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马巴贝斯焦虫病又称马纳塔焦虫病,常引起发热、贫血、黄疸、溢血后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各省和内蒙古、新疆等地均有发生。印度学者用马巴贝斯焦虫灭活疫苗接种驴,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价。疫苗用马巴贝斯焦虫感染学制备,每头份疫苗含2×10~(10)个感染红细胞的  相似文献   

2.
乐清县岭底乡珠璋村是个山区,陈××联合体,于1984年10月买进白花奶犊17头,作为肉用牛培育。平时整天山上放牧,早晚各补喂一些精料,小牛生长发育正常。据1985年4月初对14头牛进行测定:有4头牛平均体重达360余公斤,11头平均体重220公斤。从5月份以后,生长停滞,日渐瘦弱,死亡3头,其中1头放牧时跌死在路上,当  相似文献   

3.
1999年 6月中旬 ,我区二道江乡三道江村三组养奶牛专业户高××所养奶牛发生一起以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牛巴贝斯虫病。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 该养奶牛专业户为新成立的专业户 ,共饲养奶牛 1 3头 ,其中成年母牛9头 ,犊牛 4头。平时以放牧为主 ,舍饲为辅。此次发病 ,具有明显症状的牛有 8头 ,均为成年母牛 ,发病率 61 .5% ,死亡 2头 ,死亡率 1 5.4%。2 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 ,喜欢卧地。体温明显升高 ,达 40~ 42℃ ,呈稽留热型。心跳、呼吸加快。…  相似文献   

4.
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一株采自人工感染的去脾脏水牛犊的牛巴贝斯虫(Babesia bovis)进行了80天的连续体外培养·继代26次,累积增殖6.51×10~((?))倍;累积稀释2.19×10~(35)倍。培养24小时红细胞的染虫率为2.63±0.50%;48小时为7.18±1.39%;72小时为20.78±4 52%。最高红细胞染虫率达33.50%。体外培养的牛巴贝斯虫与采自病牛血液内的牛巴贝斯虫形态一致,说明已建立了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牛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 对影响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几种因素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液pH值显著地影响虫体的繁殖,最适的体外连续培养的pH为7.2;合适的血清浓度为40%;血清灭活后,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繁殖的能力明显降低;脱纤血分离的血清和自然凝固血析出的血清用于培养的效果相同;RPMI-1640和TCM-199培养液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繁殖的能力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1997年9月15日,吉林省东辽县畜牧总站接到本县平岗镇畜牧站关于平岗镇石咀、老龙、身安等村牛发生一种急性、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症状的疾病报告。截止到报告之日,已发病22头,死亡3头。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此病为牛巴贝斯焦虫病,选用黄色素并配合对症和辅助疗法进行试治,效果明显、共治愈病牛19头,疫情基本稳定。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一、临床症状病牛初期体温升高,可达41.IC,呈稽留热型,精神不振,食欲不好,反刍减退。随着病程的发展,脉搏快而弱,呼吸促迫;有贫血、黄疽症状。病程…  相似文献   

6.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株 ,经间接萤光抗体法筛选和克隆 ,获得了 5株能稳定分泌吉氏巴贝斯虫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分别命名为C3B5、M8B7、E9C5、G6 D8、H2 A7。经过鉴定 ,这 5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亚类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IgG2b,1 8× 1 0 4 ;IgG2a,1 8× 1 0 4 ;IgG1 ,1 8× 1 0 4 ;IgM ,3 2× 1 0 4 ;IgM ,1 8× 1 0 4 。腹水效价为 1∶1 0 4 ~ 1∶1 0 5。其中E9C5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经对实验感染吉氏巴贝斯虫小鼠体内虫体的杀虫试验证明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牛巴贝斯焦虫病和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我们在南昌地区进行了水牛焦虫病的调查。发现该地水牛流行的焦虫病系牛巴贝斯焦虫和双芽巴贝斯焦虫两种病原所致,镰形扇头蜱传播。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1.本病在南昌地区自1984年以来多呈地方性流行。位于沙洲草  相似文献   

8.
一、材料和方法“敌杀死”(溴氰菊酯、敌杀菊酯、敌苄菊酯)为法国制品,剂型为2.5%乳油剂。试验动物包括17个村的本地土种黄牛、秦川杂交牛(秦川×本地土种)、杂交肉牛(西门塔尔×本地土种、夏洛来×本地土种)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9月我县一规模养羊户饲养的山羊有7只出现以高热、呆立、尿液呈褐红色等为主要症状的疫病。通过对羊只剖检,化验室镜检确诊为山羊焦虫感染。采用注射贝尼尔(三氮脒)药物等措施,疫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0.
张伟 《警犬》2004,(9):22-23
2003年11月6日,南宁市某犬场饲养的一头斗牛犬亚宝,20月龄,雌性。该犬已经3天排红色尿液,量多。几天来食欲大幅下降,就诊前只吃几口,体温40.5~41℃,迅速消瘦,可视粘膜黄染呈黄白色,走路不稳,喜卧,精神高度沉郁。而同场饲养的另几头犬却无任何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正> 笔者用青蒿试治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五例,获得满意效果,现举两例报告如下。例一、星子县蛟塘乡良种场一头二岁黑黄阉牛,84年6月25日发病。体温40.8℃,精神沉郁,反刍停止,瘤胃蠕动音消失,呼吸迫促,每分钟101次,心跳每分钟93次;6月26日屙血尿,腹泻,体温升至41.4℃,牛卧地不起。采耳静脉血涂片,姬氏液染色,镜检可见双芽焦虫体。诊断为牛双芽巴贝斯  相似文献   

12.
在双芽巴贝斯虫的病例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的减少率分别为74.6%和57.6%,在所研究的4个种中,这个种出现了最明显的变化。相反,在大巴贝斯虫的病例中,平均寄生率和最高寄生红细胞数分别为2.1%和1.3×105个/mm3,在所研究的4个种中,这个种最...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湖北省武汉、咸宁等地每年4—6月常发耕牛焦虫病。最近,在查治过程程中发现数例双芽巴贝斯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混合寄生的患牛。现就武昌县金水乡淮山六队一例报道于下: 临床表现:患牛系本地水牛,母,六岁龄,体重约300公斤。据畜主反映:5月21日发现患牛尿色变红、精神沉郁停食,测温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热带动物生产部的I.G.Wright等人已研制出牛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vis)的DNA重组疫苗。研究表明,牛巴贝斯焦虫的粗提抗原可诱发易感牛获得相当于天然感染后的保护性免疫。将粗抗原作系列分离,并在成年牛体进行了一系列免疫/攻击试验。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反应器对牛含环形泰勒焦虫的血清细胞进行了培养条件的探索。结果证明,采用2.5L培养罐,6片叶轮搅拌,转速120r/min,装量1200ml,罐顶一通气孔用沙布棉花封口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为最优培养条件。在此状态下,我们对原工艺要求的20%新生牛血清用量减少至7%,水解乳蛋白也由国产产品替代了部分进口的DIFCO公司产品,细胞接种密度4.5×10^5cell/ml经36小时培养后平均达2.4×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情况 1999年4月25日,克旗新井乡,耗来村一孟姓村民家中一匹7岁多红色役用马匹,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眼结膜黄染,不食,粪便干稀交替。畜主找本村兽医诊治,因为听诊腹部胃肠蠕动音弱,怀疑为“马肠管麻痹”。第二天开始用药:安溴10ml×6支,盐水500ml×4瓶,中药一付,安乃近10ml×5支,青霉素4支×80万;用药后未见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17.
牛奶尿素氮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结合二乙酰-肟试剂盒法探讨牛奶尿素氮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对牛奶样品进行1500×g离心10min脱脂,再3500×g离心20min脱蛋白的前处理与不脱脂,3500×g离心20min脱蛋白的前处理相比,牛奶尿素氮测定值差异极显著(P<0.01),与不脱脂,5000×g离心20min脱蛋白的前处理相比,牛奶尿素氮测定值差异不显著(P>0.05)。牛奶样品不经过脱脂过程,5000×g离心10min和15min与离心20min牛奶尿素氮测定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离心10min的牛奶尿素氮测定值不稳定。研究结果表明,牛奶样品可以不脱脂,经5000×g离心15min脱蛋白后测定牛奶尿素氮含量。  相似文献   

18.
<正>1发病情况2009年7月份,2条罗威娜(1公1母,均9月龄)警犬在江西某部队的基地训练,其间吸血蜱寄生严重,带回部队后,其中一条母犬食量明显下降,不愿运动,稍做训练后就伏地喘气,尿液呈褐色,发病后曾在部队军人医务室用过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1发病情况2009年7月份,2条罗威娜(1公1母,均9月龄)警犬在江西某部队的基地训练,其间吸血蜱寄生严重,带回部队后,其中一条母犬食量明显下降,不愿运动,稍做训练后就伏地喘气,尿液呈褐色,发病后曾在部队军人医务室用过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孙明 《中国动物检疫》2020,37(10):99-103
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牛巴贝斯虫检测方法,针对牛巴贝斯虫Rap-1a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构建重组质粒制作标准品,经过优化反应体系、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了牛巴贝斯虫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检测,同时利用该方法对37份田间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牛巴贝斯虫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方程式为y=-3.362×Log(X)+43.32,相关系数R2=0.999,扩增效率为98.4%。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0×102 copies/μL,是普通PCR(1.0×104 copies/μL)的100倍。该方法对牛双芽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等7种常见的牛梨形虫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5%,37份田间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67.5%。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牛巴贝斯虫TaqMan荧光定量PCR灵敏度高,且特异、稳定,适用于牛巴贝斯虫的诊断,从而为其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