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苜蓿切叶蜂授粉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苜蓿切叶蜂授粉的增产效果陈合明,李瑞军(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100094)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tundataF.)是蜜蜂大家族的重要成员,是少数能够大量家养的昆虫之一。它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如授粉的专一性强;访花速度快,每分钟可采访11... 相似文献
2.
苜蓿切叶蜂一年异地两次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苜蓿开花期不同的特点,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在北京苜蓿开花期间放第一次蜂,回收后立即运往吉林白城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初放第二次蜂,为当地苜蓿授粉,8月中下旬收回。经过三年共六次的释放试验表明,这种一年异地两次放蜂的方法是可行的,取得了蜂产量增长2~3倍,苜蓿种子增产2~4倍的良好结果。评价了蜂茧的产量、质量及苜蓿种子增产的效益。还对该蜂的羽化、筑巢的动态以及一些生态要求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为在我国开发和利用苜蓿切叶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苜蓿切叶蜂在呼和和浩特市地区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量有效的昆虫。1997年,我们对黑龙江省林甸县引进苜蓿切叶蜂在呼和浩特市地区于苜蓿花期进行了授粉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切叶蜂在29 ̄30℃、相对湿度60% ̄70%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孵化最为适宜;放蜂后第7d出现封孔现象,封孔高峰出现在开始封孔的第8d,雌蜂做巢集中在放蜂后的15d内;放蜂田种子产量比对照田增产57.2%,种子产量与苜蓿至蜂箱的距离呈负相关性。异花授粉在种子结实率 相似文献
6.
苜蓿切叶蜂在呼和浩特市地区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1997年,我们从黑龙江省林甸县引进苜蓿切叶蜂在呼和浩特市地区于苜蓿花期进行了授粉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切叶蜂在29~30℃、相对湿度60%~70%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孵化最为适宜;放蜂后第7d出现封孔现象,封孔高峰出现在开始封孔的第8d,雌蜂做巢集中在放蜂后的15d内;放蜂田种子产量比对照田增产57.2%,种子产量与苜蓿至蜂箱的距离呈负相关性.异花授粉在种子结实率、千粒重、每荚籽粒数、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方面均高于自花授粉. 相似文献
7.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高蛋白的豆科牧草,在种子生产中由于其花器的特殊性,一般的授粉昆虫(包括家蜂)都难以打开其花器,很难起到传粉作用,致使靠异花授粉的苜蓿种子产量低、品质差。本世纪7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苜蓿 相似文献
8.
苜蓿切叶蜂及其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被誉为“牧草之王”,在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紫花苜蓿的种子生产却受到自身花器结构的限制,导致种子产量低、品质差,无法满足日趋增加的市场需求。苜蓿切叶蜂(Melitte leporina panzer)在采集花粉的同时能够打开苜蓿的花器,完成异花授粉过程,可以明显提高苜蓿种子的产量和品质。这一现象自被发现之日起,便被广泛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9.
切叶蜂为苜蓿种子授粉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切叶蜂 (MegachilerotundataF)属蜜蜂总科切叶蜂科 ,原产西亚和欧洲 ,现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 ,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 ,应用切叶蜂为苜蓿授粉已成为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我们于 1998年初从林甸县引入苜蓿切叶蜂 ,并在大庆市草原饲料试验基地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切叶蜂为苜蓿种子授粉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试验地为沙壤土 ,面积为 5hm2 ,地势平坦 ,具灌溉条件。试验材料为种植第 2年的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培育的龙牧80 1、80 3号苜蓿 ,行距 … 相似文献
10.
苜蓿切叶蜂繁育及对苜蓿种子产量影响情况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苜蓿(Medicagosativa)是一种高蛋白的豆科牧草。由于其花器的特殊性,一般的授粉昆虫,包括家蜂都难以打开苜蓿的花器,很难起到传粉作用,致使靠异花授粉的苜蓿种子产量低、品质差。在本世纪7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苜蓿切叶蜂(Megachi...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种子丸衣化技术在紫花苜蓿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不同处理的紫花苜蓿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在田间调查了幼苗高度、密度、鲜草产量、根瘤菌接种数.试验表明,出苗30天后,丸衣化处理的生长高度为22.3cm,极显著地(P<0.01)高于未丸衣化的两个处理.在出苗密度上,播量为5.25kg/ hm^2丸衣化处理的苜蓿与播量为7.5kg/hm^2未丸衣化的两个处理的苜蓿基本相当.在鲜草产量上,丸衣化处理(251.5g/ m^2)低于未丸衣化但亩施复合肥10kg的处理(310g/m^2),但高于未丸衣化亩施消毒鸡粪10kg的处理(158 g/m^2).丸衣化处理后根瘤菌接种率(50.00%)是未丸衣化处理根瘤菌接种率(19.23%)的2.5倍.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浓度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和呼伦贝尔黄花苜蓿2种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速度以及根长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赤霉素浓度为50 mg/L时效果最好;呼伦贝尔黄花苜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速度以及根长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赤霉素浓度为200 mg/L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17.
敖汉苜蓿硬实种子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以2002年收获的敖汉苜蓿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水温浸种、98%浓硫酸不同浸种时间和石英砂磨破种皮等处理来研究打破敖汉苜蓿种子硬实的效果。结果表明,浓硫酸浸种处理中效果最佳的是浸种60 min,平均发芽率达到99%;不同水温浸种处理中效果最佳的是75℃的热水处理,平均发芽率达到79%。3种处理中以98%浓硫酸浸种60 min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石英砂磨破种皮,而各种水温浸种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葵花籽壳、打瓜籽壳、花生壳与苜蓿不同配比饲粮的组合效应,确定饲粮中葵花籽壳、打瓜籽壳、花生壳与苜蓿的适宜配比。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在精粗比为40∶60,精料补充料∶某干果壳(葵花籽壳、打瓜籽壳或花生壳)∶苜蓿干草为40∶50∶10、40∶40∶20、40∶30∶30、40∶20∶40、40∶10∶50时15种组合饲粮及5种单独原料(精料补充料、葵花籽壳、打瓜籽壳、花生壳、苜蓿干草)分别培养2、4、6、9、12、24、36、48、72、96 h的产气量,并通过24 h产气量(GP24 h)和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各组合饲粮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10%葵花籽壳组GP24 h显著高于40%、50%葵花籽壳组(P<0.05)。10%葵花籽壳组组合效应极显著高于50%、40%葵花籽壳组(P<0.01),显著高于30%葵花籽壳组(P<0.05),10%和20%葵花籽壳组差异不显著(P>0.05)。20%打瓜籽壳组组合效应显著高于50%打瓜籽壳组(P<0.05)。40%花生壳组GP24 h和组合效应均显著高于50%花生壳组(P<0.05)。30%、20%、10%花生壳组组合效应均有高于50%花生壳组的趋势(P=0.056、P=0.084、P=0.072)。由此得出,精粗比为40∶60条件下,葵花籽壳∶苜蓿以10∶50和20∶40、打瓜籽壳∶苜蓿以20∶40、花生壳∶苜蓿以40∶20配比时饲粮具有较优的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19.
苜蓿是一种优质的奶牛饲草来源,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本文对从苜蓿产业的发展历史、趋势和苜蓿的营养学特性、加工工艺以及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苜蓿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