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别对水稻的感光性、基础营养生长期、感温性与出穗日数的关系用回归分析法作了研究。感光性愈强,出穗日数愈多,出穗日数的变异率愈大。基础营养生长期愈长,出穗日数愈多,但出穗日数的变异率愈小。感温性对出穗日数及其变异率的影响居中。在复杂的水稻生育期现象中遵循以下两条法则:1.两性一期的级别愈高,平均生育期愈长,品种的适应范围愈窄;2.基础营养生长期愈长,生育期愈稳定,感光性和感温性愈强,生育期愈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用 R.R.Sokal 等的方法对155个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作了数量分类。依相关系数,把155个水稻品种分成5个光温反应群:Ⅰ群为强感温性的晚稻群;Ⅱ群为弱感温性的晚稻群;Ⅲ群为粳型的中早稻群;Ⅳ群为中稻过渡群;Ⅴ群为籼型为主的早中稻群。对各群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讨论,Ⅱ群由Ⅰ群的感温性弱变而来;Ⅲ拜独立地由Ⅰ、Ⅱ群中的粳稻通过光、温感应性的弱变演化而来;Ⅳ群为过渡群;Ⅴ群系由Ⅰ、Ⅱ群的基础营养生育期变长和光温感应性的弱变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早晚季稻共77个品种采取人工和自然光长共15级处理,除1981年中季种植外,于1980~1987年早晚两季种植合共进行8年17季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对日长反应实际存在有早稻的无感与弱感,晚稻的强感与极强感共4个类型,按品种对光温联应可分为无感光、弱到中感温,弱感光、中感温,强感光、中感温和极强感光、中到强感温四个类型。同时建立了各代表类型品种最优回归方程式,极强感光型具有严格的出穗临界日长,超过此日长不能抽穗,强感光型品种则随着叶龄增大对日长要求放宽。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强度与早、中、晚稻及其早、中、迟熟的趋势一致,二者有平行关系。155个代表性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强度,属中等的占多数,弱的其次,强的最少。同地区同熟期的粳稻感光性强于籼稻。还看到两种感光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55个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多元回归作了研究,并对光温与生育期的相关性作了估算。一般而言,早中稻的生育期与温度的关系较密切,晚稻的生育期与日长的关系较大。品种光温回归模型是进一步研究水稻光温反应的各种特性、适应性和分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国外油菜品种光温生态类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三种温度和四种日长共12种光温互作处理对21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的反应特性作了研究。观察到早中稻品种在不同的光温互作下,生育期发生变化,但对光温感应的强度无明显影响。而晚稻品种则不仅生育期变化,而且感光性和感温性的强度亦发生显著变化,即随温度降低感光性增强,随日长加长,感温性增强。根据平均每生长一叶片需要的积温与光温关系的研究,发现两种基本类型,即长日低温生长节能型和短日高温生长节能型,早中稻多属前者,晚稻多属后者。并对其适应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 (科学出版社、1978)中的表9资料,对39个水稻品种的光周期反应特性作了数量分类。首先以播种至抽穗的天数为 y,日长为 x,对各品种的光周期反应作了 y=a+bx+cx~2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再根据回归的计算,把水稻品种的光周期反应特性分解为:最适光周期(小时),最适光周期的表现——基础营养生长期(天)及其感光性(天/小时),0.5,1.0,2.0和4.0倍于基础营养生长期下的激变光周期(小时);12—13小时,13—14小时和14—15小时不同日长下生育期的差(天);临界光周期(小时)等11个性状,并按相应的标准把上述各性状分成9级。在分级的基础上,依R.sokal 等的方法作了数量分类,把39个品种分为四大群,八亚群。并对各群间感光性的演化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人为控制光长条件下,在云南省水富县海拔300 m、700 m 2个试点,对38份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光温反应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4份不育系材料属于弱-中-弱类型;5份不育系材料属于弱-长-弱类型;11份不育系材料属于中-中-弱类型;1份材料属于中-中-中类型;7份不育系材料属于强-短-中类型.  相似文献   

10.
水稻叶绿素变化与叶片衰老紧密联系,影响叶绿素变化有高温、强光等因素,但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方面的研究很少,为试图分析这两者间的联系,同时分析叶绿素含量本底与叶绿素变化间的联系,分别通过35个、133个材料在广州和湖北荆州两地多组试验,研究始穗期在不同生态区的变化,即利用出穗促进率,反映水稻不同材料的感光性和感温性,进一步研究出穗促进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关系.此外,对叶绿素含量本底不同的材料,按高低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类型材料叶绿素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始穗后的第14天到第18天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减少百分率与出穗促进率呈显著的正相关,35、133个材料分别对应的相关系数是0.5093、0.3036.同时试验还表明,叶绿素含量本底高的材料,在始穗后第9~13天其叶绿素降低幅度较本底低的材料小,而在第14~18天降低幅度反而大,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绿素高低两组材料分开进行出穗促进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低SPAD值组的相关系数更高,达极显著水平.始穗后第14~18天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期叶绿素变化可以作为反映感光性和感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茎瘤芥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12个茎瘤芥代表品种,进行了7个播期的分期播种试验,以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在备个播期间的变异方差为指标,研究这些品种对光温综合反应敏感程度及其与主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品种、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敏感性不同。瘤茎膨大期是光温综合反应最为敏感的时期;参试品种中。营养生长期以96092、96077、96044、98145和96154对光温综合反应最为迟钝。96060、96155最为敏感;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对光温反应以96118、96077、96044、96155较为迟钝,96060、96140较为敏感;瘤茎膨大期对光温反应以96039、96060较为迟钝,以96155、98140较为敏感。②营养生长期光温反应敏感程度与营养生长期、瘤茎膨大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呈显著正相关;瘤茎膨大期光温反应敏感程度与瘤茎膨大期、株重、瘤茎纵径、营养生长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光温.反应敏感程度与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瘤茎横径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常遇到个别农民反映杂交稻种子包装袋上印刷的水稻生育日期跟实际种植的相差很远,如某个从重庆市引进的新品种,在重庆市种植的生育期是150多d,但引进到梅州市种植却是130 d都不到。另外,有的农民把晚稻种子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13.
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的研究已经进入逐步推广应用阶段。但是,现有不育系中,育性过关的不育系繁殖困难;繁殖容易的不育系,由于在长日下的不育性受育性转换下限温度的制约,其制种多少有些风险〔’〕。过去对PGMR育性转换光温条件的统计分析[2,’〕,或将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与育性诱导期的光温条件混在一起进行研究[’1。已有研究表明,温度影响PGMR育性的敏感时期,釉型不育系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内容充实期[s];而梗型不育系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此结果尚未发表)。但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对PGMR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是否有影响,尚未见正式报导。然而,各稻区间、同一地点不同种植季节之间,前期光温条件是不同的。研究前期光温条件对育性转换的影响,对PGMR育性转换规律和PGMR不育系的合理利用有一定意义。l材料与方法第1期张自国等:光敏不育水稻营养生长期光温条件对育性转换条件的影响选用PGMR原始材料农垦585(晚粳稻型)和以农垦585为基因供体转育的63345(中梗稻型)、w6154:(早釉稻型对照)等不育材料,以牡丹江8号(早粳稻型)为常规稻对照。常温下育苗移栽后,设高温长日(日均温32℃,光照长度14小时,简写为32℃一14 hr下同)、高温短日(32℃一12hr)、低温长日(23℃一14hr)和低温短日(23oC一12hr)四个处理,待进入幼穗分化的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后,依发育进程先后,  相似文献   

14.
选用 10个粳稻品种和 3个粳型恢复系 ,分别于正季在山东、冬季在海南分期播种 ,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在山东长日和海南短日条件下的生育期及正季产量和海南等结实率产量的变化 ,鉴定品种的光温反应型。试验结果表明 :辽粳 4 5 4、辽盐 15为不具有感光性的感温型品种 ;津稻 3号、津稻 5号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感光临界日长较长的感光型品种 ;圣稻 30 1、香粳 94 0 7、糯 0 14 6、糯 99- 2 4、99- 2 5、豫粳 6号均为感光型品种 ,但感光的临界日长不同 ;粳型恢复系C4 18、2 72、12 2 9均不感光 ,C4 18基本营养生长期长 ,12 2 9感温性强 ;美国Dalla的感光性和感温性都很弱。  相似文献   

15.
棉花柱头外露种质从出苗到现蕾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因不同类型品系而异,变幅为16-30d。根据这个最大日差距可棉花营养生长期分短、中、长3类。当平均温度在29.5-30℃,昼夜温差为33.7-34.8℃/25.4-26.1℃,日照9.0-13.80h日,供试材料的基本营养生长期,以Ys9,YS3,YS6和泗棉3号最短为16-17d。此外,还可从第一果枝着生节位高低和现蕾时的单株叶面积大小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的研究工作,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导领下,丁颖院长在世时直接主持指导,从1961年起,选择全国水稻代表品种157个(另有外国品种4个共161个),在崖县、广州、昆明、长沙、南京、天津、公主岭、米泉等8个试验基点及蒙自、元江两个附点,由11个单位协作进行研究,到1963年结束田间试验。于1964年3月开始整理试验成绩,编写试验报告,到1965年8月完成初稿。主持试验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生态研究室于1965年11月8日至15日,在华南农学院召开审稿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朱则民副院  相似文献   

17.
水稻株高差异与光温生态敏感性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7个基因型品系在广州和湖北荆州两地试验,研究用始穗期的变化反映水稻光温敏感性,即用短日促进率反映水稻不同材料的光温敏感性,并研究了光温敏感性与始穗期株高差异(成始株高差)的关系,初步表明成始株高差越大的材料,光温敏感性也越强.该研究结果对筛选广泛适应不同生态区的材料,对材料光温生态敏感性进行分类分级,增加广适性品种选育的准确性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提供了简易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科研成果的综合报告,它系统地总结了该项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同时,提出了这项成果的应用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展10个水稻品种2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19年不同品种的有效积温显著高于2020年,产量也显著高于2020年,其中津原89和津育粳22的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和产量表现最好.2019年和2020年津原89的产量分别为10789.5kg/hm2、10057.4kg/hm2,津育粳22的产量分别为10583.4kg/hm2、10225.7kg/hm2.  相似文献   

20.
应用温差、日长差的出穗日数对比和高温短日下出穗日数为指标,鉴定水稻光温特性。结果表明:闽恢3301配制的Ⅱ优3301、特优3301、闽优3301、天优3301等4个杂交稻品种的感温性弱(2级)、感光性中偏低(4级)、基本营养生长期长(9级);其中,Ⅱ优3301和特优3301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略长,感光性略弱;闽优3301和天优3301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略短,感光性略强;Ⅱ优3301比特优3301,闽优3301比天优3301,感温性和感光性又略强。4个品种在福建省水稻安全生长季栽培,除在闽南作双季晚稻栽培外,光敏期日长13.0~13.8 h,自然日长不会引发显著提早抽穗或延迟抽穗,气温成为制约生育期的主要气候因素。当平均气温提高1℃,播种至幼穗分化期缩短4.6~5.3 d,播种至抽穗期缩短6.1~7.1 d,全生长期缩短8.7~9.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