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花杂交种与常规种主要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2004年30个杂交种、30个常规种的主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相对于常规种具有显著优势,籽棉产量提高11.37%;皮棉产量提高15.75%;单铃重提高0.32克;衣分提高1.78个百分点;绒重提高10.41%;单株铃数提高25.51%;每果枝结铃数高出16.81%.生长势、纤维品质、抗性也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个别常规棉综合性状超过杂交种的平均水平.新的棉花生产形势下,重点加强杂交棉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同时也应重视常规棉研究.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探索使棉花群体在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成铃的栽培技术措施,2008年和2009年在安阳进行了棉花密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处理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较高,高密度的单位面积铃数较多,而密度适中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下部和中部内围单位面积成铃数较多,成铃中以伏桃和秋桃为主;单株伏桃和秋桃在低密度时较大,而群体成铃数在各个时期均以高密度较高。下部和中部内围的单铃重在整个棉株空间中处于中等水平,低密度时最高。下部和中部内围成铃率较高,低密度处理最高。铃长、铃直径和铃体积在棉株的中部和内围最大;棉铃直径对铃体积的影响高于铃长,而棉铃体积对铃重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棉花科学》2005,27(5)
4.
种植密度对豫东地区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当地优势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豫东地区种植密度对棉花群体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小区子棉产量以每公顷3.75万株最高,小区皮棉产量以每公顷4.50万株最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产量的诸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把影响产量各因素分为两种主成分,二者可以解释棉花产量因素的88.89%。从主成分综合模型中各性状对棉花子棉产量总的得分来看,每公顷4.50万株的种植密度最优。 相似文献
5.
对11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的产量构成要素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不同,影响皮棉产量的关键因素不同;皮棉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单纯地过高选择某一因素,会影响其他产量构成要素的动态平衡,限制产量的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构成要素间存在动态平衡关系。不同的组成模型,其皮棉产量有一定差异;单株铃数、铃重、衣分都有适宜的选择范围,在适宜的范围内选择各因素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形成优化组合模型。 相似文献
6.
7.
8.
国内外棉化交易主要包括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期货交易是在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后在期货交易所内买卖各种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方式.期货交易者一般通过期货经纪公司代理进行期货合约的买卖,另外,买卖合约后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可在合约到期前通过反向的交易行为(对冲或平仓)来解除. 相似文献
9.
10.
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棉花杂交种兆丰1号生长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结铃以中上部为主,密度对中上部和中下部结铃影响较大;盛铃期地上部干物质和叶面积空间分布趋势与棉铃干物质质量空间分布一致,说明生殖器官是杂交种棉花生长的供应中心,其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布对产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兆丰1号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光合势(LAD)均以盛花初铃期最高,密度过高或过低造成LAI和LAD变异增大,不利于生殖转化和同化物分配;提出了高产杂交种群体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索常规棉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相互关系,以2013年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19个棉花品种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常规棉产量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与常规棉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籽指(r=0.491)>铃期病指(r=0.430)>衣指(r=0.404)>单株铃数(r=0.396)>始果枝着生节位(r=0.394)>果枝数(r=0.390)>衣分(r=0.388)>霜前花率(r=0.382)>生育期(r=0.377)>单铃重(r=0.367)>株高(r=0.345)。说明在常规棉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时,要选择籽指较高、抗病性强的品种,同时注重结铃性和早熟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试验对陆地棉F1铃重、绒长、衣分、子指的株内横向变异量和纵向变异量与构成皮棉产量的4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铃重、衣分的横向变异量和纵向变异量与直接构成皮棉产量的4个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通过典型变量的筛选,第一对典型变量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铃重的横向变异与单株皮棉产量均具有较大的信息载荷量,但二者方向相反,说明铃重横向变异量大的类型不利于产量的提高。铃重横向变异量应尽可能为小值。 相似文献
16.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8,自引:11,他引:68
本试验选用本所选育和引进的17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杂交种的产量、生育期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分析,选出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的杂交种CX-711、中单9409、CX-649、CX-712、CX-777、CX751等。经过对产量、千粒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千粒重(r=0.5411*),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粗(r=0.4767),出籽率(r=0.4067)和穗长(r=0.14)与产量的关系呈正相关。性状之间株高与穗位高和茎粗(r=0.8222**,(r=0.7606**)、穗长与行粒数(r=0.7065**)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指出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粗和穗长,提高出籽率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运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13个杂交棉品种中6个农艺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影响。以及产量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性。结果表明:单株果枝数、铃重和铃数对皮棉产量有显著的负向直接贡献,株高、衣分和籽指对皮棉产量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贡献。衣分与皮棉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9.
糯玉米杂交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选用自育的20个糯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鲜穗采收期和成熟期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株高、穗位高等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鲜穗采收期,穗长、双穗率、百粒重、出籽率等性状均与鲜穗产量呈正相关,作用最大的因素是穗长(r=0.600 0**)。通径分析显示各性状对鲜穗产量作用大小顺序为双穗率>穗长>百粒重>出籽率>穗位高>行粒数>穗粗>株高。在完熟期,行粒数(r=0.504 2*)、穗粗(r=0.495 9*)与干子粒产量呈正相关,达显著水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干子粒产量作用排序为行粒数>穗位高>穗粗>穗长>秃尖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