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荣刚 《当代农业》2013,(22):46-47
一、基本原理 林套食用菌技术.将食用菌套植于旱田成片林内,利用林木遮荫条件,为食用菌生长创造良好的温湿环境,促进食用菌生长。食用菌菌床内秸秆腐烂。菌渣回田.提高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培肥土壤。促进林木生长,形成林菌相互依存的良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杨树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全国各地造林面积增长迅速。到2003年止,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达到800万hm^2,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北京市杨树林面积约6.3万hm^2,目前的现状是全国大部分林地开始郁闭,之前推行的林农套种模式不再适用,大量林地开始闲置,在林木采收前没有任何收益,林木生长也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发展林地食用菌的优势,并对天津市的林地食用菌栽培现状、技术要点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夫久 《农家致富》2006,(19):35-35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同时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相似文献   

5.
尹丽霞 《新农业》2011,(9):27-28
利用闲置林地、山场作鸡场,既能给鸡提供绿色的养殖环境,使鸡回归自然,鸡采食青草和昆虫又能节省饲料,提高鸡肉品质,生产优质鸡肉,还能减少林地害虫,抑制杂草丛生,培肥土壤,提高林地收入。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是一项重要的农业资源。据测算,全国有各种作物秸秆5亿多吨,含氮280多万吨、磷近60万吨、钾57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总量的25%,并且还有大量微量元素及有机质。在现有农业生产水平下,如耕地每年667平方米还田农作物秸秆.300~500千克,可增产粮食25千克以上,并能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损耗。实验表明,连续3年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2~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北京林地资源丰富,发展林地食用菌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适合在北京地区林地栽植的食用菌种类繁多,栽培季节为3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香菇为例介绍林下栽培技术。但食用菌品种单一、缺乏专用菌种,缺少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菌棒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着北京林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建议通过加大政策扶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开展科技指导服务,促进行业规范化,发挥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作用等措施保证这一产业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科委农村科技服务港为林区农民提供的“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让木耳、平菇、香菇、白灵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回归自然,装满了市民的菜篮子、塞鼓了农民的腰包,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了地方循环经济进程。  相似文献   

9.
正棉柴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材料。利用棉柴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较好地解决了这类培养基材料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生产鲜菇后剩余的蘑菇糠是一种带菇香味的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也可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一、利用棉柴秸秆种植食用菌的工艺流程1.原料准备培养料可选用多种农作物秸秆(如棉柴秸秆、大豆秸秆、玉米秸秆等),应新鲜无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硫和丰富的腐植酸、有机质等,是较好的肥源之一。秸秆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培肥地力措施,能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性状,提高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协调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矛盾,促进农业稳产、高产、高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一、秸秆还田有哪些好处第一,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涡阳县有机质含量的总体分布和区域分布,结果表明:目前涡阳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处在中高等水平的土样约占总土样数的90%,有机质含量达10~20g/kg。相较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升高,同时,结合涡阳县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良培肥中低产田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辽源市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显示,全地区有待改良土壤200.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7.36%。其中,低产田110.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7.05%,占待改良土壤55%;中产田90.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31%,占待改良土壤45%。近些年,辽源地区通过增施农肥、秸秆还田、黑土上山、平整土地、打井种稻及挖沟排水等一些综合改良培肥措施,使一部分中低产田的障碍因素得到了初步缓解,并取得了明显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农业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也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发展循环农业的过程中,农作物秸秆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成分,是我国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本文将主要探讨施用作物秸秆培肥作用及综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苏浓 《农家顾问》2010,(5):49-50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其核心技术是采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入田中,不仅抢农时,抢积温。而且可为大面积以地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农作产物产量、建立高产稳产农业创造条件。秸秆还田机械有以下3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6.
小麦-玉米集约高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培肥目标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河北沧州地区为例,在龙王河中心试区内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分别从集约高产的需求和土壤有机质循环本身两个方面,就作物集约高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培肥目标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沧州地区以至黄淮海平原在集约高产条件下,1.0%~1.2%为适宜的土壤有机质培肥目标,土壤有机质高的田块可为1.5%。  相似文献   

17.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技术模式,实现绿色生产,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农户采用水稻秸秆还田、套种绿肥等措施,促进绿色有机水稻发展,取得了种植田块土壤有机质提升、化肥施用零增长和水稻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土壤结构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就好;土壤结构好,土壤协调供应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就强,反之则不然。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衡量耕地地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不但能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肥源,有机肥是全价肥,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而且可以全生育期供养,这是化肥无法实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省化肥、不脱肥、作物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反之则不然。因此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改土培肥,提高地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麦秸全量还田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同时也是农业、工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不仅避免了因腐烂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以地养地。而且为大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夯实了地力基础。世界上凡是农业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施肥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和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的还田利用。大量的科学试验研究结果也表明,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地力培肥措施。麦草还田之所以难以推广应用,原因在于草难埋、易僵苗。2005年笔者等在组织实施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项目的同时。对近年来实施的秸秆还田试验示范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炼出了麦秸全量还田技术要点,供大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 a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a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0.06%~0.10%,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能增加1.06%~1.15%.土壤抗御干旱的能力明显提高,小麦增产幅度为5%~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