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祁连山北大河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6年地形图和2003年ASTER影像数据,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确定了1956年和2003年的冰川边界,对祁连山北大河流域冰川近47 a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372条冰川面积在47 a间共减小了33.56 km2,平均每条减小0.09 km2,变化率-15.42%,冰川末端累计退缩51 015 m。分析显示,小冰川比大冰川消融的更快。对研究区附近气象站近年来的年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分析,认为气温升高是北大河流域冰川快速萎缩的主要原因。与中国西部其他冰川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北大河流域冰川消融速率比新疆要快,但较黑河流域及其他子流域要慢,初步推测是由冰川所在区域的气候及冰川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1957-2009年祁连山老虎沟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0000地形图,4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2009年RTK冰川边界测量结果,获得了1957-2009年间老虎沟冰川流域的面积变化特征,结合气候变化背景资料,探讨了冰川面积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目视解译是老虎沟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研究的最优方法;1957-2009年间老虎沟冰川面积共减少了11.59%,以1994-1999年间的缩减最为显著,1999-2009年间的变化次之,1957-1994年变化最小。冰川缩减率与气温增加值成正比,与冰川规模成反比。该结果为进一步丰富冰川变化及水资源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和比值阈值法(TM3/TM5)结合目视解译方法,从1976、1990、2001和2010的MSS、TM、ETM影像中提取了岗格尔肖合力雪山四个时段的冰川边界,并结合距其较近的托勒、野牛沟、祁连、德令哈和刚察5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年总降水量数据和年平均气温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  相似文献   

4.
充分了解植被群落时空格局分布特征是开展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的前提。选择祁连山中段寺大隆林场为研究区,对1976、1991、2001、2016年的LANDSAT影像进行地物分类,并利用3种景观指数对植被群落生境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同时运用CA-Markov模型对植被2031年的分布情况作出预测。结果表明:人为因素是导致植被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1976—2016年,祁连山中段寺大隆林场植被群落的分布面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乔木和草地分布面积分别减少了91 km~2和169 km~2;1976—2001年,乔木、灌木和草地群落的平均斑块面积(MPA)分别减少了1.22 km~2、0.14 km~2和0.16 km~2,聚合指数(AI)分别减少了2.79、0.03和8.77,平均分维数(Fd)分别增加了0.013、0.001和0.005,植被群落生境破碎化严重;2001—2016年,乔木、灌木和草地群落的平均斑块面积(MNA)分别增加了0 km~2、0.13 km~2和0.02 km~2,聚合指数(AI)分别增加了2.38、0.21和6.55,平均分维数(Fd)分别减小了0.005、0.002和0.002,植被生境得到修复;在现行趋势下,预测2031年乔木面积为409 km~2,灌木面积为486 km~2,草地面积为550 km~2,在面积分布上基本与1976年水平相当,植被生境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0年的MSS影像,2000、2010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监督分类法、比值法,结合目视解译提取了北阿尔泰山30年来的冰川变化信息。结果表明:北阿尔泰山1980-2010年冰川面积减少了12.3%,年平均退缩速率为0.43%.a-1;冰储量减少了13.9%,年平均减少速率为0.46%.a-1,并且发现2000-2010年是冰川快速退缩期,在整个北阿尔泰山范围内又以卡通斯基山和北楚伊斯基山退缩较快。利用NECP/NCAR资料,分析了30年来温度、降水的变化与冰川退缩的关系,发现研究区的冰川的退缩主要受控于夏季温度变化,受降水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变化及其区域气候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积雪的动态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祁连山位于河西走廊南侧,是甘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关键区,其积雪的动态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响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祁连山积雪面积发生了变化,文中利用EOS/MODIS、NOAA资料以及气象资料,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提取像元内积雪所占比例,分析祁连山积雪面积时间...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土壤养分和pH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祁连山北坡中山带森林灰褐土是生长青海云杉的集中地带。选择排露沟流域海拔2 900~3 300 m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每隔100 m海拔梯度设置3个调查样地,研究青海结果表明:① 在海拔梯度上,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平均含量高海拔处高于低海拔,而且高海拔与低海拔差异显著(P<0.05);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则是高海拔低于低海拔,差异亦显著(P<0.05);速效磷含量随海拔升高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而且海拔间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pH随海拔的升高不断减小,但是海拔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② 在不同土层深度,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大于10~20 cm和20~40 cm土层,而且0~10 cm土层含量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P<0.05);土壤pH和全钾含量则随土层深度增加,pH在0~10 cm土层与20~40 cm差异显著(P<0.05),但全钾含量在不同土层差异均不显著(P>0.05)。 ③ 在碳、氮、磷、钾营养元素循环中,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青海云杉群落养分供应的首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冰川是人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对冰川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应用并未形成统一意见,文中在界定冰川资源生态服务功能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评估祁连山冰川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评估显示在研究期间祁连山冰川气候调节功能价值随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减少呈下降趋势;径流调节服务功能价值、淡水资源供给服务功能价值和水力发电服务功能价值随冰川融水量加大呈上升趋势;美学观赏与旅游服务功能价值、科研教育与文化灵感服务功能价值随人类经济活动频繁呈波动上升趋势,生境支持服务功能价值随生态环境重视保护程度呈先升后降趋势。研究发现,冰川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波动与其属性紧密相关,文中针对不同属性冰川生态服务功能设置对应冰川自然资源资产账户,将计量结果应用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以期促进完善祁连山冰川价值评估机制,为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10.
30 a来长江源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形图、航空相片和Landsat ETM+数字影像,采用比值阈值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长江源区1969/1971-1999/2002年间的冰川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选取覆盖同一区域(格拉丹东峰北坡)的Landsat MSS (1973年)、Landsat TM (1992年)以及2景2005/2006年获取的1B级ASTER数字遥感影像,进一步分析源区冰川的连续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的冰川平均退缩了108.3 m,冰川面积减少了5.3%,其中,色的日峰地区的面积变化率最大,冰川面积减少12.9%;唐古拉山北坡冰川相对处于稳定状态,面积仅减少了4.3%。② 格拉丹东峰北坡冰川面积变化速率不均匀,1969-1973年冰川面积变化最快,平均变化量为-1.16 km2·a-1,1973年后冰川变化有所减缓,1973-1992年和1992-2002年平均变化量均为-0.59 km2·a-1,而2002年后冰川面积变化又有所加快,平均变化量为-0.95 km2·a-1。③ 沱沱河、五道梁和治多3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变化显示,暖季气温升高是导致研究区冰川退缩的主要因素,此外,气温升高的快慢可能是引起上述3个区域冰川变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祁连山西段夏季气候变化对冰川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祁连山西段3个地面气象站历年夏季降水、气温及探空资料,建立祁连山西段山区的降水、气温序列。分析近50年来,祁连山西段山区夏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冰川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西段山区夏季气温1957-1969年呈下降趋势,1970-1982年是最低时段,1983-1999年为持续迅速上升时段;夏季降水20世纪60年代较少,70-80年代较多,90年代又处于下降趋势,但较60年代多,2000年以后有上升趋势;冰川变化分3个阶段:1957-1967年为强消融期,1968-1985年为积累期,从1986年开始又进入消融期,尤其是1994-2003年消融不断加强。夏季雪线1957年至60年代较高,70-80年代雪线最低,90年代雪线升高,进入21世纪气温、雪线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Hui CHEN 《干旱区科学》2015,7(2):159-165
The Heihe River Basin is the second largest inland river basin in the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Glaciers provide a large proportion of water resources for human production and living. Studies of glacier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rid lands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A joint expedition was carried out in 2010 for investigating glaciers in the Hulugou Basin,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Therefore, glacier changes in the Hulugou Basin of central Qilian Mountains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by comparing topographic maps, satellite images,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and field observation data from different period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area of the 6 glaciers in the Hulugou Basin decreased by 0.590±0.005 km2 during the period 1956–2011, corresponding to a loss of 40.7% over the total area in 1956. The average area reduction rate of the 6 glaciers is 0.011 km2/a. During the past five decades, the glacier shrinkage was accelerated. The changes in glacier ice surface elevation ranged from –15 to 3 m with an average thinning of 10±8 m or an annual decrease of 0.23±0.18 m(0.20±0.15 m/a water equivalent) for the period 1956–2000. The area of Shiyi Glacier in the Hulugou Basin decreased from 0.64 km2 in 1956 to 0.53 km2 in 2011 with a reduction rate of 17.2%. The Shiyi Glacier had been divided into two separated glaciers because of severe melt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glacier shrinkage in the Hulugou Basin i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in the other regions of Qilian Mountains.  相似文献   

13.
利用祁连山区周围34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1—12月平均低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区低云量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云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平均气温升高1℃的情况下,祁连山区年平均低云量减少1%—6%,其中祁连山东南部减少最多达22%,而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增加10%—40%。低云量对气温响应较好的区域秋、冬季是柴达木盆地,春季是祁连山区,夏季是河西走廊地区。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祁连山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环境下 ,将祁连山区DEM图和坡向图分别同植被图叠加 ,分析研究区各景观组分在空间的分布特征 ;用定量分析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程序Fragstats计算景观和各景观组分的相关指数 ,分析其连通性、完整性、破碎化程度及聚集程度。结果表明 :研究区各景观组分分布受海拔高度和坡向的影响非常明显。各景观组分的完整性、连通性和破碎化程度也很不均衡。草地是研究区面积最大、连通性和完整性最好的景观组分 ;青海云杉林呈斑块状或带状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 ,形状最为不规则 ,平均斑块面积小且距离近 ,易受干扰而发生重大变化 ;宜林地和祁连圆柏林相对于农田、疏林地有较强的扩张特征 ;而杨类阔叶林各斑块间相隔距离大 ,斑块之间的邻接性差 ,破碎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建立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建该地区山地生态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水资源开发强度、植被覆盖度、地面坡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对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贡献率较大,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植被覆盖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适当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是维护该区生态平衡、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人工增雨天气模型与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3-2004年高空和地面资料,统计分析了祁连山降水环流特征,得出祁连山降水的主要形势为高空冷槽型、西南气流型、西北气流型。预报系统04年业务化以来,增雨条件判断准确率70%,对人工增雨业务具有客观的指导意义,并有助于对增雨效果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利用CBERS数据测算净耕地系数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BERS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目视解译,扣除各种细小地物,获得基于遥感影像的净耕地系数.通过与实地调查数据验证和比较得出:两种方法获取的净耕地系数非常接近,其相似程度全部在90%以上,且两组数据的成对检验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认为利用遥感数据测算净耕地系数的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两组净耕地系数回归分析及假设检验的结果表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表明利用实地抽样调查获取的净耕地系数校正遥感影像抽样调查获取数据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样带及样点调查法对祁连山南北两麓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型、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eus)型、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型草地及其原生植被的优势种群抗牧性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过度放牧干扰了原生群落优势种的生长生殖特征,使得原优势种的株丛数(分蘖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