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意象是一类特殊的语言符号,是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如何较好的保存和传递源语的文化意象,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问题。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出发,分析在这两种翻译策略下文化意象的保留和传递效果,以及对出发语和目的语的影响。通过实例得出,对于文化意象的翻译,应该尽量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保护源语文化、丰富译语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外宣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传播中国文化。文章首先通过分析中国外宣翻译的现状,以探寻其发展趋势;然后以芜湖铁画艺术外宣翻译为例,探讨外宣翻译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旨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如何将目的语受众带入源语文化,最大程度地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3.
译者的翻译行为和翻译策略不仅是单纯的语言层面的翻译活动,而是一种权力关系和文学地位的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会受到翻译文学在译入语国家的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制于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关系以及译者对源语文化的理解度和认可度。本文以英国学者亚瑟.韦利(Arthur David Waley)的译注为蓝本,评析其中涉及的数字翻译,并通过译者对数字的翻译谈谈译者的文化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4.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即所谓的"异化"(foreignization)与"归化"(domestication).异化的代表人物是Lawrence Venuti,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内容和形式高度融合的整体, 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化性和怡情性。翻译是一门高难的文化活动,而诗歌的翻译更是其中的难者。许渊冲评论文学翻译标准是:“一要达意,二要传情,三要感动。”他又将克隆论引入到文学翻译,与其近年提出的“三美、三化与三之”构成一个比较完整务实又富有创造性的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体系。若源语中的优秀特质能和生命机体的克隆一样被运用到目的语,那么诗歌“三美”就不仅可译,还能在翻译的过程中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6.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产生于奈达对《圣经》的长期研究中,是其翻译理论体系的精髓。"功能对等",即在译制的过程中杜绝源语与目的语文字表达层面的机械对应,而要实现两种语言在意义上的功能对等。本文以一部儿童剧的英译本为材料,分析功能对等在实际译制中的应用,这或为该理论提供更多的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7.
语用翻译理论体系应该建构自己的理论范畴及相应的概念体系,就标志语翻译实践来探索语用翻译理论系统的建构问题,是对翻译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补充。就标志翻译活动来说,一方面要明确宏观层次的需求即目的理论特征及其价值原则特征,另一方面要构建起相应的策略原则,包括跨文化准则、等效准则等辅助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在标志语翻译原则的建设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需求—目的论原则"是根本性的;二是从价值原则来看,应对文字信息性质、功能、特征进行分类及定性概括;三是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能使翻译文本主题化;四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辅助性准则和可操作性规则。  相似文献   

8.
对文本翻译来说,分析是基础,转换是关键。确立分析单位是为了解读文本的语义信息,选择转换单位则是为了实现原文内容的准确转换。从分析单位入手,对转换单位的实质进行探讨,旨在说明转换单位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可视为分析单位的原文语言层级,而是源语文本的单位语义。这种“语义性”的转换单位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文本翻译中“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汉、英两种语言在指别运用上存在着差异,为了让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翻译中有时要进行指别转换。本文从语用翻译角度简单对比分析中英各种指别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译学理论与实践之文化转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译学理论与实践注重的是源语与宿语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且以源语为中心。自从20世纪80、9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界已展现出一幅全新的画面.翻译本身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转向”背景下的翻译观以及应和时代需要的“通变原则”对指导译者在两种异质文化框架内进行再创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用传播学中相关理论来分析翻译中主体因素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指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文化信息误解,文化信息损耗和文化信息附加三种情况。并进而指出,造成文化信息变化的原因与翻译中的主体,即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手段。 文章阐述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强调了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与语言融合之问题, 提出了跨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三种导入模式, 即从词汇的教学中导入文化、从语篇的分析中导入文化以及从目的语的文学作品研读中导入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从英语习语的特点人手,分析和比较了中西方文化内涵对习语翻译的影响,并总结出英语习语翻译的标准和难点,最后提出翻译的原则和归化和异化各自不同的具体翻译方法。唯有了解对等的文化信息以及转化成目的语的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方能使译文完美再现原语的整体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 分析民族性很强的汉语成语翻译的方法, 目的在于探讨如何翻出最贴切的自然对等的译文, 尽可能使目的语读者产生和原语读者相类似的感受。 本文例句均选自《骆驼祥子》,形象生动, 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既不完全基于母语又不完全基于目的语。中介语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完整性。中介语的错误源于语言迁移、培训转移和回避。  相似文献   

16.
冗余信息作为我们所熟悉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固有的本质特征之一.现有的研究大多数局限在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上,相对较少地关注其社会功能,因此,对冗余信息的理解也不免过于简单和片面.维索尔的语用顺应理论是对语言使用的一种纵观.本文就是从语言顺应角度出发,分析冗余信息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仿拟修辞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因此在英汉语言中成为常见的修辞现象。要有效地将仿拟修辞表达在译文中呈现,传递给他民族的读者群体,就不得不观照表达与接受主体的社会性因素,包括受英语表音性和汉语表意性特点的影响而在仿拟过程中体现的不同语言使用偏好。仿拟翻译应顺应英汉民族社会性的语言使用偏好,采取优先保留仿拟修辞的策略,以实现源语文本跨语符的修辞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以人为本”是贯穿于军用信息检索语言编制管理工作始终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原则;阐明了军用信息检索语言编制管理领域“以人为本”的3个基本内涵;提出了军用信息检索语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外语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学习,要学好外语就必须了解目的语文化,尤其要熟悉本族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分析了英汉词汇文化意蕴的对比,对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观念视点普遍存在于语篇之中,是语篇翻译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观念视点的误译会产生不良后果,国内翻译界尤其是文学翻译和政论翻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观念视点处理不当的问题。观念视点的语言标识主要有2种:情态和语体。标识的解码和理解是翻译的关键,翻译时译者应首先解析原文视点,然后根据译入语的文化语境和社会语境准确传译观念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