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武正旺 《植物保护》1986,12(4):52-52
1.为害状:玉米螟为害棉株可分蛀茎、蛀叶柄和蛀蕾3种情况。蛀茎时,幼虫约从主茎中部蛀入,然后向上钻蛀,主茎上有一蛀孔,蛀孔处有虫粪堆积;蛀叶柄时,从叶柄基部蛀入,渐向端部钻蛀,使叶子萎蔫;为害蕾时,咬食蕾顶,造成棉蕾脱落。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证明:稻细条病菌可以在湖北自然越冬,但越冬菌量较低,以致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荧光抗体染色,以及接种等技术,难以查获田间越冬病残所带活菌。  相似文献   

3.
1976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以来,各地都反映二化螟发生危害加重,为了探讨二化螟发生危害加重的原因,近两年来我们对二化螟在杂交稻汕优二号与常规稻508(广秋4309—2×5450)上的产卵、侵入、存活与繁殖的情况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江棉区棉铃虫在棉田发生以三、四代为主,其中四代是主害代。查准田间卵量对决策防治及准确反映当年棉铃虫发生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标准《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规定三代查棉株群尖和嫩叶上的卵量(实际调查中发现漏查率较高),而对四代查卵未有明确规定。为此,...  相似文献   

5.
何永垠 《植物保护》1991,17(5):45-45
自1980年春季推广用2.4滴丁酯防治麦田杂草以来,以灰菜为主的麦田春性杂草得到控制。但近几年来,以离子草、播娘蒿和荠菜为主的麦田越冬性双子叶杂草危害日益猖獗,危害严重的地块已超过(4千亩),每平米有杂草1521棵,折每亩杂草100万棵以上,超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卵在棉株上的分布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在东台市棉区一年发生3代。近几年来危害猖獗,已成为棉花生产值得重视的问题,以二、三代为甚。我们对二、二代卵在棉株上的分布分别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是: 二代卵(7月中、下旬):全部产卵于第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1~2002年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没有种植棉花的武威市春玉米田棉铃虫卵主要产在玉米雌穗的花丝上,产卵部位与玉米物候期有明显的关系。其产卵量增长曲线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模型为N=210.5379/(1+e3.3846-0.2699t);经测定,卵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的负二项分布,理论抽样公式为:n=402.55/X+45.10。  相似文献   

8.
田间调查表明,4代棉铃虫卵在棉株上的分布随果枝序下移,落卵量递减;同一果枝外围果节落卵量显著高于内围果节;棉株顶部往下第1~6果枝的蕾、铃苞叶外侧及果枝叶片正面卵量(m')占全株实查卵量(m)的82.22%。应用预测模式m^=8.1848+1.1481m',将传统全株查卵法改为局部查卵推测法,简便可靠。依据调查结果,及时去除无效果枝,可消除当时田间卵量20%以上。  相似文献   

9.
田间调查表明,4代棉铃虫卵在棉株上的分布随果枝序下移,落卵量递减;同一果枝外围果节落卵量显著高于内围果节;棉株顶部往下第1~6果枝的蕾、铃苞叶外侧及果枝叶片正面卵量(')占全株实查卵量()的82.22%。应用预测模式^=8.1848+1.1481m',将传统全株查卵法改为局部查卵推测法,简便可靠。依据调查结果,及时去除无效果枝,可消除当时田间卵量2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草地螟卵和越冬幼虫发生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草地螟食性杂,但发生分布对寄主和环境有较强选择性。1988年调查,一代卵主要产在杂草较多的农作物田,一般以叶片较短、叶面较光滑的阔叶植物如甜菜、亚麻、豆类、马铃薯等农作物和灰菜、蓄、猪毛菜等杂草上产卵量高。一代幼虫滞育越冬,也以杂草密度较大的农作物田为主。然而,一代幼虫的越冬比率,年度间差异较大。初步分析,7~8月份气温偏低,日照较少,有利一代幼虫滞育越冬。这一结论为当地草地螟的中长期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田间调查了桃蛀螟卵在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发现桃蛀螟卵主要产于叶片正面基部附近(叶鞘顶端和叶腋),其次在叶鞘和雌穗苞叶上,花丝和叶片其他位置卵量最少。桃蛀螟卵主要分布于玉米植株中上部,雌穗节上1~2节(倒6节和倒7节)卵量最大。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2代卵在夏大豆上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频次分布法和聚集指标法研究结果表明,二代棉铃虫卵在夏大豆上呈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其空间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二代棉铃虫卵主要产在夏大豆的叶片上,叶片正反面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有卵株率和卵平均密度之间为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朱睦钧 《植物保护》1987,13(6):47-48
我县二化螟(Chlio suppressalisWalker)1年3代或不完全4代。第一代蛾在4月底—5月上中旬盛发,主要集中于早插早稻田产卵为害,部分早插早中稻受害也重,是预测预报和防治的重点代次;第二代蛾在6月底—7月上中旬盛发,主要为害迟熟早稻和早中稻。早发年份,迟熟早稻和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产卵在棉株上的分布情况黄冈地区植保站(436100)吴家全武穴市植保站(436400)戴少华,苏艳珍棉铃虫是危害棉花蕾铃三大蛀食性害虫之一,对棉花生产威胁极大。在70年代末,此虫在我区多次大发.据在武穴棉区调查,大发生的1972年,四代百株卵量...  相似文献   

15.
1982年4月1日下午,我们在南昌县向塘公社农科站机耕道上的槐树Sophora japonica L.上,偶然发现树下部的树皮裂缝中有二化螟幼虫。为及时掌握这一情况,4月2日我们带着小凿子等工具,对稻田机耕路上、渠道上的各种树进行了检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检查了五种不同类型树种共十八棵,查获二化螟幼虫99条,蛹2只。检查的树是:  相似文献   

16.
孙致连 《植物保护》1988,14(6):33-33
从实验田和生产田调查中发现二化螟危害水稻造成的产量损失,第二代比第一代大,第二代中虫伤株造成的产量损失远比枯穗和白穗大;同时又发现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虫伤株情况也不尽相同。作者探讨了同一品种、不同密度下虫伤株分布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低温冷藏主动调节人工饲养昆虫的发育进度,从而获得发育进度一致的大量试虫。研究了二化螟在4℃低温冷藏对其蛹期和卵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化螟蛹经过10 d的4℃低温冷藏后,羽化率、成虫寿命、交配率和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冷藏15 d后,其羽化率显著降低,仅为82.0%(比对照低18.0%),且雌雄成虫交配率显著降低,分别为33.4%和19.7%(比对照低20.8%和34.5%)。二化螟卵块经过5 d 4℃低温冷藏后,其孵化率、孵化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性比和幼虫+蛹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影响。但其卵块经过10 d冷藏后,其卵块的孵化率显著降低,仅33.3%(比对照低54.6%;化蛹率显著降低,仅23.3%(比对照低62.2%);且雌、雄幼虫+蛹历期显著延长,分别为82.1 d和84.5d,比对照长27.4 d和30.1 d;雌雄蛹重显著下降,分别为28.6 mg和23.0 mg(比对照轻33.5 mg和24.5 mg)。研究表明,在4℃的条件下,二化螟蛹期比卵期更适合冷藏。蛹在4℃下冷藏不宜超过10 d,而卵在4℃下冷藏不宜超过5 d。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不同水温中浸泡二化螟受害株(枯鞘、枯心或白穗株),检查二化螟各龄幼虫的逃逸比例和逃逸时间。结果表明,以35℃浸泡早稻枯鞘株86min,可使90%以上的1、2龄幼虫爬出水面,以30~35℃的水温浸泡早稻枯心株100min,可使90%以上的3~6龄幼虫爬出水面。枯心株中的1、2龄幼虫在25℃以上的水温中可全部从稻苗中逃逸出来,但3~6龄幼虫随着龄期的增加,逃逸出来的比例相应减少。晚稻白穗株中二化螟虫龄较分散,3~6龄均有,各龄幼虫浸出的比例均低于70%。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二化螟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2001年对黑龙江省二化螟发生规律调查明确 ,二化螟在黑龙江省 1年发生1代 ,以 6~7龄幼虫在稻桩、稻秆、田茅及稗草茎秆内越冬。蛹盛期为 6月上、中旬 ,成虫羽化盛期为 6月中、下旬 ,产卵盛期在 6月中旬末至6月下旬 ,卵孵化盛期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 ,3龄幼虫盛期在 7月下旬。 7月中旬是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在黑龙江省二化螟幼虫对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均能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0.
在田间笼罩内观察了中黑苜蓿盲蝽卵在2个Bt棉品种99B、鲁93 2和1个常规棉品种春矮早上的分布情况,以及成虫在99B棉株上的日节律。结果表明:棉花苗期和盛花期,成虫对产卵部位的选择与棉花品种无关,均趋向于棉株中上部较嫩的叶柄处产卵;在99B上,成虫主要集中在棉株的中上部活动,早晨和傍晚各有1次起飞高峰,但白天的活动性不强。因此,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成虫的田间抽样调查或喷施农药,田间卵量调查则应集中在棉株中上部的叶柄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