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不同叶色乌龙茶品种的加工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芽叶色泽与制茶品质存在密切关系。本文通过黄绿色品种黄观音、黄旦、黄玫瑰和深绿色品种铁观音、金观音、紫牡丹乌龙茶加工工艺比较试验,提出不同叶色特征乌龙茶品种适宜的做青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鲜叶的生化特性,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前提,鲜叶内含生化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不同,所制的乌龙茶品质也有所差异。而鲜叶的生化组分因产地、土质、小气候、树龄,肥培管理采摘时间鲜叶老嫩等不同而异。在此,笔者结合这几年加工新工艺乌龙茶的体会,略谈几点看法。1鲜叶采摘标准乌龙茶必须采摘较为成熟的开面2—3叶茶树嫩梢为原料(接近中开面,即华安茶区所讲“中菜”),过于幼嫩或过于粗老的鲜叶难以加工出优质乌龙茶。生产实践证明,鲜叶是基础与关键,保持其鲜灵是关键的关键。如果鲜叶在离开母树后受损严重,就会加速其多酚类的氧化,晒青后不但… 相似文献
4.
霞浦县茶树新品种"元宵茶"的鲜叶加工的"元宵芽"、"元宵绿"、"香罗汉"等名优绿茶的产品.其最大的优点是上市时间早,比福云6号早10-15天,比江、浙一带的名优绿茶早一个月左右,并且香气高爽,滋味醇回甘,具有板栗香等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现就"元宵芽"、"元宵绿"、"香罗汉"的采制技术及加工工艺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加工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茶叶加工环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研究的重点是综合利用茶叶加工工艺学和环境工程学的各种成果 ,改善和控制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条件 ,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目的。茶叶加工环境控制措施与程度 ,主要取决于茶叶加工工艺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和外界自然条件。实践证明 ,最佳加工环境条件确定后 ,实际生产中还要根据环境调控设备是否经济合理 ,以及工艺和管理等具体条件 ,来修改环境控制的程度。因为茶叶加工环境工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创造最佳的环境条件 ,而是为茶叶生产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乌龙茶加工中萎凋和做青工序是决定乌龙茶…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关注,无污染、无公害的天然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强,各种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叶也就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有机茶最早在亚洲的斯里兰卡生产,随后,许多亚洲与非洲国家相继也生产有机茶,1990年6月我国有机茶的生产在浙江临安开始生产,我省有机茶生产也在紧锣密鼓进行,近二年已有4家生产单位获得颁证,产品出口欧、美和日本等国。 相似文献
7.
8.
提高高山乌龙茶优质率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乌龙茶区生态环境好,鲜叶品质优,无污染,市场销售好,提高初制技术和优质率是提高效益的关键.通过调查上杭县高山乌龙茶产区的生产与加工现状,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茶叶销售市场对品质要求,考察福建相关乌龙茶区的加工工艺,参考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在应用与试验的基础上,总结改进品质,提高优质率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加工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续上 )4 通风技术乌龙茶做青过程伴随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呼吸代谢 ,需要为青叶提供适宜温、湿度及良好空气环境。在密闭做青间内 ,依靠空调和除湿机固然能够调节室内温度 ,去除青叶蒸发的水分 ,但青叶呼吸所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CO2 却不能得到有效地补充和排除 ,而且萎凋、做青是一个产湿量较大的工艺过程 ,靠空调器 (夏季降温除湿 )和除湿机排除水分的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远比机械通风排湿高得多 ,尤其在春季高湿气候条件下除湿机的负荷更大 ,因此限制了它在生产上的推广使用。通风技术是排除做青室余热、余湿的重要手段。它有 4个方… 相似文献
10.
银杏是我国的优势天然植物资源。本文按照绿茶和乌龙茶的制作方法进行了银杏茶的制作,结果表明产品品质良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1.
12.
乌龙红碎茶香气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碎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茶叶生产和贸易最大宗的茶类,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0%以上。我国红碎茶随着1964年转子机的研制成功,开始大量生产出口。我国出口的以云南大叶种鲜叶加工而成的红碎茶,浓强鲜突出,品质优良,国内外享有盛誉,但香气稍逊于印度、斯里兰卡高山红碎茶,总体品质受到制约,中高档茶不足40%,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我国红碎茶品质,扩大出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总结红碎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导入乌龙茶的部分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14.
16.
可建水仙茶产自福建省建瓯市迪口镇可建村,该茶条索紧结,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砂绿,香气浓郁,具兰化清香,滋味入口细滑纯厚回甘,汤色油亮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品质优异,有“一叶赢得万户春”的美誉。上世纪60~70年代,可建水仙茶曾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青睐。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品茶口味,2004年,迪口镇可建茶厂选用可建水仙茶试制清香包揉型茶叶初获成功。现将可建水仙茶制作工艺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