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小麦赤霉病症状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穗腐发生在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病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导致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红麦头、烂麦头,主要发生在春季湿润多雨、少日照和潮湿的麦区。 1发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真菌性病害。自麦类苗期到穗期都有发生,可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穗腐等症状,其中以穗腐的危害最大。穗腐症状一般在灌浆后期到乳熟期大量出现。发病初期,首先在个别小穗的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上,严重时可蔓延到全穗。病穗呈枯黄色,并在病部出现一层粉红色的霉状物,至后期病部还会出现黑色小颗粒。受害麦粒皱缩、干秕,并含有毒素,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形成苗腐或基腐。成株期形成茎基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严重。发病时一般1—2个小穗被害。有时很多小穗或整穗被害。最初小穗基部为水渍状,以后逐渐退色呈褐斑,颖壳合缝处产生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病害可以向上、下蔓延,为害相临的小穗,并可深入穗轴内部使穗轴坏死.小穗得不到水分而枯死,后期病部产生紫黑色粗糙颗粒(子囊壳),发病子粒皱缩干瘪。  相似文献   

4.
1症状 苗枯: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带菌侵染所致,造成幼苗枯黄弱小,发病严重的引起死苗,当田间湿度较大时,枯死苗上可见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幼苗出土到小麦成熟均可发病,发病株茎基部组织受害,变褐、腐烂,进而整株枯死.秆腐:一般在穗下第一、二节发病,叶鞘上初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以上枯黄,甚至不能正常抽穗.穗腐:病菌在小麦抽齐穗至扬花侵染发病,感病后小穗和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至穗轴,造成局部小穗枯死或穗轴感病点以上部位枯死,籽粒干瘪,形成白穗,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暴发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等。在小麦的各生育阶段均能为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在田间以穗腐最为常见。穗腐通常在小麦扬花期发生,最初在小穗颖片基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条件适宜时,病情扩展可达整个小穗或多个小  相似文献   

6.
正一、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有大量病菌时,病害会大发生。阴雨和潮湿环境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因此称作赤霉病。(一)危害症状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会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还会引起小麦出现白穗,降低千粒质量,影响产量。携带赤霉病病菌的小麦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暴发流行,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且病菌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尤其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影响人畜健康,我国规定小麦赤霉病病粒不得超过4%。1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赤霉病发生的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8.
一、赤霉病的的症状表现 伊犁河谷小麦赤霉病在春小麦上发生较重,每年主要集中在春小麦扬花~灌浆期间.赤霉病主要表现为穗腐型,初期小穗颖片基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之后逐渐向整个小穗蔓延,在气候潮湿微雨环境下,小穗基部或颖片合缝处可见淡红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9.
一、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病菌属半知菌类、瘤座孢科、镰刀菌属小麦赤霉病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赤霉属的小麦赤霉病菌,为兼性寄生菌,寄生范围广,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苗枯、茎腐、基腐和穗腐.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发生症状及规律(一)发生症状小麦生长的各个生育阶段都会感染赤霉病,表现出苗枯、茎基腐、以及穗腐等症状,其中以田间穗腐最为普遍,为害也最严重。苗枯是由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或种子带菌引起,初见芽变黑,后根冠逐渐腐烂,出现病苗枯黄,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是指发病麦株基部组织变褐腐烂,最后全株枯死。穗腐是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穗腐是常见的病害症状,种植者对其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防治穗腐才能受到普遍重视。但病害除了引起穗腐、降低产量外,还可以引起种子霉烂、苗枯、秆腐症状,这些症状严重时对产量也有一定威胁。此外,病菌产生的毒素能造成人畜中毒,危害人畜健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一、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病菌属半知菌类、瘤座孢科、镰刀菌属小麦赤霉病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赤霉属的小麦赤霉病菌,为兼性寄生菌。寄生范围广,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苗枯、茎腐、基腐和穗腐。  相似文献   

13.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3,(18):34-35
1.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稻桩、麦秆等多种作物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小麦植株.小麦扬花至灌浆期最易侵染危害.其中最易从残留的花药上侵入.或直接从颖片上的自然孔口侵入.然后扩展到整个花器或小穗、穗轴、穗颈而形成穗腐,因此.扬花期是小麦最易感病的生育期。江苏省小麦主栽品种大多不抗赤霉病.  相似文献   

14.
水稻稻瘟病可细分为叶瘟、穗颈瘟、枝梗瘟、节瘟、谷粒瘟和护颖瘟等几种类型. 一、病害症状 1.苗瘟多由种子带病引起,在秧田期发生,发病叶片上病斑短,纺锤形或多角型,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病菌孢子),苗瘟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常引起死穗或半穗枯死。不但造成小麦减产,而且人食用过量这种含毒面粉,会引起头昏、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多种牲畜吃了含有10%病粒的饲料后就会表现中毒现象。一、症状主要表现为苗腐、基腐、茎腐和穗腐。苗腐:病菌从芽鞘或根侵入,使芽和根腐烂,重者不能出苗,轻者病苗淡绿、长势减弱。基腐:主要表现茎部受害变褐、腐烂直至全株枯死,拔起病株时易从烂处折断,断处有黏性腐烂组织。茎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节和第二节,初在叶鞘上形成褐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重时病部枯黄腐败。穗…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曲病及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稻稻曲病 1、症状识别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初发病的病粒大小、形状与健粒基本相同,病粒色泽稍带黄色,有充实感,不透光,剥开颖壳,可见白色絮状物.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孢子).  相似文献   

17.
<正>谷子线虫病又称为"紫穗病",对谷子产量损失较大,发病严重地块可减产60%~80%,有的甚至绝收。为了切实做好谷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有经验的专家,将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症状识别病株略矮于健株,上部节间和穗轴稍短,叶片苍绿色脆弱,病穗瘦小,直立,不下垂。多数小穗不开花或不结实,子房聚焦线虫而被破坏,仅部分小穗可结实。病小穗颖壳开张,粒尖形,表面光滑,有光泽,颖壳暗褐色或苍绿色,紫秆或红秆品种病毒穗的  相似文献   

18.
水稻病害种类众多、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稻纹枯病、水稻叶尖枯病、条纹叶枯病等。 1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用苏麦3号等6个小麦品种的6×6双列杂交F_1,进行了赤霉病病小穗率的配合力分析和Wr/Vr 分析,估算了遗传力等参数,并计算了病小穗率与株高、开花期、小穗密度、穗长、百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之间的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抗性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非加性基因效应也有显著作用,且抗病对感病为部分显性.苏麦3号具有较多的显性抗病基因和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它与其它品种杂交能极显著地降低杂种后代的病小穗率.杂种F_1赤霉病病小穗率与株高、穗长、百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开花期和小穗密度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呈极显著和不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