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世界》2008,(10)
武夷岩茶的特征,可以用岩韵两个字来概括。人们喜欢岩茶,就是因为岩韵。那么岩韵是什么呢?晚清名人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将武夷岩茶特征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他说,静参谓茶品有四等,一日香,花香  相似文献   

2.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1):36-37
自古有“闽中茶品天下高”之称,而闽茶以武夷产者声名为最著。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大山岩或岩石上所生的茶,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包括蒸青团饼茶,炒青和小种红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青茶)类,即在武夷生产加工的半发酵茶。昔时武夷茶充为贡品,世界茶叶市场上概以武夷(Bohea)为中国茶叶代称,今以武夷岩茶(乌龙茶类)品质优异,脍炙人口,声振中外。武夷所产之茶却有武夷茶与武夷岩茶的区别,它有两种不同含义,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3.
黄贤庚 《中国茶叶》2014,(10):40-40
武夷岩茶是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2002年8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如何认定、表述“岩韵”,很不一致。就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武夷岩茶“岩韵”形成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武夷岩茶味甘泽而气馥郁 ,不同岩茶品种有不同的喉韵特征。本文对武夷岩茶“岩韵”的形成谈几点看法 :1 “岩韵”与气候、土质有关武夷茶区气候温和 ,冬暖夏凉 ,年平均温度18- 18 5℃之间 ,无霜期长 ,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2 0 0 0mm左右 ,山间常年云雾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 %左右 ,日照较短 ,既无风害 ,更无冻害。武夷山土壤地质 ,属白垩纪武夷层 ,下部为石英班岩 ,中部为砾岩、红沙岩、贡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组成。茶园成土母岩 ,绝大部份为火山砾岩 ,剖面发育颇不完全 ,具有母岩的棕红色 ,径风化、冲蚀 ,表面呈棕色松散状 ,厚度 1…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形成“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自然景观而位尊八闽、秀甲东南,素有“丹山碧水”之美誉。“如此名山宜第几,相当曲水本无多”,是对这座百代交誉的千古名山的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6.
巩志 《福建茶叶》2002,(1):51-51
袁枚 (1716 - 1798)字子才 ,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 (今杭州市 )人。清代著名诗人 ,文学家。自幼聪颖。 12岁即中秀才 ,与垫师史玉瓒同入县学 ,乾隆四年 (1739) 2 3岁中进士 ,选庶吉士 ,入翰林院。四年后 ,赴江南任县令。因父丧辞官 ,辞官致仕居江宁小仓山 ,构筑随园。“以书籍诗文为事 ,备林泉之清福 ;享文章之盛名者数十年”。他生性不喜酒 ,不学仙、不供佛 ,惟及喜欢饮茶 ,晚年厚爱武夷茶 ,爱不释手 ,一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袁枚在辞官归里后 ,立意周游名山大川 ,饱览世间奇异风物 ,遍尝各地名茶。登临黄山绝顶饮茶 ,游历过天台、庐山、雁…  相似文献   

7.
<正>武夷山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名山名茶交相辉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可复制的。武夷岩茶品质卓越,风格独特,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影响武夷岩茶品质的因素很多,从茶树品种、茶园栽培管理、鲜叶采摘、加工工艺、制茶器具、设备到拼配包装和贮运,贯穿整个茶叶生产和流通全过程。但是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更是影响岩茶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解读“非遗”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贤庚 《福建茶叶》2011,33(6):37-38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五年来,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这对宣传武夷岩茶、弘扬武夷茶文化产生了进一步的作用。但是,至今还有些人不但对此"非遗"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9.
一、岩茶发展现状武夷岩条是闽北乌龙茶中的珍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武夷岩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园面积从1978年的1666.7公顷发展到1996年的6400公顷,增加2.8倍,其中良种面积4906.7公顷,占总面积的76.6%,采摘面积由1000公顷扩大至4933.3公顷,增加3.9倍,茶叶产量从325.2吨上升至25085吨,增加6.7倍;产值从126.17万元提高到4545.4万元,增加了35倍,每百公斤产值由388元上升到1812元。尤其可喜的是,近几年发展了名优茶生产,经济效益明显增加。1996年名优茶产量达940.6吨,销售…  相似文献   

10.
武夷岩茶品质的感官审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雅玲 《福建茶叶》2011,33(1):45-47
茶叶品质的鉴评方法主要有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感官分析是通用和常用的技术方法。茶叶种类繁多,不同的茶类其审评方法和技术要领有所差异。如何对武夷岩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以区别品种花色和质量的优次,着重掌握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武夷岩茶品质与生态环境初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韵是武夷岩茶独特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形成与鲜叶含有丰量的锰和钾,低量的钙和适量的氮、磷和铝等元素组合有关。而这种元素组合是在栽培过程中不但因单一的某生态环境因素或土壤中单一的某元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各环境因素间以及土壤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相互协调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生态环境适应于不同品质的茶,因此构成岩坑谷——正岩茶——茶坛土;岩丘——中岩茶——岩丘红、黄土;低山——半岩茶——低山红土和溪河阶滩——洲茶——冲积土等四种生态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12.
"蛤蟆背"是武夷岩茶审评术语之一。武夷岩茶经过传统而科学的工艺加工,再经烘焙后,在干茶条索表面出现颗粒状泡点,茶叶冲泡后,可见叶底有不规则隆起的颗粒状泡点,形似蛤蟆的背部,故称这一品质特点为"哈蟆背"。"蛤蟆背"与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火功程度、品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炖火”是武夷岩茶初制流程中干燥作业的特殊工艺。它对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和持久耐泡且具醇厚回甘的汤味的形成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武夷岩茶炭焙工艺的步骤进行详细介绍,探讨传统武夷岩茶炭焙工艺的延续与当下现代化设备生产适用性的演变.笔者认为:传统炭焙工艺形式下的传承是现代化炭焙工艺逐渐完善的基石,对现代化炭焙工艺有着指导性的意义.通过对武夷岩茶古法炭焙探考与调研,传承前人古法技艺,研究适用当下生产需求演变工艺,以期对武夷岩茶炭焙技艺传承与演变...  相似文献   

15.
谢荣 《福建茶叶》2010,32(1):31-33
“干燥是制造各类茶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是散发水分、紧缩茶条,使茶叶烘至足干便于保存又有塑造外形的作用”。茶叶干燥与一般物体干燥不同,作用和要求不同。茶叶干燥是形成茶叶品质的重要过程之一。干燥的目的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  相似文献   

16.
林小荣 《福建茶叶》2015,37(2):21-23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武夷岩茶肉桂的制作工艺,结合肉桂茶树品种特性从鲜叶采摘时间与标准、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复焙等主要工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武夷岩茶产区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东邻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与光泽县毗邻,北与江西省铅山县交界。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产茶历史悠久,传说于汉,见载于唐,兴盛于宋,元代正式成为贡品,是中国乌龙茶、红茶发源地。  相似文献   

18.
走向产业化是武夷岩茶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所产乌龙茶(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具有独特的“岩韵”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产品销往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外,还远销美国、英国等地,内销市场也在不断拓展。随着武夷山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机场的开通和铁路的建成等外部条件日趋完善,加上武夷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日益扩大,武夷岩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现就如何让武夷岩茶走向产业化作如下浅析。1 武夷岩茶产业的现状全市茶园面积6400hm2,产量4130t,全市种植茶叶的乡(镇)有9个,占总数的90%,村有76个,占总数的66%。户有22万户,占总数的61%。茶叶加工厂51家。销售门市…  相似文献   

19.
武夷岩茶优异品质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黄正华  吴成建 《福建茶叶》2021,(8):23-24,46
本文通过阐述烘干与焙火的作用、设备和技术工艺,从而为武夷岩茶的烘干和焙火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