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西龙州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越的自然资源是种植茶树最适宜的地区之一.2003年龙州县率先引进和研制乌龙茶成功,填补了广西无乌龙茶的历史空白.至2008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400 hm2,成为广西乌龙茶面积最大的地区,加工出来的乌龙茶品质能够与原产地的福建、台湾相媲美,种植乌龙茶成为龙州县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项目.目前,当地党委政府正致力于推动乌龙茶产业的发展,把乌龙茶产业作为龙州县高效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在此,就龙州县乌龙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乌龙茶市场的日异火爆,特种绿茶逐年走俏,大江南北顿时掀起一场引种乌龙茶新品种的热潮,广西引进台湾金萱、翠玉乌龙茶品种,进行乌龙茶加工,生产表明该品种具有易栽培、封行快、产量高等特点.金萱、翠玉乌龙茶产品价格每kg 80~120元,效益远高于传统茶树品种,因此很快在广西形成种植开发热潮,到2007年止,已推广至10多个县、市,种植面积超过1333.33 hm2.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延缓技术,包括优化茶园田间管理、革新鲜叶采摘技术以及改进加工工艺,延长乌龙茶生产周期,解决乌龙茶的生产过于集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萱茶是乌龙茶品种,适宜在台湾、福建、广东等地生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原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于2000年引种试种金萱乌龙茶成功,并于2003年6月,成功研制出了广西第一批乌龙茶产品,填补了广西制茶史上无乌龙茶生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目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茶叶新标准等新标准的提出,阻碍了福建乌龙茶的出口贸易。本文从当前乌龙茶的生产情况和国际新标准的要求、特征出发,试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即采用适当的农药、呼吁国际市场统一茶叶标准及推动乌龙茶生产加工的规模化、集约化来推动福建乌龙茶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6.
闽侯县为福建省高山乌龙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该文总结了近年在闽侯县示范推广的高山乌龙茶标准化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引种高香型乌龙茶品种加工各类茶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较为系统地总结了高香型乌龙茶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旨在为高香型乌龙茶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闽北春季乌龙茶生产时间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其时雨水多,雨水青做不出好茶或雨水青难加工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制茶师.本文重点探索雨水青采取水洗后进行萎凋和做青的工艺,促成雨水青生产加工出高品质乌龙茶.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品质特征分析与审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雅玲 《农业考古》2001,(4):309-310
茶艺馆是品饮茶叶、体味文化的好场所 ,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选用什么茶 ,如何审评等问题。本文就乌龙茶品质与鉴别方法略作分析 ,仅供参考。一、乌龙茶的产区分布及其地域特征乌龙茶是我国的特种茶类 ,它起源于福建。由福建传入台湾和广东 ,发展至今 ,主产区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乌龙茶香味独特 ,具天然花果香气和品种的特殊香韵。它是由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 ,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栽培下 ,采获其鲜叶 ,经精细加工而成。( 1) 是特定生态、品种与加工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乌龙茶加工工艺流程主要有 :萎凋 (即晒青 )→做青→炒青…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大叶群体种嫁接乌龙茶品种特性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云南大叶群体种茶树经过深修剪,嫁接多个乌龙茶品种的短穗,对嫁接后生长的新梢与乌龙茶新种茶园的鲜叶原料,进行生物学特性、生化成分以及制茶品质的分析比较.结论认为:用乌龙茶嫁接处理后抽发的茶梢鲜叶持嫩性强.不易形成对夹叶。且鲜叶含水量明显高于新植处理的乌龙茶,影响加工品质;嫁接处理的乌龙茶茶多酚含量较高,香气和滋味不如新植乌龙茶,建议采用引进乌龙茶扦插苗开辟新的茶园,不宜使用嫁接的方式进行云南大叶种茶园改成乌龙茶茶园。  相似文献   

11.
用燃气滚筒杀青机对乌龙茶杀青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60多个样品实验,探讨利用台式燃气滚筒杀青机进行鸟龙茶摇青叶杀青的4项主要技术:滚筒温度、投叶量、滚筒转速、杀青时间。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黑茶生产最适宜区之一,近年来广西茶业快速发展,广西茶叶产业面临产业化生产、产品质量提高以及优势名牌产品的构建等挑战。文章分析了广西茶叶加工机械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加工机械化存在的问题,结合广西茶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广西茶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茶叶杀青机与制茶品质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杀青机及杀青方法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论述了国内目前几种常用和较先进的杀青机的性能及其制茶品质特点,以利于茶叶生产者参考、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服务体系以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的"广西茶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依托,利用单位现有的技术成果及吸收区内外的技术成果,围绕全面提高茶叶质量这一主题,在广西主产茶区开展茶叶生产全方位技术服务,通过广泛开展优质苗供应、优势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星火学校建设、龙头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等手段,建立起广西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良好机制与组织,营造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良好服务环境,全面提高广西茶叶种植和加工等综合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研究茶树良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提高茶园无性良种化率对广西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建立茶树母本园、品种园、苗圃、高产优质示范园、茶叶加工厂等设施入手,研究探索其推广技术体系;【结果】研究内容包括建设茶树母本园11.3hm2、品种园5.3hm2、苗圃13.3hm2、高产优质示范园26.7hm2、茶叶标准化加工厂面积1900m2,、茶叶低温冷库90m2、茶叶质量检测室面积700m2等基本设施,以及与良繁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试验、速繁等设施,良种繁育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推广示范;【结论】初步建立了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推广体系并解决其技术瓶颈,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广西茶树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剪是茶园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包括茶树定型修剪、成龄茶树的轻修剪、成龄茶树的深修剪、茶树的重修剪、衰老茶树的台刈等。不同的茶树品种、不同茶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有不同的修剪技术要求。本文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探讨广西茶树修剪技术问题,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类代表茶叶中茶多糖含量。[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各种代表茶叶中的茶多糖,用硫酸-酚比色法测量茶叶中的茶多糖含量。[结果]在不同制备工艺茶叶中,青茶和黑茶的茶多糖含量较高,而黄茶和红茶的含量较低;在不同产地绿茶中,浙茶茶多糖含量比较高而徽茶的含量较低;在不同熏花种类中,素茶茶多糖含量较花茶高。[结论]不同种类茶叶茶多糖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为全面了解不同种类茶叶茶多糖含量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茶叶的种植、加工及质量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陈莉华  李涛  梁亦舟  王婷  熊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92-15094
湖北宜昌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与三峡旅游结合开展三峡茶叶游。宜昌茶叶品质好,采花毛尖、萧氏茗茶、金香品雪为中国驰名商标,邓村绿茶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昌在茶叶的种植、加工等环节可以更进一步优化,以水电作为能源加工茶叶的方式应取代以煤为能源的加工方式,可进一步提高宜昌茶叶的内在品质。宜昌茶叶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应开发附加值较高的茶产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有机茶的概念和发展有机茶的意义,并详细介绍了广西有机茶园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0.
艾施荣  吴瑞梅  吴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58-7659,7662
提出了一种快速、准确鉴别茶饮料的新思路。采用美国ASD公司的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3种茶原料(龙井茶、乌龙茶和铁观音茶)的饮料进行光谱分析。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再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光谱数据的特征值。通过交互验证确定最佳主成分数为5,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不同原料茶饮料作为输出变量,建立3层人工神经网络鉴别模型,并用模型对20个预测样本进行预测。模型的回判鉴别率达到100%,模型的预测鉴别率达到98.33%。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鉴别不同原料茶饮料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