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深刻的教育思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个面向”———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回答了教育要向何处发展的问题;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落脚点;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邓小平教育理论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我们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度概括了新历史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思想,也为我们进行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起崭新的教育质量观,那就是要用面向现代化的标准、面向世界的胆识和放眼未来  相似文献   

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条件还比较落后,发展还很不稳定,加强农业建设尤为迫切和重要”。要发展农业,就必须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这就为我国的高等农业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前,如何贯彻落实十三大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图书馆学学科和图书馆事业均深受影响。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着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众多挑战。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图书馆学学科发展,推动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国际化进程,方便广大博士生交流学术成果,我们特举办“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研讨会暨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论坛”,会议将于4月20-21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新时代图书馆学变革与发展:开放、融合、智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提出一系列战略思想并付诸实践,指引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论述邓小平关于教育发展重大意义的思想,并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他重视和发展教育的简要历程。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的。第三部分着重从社会重视、领导重视、教师待遇、教育投入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阐述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24-225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过程中仍存有一定的问题,所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仍然需要不断地改革。通过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改革路径,以改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上的不足。通过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哲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在于培养大学生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以后,与世界银行总部谈判达成了教育贷款协定,自此开始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教育的历程。世界银行教育贷款项目主要有中学在职教师培训项目、教材建设项目、“贫一”-“贫五”项目等,这些项目对我国西部基础教育事业特别是女童教育和民族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减轻西部的贫困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是在科学分析当今世界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针对我国教育事业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的事实 ,结合自己长期领导教育工作的实践 ,总结人民群众在新时期教育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 ,去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余悦 《农业考古》2002,(2):349-352
教育是根本,教育是基础。中国茶艺事业要得到长足发展,茶文化事业要后继有人,大力加强和发展茶文化教育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今天我们以“中国茶艺教育发展”为题来座谈研……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就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极为迫切的历史性任务。如何加快深化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我  相似文献   

11.
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是马克思建立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起点.以实践为基点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形成的基础,正因马克思扬弃了以往“敌视人”的“纯粹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只将感性存在作为一种对象而不是活动过程的“直观唯物主义”,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或者说以自我意识来掩盖一切现实的物质的世界的思辩唯心主义,才使得“新唯物主义”达到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层次、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一分为三"之"一"与"三"的哲学意义;"一分为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一分为三"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肯定物质利益的追求和财富决定道德的观点,与唯物史观遥相呼应,体现出司马迁经济思想中的哲学成分。  相似文献   

14.
郑容  郑刚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8-29,9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哲学观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天然橡胶的改性。通过天然橡胶改性的实践活动,对唯物辩证法这一普遍适用于自然界的、内容极为丰富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大学班主任必须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在思想教育实践中通过联系社会历史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班集体环境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分析班级学生思想状态,综合运用辨证规律指导思想教育实践;从内外因关系摸索班级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确立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是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学说成立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农业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过程,必须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正确对待技术创新所涉及到的传统观念转变、技术新课题的产生及技术的优点与存在问题,关键在于看准、坚持、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无神论和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民本思想、"大同"社会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至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和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关系论是关于人与宇宙自然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思考。天人关系论随着时代的演变有多种形态和基本命题,展现了特殊的哲学问题意识和人与自然的对立调和的文化精神。这样的哲学思维具有现代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