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荷塘童趣     
正荷塘,我们的村子。因村子里有一口荷塘,遂取名荷塘村。荷塘,横在村子当中,把千余人的村子南北隔开。村里人沿塘而居,两岸住满了人家,仿若荷塘是最为值得信赖的依靠了。往西,荷塘与一条弯弯的小河相连,塘水常年清澈,精致别雅,藕莲丰饶。村里人与它相偎相依,我的童年也在清塘荷韵里充满了生趣。春上,荷塘即展开风姿。一塘碧水像一面镜子,铺开一片秀色。荷叶初露,嫩嫩的,圆圆的,巴掌一般大小,似一个个可爱的花朵,稀稀疏疏贴于水面。  相似文献   

2.
莲子和菱角     
旗王 《绿化与生活》2012,(10):48-48
秋风起,荷花笑,河面间沲塘里那一张张宽大的荷叶缝隙间露出了一个个探头探脑圆圆而墩实的绿色莲蓬,而一堆堆飘浮的水草下面,一串串成熟的菱角也唾手可得,这便是秋天的水乡,我美丽的故乡。生活在南国水乡的人们,是嚼着莲蓬里鲜嫩的莲子和随处可见的菱角长大的。每年秋天到来时,跟随大人们一起收获莲蓬和菱角。常常是剥开莲蓬后,  相似文献   

3.
我的眼前,是一位身材窈窕、面目姣好、温柔文静的年轻女子,而在我心中屹立着的,却是一株根深、干直、周身泛着亮光的翠绿色的树。她说,她忘不了也离不开家乡那片滋养她成长的大地。她一直无怨无悔地努力着,要回报的,就是让大地披上一片绿荫。她,就是最近被评为“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的龚艳琼。志坚者则事可成龚艳琼出身在寻甸县一个贫困的家庭。在那无可奈何的岁月里,她和几个年幼的弟妹,跟随父母亲一起被下放到一个更为贫困的乡村去接受“再教育”。那时,几姊妹不仅没有好的读书条件,就连一日三餐,也常常是吃着上顿愁下顿。从读小学开始,…  相似文献   

4.
我的家乡在被人们称为石头王国的都安瑶族自治县红渡村的下池屯。家乡自古以来没有过自来水。聚居那里的84户340多个壮瑶同胞,吃水是在一个望天小圆塘里打。若是天老爷30天滴水不降,塘底就只剩下浓浓的浑水,即使带瓢去舀,也浓得不能吃用。此时,用水就要到红水河边挑,洗衣、洗菜也要到红水河去。  相似文献   

5.
心中的桃林     
屋外的风暖了,我耐不住要回老家的那片桃林看桃花。闯进家乡那片桃园是一个偶然,是在非典闹得最凶的那个春天,我关在屋子里实在太闷,便逃回家乡去,于是在家乡的田野上发现了一片桃林。桃林有百余亩,林中,两间红砖砌成的小屋掩映在花的海洋里,主人是两兄弟和他们的媳  相似文献   

6.
有一座山脉纵横在北疆那是我难舍难离的家乡神秘的森林绿遍天涯黑龙江从这里奔向远方风雨千年初衷不改松嫩华北把你凝望百鸟依恋的大岭啊闪烁着迷人的北极光有一座山脉纵横在北疆那是生我养我的家乡雅克萨之战让你悲壮古驿路长长让你坦荡嘎仙洞幽幽通达远古胭脂沟金光依然闪亮大岭莽莽八万里啊山脉的走向在太阳之上昨日的蛮荒已走过今天的道路正辉煌大兴安岭啊我可爱的家乡你时时刻刻都在我心上我的大兴安岭@龙泽学 @许志琪 @鲁微  相似文献   

7.
家乡的燕子     
快乐的童年里有很多让我回味的东西,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家乡那与我同住屋檐下的燕子。小的时候,我家住在农村。每当柳树吐出鹅黄新芽、春暖花开的时候,便有一群群披着黑溜溜羽毛,脖子上挂着“红项链”,胸前围着“白褂子”的小燕子欢天喜地来到我家那青瓦屋檐下安家。长辈们告诉我,燕子是吉祥鸟,益处可大呢,一年要为农家捉去许多害虫。因此,就有谁家的燕子来得多,谁家就会兴旺这样的说法。以至于我们这些最顽皮的孩子也不敢去打扰它们的生活。它们嬉戏于田野与瓦舍之间,从农民翻耕过的还透着泥土芬芳的田野里一口一口地含回泥团筑…  相似文献   

8.
山巅马尾松     
转眼间,离开家乡近四十年了.四十年来,每年腊月都要回家乡一次,为逝去的祖辈们上坟,上完坟后便匆忙回家,无暇顾及家乡的山水变化.去年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回家乡住了两天,闲暇时站在场院里,看到梨树沟西面山巅上的崖缝里,长着一棵约5米多高、胸径50多厘米的马尾松.在冰天雪地的北方,一抹绿色摇曳在高高的山巅上,不仅给寂静的高山增添了亮丽色彩,也使整座大山显得生机盎然,不由得令我对它产生了好感.于是,我信步向距场院两里多的梨树沟走去,近距离观赏那棵马尾松的芳姿.一路上,全然不顾脚下乱石的羁绊,大步走在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上.当我走近梨树沟口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水泉井"完全干枯了,满沟的梨树也不多了,裸露的乱石中,多数是山杏树.  相似文献   

9.
路痴     
正我有一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是"路痴"。有一天,她给我打电话说她迷路了,让我去接她,我就过去了。到了指定地方后,我打电话问她具体在哪儿。她说:"你往天上看,有没有一朵三角形的云彩?"我往天看了一眼说:"看到了。"结果她说:"我就在那片三角形的云彩的正下方等你……"  相似文献   

10.
家乡的山楂     
秋季又至,我又一次想起了家乡的山楂,她带着独有的山乡泥土的温馨气息在我记忆的长河中闪烁,荡漾着丝丝涟漪。 家乡那连绵起伏的山坡上长满了一个个山楂墩,矮的至膝盖,高的至腰际。当大地披绿时,山楂的枝头  相似文献   

11.
儿时,我特别喜欢看云。那云朵常使我童稚的心灵产生奇妙的幻想。有时,我看那疏淡的白云丝丝缕缕,就设想让它变成绸锻,任人剪裁;有时暴风雨来临之前,那黑紫色云朵翻卷飘荡,我又幻想它能变成追风的骏马,甚至想骑上它在草原驰骋;有时晴空碧兰,我又幻想天空突然出现一片绿云,飘落在家乡那荒漠的沙丘上,  相似文献   

12.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之际,我们一行沿丹江而下去商南下乡。借检查工作之机,又一次去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金丝峡.真不凑巧,走在路上就见车玻璃上雨星点点,到了停车场雨就大了起来。由于其它同志没有去过,只好租伞,硬着头皮前往。从大门口到景区口,约有三里多路,如书的前序、西皮、二簧的前凑、京剧的过门,吊人胃口,使人急不可耐。我前几次去都是顺沟走,每次看  相似文献   

13.
荷塘童趣     
荷塘,我们的村子。因村子里有一片荷塘,遂取名荷塘村。 荷塘横在村子当中,把千余人的村子南北隔开。村里人沿塘而居,两岸住满了人家,仿若荷塘是最为值得信赖的依靠了。  相似文献   

14.
红柳     
我的家乡在鄂尔多斯高原一个偏僻的穷村落里,那里留给我最深的记忆,便是那些红得透亮红得发紫的红柳.红柳是喜丛生的宿根性植物,家乡户户皆有.农家用它编织箩筐、草篓,扎成供建筑上使用的红柳笆子,不仅方便了自己,也在经济上获得些许实惠.一到秋天,红柳一排排,一行行长得很高很高,像殷红的长缨,生机勃勃;又仿佛火焰般燃烧在家乡的山谷沟畔.这时候,农人们收割下红柳  相似文献   

15.
家乡的酸枣     
家乡,哺育我的这片热土,以她那优美秀丽的景色,那母亲般的慈爱,牢牢地吸引着我,尤其是家乡的青里透红的苹果、清凉沙甜的西瓜、面密甜口的面瓜、甜润可口的仙桃,无时无刻不在牵绊着我的心。但最值得夸耀的,还数家乡枣院的酸枣。当和煦的三月春风吹遍大地的时候,桃花已经争奇斗艳,可酸枣树上还  相似文献   

16.
笑林     
正怕麻烦晚上吃饭时,我爱喝两口白酒。正吃着,中途来了电话,我就拿着手机去阳台接。等回来发现,杯里的白酒没有了。我看了看在厨房的老婆,这时,儿子突然说:"我看你一口酒一口菜地吃着麻烦,我给你倒菜里了。"高考失利一青年男子向大师哭诉:"大师,我高考失利,女朋友也离我而去,请您收下我,让我皈依佛门吧!"只见大师拿出了一沓高考资料,青年:"大师是叫我不要放弃高考,明年再战,是吗?"大师:"我是想说,  相似文献   

17.
岁月把童年的往事都抹杀了,唯有那吃石子馍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年,三哥出山到关中落户,那关中嫂烙得一手石子馍,吃起来又酥又香。我去看望哥嫂时,他们特意赶烙了十几个,我却舍不得吃半口。到了村里,同伙就你一小块他一小块,争着尝新鲜。有个女孩一边慢溜溜地咬着石子馍,一边好奇地问:“这石子馍上  相似文献   

18.
一天,朋友邀我去一家酒楼聚会,上菜时,服务小姐端来一盘油淋淋的菜肴,她报菜名说,油炸麻辣麻雀——本酒楼的特色菜。一时,众人举着争食,吃得口舌生津,满嘴油花,驻谷之中,嚷嚷声不断。我怅然瞠目,弃著悄悄离席。朋友们都为我的举止英名其妙。其实,有谁知道,我对这弱小的生命,心存一份特殊的怜爱和怀念之情。那是孩提时代,我家乡农村,处处可以看到麻雀那活泼可爱的身影,每每可以听到那叽叽喳喳的欢闹声。她们栖息在山间、田野、农舍,给大自然增添了生机,也给我的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我家的木屋瓦檐里,就有许多麻雀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翠竹情思     
我的童年是在竹海中度过的。家乡,那重重叠叠的群山全被翠竹覆盖着。山而飞洒,那单等军计承受九天甘霖;山风频吹,那颗颗绿色摇出家乡的神韵。夏天,每当最后一缕暮霭欲说还休,星星急待眉目传情的时候,翠竹就娇羞地躲进夜幕里。奶奶给我洗完澡,背一把竹椅,带一把蒲扇,牵我到竹林边纳凉。她不时绘声绘色地讲述“斑竹”的故事,不时又一字一句地教我吟诵“叶垂千。剑,干耸万条枪”、“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不俗又不疲,天天吃顿笋炒肉”的联和歌。那年月,肉是没有吃的,那油味不足的笋片、笋丝倒是要吃上个把月。每到春季,竹鞭…  相似文献   

20.
平安树     
家乡屯子西头有两棵同根生的大柞树,爷爷奶奶叫它“平安树”。爷爷说他记事时,屯子西头就有这两棵树。那时,树上挂口大铜钟。爷爷是儿童团长,负责村里站岗放哨工作。有一天,爷爷发现远处的公路上尘烟四起,有一股煞气向村中扑来,爷爷灵机一动敲响了树上的铜钟。钟声吓退了鬼子,保了乡亲们的平安。爸爸和我都是在这两棵“平安树”下长大的。我在外地工作,但我仍念念不忘保佑家乡父老平安的这两棵树。去年我回了趟家乡,乡亲们都健在,唯独没有了屯子西头那两棵“平安树”。爷爷说是被人偷走了。还说自打这两棵树被偷走以后,乡亲们就没过过安生的日子,不是刮黄风、闹春旱,就是下涝雨、发洪水,冲得山上、田地里一条沟一条沟的,就跟鸡爪子似的。乡亲们从此走上了贫困的道路。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想,人们应该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树木的道理。一时的贪图私欲毁了树木,也就等于毁了自已的家园,断送了平安。如今,人们又在两棵“平安树”的位置上栽上了两棵松树。两棵松树长势很好,全屯人都备加呵护。希望这两棵树长大后继续保佑乡亲们平安、幸福。平安树@张明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