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陆基推水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养殖水体及净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10月对集装箱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水体与净化处理系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及水质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评价养殖水体与净化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在养殖水体内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17属21种,在净化系统水体中共鉴定出8门51属93种,净化系统水体内浮游植物种类数显著大于养殖水体的(r=0.918,P<0.01)。在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分别为2.816×105cells·L-1和0.021 mg·L-1,优势种主要为类颤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和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e var. angustissima);在净化系统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135×106cells·L-1和0.763 mg·L-1,优势种为被...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间与空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20年5—12月,对于桥水库5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浮游植物共隶属于7门86属194种,以绿藻门、蓝藻门及硅藻门为主,7月种类数最多,12月最少。优势种共有17种,蓝藻门最多。于桥水库全年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1.35×108cells·L-1,年均生物量为67.73 mg·L-1,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间差异来看,蓝藻门丰度始终最高,占比为78.75%~95.17%。甲藻门、金藻门及裸藻门占比均较小,合计占比在0.10%~1.48%之间。空间分布上,库中心浮游植物丰度最高,水库入口三岔口最低。TLI评价结果表明,于桥水库2020年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且夏季评价结果较好。在空间上,库区北部东马坊评价结果较差,水库入口三岔口较好。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池塘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开展了对两种模式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的监测。结果表明,IPA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4种(属),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9种(属),且IPA模式池塘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为113.55×106 ind·L-1和52.79 mg·L-1,均高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78.37×106 ind·L-1和23.22 mg·L-1。IPA模式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3.80,Margalef指数(D)平均值为2.25,均高于传统池塘;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IPA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总有机碳,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总氮、总磷、总氨氮、亚硝态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水文连通对白洋淀流域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并揭示其关键影响因子,于2019年6月27日—7月4日在白洋淀流域开展了水文水质及浮游植物调查,结合流域内闸坝空间分布,计算了白洋淀流域河湖水系的连通性强度指数(Longitudinal connectivity index, LoC);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水文连通对白洋淀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物种丰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王快水库上游河流的LoC指数最高(0.84),府河、白沟引河及孝义河等入淀河流LoC指数较低(0.06~0.08)。白洋淀流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物种丰度呈现空间差异,其中,孝义河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最大,约为3.07 mg·L~(-1),西大洋水库上游河流最小(0.30 mg·L~(-1));白洋淀淀区浮游植物的物种丰度最大,为5.13×10~6cell·L~(-1),王快水库上游河流最小(1.62×10~5cell·L~(-1))。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按浮游植物相似性特征,白洋淀流域可分为水库上游河流、入淀河流及淀区3个区域;且影响各个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关键因子有所不同,其中水库上游河流浮游植物受COD、TP及流速的影响,入淀河流受COD、TN及流速的影响,而淀区则受DO、TP和COD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北洛河中藻类的生长情况与多样性变化,本研究于北洛河下桃水电站坝上水库采集水样,通过添加磷酸盐提高水体中总磷浓度、调整氮磷比,根据总磷浓度(0.02、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 mg·L-1)共设置11个处理组,进行5 d的藻类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体系中共鉴定出藻类4门31属,其中蓝藻门的微囊藻属、平裂藻属和绿藻门的栅藻属、十字藻属、惠氏藻属的占比相对较高,为北洛河中的优势种属;藻类细胞丰度随着总磷浓度升高先逐渐上升,并在0.40 mg·L-1组达到最高;当总磷浓度≥0.10 mg·L-1时,优势藻类开始暴发性生长,导致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升高(P<0.05),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水样中氮磷浓度进行测定发现,随着外源磷输入量的增加,藻类对总氮的吸收加快;当总磷浓度高于0.10 mg·L-1时,可明显促进藻...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钱塘江中下游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别在春夏秋冬季对钱塘江中下游6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跟踪调查,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与水体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监测点浮游植物总数为6门89种(属),平均物种密度为1.22×105 cell·L-1,平均生物量为0.24 mg·L-1;全年生物多样性指数为0.41~1.3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931。典型对应性分析(RDA)显示,影响钱塘江流域浮游植物数量及分布的主要因子是pH、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海陵湾鱼类网箱养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9年1月、4月和11月对海陵湾上、中、下游三个网箱养殖区进行了冬、春、秋3个季度的浮游植物及主要水质因子的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96种(含变种),其中硅藻门29属76种、甲藻门8属16种、蓝藻门2属4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为0.00022~3.05×105cell/L,秋季>春季>冬季,湾口处丰度在秋冬两季远大于湾内。冬季优势种主要为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和佛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春季优势种为细弱海链藻(T. subtili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秋季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 costatum)和佛氏海毛藻(T. frauenfeldii)。冬、春、秋季各采样站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1.44~4.11、0.66~2.39和1.62~3.10。冗余分析表明,冬季盐度、pH,春季氨氮、pH,秋季硝酸盐、溶解氧对浮游植物优势种影响显著。受河流径流和养殖活动的影响,海陵湾相邻采样站间的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在秋季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差异与调查站位间环境的区域性差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2017年上海青草沙水库建设了生态护坡,为探究其对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8年1-12月逐月对该水库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比较。共鉴定出生态护坡区浮游植物201种,库内对照区194种,两区域物种达中等相似,且种类组成均为绿藻-硅藻-蓝藻型。各季节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优势种以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且基本相同,优势度较大的优势种为隐球藻属未定种(Aphanocapsa sp.)、湖泊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小环藻属未定种(Cyclotella sp.)和模糊沟链藻(Aulacoseira ambigua)。生态护坡区生物密度、生物量年均值依次为(578.46±455.30)×104cells/L、(1.55±1.03)mg/L,库内对照区依次为(706.95±643.24)×104cells/L、(1.66±1.12)mg/L,两区域浮游植物现存量无显著差异(P>0.05)。主坐标PCOA分析表明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我国畜禽饲料资源中微量元素锰含量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间各种饲料原料中锰含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畜禽基础饲粮中锰水平,从而为饲粮中合理添加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采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7种共3 922个主要畜禽饲料原料,经微波消解后,用IRIS Intrepid II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其锰含量。主要畜禽饲料原料可分为七大类,包括谷类籽实(玉米、小麦、稻谷及大麦)、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碎米、次粉、小麦麸、米糠、玉米DDGS、小麦DDGS、玉米胚芽粕及玉米蛋白粉)、植物性蛋白饲料(膨化大豆、豆粕、菜籽粕、棉粕、花生粕、亚麻粕、葵花粕)、动物性蛋白饲料(鱼粉、肉粉、水解羽毛粉、肠系膜蛋白粉、血浆蛋白粉和血球蛋白粉)、秸秆类饲料(玉米秸、甘薯藤、稻秸和小麦秸)、牧草类饲料(羊草、黑麦草、苜蓿和青贮玉米)和矿物质饲料(石粉、磷酸氢钙、贝壳粉和骨粉)。结果 这37种饲料原料的平均锰含量范围为0.4—1 104.8 mg·kg -1,各类饲料原料锰含量分布规律是:矿物质饲料(335.4 mg·kg -1)>秸秆类饲料(180.8 mg·kg -1)>谷类籽实加工副产品(75.9 mg·kg -1)>牧草类饲料(53.3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44.5 mg·kg -1)>谷类籽实(38.7 mg·kg -1)>动物性蛋白饲料(19.6 mg·kg -1)。在同一类饲料中,不同种饲料的锰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3),其中谷类籽实饲料锰含量以稻谷最高(77.7 mg·kg -1),玉米最低(5.7 mg·kg -1);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锰含量以米糠最高(166.0 mg·kg -1),玉米蛋白粉最低(4.6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锰含量以菜籽粕最高(68.0 mg·kg -1),棉粕最低(27.0 mg·kg -1);动物性蛋白饲料锰含量以鱼粉最高(48.5 mg·kg -1),血球蛋白粉最低(0.4 mg·kg -1);秸秆类饲料锰含量以稻秸最高(458.1 mg·kg -1),小麦秸最低(37.8 mg·kg -1);牧草类饲料锰含量以羊草最高(89.1 mg·kg -1),苜蓿最低(33.0 mg·kg -1);矿物质饲料锰含量以磷酸氢钙最高(1 104.8 mg·kg -1),骨粉最低(16.9 mg·kg -1)。通过比较不同省(区)玉米、小麦和豆粕的锰含量发现,不同省(区)玉米及豆粕的锰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04),其中贵州省玉米锰含量最高(7.9 mg·kg -1),而内蒙古自治区最低(4.2 mg·kg -1);浙江省豆粕锰含量最高(48.3 mg·kg -1),广东省最低(34.4 mg·kg -1)。根据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142个饲料配方所计算出的基础饲粮中锰含量范围为14.4—32.1 mg·kg -1,如按我国猪、鸡饲养标准或美国NRC锰营养需要量要求,基础饲粮中锰含量可提供鸡的锰营养需要约1/4,可提供猪全部锰营养需要,但上述估算尚未考虑不同饲料原料中锰的利用率。结论 不同种类和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锰含量差异较大,全国各地常用配方中的基础饲粮中锰含量可提供鸡部分锰营养需要量及猪全部锰营养需要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基础饲粮中的锰总含量及其利用率,精准配制饲粮,以满足畜禽高效生产需要,同时减少锰的添加和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5月对西藏那曲地区12个盐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8种,隶属于6门39属,其中硅藻门种数最多(3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8.62%,其次为绿藻门(11种)和蓝藻门(8种)。主要优势种为舟形藻属未定种1种、菱形藻属未定种1种、湖泊鞘丝藻和小形卵囊藻。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70×104cells/L和0.162 8 mg/L。分析了西藏盐湖浮游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尤其是含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物种数、生物密度与生物量均与含盐量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盐湖生态系统中,盐度是决定浮游植物多样性及个体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受众多生态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冰封期湖泊水体及冰体内水质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水产健康养殖发展。基于2016年1月15日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及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冰封期湖泊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空间动态,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揭示浮游植物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冰下水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32属37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呈硅藻—绿藻型;冰体中共检出7门34属60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为主。冰体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趋势一致。3种指数综合显示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水体共发现优势种10种,冰体中优势种共14种。CCA排序显示,TP为影响乌梁素海冰下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最重要环境因子。冰层中NH4+、TP、TN等环境因子复杂分布对浮游植物群落在冰层中分布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开展寒旱区冰封期水体及冰体中水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关系方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四环素由于其低生物降解性和水溶性而在水环境中持续存在,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较高的潜在风险。为探讨水环境中残留的四环素与藻类的相互作用,以斜生四链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斜生四链藻对水中不同浓度四环素(0.5、1.0、1.5、2.5、4.0和6.0 mg·L-1)的胁迫响应及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各浓度四环素处理组均对斜生四链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到了72.99%,四环素对斜生四链藻的半数效应质量浓度(96 h-EC50)和抑制效应为80%质量浓度(96 h-EC80)分别为2.46和6.9 mg·L-1。在相同浓度四环素胁迫下,斜生四链藻的光合色素含量和Fv/Fm值呈现出和斜生四链藻细胞密度变化相同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6.0 mg·L-1浓度处理组中斜生四链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96 h的抑制率分别是87.32%、66.91%和87.58%,Fv/Fm值降幅达到了77.4%。在低、中、高浓度四环素(0.5、1.5和6.0 mg·L-1)胁迫下暴露96 h,斜生四链藻的丙二醛(...  相似文献   

13.
以观赏灌木火焰南天竹幼嫩茎尖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灭菌时间对成活率及污染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和激素浓度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无菌环境下,用70%酒精消毒5 s,再用10%NaClO灭菌12 min的灭菌效果最佳;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IBA 0.1 mg·L-1+AC 1.0 g·L-1,最高诱导率为8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IAA 0.1 mg·L-1L +AC 1.0 g·L-1,增殖系数最高可达5.29;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1 +AC 4.0 mg·L-1,生根率最高可达98%。将火焰南天竹组培苗移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为8∶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较高,最高可达94%,且组培苗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间各种饲料原料中锌含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畜禽基础饲粮中锌水平,为饲粮中合理添补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采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7种共3 919个主要畜禽饲料原料,经微波消解后,用IRIS Intrepid II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其锌含量。主要畜禽饲料原料可分为七大类,包括谷类籽实(玉米、小麦、稻谷及大麦)、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碎米、次粉、小麦麸、米糠、玉米DDGS、小麦DDGS、玉米胚芽粕及玉米蛋白粉)、植物性蛋白饲料(膨化大豆、豆粕、菜籽粕、棉粕、花生粕、亚麻粕、葵花粕)、动物性蛋白饲料(鱼粉、肉粉、水解羽毛粉、肠系膜蛋白粉、血浆蛋白粉和血球蛋白粉)、秸秆类饲料(玉米秸、甘薯藤、稻秸和小麦秸)、牧草类饲料(羊草、黑麦草、苜蓿和青贮玉米)和矿物质饲料(石粉、磷酸氢钙、贝壳粉和骨粉)。结果 结果表明:这37种饲料原料的平均锌含量范围为5.5—268.2 mg·kg -1之间,而各类饲料原料锌含量分布规律是:矿物质饲料(107.8 mg·kg -1)>动物性蛋白饲料(69.8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54.9 mg·kg -1)>谷类籽实加工副产品(43.0 mg·kg -1)>牧草类饲料(26.4 mg·kg -1)>谷类籽实(22.7 mg·kg -1)>秸秆类饲料(18.8 mg·kg -1)。同一类饲料中,除牧草类饲料中的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类别的不同饲料中的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矿物质饲料锌含量以磷酸氢钙最高(268.2 mg·kg -1),石粉最低(7.3 mg·kg -1);动物性蛋白饲料锌含量以水解羽毛粉最高(120.8 mg·kg -1), 血球蛋白粉最低(19.6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锌含量以亚麻粕最高(85.2 mg·kg -1), 膨化大豆最低(38.9 mg·kg -1);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锌含量以小麦麸最高(86.2 mg·kg -1),碎米最低(12.5 mg·kg -1);谷类籽实锌含量以小麦最高(30.4 mg·kg -1),玉米最低(16.9 mg·kg -1);秸秆类饲料锌含量以稻秸最高(27.6 mg·kg -1), 小麦秸最低(5.5 m·kg -1)。通过比较不同省(区)玉米、小麦和豆粕的锌含量发现,不同省(区)同一种饲料原料的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广东省玉米锌含量最高(20.6 mg·kg -1),而吉林省最低(13.7 mg·kg -1);四川省小麦锌含量最高(41.4 mg·kg -1),甘肃省最低(22.4 mg·kg -1);山西省豆粕锌含量最高(51.5 mg·kg -1),江苏省最低(46.6 mg·kg -1)。根据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142个饲粮配方所计算出的基础饲粮中锌含量范围为21.3—31.0 mg·kg -1,如按我国猪、鸡饲养标准或美国NRC畜禽锌营养需要量的要求,基础饲粮中锌含量可提供猪、鸡前期约1/4的锌营养需要,可提供猪、鸡后期约1/2的锌营养需要结论 不同种类和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锌含量差异较大,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基础饲粮配方中锌含量可提供猪、鸡部分锌营养需要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基础饲粮中的锌含量,精准配制饲粮,以满足畜禽高效生产的需要,同时减少锌的添加和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通惠河高碑店湖是再生水补水的景观湖.为研究补给再生水后景观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8年5—11月间,对高碑店湖浮游植物进行逐季度调查研究.在采集浮游植物水样的同时,进行了水温、总氮、总磷等水质因子的监测,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到浮游植物6门49属95种(含变种),主要优势种春季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夏季为杂球藻(Pleodorina californica)、弱细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秋季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单角盘星藻具孔变种(Pediastrum simplex var.duodenarium)、微芒藻(Micractinium pusillum),优势种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浮游植物密度高于夏季和秋季,其值为5.51×108 cells/L,物种多样性指数春季>夏季>秋季,最高值为3.88,物种丰富度指数秋季>春季>夏季,最高值为1.92;CCA分析结果说明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影响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WT(水温)、SD(透明度)、BOD5(生化需氧量)和TP(总磷).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对曲阜城市河湖7处水体浮游植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7 门,42属,74种.其中绿藻门最多,19属32种;其次是硅藻门,10属18种.7处水体平均细胞密度为24.57×104个·L-1,小沂河7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大,为129.38×104个·L-1;其次是泗河1,为14.71×104个·L-1;大沂河4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低,仅为2.27×104个·L-1.观察到的优势种群有石生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rupestris)、小球藻(C. vulgaris)、钝脆杆藻(F.capucina).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指示作用显示小沂河7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灌木幼苗及不同测试终点对镉(Cd)毒害的抗性和敏感性差异,选取了12种常见的灌木植物,通过Cd对灌木幼苗毒害的水培试验,测定不同含量Cd处理[0(对照)、0.5、1.0、2.0、4.0、8.0、16.0、32.0 mg·L-1]下植物的生长状况(表观毒害症状、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根系生长状态),比较不同测试终点稳定性,并运用Burr-Ⅲ模型制作物种敏感性分布图(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分析不同灌木幼苗对Cd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Cd含量为1.0~4.0 mg·L-1时开始出现表观毒害症状;Cd对不同的植物地上部和根系毒害阈值差异较大,地上部干重减少10%(EC10)和50%(EC50)对应的毒性阈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11(海桐)~1.30 mg·L-1(八角金盘)和2.58(金森女贞)~10.90 mg·L-1(八角金盘),差异分别达到了11.8和4.2倍;根分支数对应的EC10和EC50变化范围分别为0.08(金森女贞)~1.27 mg·L-1(八角金盘)和2.40(金森女贞)~10.30 mg·L-1(八角金盘),差异分别达到了15.8和4.3倍;不同测试终点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分枝数>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尖数>地上部分干重>株高>地上部分鲜重,说明根系指标对Cd毒性更为敏感;基于地上部干重和根分支数的EC50数据得到的SSD表明,大部分植物的敏感性分布趋于一致,其中金森女贞和海桐对Cd毒害最为敏感,八角金盘为Cd毒害的抗性品种;同时,根据SSD得出保护95%林木品质不受Cd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5。  相似文献   

18.
于2016年6月对长江源沱沱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3门59种(属),以硅藻门最多,49种(属),占83.1%,其次是蓝藻门6种(属),占10.2%,绿藻门4种(属),占6.7%。浮游植物常见种有蓝藻门的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席藻(Phormidium sp.);硅藻门的针杆藻(Synedr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等;绿藻门的丝藻(Ulothrix sp.)、衣藻(Chlamydomona sp.)。浮游植物平均密度68.04×10~4cells/L,平均生物量0.34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3.2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0.84,Marg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1.02。浮游植物各项评价指标表明长江源沱沱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水体属贫营养型,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新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特征,于2019年夏季对新沂市主要河流、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84属,其中以绿藻门居多,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采样点浮游植物密度在303.3×104~8676.8×104个/L,生物量在2.46~21.11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26~3.32,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3~0.86,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为0.37~2.42.基于优势种的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群落可分为2组.不同空间的环境差异造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沭河和沂河的浮游植物组成相似度较低,但沭河和水库的浮游植物组成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了解库区水质现状,于2021年7月(夏)、11月(秋)、2022年1月(冬)和3月(春)调查了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理化指标。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75属129种,以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轮虫和浮游甲壳动物)23属31种,以轮虫为主。浮游生物的优势物种主要为链形小环藻(Cyclotella catenate)、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guga)、湖泊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limnetic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无节幼体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密度及其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1.656×107、1.75×102 ind./L和6.32、1.92 mg/L。在空间分布上,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由上游河道型库区至下游敞水区大致呈逐渐降低的特点。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PO43--P、WT、pH值和DO均对洈水水库中浮游生物群落的生态分布有重要影响,且N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