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年学府──湖南大学概况湖南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西郊.她面临悠悠湘江,背倚苍苍岳麓,左拥凤凰、右揽天马,青山碧水交相映织.校园幽静宜人,风景独好.其“景意极于湘楚”,闻名中外.湖南大学是岳麓书院演变发展而来的.岳麓书院的前身是公元10世纪上半叶时...  相似文献   

2.
湖南大学与岳麓书院一脉相承.湖南大学校史应从岳麓书院创建之年公元976年算起,历史上的各种文献资料早有志述,书院学制沿革、校史沿革等资料确凿可证,应以其千年历史沿革载入中国教育史册和世界教育史册.  相似文献   

3.
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系湖南大学的文科建设基地,成立于1984年。历任所长杨慎初教授、陈谷嘉教授,现任所长朱汉民教授。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人,讲师、助理研究员、馆员4人。下设3个研究室:理学研究室,书院研究室,文物研究室;1个研究中心:谭嗣同研究中心;1个培训中心;对外汉语培训中心。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著名学者朱嘉、张 、王守仁等讲学于此,培养的学生有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唐才常等人。1903年岳…  相似文献   

4.
"东亚书院与儒学国际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成功举办。这次会议以多学科、多视角、新方法研究为特点,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书院本身、书院与儒学的关系、韩国书院研究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学术交流。对韩国书院的研究是这次会议的亮点,而对中外书院的比较研究将成为以后书院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朱汉民:男,1954年生,湖南邵阳市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曾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遴选为部、校两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美国中央康州州立大学、美国精神心理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主要著作有:《圣王理想的幻灭》、《忠孝道德与臣民精神》、《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湖湘学派源流》、《中国的书院》、《岳麓书院的历史与传统》、《中华文化通志·智育志》、《中国德育思想研究》(主编之一)、《儒家人文教育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历史沿革、学术传统、人才培养方针和成就。论述了千年弦歌不断的岳麓书院在中国教育史、学术思想史和人才培养史上的卓绝贡献和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7.
最近 ,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大学教授朱汉民先生主编的“岳麓书院学术文库·湖湘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由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是有关湖湘文化研究一系列专题性的重要研究成果。近些年来 ,“湖湘文化”已经成为湖南学术文化界的一门显学 ,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人均对它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除学术文化界外 ,其他如政界、商界的人士也对湖湘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十分关注。“岳麓书院学术文库·湖湘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面世 ,渗透了岳麓书院学者和广大湖湘学术研究者的智慧和汗水 ,是对湖湘学术研究的深入探求 ,具有很高  相似文献   

8.
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的陈谷嘉、邓洪波主编的《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一书,最近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54万字的著作,就书院的类型、等级及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研究,把书院研究的总体状况,从总体的概括性研究推向局部的专门性研究,为今后书院研究确立  相似文献   

9.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暨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24日至26日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60余人,他们围绕张岱年先生的学术成就及中国哲学的重建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湖南大学陈谷嘉教授主编《岳麓书院名人传》(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杨慎初、朱汉民、邓洪波合著《岳麓书院史略》(长沙:岳麓书社,1986),朱君独撰《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首章泛谈北宋湖南的书院与理学,能够征引王禹偁、范成大、陈傅良、欧阳守道(巽斋)及袁枚的话语,充实文章内容,但未留意周敦颐的道佛色彩。次章〈衡麓书院群的崛起和湖湘学派的形成〉注①  相似文献   

11.
创名栏不容易,要保持名栏更不容易,《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研究是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首先入选的16个栏目之一。六年的名栏建设有得有失,其成功的原因在于重视编辑队伍建设、开放式办刊以及聘请优秀的栏目主持人。而面临的困境有稿源不足、稿酬不高、编辑待遇太低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极大地影响名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盛传数百年的王阳明于正德二年“寓居”岳麓书院“斤斤讲良知之学”的旧说,当正之为正德三年阳明先生病中游览岳麓书院。虽然阳明此行并未讲学,但有讲学之意,它实际开启了明代书院与学术再度一体辉煌的大门,预示着书院的王学时代即将来临。此后近百年,王门后学徐爱、季本、邹守益、罗洪先、王乔龄、罗汝芳、张元忭、邹元标等接连讲学岳麓,使其成为王学的重要讲坛。但宋元以来形成的朱张之学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始终居于正统地位,王阳明及其后学皆表现出应有的尊重,故而岳麓在明代始终没有那种浮诞不逞、空谈良知之习,保留了重践履、务实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原名《华中农学院学报》,是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1 创刊与沿革华中农业大学原名华中农学院,1985年改用现名。华中农学院是1952年由当时的湖北农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广西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大学、中山大学、南  相似文献   

14.
岳麓书院的外语教育开始于戊戌变法时期 ,是湖南新政事业的一部分。由于有专家执掌 ,其组织实施皆有较高的水平 ,符合语言教学尤其是非母语教学的规律。它是千年学府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16年6月5-6日,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的“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在岳麓书院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45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四库学研究的历史、《四库全书》的编纂、《四库总目》与学术、《四库总目》的考证与纠谬补缺及四库学的问题作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湘水校经堂     
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湖南巡抚吴荣光在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城南书院山长贺熙龄的支持下创办湘水校经堂,附设于岳麓书院内。其目的是要矫正当时书院教育重科举仕进的陋习,另辟蹊径,培养通经史、识时务的通经致用人材,建设新的学  相似文献   

17.
由我校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陈谷嘉、杨慎初、邓洪波等同志主编的《中国书院辞典》,1997年11月,在北京获得第二届国家辞书奖三等奖。该辞典属国家教育科研项目,由岳麓书院牵头,组织全国各地文史专家近百人,历时六年多始得完成,全书分书院、制度、文献、人物四部分,共收辞条3638条,合计字  相似文献   

18.
船山祠     
此祠是为纪念王夫之先生而设。王夫之(19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于衡阳农村的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他20岁时曾就读于岳麓书院,是书院的高材生,由于他学术上的卓越贡献,也因他继承和发扬了岳麓书院的学  相似文献   

19.
十月五日,我校在大礼堂隆重举行了岳麓书院创建1010周年和湖南大学定名60周年庆祝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湖南省省长熊清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李守仁,校友、湖南省委副书院刘正,校友、辽宁省副省长彭祥松,省人大常委会副主席黄道奇,中共中央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尹长民,机械工业部教育局局长任耀先,中共长沙市委书院王众孚,省教委副主任朱尚同,省文化厅副厅长金则恭等领导同志;还有日本千叶大学校长代表小山正明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政委汪浩,合肥工业大学校长顾绳谷,中南工业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20.
南宋时期,理学家与书院深度相契,开创出书院与学术的一体化传统。位列天下“三书院”、“四书院”、“五书院”中的岳麓与石鼓,更是湖湘之学与书院一体化的典型代表。乾淳之际,朱子所作《石鼓书院记》意在为天下书院建设提供范式,实为湖湘文化自立自强的重要标志。石鼓书院在纠正科举俗学之余,倡导传道济民,开湖湘实学之风。山长讲学兼采诸家,辑成《石鼓论语问答》,刊刻《尚书全解》,扩大湖湘之学谱系。宋末石鼓于战火中重建,习武备战,扩充田产,担起乱世中传承文脉的重任,成为湖湘学派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