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用二正丁基氧化锡和取代芳香单羧酸以1∶2摩尔比反应,合成了10个芳香型二正丁基锡双羧酸酯n-Bu2Sn(OOCAr)2(3a~3j).利用1H NMR,119Sn NMR和IR等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中化合物3b和3e的晶体结构.3b和3e晶体中锡原子配位数均为6,形成了严重扭的曲八面体几何构型.3b和3e均存在分子内及分子间氢键作用,3b中氢键作用较弱,在生物体系中比3e更易释放出游离态R2Sn2 ,易与癌细胞的DNA结合,具有更好的抗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双(三环己基锡)邻苯二甲酸酯Cl4C6(CO2Sn(C6H11)3)2,利用元素分析仪和IR表征了其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1,a=14.5522(13),b=13.3651(12),c=34.006(3)(^°A),β=97.8990(10)°,Z=4,V=6551.2(10)nm^3,R=0.0603,Rw=0.1287,S=1.185。该分子是通过苯环桥联的双核有机锡化合物,分子中的两个锡原子均为畸变的四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3.
4.问: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有何不同? 答: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均为含氧化合物,而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氧化物应从三个方面分析:①是否为纯净物,②是否由两种元素组成,③是否含有氧元素,如Ca(OH)2、KMnO4、P2O5、MgO均为含氧化合物,但氧化物只有P2O5、MgO。  相似文献   

4.
用二正丁基氧化锡和类维生素A酸以摩尔比1∶2和1∶1反应,合成了两个系列的新型类维生素A酸二正丁基锡酯化合物3a~3d和4a~4d,并利用(1H,13C,119Sn)NMR和IR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确定了化合物3a~3d是通过单齿配位形式与锡原子结合而成的五配位三角双锥型的配合物化合物,而化合物4a~4d的结构中存在着一个锡氧四元环,分子中的酯基为二齿配体,锡原子都是六配位扭曲八面体构型.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宫颈癌细胞(Hela)、肝癌细胞(LCC)、肺癌细胞(A549)等癌细胞都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氯甲基甲醚保护、克莱森-施密特缩合和脱保护3步反应,合成了化合物1-(2,4-二羟基苯)-3-(萘-2-基)丙-2-烯-1-酮(3)。采用IR、^1H—NM R、^13C-NMR、MS等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比色法对化合物1-(2,4-二羟基苯)-3-(萘-2-基)丙-2-烯-1-酮(3)进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抑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3质量浓度为20μg/mL时,化合物3的PTP1B酶抑制率分别为93.45%,表明化合物3具有较好的PTP1B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三烃基锡氨基酸酯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三烃基锡氧化物和氢基酸反应,合成出相应的三烃基锡氨基酸酯,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普筛测定。结果表明:氨基酸锡酯在病害,虫害,草害和植物激素4方面均有活性,病害和草害活性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肥比例对水稻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探讨了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肥量处理B2(N为116.5kg/hm^2)与基蘖穗肥施入比例3/2(6:4)时,公顷产量最高达到8188.7kg,比B2(N为116.5kg/hm^2)×A1(基蘖穗肥比例7:3)、B2(N为116.5kg/hm2)×A3(基蘖穗肥比例5:5)、B2(N为116.5kg/hm2)×A4(基蘖穗肥比例4:6)分别增产10.6%、11.7%、12.5%;比在同一基蘖穗肥施入比例A2(基蘖穗肥比例6:4)×B1(N为93.4kg/hm2)、A2(基蘖穗肥比例6:4)×B3(N为140kg/hm2)分别增产4.4%、4.3%。  相似文献   

8.
有机锡化合物作为杀菌剂、杀螨剂、杀虫剂、除草剂、防霉剂等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以苯基-二[(三甲基硅基)亚甲基]碘化锡等试剂为基本原料,合成了2个含硅混合三烃基锡化合物,利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花椒超临界CO2萃取物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品艾  睢超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57-10857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技术分析了花椒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鉴定出46种化合物。萃取产物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9,7-十八碳二烯醛(21.25%)、2,5-双(1,1-二甲基乙基)噻吩(14.25%)、棕榈酸(15.00%)、芳樟醇(6.31%)、油酸(4.52%)、丁香烯氧化物(4.35%)、十六烷内酯(3.53%)、亚油酸甲酯(2.65%)、1-柠檬烯(2.25%)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二苄基二氯化锡与双缩Schiff碱反应,合成了8种新的杂环有机锡(Ⅵ)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物理化学测试,推测了它们的可能结构.结果证明,这些物质均为六配位有机锡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NO)在动植物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其合成途径已成为研究焦点。文章综述了近10年来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研究方法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包括生物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精胺/一氧化氮加合物(SPER/NO)释放NO的因子及园艺产品吸收NO的特性,为SPER/NO应用于园艺产品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合成SPER/NO,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介质、湿度、添加物等对SPER/NO释放NO的影响以及园艺产品吸收NO的特性。【结果】SPER/NO在高湿度酸性介质中能快速释放一氧化氮,添加淀粉能延缓一氧化氮的释放。园艺产品能快速吸收SPER/NO释放的NO,其吸收速率氮气氛围高于空气氛围;【结论】SPER/NO与柠檬酸的混合物在高湿度环境中能释放NO,园艺产品可快速吸收所释放的NO。  相似文献   

13.
赵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81-5284
通过建立不同的培养条件,分别在含有外源性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以及外源性亚硝基铁氰化钠的培养液中对三角涡虫进行阶段培养,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对三角涡虫的摄食行为进行动态追踪。经各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认为NO对三角涡虫的摄食以及运动等行为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pH、电解质强度条件下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量、解吸量和腐殖酸可见光谱(E4/E6)进行测定和分析,从而探讨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机理。采用批量平衡震荡法进行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实验,并用分光光度计对吸附前后的E4/E6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酸性环境中物理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和化学吸附并存,其中物理吸附占了近一半;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中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中,吸附在矿物表面的腐殖酸的分子量大、芳构化度大,芳香环的缩合度较大;解吸过程中,中性条件解吸出来的HA的分子量大、芳构化大、芳香环的缩合度较大,碱性条件解吸出的腐殖酸的分子量小、芳构化度小、芳香环的缩合度较小。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与不同电解质强度的不同组合条件下,其吸附机制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土壤和土壤矿物对氯磺隆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批量法研究了人工合成的铁、铝氧化物以及砂页岩发育的红壤对氯磺隆的吸附。结果表明: 1)在相同的条件下,氯磺隆在铁、铝氧化物和砂页岩发育的红壤中的吸附量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氯磺隆吸附量的顺序为:铁氧化物<铝氧化物<红壤; 2)氯磺隆在铁、铝氧化物和砂页岩发育的红壤中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这些情况均与矿物及其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水温骤降后(A组(25→22℃)、B组(25→19℃)、C组(25→16℃)、对照组(25℃))6、24 h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 ei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浓度、一氧化氮合成酶(n 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活性以及溶菌酶活力的变化,并在水温变化后24 h用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 olyticus对对虾进行人工感染,以评价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水温骤降后6 h,各试验组对虾血清中NO浓度、NOS活性、溶菌酶活力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温骤降后24 h,B组对虾血清中NO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两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B组对虾血清中NOS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对虾血清中的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用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对虾的死亡率C组为58.3%,与对照组(33.3%)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水温大幅度急剧下降后,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的NOS活性、溶菌酶活力下降,因而导致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敏感性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半滑舌鳎不同组织器官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不同类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方法]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NO含量,采用化学比浊法测定NOS的活性。[结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肌肉组织中活性最高,为28.774±4.10 U/mgprot,依次为肠、脑、肝脏、头肾、鳃、中肾、脾脏、心脏。肠和脑之间以及肝脏和头肾之间iNOS的活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他组织器官之间iNOS的活性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在肠组织中活性最高,为55.979±5.048 U/mgprot。所测组织器官中cNOS活性都存在显著性差异。NO含量在脾脏中最高,为38.540±4.535μmol/L。脾脏、头肾、肝脏之间,以及脑、心脏、中肾之间NO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他组织器官之间NO含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组织器官中NO含量和NOS活性不同,这可能与组织器官功能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感染副溶血弧菌对杂色鲍体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分别对九孔鲍足部注射浓度为5×105CFU/mL、5×106CFU/mL和5×107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浮液(剂量为0.1 mm/只),在注射前及注射后6 h、12 h、24 h、48 h9、6 h1、92 h和240 h足部取血,测定其血清中NO含量以及NOS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后九孔鲍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OS活力的最大值出现的较NO最大值早,证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可以诱导九孔鲍血清内NO含量和NOS活力的升高。为今后研究NO/NOS系统在软体类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诱导调节NO在鲍体内的含量,增强其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感染副溶血弧菌对杂色鲍体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分别对九孔鲍足部注射浓度为5×105CFU/mL、5×106CFU/mL和5×107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浮液(剂量为0.1 mm/只),在注射前及注射后6 h、12 h、24 h、48 h9、6 h1、92 h和240 h足部取血,测定其血清中NO含量以及NOS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后九孔鲍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OS活力的最大值出现的较NO最大值早,证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可以诱导九孔鲍血清内NO含量和NOS活力的升高。为今后研究NO/NOS系统在软体类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诱导调节NO在鲍体内的含量,增强其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硒中毒雏鸭血清和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硒中毒的毒理机制 ,选择健康雏鸭作实验动物 ,通过饲料中添加 8mg·kg-1的硒 ,复制雏鸭硒中毒模型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和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中毒组雏鸭血清和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有时间—效应关系。从而提示硒中毒可诱导NOS活性增强 ,致使机体内NO含量升高 ,机体内源性NO水平过高 ,则产生细胞毒性作用 ,进而对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及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一系列的损伤。这可能是硒中毒的毒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