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浙薯70是一个早熟、高产、橘红肉的甘薯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食用甘薯品种鉴定。在2008~2009年国家区试中,2年鲜薯平均产量32054.85kg/hm2,较对照南薯88增产1.30%,增产不显著;薯干平均9814.65kg/hm2,比对照增产11.67%,增产极显著,烘干率30.69%;淀粉率20.34%。中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浙薯70可作食用或薯片加工。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推广应用,总结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的实践经验与心得,通过2012—2014年国家区试多年多点品比试验,以及抗病性等特性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苏薯24号’在2012—2013年国家甘薯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3534.0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1130.0 kg/hm2,淀粉产量7549.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18.27%,增产显著;平均块根干物率和淀粉率为33.08%和22.41%,分别比对照‘徐薯22’高2.84和2.47个百分点。2014年国家长江区试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1204.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0194.0 kg/hm2;平均淀粉产量 6883.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23.28%。该品种2015年2月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苏薯24号’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抗病和耐储藏性好,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最后,笔者提出了高淀粉甘薯品种的选育策略是培育骨干亲本与创建核心种质,组配优势群体且加大选择压力,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3.
龙薯21号薯块下纺缍形,薯皮淡红色,薯肉淡黄色,2008~2009年参加国家南方薯区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薯产量41 626.5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19.06%;薯干平均产量9 775.65kg/hm2,比对照增产8.40%;淀粉平均产量5 858.1kg/hm2,比对照种增产4.20%。中抗甘薯瘟病,高抗蔓割病。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广、适宜加工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龙岩市种植的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一年多点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金山57”为对照,2014年夏季引进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鲜产、干产、淀粉产量、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中,2个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最高,为39.11t/hm2,薯干产量9.22 t/hm2,淀粉产量5.53 t/hm2,干物率23.57%,淀粉率14.15%,食味评分80.0分,花青素含量17.66mg/100g。‘福薯24号’鲜薯产量其次,为36.30 t/hm2,薯干产量10.82 t/hm2,比对照增产3.32%,淀粉产量7.11 t/hm2,比对照增产6.77%。干物率29.81%,淀粉率19.57%,食味评分84.7分,花青素含量11.95mg/100g。‘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高,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指标适宜,可以推荐作为紫色地瓜干加工品种在龙岩市推广种植。‘福薯24号’鲜薯产量较高,食味品质好,干物率和淀粉产量高,可以推荐作为鲜食型和紫色淀粉加工型品种在龙岩市推广。‘广紫薯8号’将进一步观测。‘福宁紫3号’、‘宁紫薯1号’和‘徐紫薯2号’等品种均不适宜在龙岩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山东是中国甘薯的主产区,如何发挥甘薯优势,增强甘薯及其制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当今甘薯研究的首要课题。针对目前甘薯生产上品种繁多的现状,选择北方甘薯生产上正在推广的16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进行试验,测定甘薯的鲜薯产量、烘干率、薯干产量、薯干淀粉率、粗纤维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鲜薯产量最高的是‘南薯8号’,为74253.25 kg/hm2,烘干率最高的是‘商薯025-6’,为39.19%,薯干产量最高的是‘南薯8号’,为25857.6 kg/hm2,薯干淀粉率最高的是‘商薯025-6’(73.03%),薯干粗纤维含量最低的是‘商薯025-6’(1.8%)。同一生态环境下食用型品种‘南薯88’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都最高;‘鲁薯8号’、‘齐宁031’、‘北京553’、‘南薯8号’、‘泰中6号’既可作为食用型品种又可作为淀粉工业型品种;所有供试品种的粗纤维含量均较低;鲜薯产量与薯干产量之间存在极高度的正相关,淀粉率与烘干率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食味总评与薯干淀粉率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北方区试中甘薯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薯北方区试中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回归分析发现,单株茎叶重、大中薯率、小薯率和单株结薯数与鲜薯和薯干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单株茎叶重和干率与淀粉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分析发现,鲜薯产量与干率、淀粉率和病情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大中薯率显著正相关,与小薯率显著负相关。薯干产量与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与干率呈显著正相关。淀粉产量与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与干率和淀粉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发现,淀粉率和大中薯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而单株茎叶重、蔓长、分枝数和干率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向均存在差异。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应选择茎基部粗、蔓长较短、分枝数较少、薯块大小较均匀、数量适中和大中薯率较高的品种。若进行高干率和高淀粉品种选育,还需注重干率和淀粉率等指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高淀粉红薯868红薯868是本单位尚春生、赵俊杰,以徐薯18作母本,以当地变异品种作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1993、1994和1995年均比对照徐薯18增产鲜薯18%,增产薯干17.4%,增产淀粉18.4%(鲜薯淀粉含量24%,出干率37%左右)。  相似文献   

8.
南薯 027 系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于 2015 年以优质品种浙薯 13 作母本通过集团杂交获得种子,2016-2021 年进行鉴定、比较,成功选育的一个食用型甘薯新品种,2022年6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登记。2019-2020年在四川省甘薯新品系联合试验中,鲜薯平均产量 27425.70kg/hm2,薯干平均产量 8830.65kg/hm2,淀粉平均产量 5929.05g/hm2;薯块干率 32.27%,淀粉率 21.69%,大中薯率 88.94%,薯形美观,薯块商品性好,黑斑病抗性和贮藏性优于对照品种,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适宜在四川薯区中等肥力以上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9.
<正>福宁薯14号是以福薯13号为母本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较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11-2012年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2年平均每hm2鲜薯产量55665.75kg,比对照增产28.38%;薯干产量12011.55kg,比对照增产11.29%;淀粉产量6910.95kg,比对照增产4.20%。该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薯2014006。  相似文献   

10.
鄢铮  张小红 《中国种业》2020,(12):71-73
榕薯109是以优质、多抗、高淀粉的广紫薯1号为母本,优质、高产的榕薯756为父本,采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2020年6月取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登记号:GPD甘薯(2020)350009。综合研究了榕薯109的生产力表现、形态特征、产量形成特点、薯块品质等特性,结果表明:榕薯 109的淀粉产量比较稳定,对环境的敏感度小于对照金山57;茎叶衰老较慢,库源充足,同化能力较强,延长种植期可获得更高的产量。在福建省区域试验中,2013年的薯干产量为10.75 t?hm-2,干物率为28.52%,出粉率为18.45%,分别比对照金山57高7.44%、10.50%和14.67%;2014年薯干产量为10.82 t?hm-2,干物率为28.69%,出粉率为18.60%,分别比对照高7.57%、11.62%和10.45%;2年平均食味评分低对照0.3分;粗蛋白比对照少0.22个百分点;总糖和可溶性糖高于对照;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  相似文献   

11.
北京郊区“一村一品”发展特点、 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一村一品”是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程。目前,北京郊区“一村一品”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一定区域化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带动力强的专业村,都市型现代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业已形成。但比较而言,农产品生产型专业村发展基础稍显薄弱,市场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亟需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云昌研究员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2A培育出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由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独家生产、经营、开发.  相似文献   

13.
14.
早生抗寒优质茶树新品系“茶农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经N+离子诱变后的槠叶齐茶种子为原始材料,经系统选种和无性繁殖,育成了早生优质抗寒茶树良种茶农1号。经1998—2003年品种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品系春季萌发期特早,与对照皖农95相比,同期萌展值大0.39~0.96,与福鼎大白茶相比,同期萌展值大0.35~0.57;鲜叶中生化成分含量丰富,其中多酚含量28.22%、氨基酸含量1.51%,咖啡碱含量4.81%,水浸出物含量44.82%,茶多糖含量1.55%;各成分比例协调,绿茶品质佳,尤以香气和滋味表现突出;抗寒性强,对倒春寒的抗性也强。实验结果提示:N+注入是一种有效的茶树良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玲  陈胜华  宋莹  路婕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512-512
目前,中国耕地平衡仅局限于数量平衡,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耕地的隐性失衡,已成为影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的焦点问题之一,而且对农民、农村和农业产生了许多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耕地隐性失衡的主要形式,包括耕地实际数量减少,耕地社会功效有较大改变,耕地质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着重阐述了因耕地隐性失衡所导致的农民隐性失业、农业结构失衡、农村环境生态破坏等三农问题;并提出防治耕地隐性失衡的建议和对策,为真正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更好地进行耕地保护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珍珠红"花生产量的影响,特采用L9(3~4)排列,研究氮、磷、钾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氮、磷、钾按1:3:3的配比施用,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花生荚果产量,单产最高,为230.67 kg/667m~2,产值为2076.03元/667m~2;氮、磷、钾按1:1:1的配比施用,投入产出比最高,为20.01。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生态生产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退耕还林(草)补贴届满的临近,退耕还林(草)的后续政策成为理论界和农民关注的焦点。在简要分析了目前有关“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理论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新的制度安排,促使生态市场的形成,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户发展生态生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新品种中单808为主要材料,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对灌浆期生理生态指标、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比空和间作条件下,中单808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清种;套作和比空条件下,经济效益较高.从而说明套作、比空栽培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玉米比空栽培和玉米马铃薯套作模式可以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面对全球"绿色、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面临入世后对我国农业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的果树生产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高质量的绿色果品,实行品牌经营,实施名牌战略,以实现果品生产产业化,果品品质标准化,果品贸易全球化.  相似文献   

20.
冯明友 《种子》2006,25(2):66-67
通过对金优554进行不同播量、播期、密度试验,对其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长和有效穗。金优554在适时早播、稀播、密度为1.2窝/667m^2条件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