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北部分地区猪链球菌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东北部分地区猪链球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在兰氏分群的基础上,对东北部分地区分离的12株猪链球菌进行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测定和相关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12株猪链球菌均属于D群,其中91.7%对多西环素耐药,100%对土霉素耐药,83.3%对盐酸金霉素耐药;12株菌均扩增出tetM基因,但未扩增出tetO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tetM基因与GenBank中的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等的tetM基因的同源性为94%~100%。 相似文献
2.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原菌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特点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临床上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K-B法和CLSI推荐的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猪链球菌广东分离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被检菌株对四环素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表现较强的耐药性,尤其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8.2%;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敏感;菌株都耐受6种或6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其中以6和14重耐药菌株的数量最多,分别占20%和17%。本试验设计了4对引物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发现56株菌中以携带tetM基因为最多(85.71%)。结果表明tetM很可能是介导广东SS分离株对四环素产生极高耐药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83株分离于贵州省8个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的猪源大肠杆菌对6种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情况。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3%、97.6%、96.6%、89.3%、48.0%和34.2%;土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水平最高,其MIC50分别为256 和128 μg/mL,而MIC90均为512 μg/mL,四环素的耐药倍数高于土霉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水平最低,其MIC90分别为32和4 μg/mL,耐药倍数相同;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和tetM的检出率分别为92.60%、41.50%、58.75%、58.62%和70.10%;耐药菌株中主要以tetA基因为主,且大多数以携带复合基因的形式存在;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与耐药基因tetB和tetM呈极显著相关(P<0.01),tetD基因分别与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十分普遍,尤其是四环素和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有高度耐药的趋势;外排泵是四环素类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在兽医临床上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情况与耐药基因的广泛存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肉牛饲喂低于治疗水平的不同种类抗生素,研究其对肉牛废弃粪便微生物群落中四环素耐药基因数量与持久性的影响。试验肉牛被分成不同抗生素处理组,即氯四环素组、氯四环素和磺胺甲嘧啶组及对照组。将每个围栏中所有动物的新鲜粪便混匀为一份混合样品作为模式样品(每个处理组3份),分别露天放置,在第7、14、28、42、56、70、84、98、112、126和175 天时采样并提取DNA,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tet(C),tet(L),tet(M),tet(W)及16S rRNA的浓度。结果显示,16S rRNA的浓度在不同处理间相似,在56 d内均有增加的趋势(P<0.05);总体上看,四环素组的耐药基因初始浓度较高(P<0.05);所有处理组的tet(B)和tet(C)浓度到56 d时均增长了1~2个对数级,到175 d时又降低到初始水平,而tet(M)与tet(W)的浓度与其他耐药基因相比较高。因此,四环素耐药基因可以在废弃粪便中持续存在超过175 d,而某些基因的最初数量可能会导致错估其后的变化,其浓度的暂时改变并不能归因于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四环素类药物是发现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一类广谱抗生素,从50年代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1].由于其具有抗菌谱广和毒性低等特点,因而在兽医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的常见药物.随着药物使用年限的增加,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水平和耐药率也随之增强.有研究显示,分离自猪、牛、人的大肠杆菌O157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极高(97%,100%,100%)[2],在184株沙门菌分离株中,四环素的耐药率达到了66%[3].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山东青岛地区鸭源样品进行四环素类耐药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了解其流行分布规律。对耐药菌株进行药敏检测及耐药基因鉴定,研究四环素类耐药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率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肉鸭泄殖腔拭子及盲肠样本为试验材料,通过四环素选择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耐药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检测四环素类耐药大肠杆菌携带耐药基因情况,进一步通过接合试验评估tet(X)基因的可转移性,进而对部分tet(X)基因阳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同时探究tet(X)耐药基因的遗传环境特征。【结果】采集的63份样品经分离鉴定,获得48株四环素耐药大肠杆菌,分离率为76.1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四环素和土霉素耐药,对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耐药率分别为93.75%和89.59%,且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及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4.58%、16.67%和4.17%;所有菌株均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其中以耐7种药物最多。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耐药情况基本相对应,耐药率高的药物相应耐药基因呈现较高携带率;其中floR、tet(A)、qnrS、mcr-... 相似文献
7.
细菌多重耐药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细菌主要通过药物代谢酶将药物失活、靶向改造药物作用部位、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和通过耐药泵主动将胞内药物泵出胞外4种方式抵抗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毒性作用,其中细菌通过耐药泵将药物排出胞外是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尤其是多重耐药泵,可以外排结构迥异的多种药物或对细菌有毒的代谢产物。由于细胞膜结构的不同,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所具有的耐药泵种类和结构也有所不同。革兰氏阴性菌中,目前发现的细菌耐药泵种类主要包括ATP结合盒超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 family,ABC)、耐药节结化细胞分化(resistancenodulation division,RND)家族、主要易化子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小多重耐药(small multi-drug resistance,SMR)家族和多药及毒性化合物外排家族(multidrug and toxic-compound extrusion family,MA-TE)。革兰氏阳性菌中,目前发现的细菌耐药泵种类主要包括ABC、MFS、SMR和MATE家族。近年来,诸多学者开展了细菌耐药泵的结构及其耐药机制的... 相似文献
8.
四环素类药物为广谱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的感染,但近年来,由于兽医临床对该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等不当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从而降低了该类药物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四环素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常被应用于畜牧养殖业中,其药物残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国内对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重视,检测其残留量的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检测标准。该文对国内几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主要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虾围隔生态系底泥中细菌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 0 1年 7~ 9月于山东省乳山市第一养虾场结合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虾池底泥中细菌在时间上的数量变化情况。对底泥中的细菌进行了涂布平板计数和最大可能数 ( MPN)法计数。平板计数分析表明 ,泥样中可培养的总细菌数量分布范围在 6 .0× 1 0 5~ 1 .9× 1 0 6 cfu/ g之间 ,平均 7.6× 1 0 5± 4.6× 1 0 5cfu/ g,数量变化相对稳定。MPN法计数了泥样中氨化细菌、产H2 S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在不同时期的数量 ,分析表明氨化细菌数量分布范围在 1 .5× 1 0 5~ 4.6× 1 0 6 cfu/ g之间 ,在调查期间出现两个峰值 ,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产 H2 S细菌在 1 .1× 1 0 4 ~4.3× 1 0 5cfu/ g之间反复波动 ,变化趋势不明显 ;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变化范围 1 .5× 1 0 3 ~4.6× 1 0 5cfu/ g,呈现出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阶段猪用颗粒饲料物理性能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饲料厂不同阶段猪用4种颗粒饲料的物理性能包括直径、长度、硬度、容重、含粉率和耐久性指数(Pellet Durability Index, PDI)等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归类总结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参照有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颗粒饲料直径在2.87~3.94 mm之间,母猪料直径最大,小猪料最小,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且随着猪只年龄的增加,颗粒饲料的直径呈递增趋势。颗粒长度在8.62~11.94 mm之间,以大猪料最长,小猪料最短,长径比偏高。颗粒硬度在3.86~6.47 kg之间,以大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中小猪料显著低于大猪料和母猪料(P<0.05),只有小猪料符合有关要求。颗粒容重在576.7~614.6 g/L之间,母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直径呈相同的增减趋势。含粉率以小猪料最大,且只有小猪料与大猪料之间差异显著(P<0.05)。颗粒PDI以大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各阶段猪料的含粉率和PDI均符合有关要求。建议饲料厂家注重颗粒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控制,调整饲料配方和工艺参数,不断改进颗粒饲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碳源对反硝化细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的生长速度和碳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碳源对反硝化细菌生长的影响,以找到适合用于扩大培养菌种的最佳碳源。分别采用葡萄糖、酒石酸钾钠、蔗糖、乙酸和乙醇5种碳源作为唯一碳源,接种反硝化细菌进行对比实验,采用活菌数来反映不同碳源对反硝化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葡萄糖促进反硝化细菌生长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余4种碳源。对反硝化细菌进行扩大培养,葡萄糖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3.
营养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三江白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三江白猪对能量、蛋白质及赖氨酸的需要量及其对生长性能影响的重要性。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以能量、粗蛋白质、赖氨酸为三因素,设置3个水平标准,选取同批次(24.87±0.64)kg三江白猪207头按性别比例平均分成23组。按生理特点将试验分为25~40kg、40~70kg和70~90kg3个阶段,以3套不同营养水平的配方进行饲养。结果显示:育肥期三江白猪25~40kg阶段三因素最优组合为DE14.15MJ/kg、CP18.90%、Lys0.95%;40~70kg阶段为DE13.85MJ/kg、CP17.43%、Lys0.85%;70~90kg阶段为DE13.47MJ/kg、CP15.43%、Lys0.75%,能取得最佳生长性能。粗蛋白质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的三江白猪生长性能的贡献率最大;粗蛋白质水平对40~70kg、70~90kg阶段三江白猪日增重调控最灵敏。赖氨酸对70~90kg阶段三江白猪饲料利用效率调控最灵敏。 相似文献
14.
15.
为观察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的形态学变化,本研究选用大约克夏猪,分别于初生、体质量为20、40、80和100kg时屠宰,测定甲状腺质量、长度、宽度、增殖细胞数量以及血清中甲状腺素的表达,并对猪的甲状腺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应用Nikon NIS-Elements Documentation图像分析系统对甲状腺滤泡腔以及滤泡上皮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测量,并在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猪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增殖细胞的数量、甲状腺素的表达以及滤泡腔数密度、上皮细胞高度均逐渐降低;滤泡腔截面积及其等效直径、滤泡腔截面积密度逐步升高;而上皮细胞核截面积及其等效直径、上皮细胞核数密度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中FT3的表达与甲状腺宽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上皮细胞高度呈显著正相关;FT4、TT4的表达与体质量、甲状腺质量、甲状腺长度、甲状腺宽度、滤泡腔截面积、滤泡腔截面积等效直径存在显著负相关,与上皮细胞高度以及上皮细胞核数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上述形态学测量结果为深入研究猪甲状腺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发生的形态学变化提供了准确的定量资料。 相似文献
16.
17.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酸对饲料添加菌生长的影响,用2种不同浓度的赤霉酸溶液单独添加饲料乳酸菌(A4+A7)和纤维素分解菌(Nf+Y6)进行培养52 h,其中每4 h作一个单位测定出OD600 nm值并绘制生长曲线,分析不同浓度的赤霉酸对饲料添加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酸浓度为10 mg/L时,各组OD600 nm值分别为0.64、0.70、0.84、0.78、0.72,其中试验组2的OD600 nm值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相比有明显增高,总活菌数高达11.6×108 CFU/mL,比对照组(1.63×108 CFU/mL)高7倍以上;当赤霉酸浓度增加到20 mg/L时,各组OD600 nm值分别为0.64、0.60、0.59、0.59、0.63,其中各试验组的OD600 nm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活菌数(1.60×108 CFU/mL)与对照组相比(1.63×108 CFU/mL)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试验数据和生长曲线得知赤霉酸浓度在10 mg/L时能促进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繁殖;赤霉酸浓度为20 mg/L时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综上提示,适当添加赤霉酸对饲料添加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赤霉酸浓度过高则饲料添加菌的生长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定边县引种的8个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品种(Blackwell,Cave-in-Rock,Dakota,Forest-berg,Illinois USA,Nebraska 28,Pathfinder和Sunburst)及行间杂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柳枝稷对杂草的抑制率(RI),分析其生长指标与杂草生长指标的相关关系,判定不同柳枝稷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对杂草生长的抑制效应,为其引种及田间杂草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6月30日),Illinois USA杂草抑制率仅为3.4%,Cave-in-Rock和Forestberg对杂草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6.0%和74.9%;经过2次人工除草后(8月30日),Cave-in-Rock和Forestberg的杂草抑制率分别为85.7%和95.7%;生长后期(10月13日),仅Cave-in-Rock对杂草生长有88.5%的抑制率。回归分析显示,生长中后期(8月30日),柳枝稷地上部及根系生物量显著影响对杂草的抑制率(R2=0.31,0.54;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ave-in-Rock的株高、地上及根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杂草单株生物量(r=-0.97,-0.99,-0.99;P<0.05);Forestberg的植高与杂草密度显著负相关(r=-0.97,P<0.05)。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功能性寡糖对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增殖的影响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对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黏附性的影响。试验用8种功能性寡糖以0.25%的添加量分别增殖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测定其对增殖的影响;并以IPEC-J2作为体外模型,通过菌落计数的方法,研究不同功能性寡糖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黏附IPEC-J2的影响。结果表明:1) 8种功能性寡糖对细菌的增殖作用有差异,果寡糖对有益菌的增殖效果最显著,且对有害菌增殖效果最低并有一定抑制生长的趋势。2) 8种功能性寡糖均能显著降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IPEC-J2的黏附性(P<0.05),其中甘露寡糖对沙门氏菌的黏附抑制作用最好,果寡糖则对大肠杆菌黏附抑制作用最明显。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功能性寡糖不仅能够促进有益菌大量增殖,而且对有害菌增殖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且不同功能性寡糖对细菌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著; 8种功能性寡糖能够显著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对肠道上皮细胞黏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