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瓦氏黄颡鱼血清蛋白磷与性腺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研究了瓦氏黄颡鱼在性腺发育的不同时期血清蛋白磷、性腺成熟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性腺发育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其繁殖季节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试验结果表明:(1)瓦氏黄颡鱼血清蛋白磷(SPP)含量在第Ⅳ期末达到最大值(55 255±12 760)μg mL,产卵后,SPP含量迅速回到产卵前第Ⅲ时期的水平;(2)随着性腺的发育,成熟系数从Ⅱ期、Ⅲ期的0%~5%迅速上升到产卵前的17 5%~20%(Ⅳ末期),血清中SPP的含量始终维持在52 950~59 750μg mL,此时期主要是卵黄蛋白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4.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材料与方法 1.亲鱼收集与培育 (1)亲鱼收集 1998年 11月从长江选购一批瓦氏黄颡鱼亲本,用帆布袋充氧运输。雌性个体重一般在 250~ 360克之间,雄性个体均在 500克以上。此批亲本体质壮,无病无伤,运输成活率 100%,亲鱼入池前,用 3%食盐水浸洗消毒 5~ 10分钟。 (2)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池为 1口 2亩的池塘,池壁均用水泥砌成,底部少淤泥且平坦,水深 1.5米,进排水口设有拦鱼网。亲鱼入池前两周,用 75公斤 /亩的生石灰消毒。亲鱼放养后,派专人管理,投喂蛋白质含量在 35%以上的颗粒饲料,为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提早… 相似文献
5.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黄颡、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嗄呀子等。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中,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一个种。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备受广大养殖户及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满足广大养殖户对瓦氏黄颡鱼苗种的迫切需求, 5月中旬我们开始试繁,先后催产 3批共 46组亲鱼,共获幼鱼 18.6万余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亲鱼收集与培育 1.1.1亲鱼收集 1998年 11月从长江选购 1批瓦氏黄颡鱼亲本,用帆布袋充氧运输。雌性个体重一般在 250~ 360 g之间,雄性个体均…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水产业已发展为大农业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要求更高、更新了。名优小特品种已成为人们首选水产品。我们现今的常规品种养殖已进入微剩时代,甚至亏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目前市场上价格稳中有升的黄颡鱼进行了养殖试验。下面将黄颡鱼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 (Richardson)又名江鱼尝、江黄颡鱼等 ,是鲇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 ,常见成体多在 0 15~ 0 4kg ,最大可达 1kg。该鱼肉质特别细嫩 ,味道鲜美无腥味 ,无肌间刺 ,历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瓦氏黄颡鱼在我国分布较广 ,除黑龙江、青藏高原和台湾外 ,其它地区的河流水系中均有分布。但以长江干、支流和通江湖泊中出产最多 ,其它水系出产较少。长期以来 ,市场销售的瓦氏黄颡鱼一直来源于天然捕捞 ,上市量有限 ,满足不了消费需要。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瓦氏黄颡鱼资… 相似文献
9.
10.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黄颡鱼,俗称江颡,主要产于长江及其支流中,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通常个体在250克左右,最大个体达1千克以上。我们开展了网箱养殖瓦氏黄颡鱼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水域地点位于我市息烽县境内乌江小溪码头,平均水深200~300米,水质清新,全年平均水温20℃,溶解氧4.5毫克/升以上,pH值7.0~8.0。2.试验网箱(1)网箱规格:6米×6米×2.5米的双层聚乙烯无结封闭网箱,网目1~2厘米,养殖面积288米2。(2)网箱设置:用直径为5厘米铁管作框架,以油桶作浮子固定在小溪码头。网箱…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商品规格杂交黄颡鱼的食用营养价值,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ividraco(♀)×P.vachelli(♂)]、雄性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商品鱼的形体指数、出肉率和肌肉的营养组成、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黄颡鱼的肥满度与雄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杂交黄颡鱼的胴体率、含肉率和脏体比均与雄性瓦氏黄颡鱼及雄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黄颡鱼肌肉水分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而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与雌、雄黄颡鱼均无显著差异;雄性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水分、蛋白质和灰分的含量较低,脂肪含量最高;杂交黄颡鱼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与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雄性瓦氏黄颡鱼(P0.05);杂交黄颡鱼肌肉脂肪中C22:6n3的比例和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例与雌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雄性瓦氏黄颡鱼,均低于雄性黄颡鱼。试验表明,杂交黄颡鱼的体形和出肉率与雄性黄颡鱼一致,其肌肉为低脂蛋白食品,营养价值与黄颡鱼接近。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采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卵巢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从10月至次年的2月份,卵巢处于第Ⅱ期;3—4月份卵巢处于第Ⅲ期;4—5月初卵巢处于第Ⅳ卵期;5—7月卵巢处于第Ⅴ期;8—9月卵巢处于第Ⅵ期。在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中出现卵黄核和滤泡细胞;第3时相的卵母细胞出现液泡,数目和层数随着卵巢的发育逐渐增加;第4时相的卵母细胞充满卵黄颗粒,并出现了受精孔和精孔细胞。瓦氏黄颡鱼是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5.
16.
用颗粒饲料驯化养殖瓦氏黄颡鱼鱼种,夏花鱼种的放养密度为10450尾/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鲢、鳙和鲫的鱼种分别放养10000、200、200和50尾。经132d饲养,平均单产为691.9kg/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589.1kg,平均规格60.3g,成活率97.7%;鲢39.3kg,平均规格213.1g,成活率92.3%;鳙49.3kg,平均规格257.5g,成活率95.8%;鲫14.2kg,平均规格316.5g,成活率90.0%。平均每667m2池塘投喂颗粒饲料1400kg,平均饲料系数2.32(其中瓦氏黄颡鱼饲料系数为2.38)。 相似文献
17.
经197 d培育,鱼种成活率70.7%,单产18.28 kg/m2,平均规格17.25 g/尾,最大个体25 g,最小个体10 g,饵料系数1.34。鱼种经170多d养殖,成活率80%,产商品鱼9 454 kg,单产32.8 kg/m2,平均规格77.5 g/尾,最大个体174 g,最小个体69.5 g,饵料系数2.24。总产值226 896元,折合788元/m2;净产值128 425元,折合445元/m2。投入产出比1∶2.3。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氨氮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瓦氏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温度对其氨氮排泄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温(10、15、20、25、30℃)条件下,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氨氮排泄率分别为2.69、3.92、5.72、6.96、8.71 mg/(kg.h),氨氮排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二者的回归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y=0.2128x1.086(n=48,R2=0.883),F检验表明相关性极显著(F相似文献
19.
瓦氏黄颡鱼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又名江黄颡鱼。俗称嘎子、呀子、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是长江和珠江及其支流的重要经济鱼类。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养殖前景。湖北省水产研究所1998年开展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1999年人工繁殖获得初步成功,以后该鱼的人工繁殖地点和规模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