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存在《师伏堂经学杂记》中的一组经学文稿,是近代经学大师皮锡瑞晚年讲授"经学家法"课程时所编讲义原稿。这部《经学家法讲义》手稿对先秦至魏晋的经学变迁与得失作了简明扼要的疏理和评述,描绘出魏晋以前经学历史的基本轮廓,其中的新见卓识,更显示出这部隐秘至今的经学遗稿的学术价值。皮锡瑞还在稿中自道其"郑学"研究,有助于今人全面体认他融通今、古文经学的学术品性,确证他决非专治今文家言的经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丙子日记》(Beongjaiki)探究了17世纪前半期的气候危机和农业生产状况。南平曹氏的《丙子日记》具有气候史及农业史方面的意义。《丙子日记》的记录的气候变化和《朝鲜王朝实录》及树轮研究(Tree Ring Research)结果完全一致。从《丙子日记》中可知土地的耕作体系中已经出现了水田种麦法,但移秧法还没有普及,水田直播法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丙子日记》还集中体现了奴婢生产关系,奴婢们跟随南平曹氏参与了农业赋役劳动,主仆之间的关系甚至发展到相互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籍中饴糖及蔗糖技术记载颇多,却罕有高粱茎秆制糖相关论述。本文以晚清农书《农学纂要》中高粱的相关记载为依据,分别从选地、选种、播种、施肥、收获和榨汁、熬炼、结晶等方面分别论述了糖用高粱栽培及土法制糖技术。  相似文献   

4.
杨博 《农业考古》2019,(4):195-201
《齐民要术》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业全书,其内容之系统与丰富是无可比拟的。本文在综合出土战国秦汉魏晋简牍材料与学界研究基础上,对《齐民要术》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作一简单爬梳,可以发现,《齐民要术》10卷的主要内容,在出土简牍材料中均可找到相对应或相类似的内容,显示出贾思勰编撰此书有着深厚的社会发展基础与文献积淀。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中国学者李善兰等人编译的《植物学》一书在中国植物学史及中西方科技交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产生了巨大的科技文化影响。该书的编译成功有多种因素,但最关键的是李善兰其汉译的过程中,发挥其译者主体性的作用,利用创译法完美表达出重要植物学名词的科学含义及文化意味,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植物学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一,《周易》与周礼相通,可以互证。但是解说《周易》反映的古礼必须谨慎。二,《春秋》可以当礼书看,其中贯穿了孔仲尼维护周礼的原则精神。三,昭公元年《左传》记穆叔赋《鹊巢》而赵孟“不堪”,古今注家大多不知其所以然。解说春秋时期赋《诗》明志若要求其准确,就必须抓住切合当时情境与《诗》原文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7.
上期讲到了“我”果断决定开起了自己的建材公司,完成了人生创业的处女秀。  相似文献   

8.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气候物候历,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植物物候信息。植物考证可以解决历代注释中植物名莫衷一是的问题,客观认知早期农业发展和植物的关系,同时有助于重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夏小正》中共记录29种植物,除一种存疑外,其他隶属17科26属,其中木本植物占31%,草本植物占69%,禾本科和菊科出现的植物最多,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占据一定的比重。蓼蓝、芸苔、韭、桃、杏、枣等植物的栽培首次见于文献,反映了该时期的农业技术已初具规模;大部分植物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作为早期先民的食物、香料、染料、木材以及衣物原料。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的、核心的观点,也是与旧哲学相区别的关键。从《手稿》经《神圣家族》到《提纲》,实践思想贯穿始终。《手稿》是实践观的萌芽阶段,确立了实践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神圣家族》是实践观的过渡阶段,在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过程中,初步萌生了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些基本原理;《提纲》是实践观的形成阶段,通过对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哲学的彻底批判,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10.
《谷梁申义》是晚清学者王闿运的第一部经学著作.与历代"谷梁学"研究相较而言,《谷梁申义》在经学思想倾向、治经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王氏早期的经学成绩,亦对其以后的经学风格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蜀汉经学主要受到两汉巴蜀经学和荆州学派的影响,异于郑学而义合王学,兼顾今古文经,多图谶之学,通经用世。蜀汉经学家向朗、尹默、李仁及其子李撰皆受学荆州学派领袖宋衷、司马徽,颇得荆州学派真传。受巴蜀经学的扬雄拟经和杨谯谶纬学影响,王长文有拟经之作,谯周集谶纬学大成。蜀汉经学是三国时期经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规模稍逊曹魏,然而成就斐然,独具特色,对蜀学与曹魏、东吴、西晋三朝经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宣统二年,南陵因大水导致民食短缺,并由此引发以争议遏粜为核心的粮食危机事件,包括饥民抢米,民众拦截米船,士绅的弛禁、严禁之争,商人反对封禁和罢市等。事件中,地方官府、缺食民众、商人和士绅等社会各界纷纷参与,他们从各自利益考量,就是否遏粜提出各自诉求。这一事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清末统治者社会调控能力的弱化,也反映了清末安徽地方社会事务中,民、官、商、绅等阶层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势力变迁。  相似文献   

13.
杨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501-5504,5627
以儒家文化价值观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西安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的方法,揭示出儒家文化价值观对游客购物决策风格有着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声誉型"、"行为与身份相符型"及"无私与进取型",分别对"决策困惑与冲动型"、"购物成熟型"和"谨慎与实用型"、"追求新奇与自主型"购物决策风格有显著影响,并提出了旅游市场细分及营销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唐天宝年间社会经济繁荣,政府仓储丰实,但粮食安全并非没有任何风险。灾害、战争、分配关系、政府制度、吏治状况等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从经济、社会、政治等角度考察唐天宝年间的粮食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5.
《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所辑录的陕西刑科档案,记载有双方当事人所供述的家庭人口、亲属关系等基本信息,通过对这些陕西题本材料的深入解读,本文发现,清代中叶陕西乡村家庭基本维持着五口之家的家庭结构,家族亲属间分居情况普遍,通常一个普通家庭的人口保持在5~7人,即由父母、夫妻以及1~2个孩子组成,家庭人口结构趋于核心家庭模式;男性大龄未婚、女性改嫁现象时有发生;夫妻婚后存在晚育甚至无子情况,导致过继及抱养子现象突出;女性高寿情况多于男性;父母的赡养在诸子间轮流进行或以寄银养母。清代中叶陕西乡村已经形成小家庭模式,民众生计以务农为主、佣工为辅,这种复合型生计方式更加有利于维持农业家庭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重点探讨了林业新税制实施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减轻林业税负的具体对策,旨在优化外部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周金文赏赐物品确认的前提之一是对表赏赐义动词的正确解读;而且不同动词的使用,往往隐含着赏赐行为中不同的授受关系。西周金文中有十几个赏赐动词,对其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铭辞,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赏赐制度。在广泛吸取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和结合传世文献参证,对其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科学准确地施肥,对测土配方施肥法与常规施肥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N2P3K2产量最高为10 422.9kg.hm-2,其次是N2P2K2产量为10 366.9kg.hm-2;N2P3K2产投比为14.9∶1,N2P2K2产投比为16.8∶1,因此就其经济效益来说N2P2K2比例较为合理;氮肥最佳施用量为198.7kg.hm-2;磷肥最佳施用量为136.0kg.hm-2;钾肥最佳施用量为152.9kg.hm-2。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人行道是市民日常行为活动的重要发生场所,合理的人行道建设对完善城市公共空间和建设宜居社区有重要意义。为分析社区人行道的使用频度,本文以上海莘庄社区为例,利用ArcGIS最短路径分析方法,从交通、休闲两个层面对人行道使用频度进行叠加模拟分析,并通过现场调研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发现,人行道使用频度与目的地、小区出入口及户数、街道出入口数量、两种使用频度的相对权重等因素有关;ArcGIS最短路径分析法能快速、定量的分析人行道使用频度,可应用于社区尺度人行道的前期规划中。本文还针对不同使用频度人行道在交通、休闲、景观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对上海社区人行道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千烟洲为例剖析了赣中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以区内畜禽养殖业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 ,在土地面积、社会需求、畜力、饲料量的约束下 ,进行了基于土地利用的畜牧业结构优化配置。得出的优化方案对发展当地土地利用型畜牧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