要在中国南方有关省的部分红碎茶厂。用锤击机(LTP)或洛托凡机和齿切机(CTC)相配合进行揉切的制茶流程,习惯称之为“新工艺”,其新制成的茶,称“新工艺茶”。为了便于和国际上取得统一名称,作者认为,新工艺产品命名为CTC茶比较确切。我国已生产CTC茶,说明我国制茶工  相似文献   

12.
《茶叶》1986,(4)
用气——质联装分析仪测定传统工艺红茶与 CTC 茶香气浓缩物。研究发现一些香气组分在传统工艺红茶中含量比 CTC 茶中高,这些芳香物质主要在传统工艺过程中形成;但在 CTC 工艺中,由于 TF 和 TR 形成占优势,这些香气成分的形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揉切是红碎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序,揉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茶的质量。目前我国用于生产红碎茶的揉切机具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盘式揉捻机配转子机(90型→转子机×3台); 2.锤式粉碎机(仿LTP)配仿CTC(LTP→CTC×2台); 3.转子机配CTC(转子机→CTC×3台); 4.挤揉机配CTC(仿)(6CTR-20×2台→仿CTC)。在上列四种类型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盘式揉捻机配转子机及LTP配CTC这两种类型。在第一种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茶叶市场上红碎茶贸易量占了80%以上,但随着发达国家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红碎茶品质的要求也已转向浓、强、鲜和冲泡快速、方便,于是袋泡CTC红碎茶应运而生,并已逐步在国际市场上占居优势,美、英、法、澳、加拿大等国的茶叶消费中袋泡CTC红碎茶占60%以上,传统工艺生产的红碎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失去竞争力。近几年来,强烈、快速的CTC红碎茶揉切机具在主要产茶国家迅速推广应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红碎茶生产机具。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1990年全国茶叶总产量为54万吨,粗略计算,全年需消耗制茶用煤108万吨或薪柴216万吨,消耗动力和照明用电1.15亿千瓦小时,茶叶加工是茶区主要的能源消耗作业项目。我国是能源紧缺的国家,实际上制茶燃料消耗和浪费又很大,因此,节约制茶用煤用柴,对于缓和农业能源紧张、降低制茶成本、提高茶农收益、保护茶  相似文献   

16.
前言发酵是决定红碎茶品质因素的关键工艺过程,特别是采用CTC制法,揉切一次完成的,如果配置一种具有良好发酵条件,能满足发酶适宜的温、湿度和供氧充足的茶多酚转化必须的氧气量,又有连续生产性能的机械,对提高CTC制法的红碎茶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此从  相似文献   

17.
萎凋对红茶香气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萎凋对红茶香气的形成是很重要的,通常CTC红茶带有青草气,而传统红茶香气要高得多。一般认为这是由萎凋不同所致。用气相色谱分析红茶香气化合物。三种萎凋程度用揉切制法的红茶香气成分中显著不同的是反-2-己烯醛、顺-2-戊烯-1-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功能低温测定仪和旋转粘度计测定了生物柴油/矿物柴油混合燃料的冷滤点、凝点和粘度,研究了混合燃料的低温流动性能及流变学性能.结果表明:0#柴油调入生物柴油后,混合柴油的冷滤点降低,粘温性提高,低温流动性改善;不同温度下,剪切速率对混合燃料表观粘度影响不同.当温度高于冷滤点时,剪切速率对混合燃料表观粘度影响较小;当温度低于冷滤点时,剪切速率增大,混合燃料表观粘度降低,且随温度降低,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CTC揉切机是国内外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红碎茶加工机具,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萎凋叶快速撕碎、强烈扭曲挤压获得较高的叶细胞损伤率。用它制出的茶叶汤色明亮,浓强度高。为进一步提高国内CTC揉切机的制茶质量,本文对明显影响该机揉切质量的齿辊结构参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历年来,海南省南海农场根据全场的茶园状况,合理规划,每年轮换深翻重肥改造三分之一的茶园。采取隔行挖沟,深、宽为30cm×40cm,亩施有机肥料2500kg,有的还加施牛粪1000kg或甘蔗渣1000kg,或饼肥等。通过改造,对胶茶间作园的茶胶产量、质量都有较好的影响,特别是对CTC红茶的品质影响较大。根据108次的取样测定结果,无论是胶茶间作园或纯茶园,深翻重肥对提高CTC红茶的品质效果显著。在胶茶间作园中,用深翻重肥茶园的鲜叶生产的CTC红茶,多酚类含量为29.97%,比对照(常规管理)提高14.8%;氨基酸含量为1.54%,比对照(l .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