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山梅  于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16-12217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目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具体产权制度的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构想,以应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领霞 《河南农业》2008,(24):20-21
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合理的土地制度是国家稳定和有序发展的基础。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保障了我国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一种制度势必得到不断革新才能保障其有效实施,土地制度也不例外,尤其农村土地制度更是关系着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命运,因此分析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视角的分析,发现农村土地承包权迫使农民离开农村却难以融入城市,农村土地转让权使农民进入城市却又摆脱不了农村的束缚,提出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使留在农村的农民愿意继续留在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更易在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钦  高超  陈翔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80-2882
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许多问题:即所有者身份不明,土地产权侵权现象严重,缺乏合理的土地产权流转机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提出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建立一种明确土地产权主体和内容的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保持长期不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现存的问题入手,指出农村土地国有化是我国现实基础上的最佳选择。制度转换的路径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宣布所有土地为国家所有,取消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农民现在承包的土地使用权归农民,使用年限为4 0年,到期后所有土地由国家无偿收回。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非均衡,认定我国既定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结构明显存在着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度的非均衡性,制约农业的发展,而这恰恰是制度创新的诱致因素。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基本的问题,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和就业保险.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与否.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我们国家使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其实施过程中和现代农业需要规模化来经营这一理念冲突明显,急需改善这种制度。基于此,文章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成都作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验区,首先开始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结合成都实际,分析研究了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实施情况,并对进一步的改革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应把农村土地所有权与城镇土地作统一化安排,对农村土地物权制度进行改革,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行使农村土地所有者的权利;把农村土地使用权物权化,从法律上明确农民对于土地使用权的性质,赋予农民物权人的法律地位,行使物权人的权利。同时,国家也应该对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做出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夏敏峰  张效军  李资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90-11992,12028
当前征地制度存在着诸如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同地不同价等问题,使我国的耕地资源锐减,耕地保护政策很难落到实处,农民利益得不到有保护。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结合江西省进贤县实际,具体实践了利用定级估价成果测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思路,同时提出在区片综合地价基础上结合分等成果确定征地范围的思路,对进行合理征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用地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现行农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现状,认为我国目前的农用地制度存在所有权主体不明、土地产权缺乏保护、没有合理的土地产权流转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农村非农化对土地产权制度所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明确界定农地产权主体、大力推进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保护形势显得十分严峻,耕地数量的逐年锐减,粮食安全问题也切切实实摆在了国人面前。因此,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严格地保护耕地,科学、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已成为我国建立社会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呈现出波状起伏、落后于世界水平、依靠政府推动、区域不平衡等特点。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寅吃卯粮”、农村土地收益流向城镇、土地资源过度开发、耕地健康水平下降、土地政策基本取向难以实现等问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必须有新思维:降低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的农地流转新机制;实施耕地健康养护工程,保障安全食品供给;制定涉地指标省域内跨市有偿调剂和“地随人走”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农田防护林是利用森林的防护效能而在农田中按一定规格标准营造的纵横交错的林带.辽宁地区防护林带主要是保护农天,使作物免受风沙、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危害,调节气候,为农田稳产高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间成果,以农用地分等定级划分的单元为基础,对影响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其他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然后对每个单元的耕地质量进行量化,提出了一套从质量上定量的划定基本农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传统土地整治模式,引入土地整治PPP模式,通过文献综述,论述了土地整治PPP模式的特点,分析了采用土地整治PPP模式进行土地整治工作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土地确权、市场经济等政策,阐述了发展PPP模式对土地整治发展前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彭凌  廖铁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98-11201
摘要依据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数据,选取耕地数量变化和耕地保护政策两大指标,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制在制约着变量的运动,使二者之间短期内的偏离不会太远,长期则会走向均衡;耕地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耕地变化与是耕地保护政策的Granger原因,而耕地保护政策不是耕地变化的Granger原因;脉;中响应以及方差分解表明,耕地变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为持续的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加大而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强的惯性,主要受其自身以前水平的影响,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数量促进作用不太显著。因此,解决耕地过快减少问题的重要途径应是制定长期策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耕地保护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世平  李品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323-1325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通过分析耕地存在问题之因,探索耕地保护之策,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