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为明确冬小麦需水量,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大型测坑群内进行了冬小麦需水量试验。结果表明,在2020—2021年度特定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水5次,产量最高,即灌溉模式为越冬期灌水量为土壤湿度90%、返青期灌水量为土壤湿度75%、拔节期灌水量为土壤湿度90%、抽穗期灌水量为土壤湿度75%、灌浆期灌水量为土壤湿度75%,该处理模式下冬小麦需水量最高,全生育期需水量为465.92 mm,其中出苗—越冬需水量为47.22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10.14%;越冬—返青需水量为80.06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7.18%;返青—拔节需水量为39.86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8.56%;拔节—抽穗需水量为113.69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4.4%;抽穗—灌浆需水量为87.87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8.86%;灌浆—成熟需水量为97.22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0.87%;冬小麦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为121.47 mm,占需水量的26.07%;叶面蒸腾量为344.47 mm,占需水量的73.93%。  相似文献   

2.
新乡地区冬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2005-2006年度田间试验数据,研究了新乡地区冬小麦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之间基本呈二次函数关系,经济灌水量为374.9mm,冬小麦适宜耗水量区间为374.9~551.7mm;采用Jensen模式,建立了冬小麦分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模型,模型中敏感指数的变化规律为:冬小麦在抽穗-灌浆期缺水敏感指数(λ)最大,对缺水最为敏感,拔节期次之,然后是苗期,而越冬期和返青期的敏感性最小。  相似文献   

3.
<正>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唐山市丰润区冬小麦常年在11月23日左右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到来年的3月8日左右返青恢复生长,整个越冬期历时106 d左右,占冬小麦全生育期的41%。因冬小麦在越冬期处于停止生长状态,这一时期绝大部分农民对麦田的管理不重视,给返青后的麦田管理带来被动。经多年的实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7,(10):1651-1654
以2010—2015年6个完整小麦生育期的田间试验数据为材料,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运用CERES-Wheat模型分析了晋中地区冬小麦需水量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小麦蒸散量、土壤蒸发量与产量的关系,比较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和产量的最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冬小麦生长季的大田蒸散量预测较为准确;晋中地区小麦生长期灌溉水和土壤水的需要量为318 mm;在计算山西省中部地区多年平均蒸散量值和降雨量差值的基础上得出,该地区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小麦平均需水量分别为250,310,343 mm。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散仪监测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充分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全生育期最大耗水量665mm;采用动力场订正模型,对气象站观测到的降水资料进行了订正,实际降雨量较观测值提高18%;根据FAO P-M公式计算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播种~分蘖、分蘖~越冬、越冬~返青、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收获、全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KC分别为1.20,1.25,1.34,0.69,1.07,1.60,1.65,1.14。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是黄土旱塬区重要口粮作物,产量受降水等因素影响较大,为研究降水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收集、统计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近40年冬小麦长期观测数据,分析冬小麦产量、耗水量等指标随降水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黄土旱塬区近40年冬小麦产量以每年51.2 kg·hm-2速度增加,但持续系数仅为0.43;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3月中上旬、5月上旬和下旬降水量增加,产量随之显著增加;全生育期降水满足率为64.4%,干旱年型仅为52.7%,不同生育时期中拔节-灌浆期满足率最低。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近40年呈降低趋势,平均为361.3 mm,播种-返青期耗水占全生育期的34.3%,为全生育期耗水最大的时期;干旱年和平水年分别在出苗-拔节期和拔节-灌浆期降水满足率最低,分别为36.9%和42.2%,此阶段降水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显著。冬小麦产量相关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耗水量>穗数>穗粒数>播前底墒>生育期降水量>全年降水量。近40年来黄土旱塬区冬小麦稳产性差,原因为播种-返青期耗水占全生育期比重较大,降水满足率低,影响了冬小麦分蘖成穗和水分高效利用。以上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正>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唐山市丰润区冬小麦常年在11月23日左右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到来年的3月8日左右返青恢复生长,整个越冬期历时106 d左右,占冬小麦全生育期的41%。因冬小麦在越冬期处于停止生长状态,这一时期绝大部分农民对麦田的管理不重视,给返青后的麦田管理带来被动。经多年的实  相似文献   

8.
基于DSSAT作物模型模拟了不同降水年型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冬小麦生产潜力,对比分析不同生育期灌水对产量、WUE以及土壤蒸发量等的影响,从而确定关键灌水期;并在综合考虑产量、WUE、总灌水量、灌水次数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最优灌溉制度。结果表明:(1) 冬小麦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灌浆水四水中以返青水最为关键,其次为拔节水,最后为越冬水和灌浆水;当不灌返青水时,冬小麦产量和蒸腾量显著降低,土壤蒸发量显著升高;(2) 不同降水年型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产量、WUE、作物蒸腾量等表现为丰水年略大于平水年,二者显著大于枯水年;而灌水边际效益表现为平水年>枯水年>丰水年;(3) 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的冬小麦最优灌溉制 度分别为枯水年返青期和拔节期各灌水75 mm和50 mm,平水年返青期灌水75 mm,丰水年返青期和拔节期各灌水25 mm。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5):605-608
为明确春季浇一水稳产6.0 t/hm2冬小麦耗水特性与生育性状,选用衡观35小麦品种,于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小麦生长季节降水量分别为126.0,142.3 mm条件下,在河北低平原缺水区采取大田跟踪对比调查,研究春季水分运筹对冬小麦耗水与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农田蒸散量419.76~424.29 mm,产量水分利用效率14.58~19.08 kg/(hm2·mm);农田蒸散量较大的时期出现在播种到返青期和拔节到开花期;水分利用效率和农田蒸散量与栽培环境密切相关。受群体影响,同一处理,2 a产量表现有所不同,2014年群体较小,以I0405处理产量较高;2015年群体较大,以I0420处理产量较高。这可为指导小麦春季水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选择宣州区近年冬小麦主栽品种,进行农业气象观测与小麦农艺性状调查,分析测定冬小麦田间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宣州区冬小麦的主栽品种为春性弱筋红皮小麦品种;播种期从10月下旬开始11月上旬结束,收获期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初,全生育期约206d左右;越冬期冬小麦仍处于缓慢生长中,没有返青现象;小麦叶龄在拔节期达到最大;拔节后小麦生长速度加快,孕穗期生长速率达到最大,时段在2月中旬到3月中旬;孕穗到灌浆期是小麦叶面积的最大时段,光合能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邹俊丽  王洪明  齐斌 《农技服务》2013,(12):1368-1368
为指导小麦生产,对20122013年岱岳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播种期、冬前生长期、越冬期、返青拔节期、抽穗成熟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3年岱岳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播种期、冬前生长期、越冬期、返青拔节期、抽穗成熟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3年冬小麦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2.
张有菊  张春  祝伟  张悦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169-170,230
利用山东省济阳国家农气基本站2016-2017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实测资料,探讨了冬小麦主要发育期有利气象条件,评价了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7年度济阳越冬前积温足,墒情好,冬小麦平均分蘖和次生根较上一年偏多,小麦安全越冬;返青后至抽穗期间气温偏高,光照足,降水多,利于冬小麦返青后快速生长;灌浆期间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灌浆和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冬小麦全生育期实施不同土壤水分控制下限,研究冬小麦的耗水规律,分析水分胁迫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建立了产量与水分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的冬小麦耗水规律基本一致,但日耗水强度和总耗水量各处理间差别明显。各生育时段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百分比以孕穗灌浆期最大,达到45%;其次为拔节期,在20%左右;越冬期最小,只有4.0%~10.0%。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为55%的处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约为1.75kg/m3,对应的耗水量在350-400mm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气候要素和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利用1980—2014年河南省30个冬小麦站点和18个夏玉米站点的物候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通过一阶差分结合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生长季温度、降水和辐射3个气候要素变化以及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冬小麦返青期推迟,拔节、抽穗和成熟期提前;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分别缩短了4.8±1.9和3.3±0.9 d/10年,抽穗-成熟期延长了2.3±0.8 d/10年,全生育期长度无显著变化趋势。夏玉米大部分站点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显著;44%的站点全生育期延长,主要表现在抽雄-成熟期延长2.5±1.4 d/10年。2)冬小麦生长季温度升高,33%的站点降水减少,总辐射无显著变化趋势;气候要素变化主要发生在返青-拔节期。夏玉米生长季温度升高的站点占39%,降水量无显著变化趋势,39%的站点日均总辐射减少;温度升高主要发生在出苗-拔节期,日均总辐射减少主要发生在出苗-拔节期和抽雄-成熟期。3)冬小麦全生育期长度对温度、降水和辐射变化均较敏感,夏玉米全生育期长度对温度和辐射变化敏感。温度、降水和日均总辐射变化使河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缩短了6.3±4.2 d/10年,使夏玉米全生育期平均缩短了0.8±0.9 d/10年;而品种等其他因素使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分别延长了5.2±5.4和2.6±2.6 d/10年。气候要素变化缩短了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期,品种及管理措施等因素改变减缓了气候的负作用。但是各要素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各生育阶段长度的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矮抗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对其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氮处理小麦子粒灌浆过程均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曲线,子粒鲜重和干重随灌浆进程的推进呈增加趋势;子粒体积随灌浆进程推进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不同追氮时期对矮抗58子粒灌浆特性的效应不同,以起身期追氮子粒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浆速率表现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进行连续水分胁迫时,明显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时冬小麦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都最小,但是拔节后受旱对小麦植株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拔节期后冬小麦株高和叶面指数的平均生长速率均为拔节前的10倍;拔节期前各处理小麦的生物量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拔节后各处理差异明显,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其他各处理,并且后期复水也不能弥补生物量的严重损失;干旱胁迫能缩短冬小麦的生育期,在同一灌溉水平下,受旱阶段D1、D2、D3、D4的抽穗期和开花期比对照处理延迟1-3 d,且受旱时期越早、胁迫程度越大,则生育期越提前,成熟期最多可提前5 d;相同灌溉水平下,若抽穗和灌浆期受旱(即越冬、返青、拔节期灌水)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但千粒重较低;而抽穗和灌浆期灌水,可以提高冬小麦千粒重,但穗数和穗粒数较低;在I1和I2水平下,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产量最低,仅为对照处理产量的42%左右,但I1水平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63%,I2水平下返青期和拔节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75%。【结论】灌水定额和受旱阶段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返青期和灌浆期为旱区冬小麦田间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生产中需加强这两个生长阶段的田间水分管理以确保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临沂市冬小麦生产的影响,确定合理播期和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利用2001—2021年临沂市气象资料和农业农村部门苗情调查数据,同时参考1962—2000年临沂市历史天气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性预测对小麦生育期温度、积温以及主要生育期日期和持续时间进行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临沂市冬小麦适播期和各生育期均对气候变化发生了不同的响应,适播期为10月8—19日,最佳播期为10月11—14日;分蘖期出现反复降温频率变高,促进了小麦冬前抗寒锻炼,利于形成壮苗;冬前积温增多和越冬期延迟,间接推迟了适播期,为上一季玉米晚收创造了条件;返青大幅提前和返青后积温显著增加,大幅缩短了小麦停止生长和越冬时间,增加了冬小麦实际生长时间,有利于冬小麦苗情转化;拔节期大幅提前,使小麦更容易遭受晚霜冻(冷)害和倒春寒;4月和5月温度下降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提供了更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5月温度下降既减少了干热风的发生机率又利于小麦后期灌浆。确定了临沂市冬小麦适播期,为小麦全生育期田间管理和高产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冬小麦在朝阳地区的越冬率,促进该区作物结构调整,研究了冬小麦越冬期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返青期和越冬率的影响。试验表明,整个观测期间秸秆覆盖平均地温高于裸地0.19℃,其中秸秆覆盖在冬季可明显提高地温,在早春之后降低地温,且秸秆覆盖可平抑地温变化幅度。冬麦田秸秆覆盖使返青期推迟2 d,越冬率提高12个百分点。朝阳地区冬麦越冬期秸秆覆盖可使其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9.
以抗寒性不同的3个冬小麦品种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为试材,研究了越冬期间和返青期冬小麦分蘖节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RC)和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含量等4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越冬前叶面积量与干物质积累有利于冬麦的安全越冬;相对电导率在越冬期(12月4日)变化幅度为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而在返青期(3月26日)相对电导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为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整个越冬过程中及返青期可溶性糖的含量为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在越冬末期(2月3日),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幅度为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脯氨酸、丙二醛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小麦生长的水分亏缺敏感期和合理施氮量。【方法】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和11个水分亏缺处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影响。与全生育期不亏水处理相比,返青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显著降低了7.70%,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了4.95%和7.56%;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显著降低了13.69%,15.88%,产量显著降低了5.69%,8.06%,且对有效穗数、穗粒数也有显著降低作用;灌浆期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但耗水量显著减少了5.44%,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了8.02%。与全生育期不亏水处理相比,返青期+拔节期、返青期+抽穗期、返青期+灌浆期、拔节期+抽穗期、拔节期+灌浆期、抽穗期+灌浆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和产量均有显著降低,其中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显著降低了17.44%,17.57%,产量显著降低了11.60%和14.52%,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了8.02%和7.56%,且对有效穗数、穗粒数也有显著降低作用。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中氮处理(0.3 g/kg,N2)冬小麦产量最高,耗水量较低,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结论】冬小麦对拔节期、抽穗期、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很敏感,中氮处理具有最高的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