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我国于五十到六十年代对桑萎缩病病型进行研究,1965年把桑萎缩病分成“三种病型”。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对萎缩病“三种病型”的病原进行研究,进一步查清了“三种病型”的病原。据桑树萎缩病自然发病调查,有的桑树品种发病表现萎缩型,有的桑树品种发病表现黄化型。作者为了进一步证实桑萎缩病表现的病型同品种的关系,于1979~1987年,对萎缩病的病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桑树萎缩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萎缩病又称隐桑、龙头桑、猫耳朵、糜桑、塔桑等,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桑花叶型萎缩病三种。  相似文献   

3.
防治桑萎缩病目前主要采取加强苗木检疫,彻底挖除病株,认真做好桑田治虫及培育抗病桑品种等措施。为进一步探讨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从1984~1986年,我们在黄化型桑萎缩病发病率较高的桑园作了“夏伐留条留叶的试验,经实践,对防止桑萎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于后: 一、材料及方法 (一)供试材料桑品种成片湖桑32号15亩,树龄4~  相似文献   

4.
土霉素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物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四环素类抗菌素对于治疗黄化型萎缩病病桑有效,但还存在部分病树治疗复发问题。观察研究经土霉素治疗的病桑体内类菌原体的数量、形态等变化状况,将有助于提高病桑药疗效果和阐明复发原因。我们曾报道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的抽提。本文初步报道,用盐酸土霉素处理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病枝条时,对病原类菌原体抽提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柏建余  仝德侠 《蚕业科学》1991,17(2):114-115
<正>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一种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病害,近年来在睢宁县发生面积较大,危及养蚕生产。为控制黄化型萎缩病的蔓延,恢复桑树的生产能力,我们进行了压条法改造、康复黄化型萎缩病桑树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 桑树品种为湖桑32号,于1987年在桃园乡黄化型萎缩病严重的桑园进行。将发病株分为4级:有1—2根枝条发病的桑树为1级病株,3—4根病枝的桑树为2级病株,5—6根病枝的为3级病株,7  相似文献   

6.
桑花叶型萎缩病已成为桑树重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是桑类病毒。为了探索该病的传染途径,进行了田间调查和病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病传播不但与苗木、嫁接、病株汁液密切相关外,也与土壤、花粉、果实有关;进一步通过RT-PCR检测,在病树的花、果实和病毒污染的土壤栽培的桑树花、叶中检测到病原体小分子RNA,因此认为桑花叶型萎缩病可通过土壤、花、果实传染。这对类病毒侵染循环规律研究和防止病原扩散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我国重要的桑树病害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山东等省区.20世纪70~80年代,曾经给浙江、江苏等蚕区的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开始,浙江、江苏两省的政府部门非常重视,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业推广系统联合攻关,经过了许多年的努力,基本控制了病害蔓延.北方蚕桑生产发展较快,近来一些地区特别是山东等地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严重.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没有特效的农药,但采取综合防治,可有效地控制,选栽抗病桑品种是其中最经济、最易推广、最有效的方法.现将近十年来各地对现行桑品种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研究结果和新育成桑品种的特性及其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抗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流行与桑品种的抗病力有密切关系。因此,查明桑品种抗病力的强弱,选用抗病力强的桑品种,是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的重要一环。在江苏部分蚕区,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曾盛发为害,造成很大损失。为了选拔黄化型萎缩病的抗病桑品种,曾应用大田诱发法,对现有几个主要品种,进行抗病力的鉴定,查明红皮大种、湖桑32号以及各蚕种场的剑持等品种的抗病力是弱的,湖桑7号、湖桑199号的抗病力较强。利用田间诱发法鉴定桑品种抗病力的优点是在比较接近自然状态下来反映其抗病力的强弱,但所化时间至少要三年之久。通过几年来的试验证明,应用嫁接发病中量(用  相似文献   

9.
桑花叶型萎缩病是我国桑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蚕叶生产的发展。本病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许多省(市、区)。桑花叶型萎缩病自1957年发现报道以来,不少桑病工作者对其病原进行过一些研究,有报道称在电子显微镜下病组织内  相似文献   

10.
《江苏蚕业》2016,(4):1-4
以桑花叶型萎缩病(Mulberry mosaic dwarf disease,MMDD)类病毒为侵染材料,通过、田间调查、试验以及RTPCR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在被桑花叶型萎缩病病原污染的土壤上栽培的桑树的花、叶、病健桑树花粉杂交的果实以及果实培育的苗中都检测到小分子RNA,表明了桑花叶型萎缩病的小分子RNA可通过土壤、花粉、果实传染,这对类病毒侵染循环规律研究和防止病原扩散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 黄化型萎缩病是宿迁桑树的最主要病害。据1986年普查,平均病株率为6.3%。为此,1987年开始设立“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综合防治”课题,经5年努力已基本控制了该病的蔓延和危害,病株率降至0.8%,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为:一、及时、彻底挖除病株,清除病源。针对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媒介昆虫菱纹叶蝉的生活习性,挖除病株的时间重点掌握在6、7、9三个月,从大面积应用情况看,效果明显,挖除病株后的桑园很少发病。二、防治菱纹叶蝉,切断传染途径。根  相似文献   

12.
桑树萎缩病分桑花叶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和桑黄化型萎缩病,症状分别为:①花叶型:叶片皱缩并向上卷缩,叶间有浅绿色斑块,叶背的叶脉上有瘤状突起。②萎缩型:叶片变小、变黄,有时半张叶片变圆,细叶脉常全变褐色,无瘤状突起。③黄化型:叶片显著变黄,叶尖向下卷,叶背的叶脉无瘤状突起。  相似文献   

13.
桑花叶型萎缩病病原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卢全有  夏志松 《蚕业科学》2006,32(2):249-251
通过往返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eturn-PAGE)和垂直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检测,发现从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病叶组织中提取的总核酸中存在环状小分子RNA,即类病毒RNA。根据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以及植物类病毒病的定义,认为这种环状小分子RNA可能是引起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4.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4,41(4):51-51
今年4月,笔去象州县大乐镇出差,当地蚕农向我反映了一种桑病,他们说以前很少见过这种桑病。经过我到桑园实地调查,初步诊断为桑花叶型萎缩病,此病是由一种线状病毒寄生引起的,病株叶缘略向叶面卷缩,侧脉间呈现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桑花叶型萎缩病病株喷施化学药剂吖啶橙1000倍液、尿嘧啶替加氟1000倍液的试验表明,桑树枝条生长量增加,与清水对照区相比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2个药剂中以吖啶橙为优,但差异不显著;经过2年的跟踪观察显示,药剂处理的病株,症状有明显改善,但病症仍可见,表明这2种药剂对桑花叶型萎缩病症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但未能使病树完全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6.
春季,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湖桑32号”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株和健株的桑芽和叶片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功酶作了检测.发现,病株的前两种酶的同功酶与健株的有明显的差异.用同样的方法,在晚秋(桑树的休眠期)对桑树韧皮部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功酶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病株的酯酶同功酶与健株的也有明显的差异.这一方法对桑萎缩病诊断和检疫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与桑树采伐程度有一定的关系,采伐过度会削弱桑树的抗病力,尤其是夏伐后最易诱发本病发生。为此,笔者于1986年夏伐期进行了桑树留条留芽剪伐的试验,以探讨在不影响桑树再生长的前提下,达到减少或减慢黄化型萎缩病发生的目的。一、试验方法试验在海安县双楼乡郭楼十组吉成富承包的湖桑32号8年生桑园内进行。1985年黄化型萎缩病发病率为19.6%。试验共设四区:Ⅰ区在夏伐时剪留一根条,1~2个新  相似文献   

18.
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组织中,提纯病原类菌原体(MLO),制备成功桑MLO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9.
诊断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探讨利用瑞氏染色法和旦尼氏染色法诊断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在病株枝条或主根的横切面上,韧皮部的病原寄生部位被染成兰色或青色,呈阳性反应,健株组织切片的韧皮部则不着色,呈阴性反应。可作为桑黄化型萎缩病病株的实验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0.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1,37(2):278-284
业已明确的桑树病毒病有10种。在前文报道部分桑树真病毒及病害的研究进展之后,再重点介绍桑花叶萎缩类病毒及病害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原物提取、基因组序列分析、寄主范围、致病特征、诊断方法和病害控制等,为桑花叶萎缩类病毒的深入研究以及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