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百姓经历长时间战乱,开始将精神寄托转向宗教,佛教、玄学等,因此,寺庙园林在这一时期兴盛起来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背景、寺庙园林特点及其影响三方面介绍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  相似文献   

2.
士人服石之风曾是汉末魏晋南北朝人们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一种象征。然士人服石与中古社会的容止观,其中特别是人物审美日益趋向病态化或女性化有关。由于这种容止观影响到了当时的选官择仕标准,使得许多士族人物通过“服石”这一极端方式来“改容姿”,从而造成了士人服石之风。  相似文献   

3.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茶、茶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不少的相关成果(1)。但是,对于这一时期的茶叶消费与生产问题,尚存阙疑。本文试图考察魏晋南北朝茶叶消费风尚与消费方式、生产产地与人工种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乱世,隐逸也成为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大批隐士不断涌现并用各种行为诠释着自己的隐逸理念。催生这种隐逸之风的固然有政治上的动荡和腐败、玄学思潮的感召和沁润,但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农业文明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逸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士人的隐逸心理折射出农业思想的沉淀,而农业经济的发达程度又直接决定着隐士生活水平的高低。农业经济对隐逸文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为这一时期隐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齐民要术》中的胡食及其制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张艳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86-2488
《齐民要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饮食及其制作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胡食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胡食,主要包括乳酪制品、饼食制品和菜肴制品等。《齐民要术》的这些内容,既反映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情况,又从一侧面展现了这一时期民族交流、融合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文学发展渐趋活跃,南朝和北朝尤甚。文章通过对北地刑邵和魏收互相讥议及个别由南入北诗人的个案进行梳理和分析,试图从较深层次上探究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互融互渗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齐民要术》作为现存最完整的一部综合性农书,在其卷四《园篱》篇中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酸枣作为园篱主要树种的种植情况。酸枣作为园篱主要树种与当时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酸枣适应当时自然环境而发展;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酸枣的多种价值以及对美的追求促使人们选择酸枣作为园篱的主要树种。本文试从以上诸多方面去解读酸枣成为《齐民要术》中第一园篱材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导读: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盛行,人们在个性上率性而动,服饰上不拘小节,文人雅士穿着随便,以袒胸露腹装为时尚。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在个性上率性而动,追求做的过程,而不在乎结果。《世说新语·任诞》就有一则故事佐证。某夜大雪,王子猷一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茶文化现象,与作为饮品的茶叶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其契合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所以为后世茶文化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文化艺术和庄园经济两大因素对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影响,并在介绍魏晋南北朝园林典型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艺术和庄园经济对后代园林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金凤 《农业考古》2001,(1):108-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和抗衡,不仅仅表现在政治上、军事上,也表现在经济上,而且最根本的,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各割据政权为了增强国力,无不注意发展生产,以增强经济实力。那么,界于南北之间的中间地带经济状况如何,在南北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如何,这也是研究中间地带应予关注的问题(1)。本文主要选择屯田和水利来探讨中间地带的农业经营状况。 一、屯田 两汉的屯田多在边疆地区,以开发边疆,巩固边防。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使中间地带成为南北政权的“边疆地带”,从而成为屯田的重要区域。屯田可以划分为军事性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业历史概略(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秦汉和六朝茶业上面我们已经讲过,先秦时茶业在巴蜀就已有一定发展。秦人取蜀后,随国家的统一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茶叶的生产、贸易,不但在巴蜀,而且在两汉时的荆楚等地方,也进一步发展了起来。魏晋南北朝时,这期间除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以外,我国又处于南北分裂、割据的局面。因此,文献中虽然有两晋和北朝北方上层社会饮茶的记载,但两汉以来的茶叶文化传播势头,终没有在北方而只是在南方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也即是说,在两晋南北朝时,由于国家的再度分裂,我国的茶叶文化,仍未能在黄河流域生根、开花,形成为一种固定风俗;而只是由简约的巴蜀文化,扩而展之,与楚文化、吴文化、越文化相会相容,形成为一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有关果品的记载。果品不仅具备食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持续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果品种植的面积持续扩大,种植技术不断成熟,种植品类日益繁多,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能力增强。果品在饥馑灾荒年代可以充当主食饱腹,可以调节味道增添层次,果树既具备观赏价值,又可以作为经济作物提供经济效益。此外,果品还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促进社会交往与文化交流。果品可用以彰显社会地位,可用以交际交流,可用以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可用以下酒醒酒以避世。果品丰富的生活和社会功用使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更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并持续发展至今。  相似文献   

14.
干谒求仕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荐举辟召的取士制度所造成的一种社会现象.从汉代起,干谒之风便与荐举取士的制度一起产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取人的原则杜绝了贫寒士人跻身上品的仕进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从水利建设审视魏晋南北朝生态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动荡间的水利开拓兴修,通过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联系,探求该时期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及其对社会演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付开镜 《农业考古》2012,(6):249-253
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家犬行为记述是中国家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家犬行为记述的儒家化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集中出现。这种记述是人们在养犬过程中,通过观察而产生的一种对犬的特性深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现象多见于南方,饮茶并没有被北朝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所认可。唐代饮茶之风大盛,形成了茶文化,皇室、王公大臣、儒士文人、僧侣、道士、普通民众都尚饮茶。在唐人看来,饮茶仍然被认为是节俭的表现,饮茶可以解困、清神、得道、破烦闷、解渴生津、润心田、驱孤寂、清肌骨、发文思、除不平。唐人的饮茶观念及茶文化是对魏晋南北朝南方饮茶观念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陈登原、唐长孺两位先生关于唐代文化"南朝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耕籍(藉)礼的特征与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籍(藉)礼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礼仪,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显示出新的特点.如西晋武帝耕籍用牛、南朝刘宋文帝恢复州郡地方耕籍礼、南齐武帝确定耕籍用亥日、梁武帝设立亲耕台等等.北朝的耕籍礼始于北魏道武帝拓跋硅,对先农的祭祀规格经历了从少牢到太牢的转变.魏晋南北朝耕籍札的功能则表现在重农崇祀、弘扬孝道,以及强化等级和树立正统姿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中西交通发展的视野下,中古时期西域食物的东传大概可分为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三个阶段。丝路初兴的汉代是西域食物的初传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西域的农林作物在北方推广种植,饮食结构与烹饪方法也受到内迁少数民族的影响,呈现出胡汉融合的特点。唐代海陆交通发达,品种繁多的西域食物不仅从陆路输入长安,也从海上传入广州,胡食的兴盛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胡风文化影响,饮食结构和烹饪方法呈现出南北融合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高二旺 《农业考古》2016,(4):190-194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姜的种植和食用逐渐普及。姜的种植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南,江南、巴蜀和渭川一带是几个重要的产地。姜的烹饪方法在《齐民要术》中有很多记载,不仅可以用姜制作酒和茶,还可以用来制作各种酱、齑、羹到等调味品,干肉和腊肉等食物。在蒸煮、炙烤以及在制作素食的过程中也往往用姜作为辅料。在这一时期,以清廉、勤俭为主要特征的姜文化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