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间作模式下香蕉和粮肥兼用型绿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香蕉-绿肥间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粮肥兼用绿豆为间作作物,分设4个播期处理(SD),SD1~SD4处理依次为4月10日、5月10日、6月10日和7月10日;4个播种密度处理(M),M1~M3处理分别为:22.5、37.5和52.5 kg/hm~2,另设不播种粮肥兼用绿豆处理作对照(CK);分别测量各处理下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以及粮肥兼用绿豆结荚数和地上生物部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播期和密度中,粮肥兼用绿豆株高和茎粗存在负相关性。在所有播期处理中,SD1粮肥兼用绿豆植株最矮,但茎粗最大,分枝数、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其产量达到1344 kg/hm~2;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均在SD1处理下最高,产量达36 255 kg/hm~2。M1处理粮肥兼用绿豆植株最矮,但茎粗最大,分枝数最多,M2处理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产量分别比M1和M3处理高6.8%和17.9%;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在M2处理最高,产量为36 776 kg/hm~2,分别比M1、M3处理和CK高0.8%、2.5%、8.2%。【结论】播期越早,越有利于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的生长,提高产量;间作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生长,适宜的间作密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采摘期的不同追肥处理、不同采摘次数、不同采摘时期对菜用黄麻的嫩茎叶产量以及种子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肥+尿素"或单独施用"复合肥"追肥处理,采摘期设置不同的采摘次数和不同的采摘时期。【结果】采摘期追施"复合肥+尿素"处理中,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产量均以"复合肥225 kg/hm~2和尿素75 kg/hm~2"处理下最高,其中嫩茎叶产量分别为11 444.65、9873.85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683.56、504.06 kg/hm~2,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单独施用复合肥处理中,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产量以"复合肥225 kg/hm~2"处理下最高,其中嫩茎叶产量分别为11 642.69、9062.46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811.40、526.91 kg/hm~2,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同时,不同的采摘次数对种子的繁育试验显示,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均为主茎打顶后采摘1次后收获的种子产量最高,分别为759.29、410.27 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在主茎打顶后采摘5次后收获的种子产量仍然较高,分别达到624.21、403.98 kg/hm~2。【结论】综合考虑嫩梢产量和种子产量、降低农业成本,建议追肥采用单施复合肥75 kg/hm~2;为获得菜用黄麻最高种子繁殖系数、嫩茎叶产值及最高经济效益,建议追肥采用"复合肥225 kg/hm~2+尿素75 kg/hm~2"、采摘5次后再留种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2种类型微生物肥对夏黑葡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生物肥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夏黑葡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筛选优质、安全、生态和高效的葡萄施肥模式及发展广西葡萄产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年生避雨栽培鲜食葡萄品种夏黑为试验材料,将微生物菌剂保根120与多肽海藻复混肥以450.00、675.00、900.00、1125.00、1350.00 kg/hm~2按1∶1混合均匀后再与发酵羊粪75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混合配施,分别设为5个施用微生物肥处理(T1~T5处理),以常规施肥(羊粪75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夏黑葡萄的生长发育指标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与CK相比,施用微生物肥夏黑葡萄的初花期、着色期和成熟期均提前,新梢生长量、基部粗度、叶片厚度及花序长度、单穗重、穗长、果粒大小、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有所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同时,降低了人工疏果成本,葡萄种植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其中,T4和T5处理(分别为保根120 1125.00 kg/hm~2+多肽海藻复混肥1125.00 kg/hm~2+羊粪75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和保根120 1350.00 kg/hm~2+多肽海藻复混肥1350.00 kg/hm~2+羊粪75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对促进夏黑葡萄提早着色和成熟的效果较佳,果实可提前10 d成熟上市,尤其以T4处理的综合表现最佳,新梢不徒长,花序长度、单穗重、穗长、单株产量、折公顷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分别较CK提高40.63%、9.83%、30.11%、18.10%、15.93%、6.18%和28.51%,可滴定酸含量较CK降低17.31%,经济效益比CK高144 256.15元/hm~2。【结论】微生物菌剂保根120 1125.00 kg/hm~2+多肽海藻复混肥1125.00 kg/hm~2+羊粪75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的施肥模式能促进夏黑葡萄生长发育,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果实品质,提早果实上市时间,有效提高种植效益,可供广西夏黑葡萄或其他鲜食葡萄种植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甘薯浙薯75为供试品种,在控释肥375 kg/hm2+推广复合肥225 kg/hm~2+优美利30 kg/hm~2、推广复合肥375 kg/hm~2、一般复合肥450 kg/hm2共3种肥料种类及用量条件下,结合3种生根剂阿美滋、沃家福海藻肥、美基的应用,设置9个处理,研究了控释肥结合复合肥及生根剂对浙薯7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1(375 kg/hm~2海法魔力泰控释肥+225 kg/hm~2推广复合肥+30 kg/hm~2优美利,结合1 500倍液阿美滋浇淋+500倍液阿美滋喷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腐殖酸、DMPP复配复合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腐殖酸、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其复配添加到复合肥中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探究适宜的添加浓度,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腐殖酸、DMPP均可提高玉米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SPAD)及生物量,添加10 kg/t腐殖酸效果好于5 kg/t,生物量较CK分别增加5.4%、3.3%。添加1.0 kg/t DMPP效果好于0.5 kg/t,生物量较CK分别增加5.7%、2.7%;二者复配肥效提升,最佳处理组合为5 kg/t腐殖酸+1.0 kg/t DMPP,可使株高、茎粗、SPAD值及干质量分别增加8.1%、12.3%、10.6%、10.7%,且较10 kg/t腐殖酸+1.0 kg/t DMPP复配处理经济成本低。综上所述,5 kg/t腐殖酸+1.0 kg/t DMPP复配作为复合肥配方更适宜在玉米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复合肥生产工艺众多,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复合肥的性状存在本质差异。研究不同工艺复合肥的作物增产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为复合肥的工业生产与农业应用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模拟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等养分不同生产工艺复合肥(N-P2O5-K2O,15-15-15)的氮素释放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6种工艺复合肥的氮素释放特征曲线符合抛物线,脲甲醛工艺复合肥氮素释放最慢、掺混工艺释放最快;不同工艺复合肥氮素释放速率依次是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双管反应器工艺<喷浆造粒工艺<团粒工艺<掺混工艺复合肥。施用不同工艺复合肥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脲甲醛工艺复合肥玉米产量最高,较掺混肥增产8.8%;其次是高塔造粒工艺和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分别比掺混肥增产5.7%和5.1%,团粒工艺和喷浆造粒工艺较掺混复合肥增产不显著。玉米产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玉米产量差主要来自穗粒数的差异;不同工艺复合肥之间玉米穗粒数差异显著,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和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穗粒数比掺混工艺复合肥处理提高15.6%、13.5%和10.2%;穗粒数与生长前期吸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玉米生长前期吸收氮量的提高促进了玉米穗粒数的形成。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在不同工艺复合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氮素表观利用率比掺合肥提高了10.7、8.9和3.8个百分点,其氮素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都高于掺混肥,而团粒工艺和喷浆造粒工艺与掺混复合肥氮素利用效率相当。【结论】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及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因工艺和原料的改进,较其他工艺复肥氮素释放慢,有利于玉米移栽到大喇叭口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促进了玉米生长和穗粒数的形成,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一次性基施不同用量的中化蓝麟335高磷型复合肥(12-40-5,含Zn 1%,S 6%)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蓝麟335高磷型复合肥可有效缓解甘肃区域玉米缺锌、磷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一次性基施蓝麟335 563 kg/hm~2+尿素506 kg/hm~2,与传统施肥、当地推荐施肥相比,在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千粒重方面表现优异,比习惯施肥产量增加2 130 kg/hm~2,增产14.0%,增收4 036.0元/hm~2,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氮肥后移对绿洲灌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传统施氮技术下,全膜覆盖玉米生育后期土壤氮肥供应不足、早衰和减产等问题,探讨氮肥后移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于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在总施氮量相同且基肥和大喇叭口期追肥分别占总施氮量20%和40%条件下,设3个施氮处理:氮肥后移20%(拔节肥10%+花粒肥30%,M1)、氮肥后移10%(拔节肥20%+花粒肥20%,M2)和传统施氮(拔节肥30%+花粒肥10%,M3),研究不同氮肥追施制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结果】氮肥后移增大了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提前了干物质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天数。在氮肥后移20%施氮制度下,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分别较传统施氮处理提高15.6%和6.6%,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天数较传统施氮提前2.9 d。施氮制度对玉米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氮肥后移20%施氮制度下,玉米生物产量较传统施氮处理高6.6%,但氮肥后移10%处理生物产量与传统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后移20%和10%处理玉米的籽粒产量分别较传统施氮处理提高14.1%和5.1%;氮肥后移20%施氮处理收获指数较传统施氮处理高7.5%,但氮肥后移10%施氮处理与传统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后移20%施氮处理下,玉米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较传统施氮处理高8.9%、12.9%、5.8%,但氮肥后移10%处理的千粒重与传统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氮肥后移主要通过提高有效穗数,进一步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说明氮肥后移20%施氮处理通过优化玉米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产生了调控作用。【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总施氮量450 kg·hm~(-2)时,玉米拔节期追肥45 kg·hm~(-2)、大喇叭口期追肥180 kg·hm~(-2)、花后10 d追肥135 kg·hm~(-2)为该区获得玉米高产的理想施氮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浸种处理试验,筛选促进甘蔗分蘖提早发生、分蘖成茎率高的烯效唑适宜浓度,提高甘蔗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及产量。【方法】试验采用桂糖42号的常规蔗种,设0(CK)、20、40、60 mg/L 烯效唑4个浓度处理,浸种处理2 h。【结果】20、40、6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新植蔗SPAD值分别比CK增加20.5%、21.1%、27.2%,差异极显著,分蘖率分别比CK增加48.96%、119.74%和169.90%,差异极显著;4个处理中,以2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有效茎数和产量最高,其中新植蔗有效茎和产量分别为59 640条/hm~2和102.22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8.32%和8.48%,宿根蔗的有效茎和产量分别为72 894条/hm~2和105.56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12.45%和16.05 %。新植和宿根蔗的蔗糖分并不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论】用20 mg/L烯效唑浸种,可有效提高新植蔗苗期+1叶的SPAD值,可提高新植蔗的分蘖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产量,提高宿根蔗的发株率和产量,说明烯效唑浸种浓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玉米产量、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实验设计,测量P_2O_5不同用量下玉米干物质和产量,对滴灌玉米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产量与最佳施磷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结果】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茎粗呈抛物线变化趋势。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各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长发育进程而增加,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积累缓慢,从大喇叭口期开始迅速增长。各个生育时期施磷量187.5 kg/hm~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最大,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施磷量187.5 kg/hm~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增加,二者符合指数函数。【结论】研究区理论施磷量为213.8 kg/hm~2,可获得的最高产量为16021.61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辽北春玉米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辽北地区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玉米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辽北玉米主产区进行2年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CK1)、优化施肥(T1)、优化施肥配施有机肥(T2)、优化施肥配施腐殖酸(T3)土壤容重、土壤养分、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收获期5~10、10~15和15~20 cm土壤容重2年均值比常规施肥处理降低2.97%和3.94%、1.22%和3.08%、2.67%和3.60%。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与常规施肥2年均值相比有机质增加2.38%和2.98%,碱解氮增加5.69%和9.82%,有效磷增加14.47%和19.60%,速效钾增加8.07%和7.92%。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腐殖酸、有机肥处理2年平均产量增加950和852 kg·hm~(-2)。【结论】综合分析认为,腐殖酸用量为600 kg·hm~(-2)/有机肥用量为1500 kg·hm~(-2)并配施氮肥198.9 kg·hm~(-2)是辽北地区较为适宜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氮复合肥、新型BB肥、控释复合肥、肥料优化处理(氮磷钾配比)、单施氮肥和不施肥(CK)等6个施肥水平的玉米产量及相关植株性状结果分析表明,施用高氮复合肥、新型BB肥、N,P,K肥(优化配比)能够增加植株茎粗和光合绿叶数,提高千粒质量和单株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高氮复合肥和新型BB肥的优势更为明显,分别较肥料优化管理施肥(NPK适宜配比)增产4.42%、2.31%,较单施氮肥处理增产12.25%和11.69%.可见,施用高氮复合肥、新型BB肥是陕西关中夏玉米进一步简化轻型高效栽培的肥料选用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活性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的最佳肥料配比,在云南红河州烟区进行了复合肥450kg/hm~2+活性有机肥60kg/hm~2,复合肥450kg/hm~2+活性有机肥85kg/hm~2,复合肥450kg/hm~2+活性有机肥110kg/hm~2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活性有机肥用量增加,烤烟产量增加,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烟碱、总氮和钾离子含量提高,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香气质、香气量和使用价值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综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烤烟种植以施复合肥450kg/hm~2+活性有机肥85kg/hm~2的效果最好,其产值、上等烟比例分别达53 475.75元/hm~2和68.67%。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提高南疆地区复播玉米产量,探索不同水氮梯度下复播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变化。【方法】设置3个灌溉水平分别为复播玉米需水量(ETC)的80%(W1)、100%(W2)、120%(W3),4个施氮水平0 kg/hm2(N0)、168 kg/hm2(N1)、306.5 kg/hm2(N2)、444.5 kg/hm2(N3),并以当地水氮施用模式为对照组(CK),分析不同水氮处理对复播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ILA)、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A)、蒸腾速率(E)、干物质累积、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灌水量为100%ETC(W2)和306.5 kg/hm2(N2)施氮水平下水氮表现出明显的正交互作用,随着灌水量与施氮量的提高,复播玉米株高、ILA及SPAD随之显著提高。A和E在观测时段内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单峰日变化特征,W2N2处理下获得最大A为38.43μmol/(m  相似文献   

15.
减肥加镁对冬瓜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配施镁肥对冬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冬瓜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案。【方法】采用华南地区主要大型冬瓜品种铁柱二号为材料,以广东地区冬瓜种植户平均化肥施用量(N 490 kg/hm~2、P_2O_(5 )360 kg/hm~2、K_2O 420 kg/hm~2)为对照(CK),比较化肥减量(N 350 kg/hm~2、P_2O_(5 )180 kg/hm~2、K_2O 375 kg/hm~2)情况下增施镁肥(MgO 30、60、90、120 kg/hm~2,分别为Mg1、Mg2、Mg3、Mg4 4个镁水平)处理对冬瓜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Mg3处理冬瓜中部横径、下部横径、单果质量和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11.60%、18.15%、24.60%和24.57%。Mg4处理降低了冬瓜果实各部位的果肉硬度。与CK相比,减肥加镁处理可明显提高冬瓜果实表面光泽度,其中Mg2、Mg3和Mg4处理分别提高17.54%、9.00%和24.44%;显著增加冬瓜果皮色泽度,Mg3处理效果最好,其中L值比CK降低4.97%,a值增加53.78%,b值降低47.74%;显著提高冬瓜果实的花青素指数,Mg2、Mg3、Mg4处理均增加2.78%;有效降低冬瓜果实的叶绿素指数,Mg3和Mg4处理分别降低5.09%和10.03%;有效提高冬瓜的经济效益,Mg2、Mg3处理分别提高25.92%、36.07%。施肥处理未对冬瓜果实内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类黄酮指数造成明显影响。【结论】化肥减量配施镁肥处理能够显著提升冬瓜的产量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求小麦、玉米生产的最佳水肥配置模式,在不同灌溉方式(喷灌、移动喷灌、小白龙)下设置8个不同养分配置[底施N_(34)P_6K_8750 kg/hm~2(T1)、底施N_(34)P_6K_8 75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2)、底施N_(28)P_(15)K_5750 kg/hm~2(T3)、底施N_(28)P_(15)K_5 75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4)、底施控释肥600 kg/hm~2(T5)、底施控释肥60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6)、底施N_(28)P_(15)K_5 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T7)、底施N_(28)P_(15)K_5 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8)],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白龙灌溉处理相比,移动喷灌和喷灌处理均可提高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喷灌处理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分别增加1.64%~14.04%、1.40%~6.89%、3.94%~10.07%,移动喷灌处理分别增加1.37%~12.88%、6.81%~16.47%、6.71%~11.21%;喷灌处理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周年灌水利用率分别提高0.26~2.03、0.19~0.90、0.57~1.27 kg/m~3,移动喷灌处理分别提高0.21~1.96、0.82~2.08、0.91~1.63 kg/m~3。喷灌和移动喷灌条件下,T8处理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处理;3种灌溉方式下,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均是T8处理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以移动喷灌结合底施N_(28)P_(15)K_5 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处理节水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海藻酸复混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夏玉米施用海藻酸复混肥的增产效果,通过田间试验,以浚单29为材料,利用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海藻酸包膜BB肥、常规BB肥、海藻酸包膜复合肥、常规复合肥4种肥料对鹤壁和许昌两地夏玉米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养分积累量、SPAD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鹤壁和许昌夏玉米施肥分别显著增产8.80%~15.41%和21.21%~35.85%,海藻酸包膜BB肥较等养分常规BB肥分别增产5.70%和5.22%;海藻酸包膜复合肥较常规复合肥产量显著增加5.98%和13.37%,施海藻酸复混肥提高了夏玉米叶绿素含量,促使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分别增加3.76%~17.03%、6.29%~27.14%和3.70%~9.33%,协同提高了千粒重与穗粒数,且减量施肥20%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肥料投入与环境压力,豫北和豫中地区夏玉米推荐施用海藻酸复合肥60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营养液添加海藻肥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营养液添加稀释1 000倍海藻肥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菜的设施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培试验,设置4个营养液处理:1/2倍霍格兰营养液(CK)、1/2倍霍格兰营养液+1 000倍海藻肥(T1)、3/8倍霍格兰营养液+1 000倍海藻肥(T2)、1/4倍霍格兰营养液+1 000倍海藻肥(T3)。【结果】相比于不添加海藻肥的1/2倍霍格兰营养液(CK),T1、T2处理在鲜质量上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和光合色素含量。在各浓度营养液添加海藻肥能提高生菜多酚、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尤其是T2、T3处理对生菜的品质提升效果更佳。T2、T3处理可溶性糖含量较CK显著提高,分别提高40%和32.06%,硝酸盐含量则分别降低42.9%和42.59%,多酚含量分别增加65.99%和65.06%,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72.49%和75.77%。与CK相比,3/8霍格兰营养液添加海藻肥能够保持生菜生长不受影响,干物质含量增加;而在1/4霍格兰营养液添加海藻肥,生菜鲜质量较CK降低22.34%。【结论】T2、T3处理对生菜产量和品质提升效果较好。综合考虑生物量与施用成本,T2处理为比较适合水培生菜的高效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连作障碍调控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在连作13 a的制种玉米土壤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制种玉米连作障碍调控肥施用量为梯度设计7个处理,分别为:CK,0.85、1.70、2.55、3.40、4.25和5.10 t/hm~2。以不施肥为对照,每个试验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结果】随着连作障碍调控肥施用量由0.85增加到5.10 t/hm~2时,与对照比较,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饱和持水量分别增加了6.42%、14.63%和17.91%,土壤容重降低了11.11%,差异极显著(P0.01);制种玉米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上部分干重分别增加了26.06%、32.12%、26.05%、48.05%和48.06%,差异极显著(P0.01);制种玉米穗粒数、穗粒重和百粒重分别增加52.24%、46.06%和20.70%,差异极显著(P0.01);制种玉米产量增加了46.04%,差异极显著(P0.01);但1 kg连作障碍调控肥的增产量则随着连作障碍调控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为63.64%。【结论】连作障碍调控肥施用量大于3.40 t/hm~2时,施肥利润出现了负值,连作障碍调控肥适宜用量一般为3.40 t/hm~2,此施用量下,制种玉米的理论产量为6.91 t/h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兴佳2号’马铃薯为材料,在减施化肥22.22%~50.00%的基础上,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1,生物有机肥600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微肥与化肥配施(T2,微肥60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有机无机互混肥(T3,150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T4,1500 kg/hm2)和螯合腐植酸复合肥(T5,937.5 kg/hm2)等施肥方式及常规施肥对照(CK1,复合肥1500 kg/hm2)、减量施肥对照(CK2,复合肥1125 kg/hm2)、不施肥对照(CK3)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T5、T1和T2可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T5、T2和T1产量分别比CK1增产19.82%、11.65%和8.2%,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2提高74.87%、57.75%和50.52%;CK2比CK1减施化肥25%,产量仅降低3.21%,养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6.61%;各处理间干物质、淀粉、V–C、蛋白质、钾、还原糖含量等差异显著。在减施化肥25%的基础上,螯合腐植酸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或微肥与复合肥配施促进了马铃薯植株的生长,较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