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瑞红  张军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44-11945,11947
水资源是一种极度脆弱的自然资源,而水资源保护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环节,所以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有助于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决定性作用。以张家口地区水资源保护补偿为例来探讨生态建设补偿机制问题,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地和谐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而科学的机制应建立在对利益相关者的科学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包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农户等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多方博弈模型,对榆林市矿产资源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生态补偿策略选择和利益诉求进行博弈分析。当前,只有加快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各级政府的税收留成比例,有效发挥政府监管职能,增强企业自觉参与生态补偿的责任感,提高农户的监督维权意识,建立补偿收益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矿区"生态灾民"的生活,修复矿区生态环境,提升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实效。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水资源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汉平原水资源分布现状,分析了其水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制定、行政管理、市场配置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江汉平原水资源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沭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沭河流域的污染情况并根据国外的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对沭河流域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针对已经存在的问题,沭河流域的生态补偿应加强市场补偿力度,减轻政府在生态补偿所占比重,政府补偿制度应增强创新意识,市场补偿制度逐渐成熟,生态补偿体系有待完善,配套相关法律制度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几年承德市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现状对水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论证,通过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办法实现生态环境效益共享,建设保护成本共担,经济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该文结合当前政策背景,探索了构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补偿机制问题:补偿主体为地方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补偿标准的理论依据为耕地价值,该价值体系所包涵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在3个主体之间进行一定比例的分配;补偿方式包括:(1)地域内统一、地域间因地制宜;(2)货币补偿与社会保险相结合;(3)参与式定价模式;(4)将人均耕地面积分布纳入定价依据。最后提出若干配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背景下,我国生态保护补偿立法初步形成了一般立法、个案立法和以其他法为载体的立法模式,生态保护补偿的立法的基本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但是随着生态保护补偿实践和立法进程的发展,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补偿概念、补偿类型选择、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条件等问题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标准量化研究——以渭源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渭河流域各省(区)需向渭源县支付的水资源保护补偿量。[方法]分析了生态补偿的核心以及运行机制,计量了渭源县保护水资源所付出的成本,并根据受益者的支付能力、取水量和排放污水量确定其补偿分担系数,最后得出受益区应向渭源县补偿的额度。[结果]2005年,甘肃、宁夏和陕西应向渭源县支付的水资源保护补偿额分别为7642.21万、2878.73万和28318.88万元。[结论]该研究为建立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弈论模型的北京市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市目前实施的农田生态补偿政策,采用实地调研方法分析该政策的实施现状及问题;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利用博弈论模型对该政策的执行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市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存在补偿资金来源有限,支付手段单一,补贴范围较窄,补贴标准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当农民把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视为一种收入时,可达到占优均衡结果,即政府实施补偿政策,农民冬季种粮;若农民对农田生态价值观念弱化,不将其视为收入时,目前的补贴标准不能满足农民追求经济利益的要求。结合模型的结论,本研究提出目前北京市的农田生态补偿政策还需进一步具体完善,加强农民对农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认可的意识,以及提倡扩大土地规模经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基础、耕地外部效益及政府市场双重失灵与市场补偿的关系、与耕地保护补偿相关的政策措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设计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耕地保护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耕地保护制度的相关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在市场补偿方面尤其在耕地保护补偿的研究取得了上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研究内容、范围和方法层面仍存在改进空间,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博弈理论分析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各用水地区的行为和收益问题。【方法】提出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模式,建立各用水地区追求自身收益最优的同时,实现全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的博弈模型,为实现水资源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持。将该模型应用于黑河流域,运用蚁群算法实现模型的最优求解,并与线性规划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利用建立的水资源优化模型,通过水权和水资源费的调节,有效约束了黑河流域内各县(区、旗)的取水量,有利于解决水资源分配过程中的用水冲突,在保证黑河流域公共水权为1.2亿m3的基础上,流域总收益达到0.936亿元。【结论】运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博弈模型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保证流域的公共水权,激发各地区节水和开发新水源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国家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创建国家层面的耕地保护补偿框架,测算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本研究基于生态补偿理论和发展权理论,通过构建耕地保护补偿分析框架,采用国家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补偿测算方法和发展权测算方法,从国家层面对耕地保护补偿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耕地面积存在盈余,盈余面积为1 267.89万hm2;...  相似文献   

13.
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作为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粮食安全的重要纽带,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逐渐成为国际生态学、地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建立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保障耕地生态功能的稳定持续供给,是解决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多元化、市场化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作为最终目标,通过厘定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利益主体、补偿标准、区域协调内在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耕地生态系统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等4个方面的服务功能,功能决定价值。然而,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主要存在有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体系尚未完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研究方法较传统,缺乏模型创新;区域补偿协调度较低等问题。基于此,今后研究中应注重构建"功能识别—供需分析—区域调剂—区内补偿—长效政策"理论分析框架;加强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研究方法及其模型的创新性研究;构建"省—市—县"三个层级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区域协调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模拟模型描述水资源系统的复杂关系,解决水资源配置难题,为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建立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效益为最优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咸阳市为例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基于所建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咸阳市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50%保证率情况下,咸阳市2020年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中水的供水量分别为69 020万、53 433万、23 435万和7 900万m~3,2030年供水量分别为88 825万、46 533万、46 310万和12 100万m~3,分别较原始供水量节水322.09万和432.46万m~3,除农业用水稍有欠缺外,其他用水户的用水要求均可以得到满足。【结论】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配水结果合理可行,可以作为研究区水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收敛速度快,寻优能力强,可以应用于水资源优化配置领域。  相似文献   

15.
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是我国切实实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其中,实现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良性循环是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核心。采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归纳法,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耕地保护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包括政府耕地保护补偿财政专项资金、新增占用耕地的组织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城镇居民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和社会各界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捐助资金等;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应按照国家级、省级和县级三级筹集和运行,并将其账户设立在相应级别的财政部门下,实行专户缴纳、专款专用;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监督机制包括法律制度约束机制、区域间监督机制、区域内部监督机制、动态监测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违法违规惩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保定市2006—2010年农业、环境、经济、人口、水资源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选取水资源可承载的GDP最大、人口最多和污水排放量最小为研究目标,建立了基于切比雪夫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上述模型对保定市2015年和202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要使保定市水资源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仍需走“开源节流”、“节流优先”之路,提高农业水、工业水利用率及城镇居民生活节水水平等是提高保定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根本,污水回用、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及跨流域调水等开源措施是有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评价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状况,利用改进信息扩散理论确定风险评价等级,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选取23项评价指标,对山西省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太原、阳泉、忻州、晋中和山西全省的评价向量为0.4461、0.5189、0.4258、0.4019和0.3685,风险等级为3级,属于中风险水平;长治和晋城的评价向量为0.3896和0.3914,风险等级为2级,属于较低风险水平;大同、朔州、吕梁、临汾和运城的评价向量为0.4818、0.4865、0.4576、0.4082和0.4597,风险等级为4级,属于较高风险水平。模型评价结果与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基本相符,可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拓展和深化,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多角度阐述了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发展策略。知识创造和信息资源共享只有达到平衡,才能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资源、社会、经济、效率多角度构建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评价模型,为水资源最佳配置方案的遴选提供依据。【方法】在传统仅以水质、水量作为自然资源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量、质、域、流4个维度,从资源、社会、经济、效率多角度构建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博弈论将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法综合赋权确定指标权重,同时耦合DS证据理论,建立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为例,分别对2015年及2020,2030年共9种配置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利用所建立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综合评价模型,对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的评价表明,黄河流域2020年以同时考虑调水12.63亿m3和节水67.90亿m3的方案E的综合评价结果最优,2030年则以同时考虑调水97.63亿m3和强化节水86.70亿m3的方案I的综合评价效果最优。通过对比自然、社会、经济以及效率准则的评价方案可知,黄河流域节水措施的实施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考虑节水和调水有利于当地水资源的协调发展,能有效提高社会效益。【结论】博弈论与DS证据理论耦合,克服了以往水资源评价指标赋权的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可以实现多源评价指标信息融合,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合理,为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国家科技奖励分析我国水稻科研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并分析了2000要2012 年我国水稻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情况及产出的部分重大成果。结 果表明,水稻成果获奖数在经历波浪式变化后进入平稳增长期;水稻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创新领域获奖最多;农 业高校、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水稻科研体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等水 稻生产大省产出的水稻科研成果较多。针对我国水稻科研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培育超级 杂交水稻和绿色超级稻以及加强稻作配套技术研究及稻米精深加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