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豫麦13、郑太育1号、临汾7203、郑州941、豫麦47、郑州8998、郑麦9023、郑麦9694、郑麦9962 等9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 通过17年6个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N素和P素是限制小麦产量和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K素不是限制小麦生长及产量的主要因素。(2)NPK和NP处理的产量、穗数、穗粒数都要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千粒重则为PK处理最高。(3)NPK处理不但高产,而且产量较稳定。从产量的稳定性上来说,NPK>PK>NP>CK>N>NK。(4)NPK和NP处理的产量与穗数和千粒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粒数相关不显著。NK和N处理的产量与三个构成因素都成显著正相关。CK和PK处理的产量只与穗粒数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莱阳潮土区长期定位秸秆还田小麦-玉米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氮肥以及单施有机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采用氨基酸组成分析法、半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残余法,对不同秸秆还田施肥处理下籽粒品质做出分析,得出2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CN)处理小麦、玉米籽粒粗脂肪含量较1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N)处理显著提高5.72%和9.49%。秸秆所占比例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籽粒粗脂肪含量。WCN处理小麦、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较2季秸秆还田(WC)处理显著提高32.53%,72.44%,表明氮肥所占比例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单施有机肥与2季秸秆还田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小麦籽粒赖氨酸、胱氨酸、丙氨酸影响较小,对玉米籽粒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影响也较小,除天门冬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胱氨酸、丙氨酸外,长期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其他氨基酸的影响趋势与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规律类似。综上所述,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施氮肥能够得到较高的产量,提高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3.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 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都显著提高。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的处理与偏施氮肥的处理相比,各项指标提高最为显著。长期不施肥,玉米的穗粒数最低偏施氮肥可以提高穗粒数,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产量较高,高有机肥与高氮肥配施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氮素矿化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长期施用有机肥及配施氮肥对非石灰性潮土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探索其与作物产量间的关系。以始于_1978年的莱阳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采用田间原位-离子交换树脂法(ISC-IERB)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并对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及其配施氮肥可显著提高非石灰性潮土全氮、矿质氮、净氮矿化量、冬小麦或夏玉米吸氮量和产量,且在同一有机肥(氮肥)水平下,均随氮肥(有机肥)投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高量有机肥配施高量氮肥(M_2N_2)处理的增加幅度最高,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分别为6 803,_1_1 935 kg/hm_2;长期施肥使夏玉米季土壤氮净矿化量、净氮矿化率明显大于冬小麦季,施肥处理(M_1、M_1N_1、M_1N_2、M_2、M_2N_1、M_2N_2)的增幅分别为7.1%-2.7%,16.2%-76.0%;相关分析表明,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当季冬小麦、夏玉米播前土壤全氮、矿质氮含量、氮净矿化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与氮素表观淋失量相关不显著。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氮肥是提高土壤供氮潜力、作物产量的有效手段,作物与季节是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潮土肥力监测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18年不同施肥制度的基础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长、产量及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施用化肥处理的处理中,施用氮肥及与磷钾肥配施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和不施氮肥(PK)处理,其中以NP和NPK最高;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中,以1....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在农民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追氮量不会对小麦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在施氮总量195 kg/hm2基础上配施调控剂处理小麦增产8.3%~24.6%,氮肥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及氮肥贡献率均得到相应提高。在玉米季,以一次性基施适量氮肥同时配施抑制剂的氮肥管理方案为最佳,在施氮240 kg/hm2水平上与不添加抑制剂等氮量一次性基施和基追结合处理相比,增产幅度分别为7.4%~9.6%和13.9%~16.2%,氮肥贡献率、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亦得到显著提高;经过一个轮作周期后,农田土壤氮素盈余量为63.94~126.83 kg/hm2。在总施氮量435 kg/hm2的情况下,与单施尿素相比较,配施氮素调控剂的氮素盈余量降低了27.4%~44.2%,其中脲酶与硝化抑制剂配施效果最佳。但在总施氮量480 kg/hm2的情况下,即使施用了氮素调控剂,氮素平衡盈余率仍在20%以上,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7.
8.
氮素供应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阐述了氮素施用不当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影响小麦氮肥吸收利用的因素以及氮素代谢对小麦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为科学施氮、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贮玉米澳新825为试材,采用3414不完全设计,在施氮量为20 kg/667 m~2时,对青贮玉米施用不同量的氮、钾肥进行肥效研究,调查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育进程、植株性状、产量、粗蛋白及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大可以延长青贮玉米生育期;增施钾肥可以使青贮玉米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能力,同时增加产量;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粗蛋白等高能营养物质的含量与产量,钾肥施用过量或施用不合理可使青贮玉米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冬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利用莱阳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第26,36年产出的冬小麦籽粒,研究了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粗脂肪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上升,而淀粉和粗脂肪含量下降。与不施肥(CK)或单施有机肥(M1、M2)相比,有机无机配施(M1N1、M1N2、M2N1、M2N2)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5.2%~43.9%,10.4%~56.7%;谷氨酸在氨基酸组分中含量最高,脯氨酸受氮肥施用影响程度最大。在同一有机肥投入水平下,低量化学氮肥投入处理的淀粉、粗脂肪含量高于高量化学氮肥投入处理;在等氮量投入下,有机肥供氮比例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冬小麦淀粉、粗脂肪含量。研究表明,以提高蛋白质含量为生产目的时,应多施氮并提高化肥氮所占比例,而以淀粉和粗脂肪为目的时,应提高有机肥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水浇地高产麦田研究了施氮量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可以提高各产量构成因素的水平,因而产量增加,过量施用氮肥虽可以增加公顷穗数,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而导致产量降低。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能够改善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改善的幅度降低。综合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的影响效应,认为在较高土壤肥力的麦田适宜施氮量为240kg/ 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强筋春小麦产区,虽然培育出了多个优质强筋麦品种,但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施肥技术等保证小麦品质已成为黑龙江小麦生产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在相同HMW-GS背景下研究了氮肥与硫肥施用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分设4个施肥处理(未施肥、单施纯硫50kg/hm^2、单施纯氮150kg/hm^2、纯硫50kg/hm^2+纯氮150kg/hm^2)。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在不同的施肥处理下,小麦的千粒重、容重和产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单施硫肥、氮肥以及二者混合施用提高了小麦的籽粒产量,尤以硫肥与氮肥混合处理的效果最好。氮肥与硫肥的不同处理对小麦籽粒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以及沉降值都有明显影响。施硫肥、氮肥以及2种肥料混施提高了上述品质指标。综合研究表明,在3种处理方式上。氮肥与硫肥混合施用对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最大。因此,生产上在提高氮肥用量的同时,可通过增施硫肥,以达到小麦高产优质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给小麦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2009-2011年在典型高产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240 kg/hm2条件下,小麦产量均以T4(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处理最高,分别达到8 433.3,8 866.3 kg/hm2,比T7处理(氮肥全部基施)增加10.6%和4.61%,比生产中推荐使用的T1处理(基肥∶拔节肥为1∶1)增加5.97%和2.90%.从小麦干物质累积来看,T4处理最大增长速率和持续时间不是最高,但花后的转运量及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从肥料利用率来看,T4处理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也都高于其他处理.同时,T4处理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占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干物质累积转运等因素,该地区氮肥的施用模式应该是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玉米间作产量和水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探讨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中氮肥对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调节作用,达到合理施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监测小麦/玉米间作不同生育期土攘水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小麦/玉米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31~1.53,小麦相对于玉米的水分竞争比率(CRwm)约为1;在小麦收获时,间作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39.0 ~46.7kg/mm.hm2)远远高于玉米(1.28~4.81 kg/mm.hm2),也高于单种小麦(25.43 ~30.75 kg/mm.hm2);在小麦收获后,间作玉米(除N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迅速提高,当玉米收获时水分利用效率高达32.49 ~47.46 kg/mm.hm2,明显高于单种玉米(27.30 ~38.77 kg/mm.hm2);【结论】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小麦玉米两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布时间上的错位是小麦/玉米间作高效利用水分资源的基础,合理施用氮肥能促进间作种植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氮肥效率的影响,旨在了解超高产夏玉米(≥ 12 000 kg hm-2)的氮素吸收和转运特性,为实现夏玉米超高产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夏玉米施氮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9.62%~15.95%,氮肥后移比习惯施氮增产2.27%~5.33%。超高产夏玉米吐丝后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30%~47.78%,保证后期氮素养分充足供应对于夏玉米达到超高产水平至关重要;氮肥后移可促进超高产夏玉米后期的氮素吸收积累,降低夏玉米茎和叶片氮素的转运率,显著增强灌浆期夏玉米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灌浆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蛋白质产量;氮肥后移比习惯施氮的氮肥利用率提高1.88%~9.70%、农学效率提高0.96~2.21 kg kg-1,以“30%苗肥+30%大喇叭口肥+40%吐丝肥”方式施用氮肥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花生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品种花生产质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施氮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豫花23、远杂9102和远杂6的花生产量均最高,分别比不施氮的增产30.45%、25.96%和21.46%;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豫花23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而远杂6和远杂9102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粗脂肪含量呈降低趋势;除了施氮降低远杂6和远杂9102花生仁中蛋氨酸含量外,施氮均能增加其他花生蛋白质组分的含量;远杂9102的氮利用率最高,为36.7%;豫花23的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大,分别为6.9 kg/kg和36.9 kg/kg。本试验条件下,豫花23、远杂6适宜的施氮量为180kgN/hm2,花生产量分别为5330.36 kg/hm2、5002.98 kg/hm2,远杂9102适宜的施氮量为135 kgN/hm2,花生产量为5199.40 kg/hm2。  相似文献   

17.
限水灌溉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了限水灌溉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利用率随氮肥量的递增而降低 ,施 2 2 5kg/hm2 纯氮处理达到最高产量 ,在此基础上增施氮肥产量下降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植株体内的氮素较多地分配于营养器官 ,地上部器官叶片占的比例最大 ,而收获指数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纳米碳增效肥在玉米生产中的肥效效果,以玉米‘九单4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添加纳米碳增效剂对玉米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碳对玉米生育前期影响显著,出苗后41 天相同供氮水平下添加纳米碳与不添加纳米碳处理干物质差异显著,N190+C较N190 显著提高42.4%,N150+C较N150 显著提高39.5%。到玉米生育后期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相同供氮水平下添加纳米碳的处理的玉米产量与不添加纳米碳处理差异不显著。同一供氮水平下添加纳米碳处理的肥料利用率和氮素吸收效率比不添加纳米碳的处理高,N150+C、N190 和N190+C处理氮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N150+C处理与N190 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N150+C处理在节肥增产方面效果显著。本试验添加纳米碳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并添加适宜浓度的纳米碳有助于节约成本,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有机质包膜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此文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3类有机质包膜尿素对冬小麦的产量、氮肥利用率与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与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有机质包膜尿素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在含N 0.10 g/kg土和含N 0.20 g/kg土水平下,YU2(有机质包膜尿素2)处理较普通尿素分别增产12.7%和19.4%,氮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4.8%和10.8%,效果最为显著。在含N 0.20 g/kg土水平下,与普通尿素相比,3类有机质包膜尿素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氮肥的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收获指数,YU3(有机质包膜尿素3)对氮素生理效率和收获指数的影响最大,分别提高了0.83 kg/kg和2.56%;YU2处理对提高氮肥农学效率的效果最显著,在含N 0.10 g/kg土和含N 0.20 g/kg土水平下,每千克氮分别增产4.04 kg和3.64 kg小麦籽粒。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