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蓬  王海荣 《农技服务》2012,29(5):593-594,602
通过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管理的桃山林场柳塘子营林区和石人梁营林区的针阔混交林的迹地人工更新造林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落叶松-桦树-柞木组合模式中的落叶松长势最好。从混交方式、配置方式、混交树种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形成了更合理的更新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2.
迭部林区每年采伐面积约1,700公顷,每年更新采伐迹地约1,400公顷,荒山造林约500公顷。大面积岷江冷杉林,青杄林,紫果云杉等原始森林采伐后,皆用粗皮云杉苗木更新造林。由于树种选择不当,冷杉林迹地人工云杉林保存率低且锈病严重,难以成林成材。这种采伐优良树种为建群种林分,更折不适生树种苗木或劣等树种苗木的“取优代劣”问题,在本区各林场普遍存在。迭部林区现有优良森林经营树种10余种,辅助树种10余种,珍稀造林树种5种。科学地区划森林经营造林树种,推广繁殖优良乡土树种,探索原始森林异域异居群的小区分居规律,营造团状混交林,优化后备森林资源,是发展迭部林区,保证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必需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幼中林抚育、择伐利用等方面总结了采伐迹地阔叶林营造技术,并总结了其取得的效益,以期为采伐迹地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小兴安岭气候条件和立地类型的特点,提出了采伐火烧迹地保土防冻更新造林技术。并阐明了更新造林的树种选择、整地方式、栽培技术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小莉 《乡村科技》2023,(5):104-1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苗圃林场为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地利用率,利用巨尾桉采伐迹地栽植闽楠、红椿、白楠、格木、香合欢等珍贵树种及乡土树种。结合林场栽植闽楠的工作实践,从林地选择与处理、苗木准备、苗木定植、合理营造混交林及幼林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闽楠丰产造林技术,为其他林场栽植闽楠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杉木作为长江以南的造林当家树种,出现二代或三代连作经营,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该文主要以杉木二代迹地更新营建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例,介绍了从种苗选择、林地准备、造林、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及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培育技术。以期为南方地区采伐迹地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杨树是廊坊市主要造林树种,特别是近几年杨树速生丰产林面积成倍增长,目前将陆续到达采伐年龄。如何合理的安排采伐迹地更新,加快杨树人工造林的成林速度,缩短轮伐周期,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就成为了采伐林地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杨树是廊坊市主要造林树种,特别是近几年杨树速生丰产林面积成倍增长,目前将陆续到达采伐年龄。如何合理的安排采伐迹地更新,加快杨树人工造林的成林速度,缩短轮伐周期,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就成为了采伐林地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带状间伐迹地上更新耐阴树种等技术措施,以大边沟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纯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此,对不同带状间伐方式下落叶松人工林的保留木和林下更新幼树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的荒山荒地和采伐迹地更新造林逐年减少,而各类生态造林工程却在逐年增加,造林地块近70%为林冠下造林。为了提高冠下造林质量,总结吉林市多年冠下造林经验,认为红松、水曲柳为吉林市最佳林冠下造林树种,并对林冠下造林从地类选择到清林、整地、栽植以及抚育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铁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77-15778
[目的]为了把握资源发展情况,调查分析2011年福建省尤溪县的造林类型及造林树种。[方法]对2011年尤溪县造林情况汇总,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共造林面积14 589.5 hm2,其中荒山造林、采伐迹地更新占主要,面积分别占38.0%、33.9%;在小班个数上,以荒山造林、坡耕地造林、采伐迹地更新为多,分别为51.3%、19.5%、15.8%。坡耕地在2011年造林中得到了很好的开发。造林树种有46种以上,以一般用材林占多数,面积为85.5%。一般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为主,面积分别为7 035、5 253 hm2,占48.2%、36.0%。油茶、阔叶树类、茶叶、竹类占有较重要的位置,比例分别占6.2%、3.7%、1.8%、1.7%。混交林面积有大的增加,面积达4 914hm2,比值占33.7%。[结论]政府在树种选择上应加强指导,做到适地适树,并加强荒山造林的管理,进而更好地发挥造林绿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内容有所加强,对采伐迹地的造林更新技术加强了重视的程度。本研究将对我国目前采伐迹地造林更新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优化措施来加强我国采伐迹地造林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造林措施和混交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瑾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83-184
针对当前滨海沙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困难的现状,开展不同营林措施对木麻黄造林的影响,以及不同树种混交更新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二代更新采用挖大穴整地、下客土伴磷肥,可以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林分短期内郁闭成林,防护功能早发挥,木麻黄采伐迹地更新选用木麻黄与相思或桉树混交,能促进木麻黄快速生长且林地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约有1.1亿公顷的荒山荒地和疏林地需要造林,同时每年有将近30万公顷的主伐迹地需要更新。如果按近年来每年按40万公顷的造林速度计算,则每年需要各种树种量达4—5万吨。目前,我国的树种是供不应求的,尤其是有的树种奇缺。可是现在我国的树种采集却多半是靠人工上树,或从地上捡拾,这种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山湾子林场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更新在带状间伐地栽植樟子松、云杉、红松3种不同造林树,并调查其成活率、树高生长量以及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分析人工更新对杨桦次生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年及二年成活率均为云杉樟子松红松;树高年生长量均为樟子松云杉红松。3种更新树种林下植被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盖度都高于对照,但不同更新造林树种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可初步确定对研究区域内杨桦次生林进行人工更新有助于提高林下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几种杉木混交林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采用火力楠、湿地松和马尾松造林,更新树种与迹地上杉木萌芽条形成混交林,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杉木湿地松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土壤持水量和林分总持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强,其中地上部分持水量达34.793 t/hm2,0-40 cm土层持水量为2000.82 t/hm2。杉木林迹地采用火力楠更新对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更有利。  相似文献   

17.
<正>莘口教学林场的小湖工区原为小湖试验林场,自1961年起就开展珍稀阔叶树种的人工更新和引种栽培试验;到1988年止,累计营造各类珍稀阔叶树种45个,各类(纯林或多种混交林)造林保存面积有5469亩,蓄积量4.3752万立方米。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包括种苗、造林及抚育管理等一整套技术经验),其中有多个树种的技术经验被《中国主要造林技术》一书引用;多次在全省国营林场造林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多次被福建省林业厅及南方14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环境建设当中,林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更新造林工作开展中,建设采伐迹地可以说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即需要通过进一步栽植使其能够生长为高质量的林地。在本文中,将就林木采伐和迹地造林更新设计要点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国营英德林场为例,对第二代杉木造林工程采伐迹地处理方法、杉木幼苗选择与培育等技术展开了探讨,并详细总结了促进杉木人工林长期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林场造林领域的发展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生态恢复是指修复破坏生态系统的活动,其本质是依据生态理论,人为的克服或者消除妨碍生态系统发展的因子,使生态系统能够迅速的恢复。森林被采伐后留的迹地,如果不进行森林的恢复,那么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本文从采伐迹地的概念以及采伐后,不同的树种造林的生产能力,概括出同一树种连载的使得生产能力低下,以及更换树种后的造林效果,并总结出采伐迹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对国内大面积林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树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