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荣刚 《当代农业》2013,(22):46-47
一、基本原理 林套食用菌技术.将食用菌套植于旱田成片林内,利用林木遮荫条件,为食用菌生长创造良好的温湿环境,促进食用菌生长。食用菌菌床内秸秆腐烂。菌渣回田.提高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培肥土壤。促进林木生长,形成林菌相互依存的良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林区中部土壤养分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行山林区中部海拔1200—1300m阴坡21年生油松人工林内12块标准地调查材料、林地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含量测定和74株油松样木针叶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了林地土壤氮、磷、钾养分对油松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地等级低的油松人工林分,林地土壤中近期内可利用的养分缺乏,水解性氮和速效磷供应不足,影响了油松林木的生长;林地土壤pH的增高,会降低土壤中速效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半定位对比分析,探讨林地污染后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组织中养分含量、状态、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林地土壤污染后,林地土壤pH伍明显升高,土壤全盐量增加,土壤及林木组织中营养元素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均减少,这种变化在根际土壤中表现最明显,故林地土壤污染可使土壤养分减少,有效性降低,林木营养失调,生长受抑或死亡。  相似文献   

4.
林地土壤的污染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和吉林市两地的林地土壤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林地土壤污染已经在某些地方发生,并且有的林地土壤污染较严重;林地土壤被污染后,其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变坏,土壤pH值变化很大,土壤养分含量降低且有效性下降,林木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5.
桉树林地酶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桉树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性质和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表明:桉树林地土壤酶活性同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有一定的专性特性;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同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间种菠萝林地较之纯林地具有更适宜的酶活性;但以土壤酶活性作为桉树林地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还须对其适宜范围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放养畜禽对林地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放养畜禽对林地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放养畜禽对林地植物(如林木的幼树、林木的生长及林下植被等)、林地土壤(如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等)以及土壤种子库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3种间作方式对林地土壤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7—2009年对林药、林鸡、林菌间作的研究表明:林药、林鸡、林菌间作均能降低林地土壤的pH值,其效果是食用菌最好,中药次之,最后是养鸡。在增加土壤有机物方面,2007年的排序是中药<食用菌<养鸡。2008—2009年稍有变化,效果最好的是食用菌,其次是养鸡,最后是中药。对林地土壤的全氮和速效氮改良效果来看,3年的排序均是中药<养鸡<食用菌。对全磷的改良效果顺序是中药<食用菌<养鸡。速效磷的改良效果顺序是中药<养鸡<食用菌。增加全钾、速效钾效果最好的是间作食用菌。与对照相比,林药、林鸡、林菌间作树胸径分别提高14.6%、25.2%、31.3%。药、鸡、菌间作产量分别提高1.2%、14.6%、6.3%。  相似文献   

8.
刘俊杰 《新农业》2010,(5):56-57
近几年,辽宁省人工营造速生林面积迅猛增长,随之出现了林地资源闲置、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利用率低等问题。然而,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富含氧气的郁闭林地环境却正适合食用菌生长,食用菌生长的同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强林木的光合作用,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9.
秸秆生化还田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盱眙县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用秸秆生产食用菌,然后用菌渣还田;从90年代初期开始开展秸秆过腹还田技术研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并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显著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土壤微生物与林木生长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常规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和计数方法,初步探讨了不同林地、不同土质中微生物种群的分布和数量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分布愈广,数量愈多,种群愈复杂,愈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置间伐施肥、间伐未施肥、未间伐未施肥3种处理,研究广西六万林场柳杉人工纯林间伐与施肥 措施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的影响,测定土壤N、P、K 有效性与林分平均树高、胸径。结果表明,在0~20 cm 土层中, 间伐施肥林地的速效钾含量与未间伐未施肥林地间差异显著,但有效磷和水解氮含量变化不明显;20~40 cm 土层 中,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不规律,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施肥处理下的林分比其他两种处理条件下林分的林木树高及胸 径生长量要高,间伐施肥条件的林木胸径生长与未间伐未施肥林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水解性氮与柳杉林木胸径生 长有显著相关性,上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与上、下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间伐、施肥的同步实施可改善 林地养分环境,提高柳杉近熟林林分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坡位桉树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桉树人工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肥力的差异。[方法]以2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桉树林木生长和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桉树人工林林下土壤普遍呈酸性,表层土壤酸性强于深层土壤;随着坡位的降低,林木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逐渐好转,呈正相关趋势,同一坡位表层土壤肥力状况优于深层土壤。整体来看,造林地土壤肥力处于偏低水平,氮、磷缺乏严重。[结论]今后在营建桉树人工林时,优先选择山坡中、下部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造林,对于山坡上部土壤养分较缺乏的地块,造林后应加大施肥量,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成都平原区研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阐明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并探索成都平原最佳还田模式,为种植业废弃物的农业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为期1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中,按照秸秆直接还田、食用菌生产转化后菌渣还田两种主要模式、设置秸秆全量还田(100%SR)、菌渣低量还田(50%FR)、菌渣全量还田(100%FR)、菌渣高量还田(250%FR)和常规化肥(对照为CF)五种施肥处理,并按生育期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稻麦轮作条件下秸秆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深沟造林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和盐分变化的影响,该研究与2013—2017年在四川广安市前锋区林地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1区和试验2区的对照,观察了试验的结果。据结果表明,秸秆的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也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与此相反,在没有秸秆覆盖的实验区域,由于没有一些微生物的作用,土壤的养分比较稀缺,林木生长也比较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北方地区林地土壤养分贫瘠的特点,探讨了林地土壤的施肥技术,以期为提高林木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少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71-172,183
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造林树种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广泛栽植,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已经得到认同,但对其生态价值仍存在争议。对邓恩桉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性质和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表明:邓恩桉林地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与营养元素全P和全N含量关系最大,即正效应较大,它们对N、P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转化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养分K、P和Mg含量有一定的负相关作用。说明邓恩桉林地土壤酶活性同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有一定的专性特性。但“综合土壤酶因子”可作为邓恩桉林地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还需对其适宜范围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黄河下游滩地杨树人工林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0~20cm的土层,20~50cm土层的微生物较少;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新淤地微生物数量;细菌是滩地杨树人工林林地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上、下层土壤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1.7%~99.1%和75.1%~98.8%;土壤微生物数量随林龄的增长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但至林木主伐前,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有所降低;不同管理模式影响微生物的数量,集约经营管理的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颗粒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12,(4):11
林木幼龄期空间可以种植农作物,但随着人工林逐年生长,已不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林地栽培食用菌却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自然环境,生产出具有野生食用菌特色的优质商品菇。一般树龄达到4年以后的人工林内小气候,比外界温度偏低2~3度,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西安南郊地区黄土层的取样分析,研究了不同植被下0~60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通过称重烘干法得出,林地、麦地土壤含水量从地表向下呈现出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规律。土层具有分层性,分为速变层、缺水层和稳定层。在不同植被影响下,植物相应缺水带分布范围不同,麦地较浅0.7~2.2 m,林地较深1.5~3.8 m,这是由于植物根系分布范围不同造成的。杨树林下2~3.8 m出现轻度土壤干层现象,但林木生长正常,在城市建设中可以考虑加强林木隔离带建设。长安区少陵塬土壤水分充足,适宜农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不同林分类型福建柏人工林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和莘口工区不同林分类型福建柏人工林的土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土壤既疏松通气,透水,又能持水,对林木生长有利,福建柏林比杉木人工林,檫树,楠木具有较强的林地自我培肥能力;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均较高,速效性养分含量亦如何,福建柏对林地土壤性质具有较强的调节改善作用,是良好的培肥地力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