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颖  陆程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302-12306
基于来自河南省不同类型地区共303份农户调查问卷,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地区、特色农业类型、特色农产品销售情况、特色农产品风险管理情况、科技依托情况以及对农户生活的改善等诸要素对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完善农产品风险管理机制对于提高农户满意度和对提高特色农业发展效果至关重要。最后,提出了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向农业现代化迈进、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研究重点选取河南省2008~2017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通过量化建模对河南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进行了量化测度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河南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人才,河南省农业要有长足的进展,必须加强对农业科 技人才的培养。当前,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发展政策不够完善、培育资金缺乏、总量少、结构失 衡、培养体系不健全。对此,应该根据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的实际情况,以农业科技人才为中 心,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相关政策,建立具有河南省特色的结构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李红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79-380,382
构建了特色农业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特色农业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明确了河南省特色农业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5.
河南发展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但是存在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开展电子商务可以缓解产销不平衡状况,提高特色农产品销量。分析了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和劣势,以期增强该省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扩大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但长期以来,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一直难以扩大。农业大省的特殊定位,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及河南省缺少农产品的龙头企业成为制约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由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应当成为扩大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的突破口,并从深入开发原产地域产品的经济作用、加强农产品全程安全质量管理、积极培育名牌特色农产品、发展农业的深加工业及相关工业等几个方面入手发展绿色农业。  相似文献   

7.
特色农业是河南省目前农业发展的重点项目,通过初级阶段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对河南特色农业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指出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河南省特色农业的发展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的河南特色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从实际出发,把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特色农业已成为全省各地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一、河南省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1.具有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特色小镇作为新时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载体应运而生。而且建设特色小镇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上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毫无疑问会对河南省完成从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到产业多元化的经济强省的转变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河南省特色小镇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出阻碍其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小镇特色有待挖掘、相关规划不科学、相关政策不明确以及小镇建设人才缺乏等。同时,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有利于河南省特色小镇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特色农业的发展能够缓解农业的弱质性,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竞争力,对于拉动特定区域尤其是农业大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形成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并使其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是河南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借助SWOT这一战略分析方法,试图对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作出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秦元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47-21449
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路径,即应从思想上增强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减少农业知识产权被非法窃取甚至流失的可能;健全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为做好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工作提供刚性的制度保障;加大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执法力度,保持权益人寻求法律救助的热情;注重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为河南省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夯实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依据河南省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数据,将部门整合,并归为5个部门.应用投入产出方法,对河南省农业进行关联分析和动态比较,总结农业与其他产业结构变化规律,提供农业发展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勇  王毅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04-16005
根据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影响程度。采用灰色理论对2003~2007年相关数据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的预测灰色模型,经检验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将该模型应用到2008~2012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的预测中,得出了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在2011年将超过3000亿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河南省农业关联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河南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河南省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揭示河南省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解宗方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77-15079
阐述了科技发展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闫超德  肖洪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79-22081,22084
根据2002~2008年河南统计年鉴数据,从生产资金、生产条件、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支持等4个方面选取了11个对河南省农业综合生产力有影响的变量,经过对变量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的灰色关联度计算和分析,确定了不同变量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业资金已经成为影响河南省农业综合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生产条件,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支持对于河南省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农业综合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农业金融体系建设,确保农业生产支出;科学安排农业资源配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开展农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增加农业生产财政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7.
曹兰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93-11196,11199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的转型时期,河南省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当前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该研究在阐述现代农业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制约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外部驱动力构成,提出了驱动力推动下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定权聚类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鉴农业现代化发展经典理论,依据农业现代化内涵选取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生态化水平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针对河南省108个县(县级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这些县划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较好、一般和落后3类,然后分析每1类的发展特征,最后运用政府对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生态农业效益及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肖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17-6719
[目的]构建河南省生态农业效益评价体系,评价其生态农业效益及协调发展水平。[方法]在借鉴已有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生态农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了河南省各地级市的生态农业效益及其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郑州市,协调水平最高的是安阳市,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的是郑州市,三门峡市最低。[结论]该研究为我国生态农业效益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