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木荷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木荷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生物量,蓄积量,生长状况和空间利用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的密度下,选择适宜的混交比例能显提高林分生产力及空间利用率,当密度为3150株/hm2时,混交比例为1:1有7年生林分生物量最大达m/82.90t.hm^-2,蓄积量最大为V/24.73m^3.hm^-2,叶生物量m/14.27t.hm^-2,林分生长状况良好,该处理林分,空间利用率高,生物量或蓄积量比其它模式提高30-80%,显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供生产经营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马尾松纯林存在着树种单纯、林分质量低、生物多样性下降、美学效果差、森林火灾风险大、生态功能等级低等系列问题,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进行林相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后形成的异域龄复层混交林,林木生长良好,三种不同密度的混交林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分别是纯林的151.20%、134.25%、125.64%,树高生长分别是纯林的124.74%、109.28%、108.25%,单株材积分别是纯林的266.81%、189.34%、165.48%;细柄阿丁枫的平均胸径分别达到13.92cm、10.80cm、11.40cm,平均年生长分别达0.77cm、0.680cm、0.63cm;平均树高平均树高分别达11.7m、11.7m、11.8m,平均年生长达0.65m、0.65m、0.66m;单株平均蓄积达0.0912、0.0559、0.0608m3。  相似文献   

3.
氮沉降对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测量法,研究了氮沉降处理对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沉降处理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氮沉降量对相同土壤层有效磷质量分数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趋势.9个月的高氮处理(150kg·hm~(-2)·a~(-1))最有利于土壤有效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明溪进行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山杜英和木荷更新层培育,均能显著促进上层马尾松林生长。坡位对马尾松复层林经营中的上层林木和更新层树木生长均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优劣排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因此,木荷和山杜英均为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层培育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马尾松纯林存在的树种单纯、林分质量低、生物多样性下降、美学效果差、森林火灾风险大、生态功能等级及经济效益低等系列问题,采用间伐套种阔叶树的培育改造试验,把马尾松纯林培育改造为异龄复层的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改造10年后混交林的马尾松胸径生长均高于马尾松纯林,细柄阿丁枫生长良好,显示出较好的生长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5种不同比例马尾松混交林水平及垂直空间结构及林分生物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比例为>80%、61%~80%、41%~60%、21%~40%、<21%的5个混交群落的地上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32.657t/hm2、246.485t/hm2、281.583t/hm2、273.946t/hm2和216.663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比例最大,其后依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5种混交比例的马尾松混交林林下草灌层植被的生物量总量分别为2.978t/hm2、1.365t/hm2、0.972t/hm2、1.142t/hm2和0.968t/hm2。其中,马尾松纯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马尾松+红椎混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派阳山林场试验性种植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种马尾松+红椎混交模式,并与同时营造的纯林进行比较。[结果]7年生混交林4种造林模式马尾松和红椎两者生长效果均好于纯林,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比例为9∶1时,马尾松生长效果最好,而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比例为7∶3时,红椎生长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对指导混交林经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徽马尾松混交林及其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省4种马尾松混交林进行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对照纯林平均提高35.3%、90.7%,16.8%和25.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高于纯林148.5%,速效氮,磷、钾含量也均有提高。同时林内小气候条件有所改善,林分对病虫害的自我抑制能力有所增强。本文还分析了不同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及生产力的影响,提出了不同马尾松混交林的合理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枫香混交林的营造技术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松枫混交林,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和蓄水保水能力。营造时,初植密度根据立地条件选用2500~3300株/hm^2,混交方式宜采用行带状、带状、星状。混交比例以枫香株数不超过30%为宜,同时应进行合理疏伐和疏枝。补值枫香是改造马尾松低产林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杜仲混交林根系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马尾松杜仲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杜仲纯林的根系形态、分布及其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杜仲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杜仲纯林根系生物量分别为30974.9、26783.4和22000.8kg/ha;细根量分别为3991.7、1177.3和5185.3kg/ha。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松桉混交林与纯林的林木生长效应.[方法]通过近10年来松桉混交林的技术跟踪和数据分析,与其相应的纯林进行对比.[结果]研究显示混交林生长效应优势显著,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解决收益周期矛盾,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结论]该研究为松桉混交林营林模式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尾巨桉与马尾松不同混交处理3年生造林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尾巨桉与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3年生生长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尾巨桉纯林(CK1)单株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较不同比例混交林中的处理1、处理2、处理3尾巨桉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降低27%,42%,45%;17.2%,28.4%,30.9%;70.3%,126.7%,142%,不同比例混交林的处理1、处理2、处理3的马尾松单株平均胸径,树高与纯林马尾松(CK2)比较,树高生长各林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平均胸径生长分别降低79.8%,25.6%,2.6%.尾巨桉纯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与不同混交林的处理1,处理2,处理3的蓄积量分别是87.6,74.6,66.2,53m3/hm2.从3年生林分的各性状生长结果分析,不同比例混交林的林木生长以处理2表现效果最具生长潜力,有利于林木生长,对尾巨桉栽植风险具有缓冲作用,也有利于林地地力的恢复,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马尾松种子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我国马尾松种子园的建园历程、生产能力、遗传多样性和生产管理,并提出了马尾松种子园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PGPR混合菌液接种马尾松幼苗,以了解它们对幼苗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的综合效应。[方法]接种6个月后,测定苗高、地径、根际细菌、真菌、固氮菌、解无机磷菌、解钾菌7个指标对接种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接菌对马尾松苗高、地径生长的影响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其中第8、10、11、12、19、20处理的苗高生长量增幅达18%以上;1、3、8、19、21处理的地径增幅超过20%。接种促生菌后马尾松苗木根际微生物总数增加的有13个处理。固氮菌增加的有9个处理,解磷菌增长的有9个处理,解钾菌增长的有13个处理。各类根际微生物数量都比对照增加的有第9、10、11、13处理。综合效应排在对照之前的共有15个处理,前3位的是第10、11、和19处理。[结论]以固氮菌N11或N13为主菌,P3和K8为副菌的混合液接种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及其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福建马尾松优良源区中,采取5株优势木对比法选择优树,并在3个地点营建马尾松实生种子园.遗传测定的结果表明:参试144个家系的胸径、树高、材积、结实等性状的遗传效应均达极显著差异,从马尾松优良种源区中再选择优良单株是有效的.对3个测定点的胸径,树高和材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把参试的144个家系分为5类,选择前2类速生和较速生类型,平均遗传增益,树高为5.02%,胸径为4.98%,材积为11.97%.对3个测定点的结实性进行综合分析,把参试的家系分为5类,选择前2类为极高产和高产类型,选择的平均遗传增益为5.44%.对生长性状和结实性进行总评价,将144个参试家系分为9类,其中速生高产,速生中产,生长中等高产3种是选择类型,共选择32个优良家系,其选择的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5.87%,结实性平均遗传增益为5.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实施不同强度间伐后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土壤活性氮组分在各季节的变化规律,以明晰间伐对土壤活性氮的影响程度,为确定适宜的间伐强度及森林土壤氮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京市溧水区林场2006年实施不同强度(弱度25%,中度45%,强度65%)间伐的29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间伐为对照,于2015年4,7,10,12月采集不同处理0~10和10~20cm土层土样,测定不同土层4种活性氮组分(可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的含量,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土壤活性氮组分的影响。【结果】各活性氮组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性,DON、MBN和NO-3-N含量在夏季均较低,NH+4-N含量在夏季和秋季时较高。活性氮组分对间伐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与对照样地相比,各间伐强度显著(P0.05)降低了春季和冬季土壤的DON含量,提高了夏季和秋季土壤的DON含量。弱度和中度间伐显著(P0.05)提高了各季节土壤MBN含量;强度间伐显著(P0.05)提高了春季和冬季土壤MBN含量,降低了夏季和秋季土壤MBN含量。各间伐强度显著(P0.05)提高了春季和夏季土壤的NH+4-N含量,降低了秋季土壤的NH+4-N含量;对冬季土壤NH+4-N含量的影响不一致,弱度间伐显著(P0.05)升高,中度间伐显著(P0.05)降低,强度间伐影响不显著。与对照样地相比,弱度和中度间伐显著(P0.05)增加了春季土壤NO-3-N含量,降低了秋冬季土壤NO-3-N含量,弱度间伐对夏季土壤的NO-3-N含量无显著影响,中度间伐显著(P0.05)提高夏季土壤NO-3-N含量;强度间伐显著(P0.05)提高春季土壤NO-3-N含量,降低夏季和冬季土壤的NO-3-N含量,对秋季土壤NO-3-N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各间伐强度对土壤活性氮组分的含量均有一定影响,中度间伐可促进土壤活性氮组分的有效利用,为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以实施中度间伐为宜。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林植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该文以浙江省富阳市5块不同林型不同受害程度的松林为研究对象,从生长量、生物量和木材产出率的角度,分析了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林植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松材线虫入侵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入侵松林后,对于受害松树不管是其被伐倒还是自然倒地之后,对周围活马尾松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均显著,而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从生长量、生物量和木材产出率3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伐除受害木和利用引诱剂诱集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等措施的干预下,使特定林分的平均生长水平出现了高峰,但要想保持受害区林分中未受害马尾松林木的平均生长量,还必须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马尾松人工林的248块标准地平均木资料和6种生长方程分母岩类型对各调查因子与年龄相关进行拟合,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各调查因子随年龄变化的规律。直径、树高生长以对数曲线方程最佳;材积生长以幂函数方程为最佳,相关指数均在0.98以上。  相似文献   

19.
皖东马尾松纯林更新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长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39-1040
分析了皖东地区马尾松纯林形成的原因及其在林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生产力低、系统不稳定、土壤肥力下降、火灾、病虫害威胁大等突出问题,提出了营林关键技术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缨 《农技服务》2011,28(5):699+712-699,712
就台江县马尾松留床苗上山造林的完全可行性,浅谈马尾松留床苗造林的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