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细菌性肺炎是引起犊牛和成年牛致死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可以是原发病原菌,同时也可以继发于其他感染。2010年12月份,黑龙江某奶牛场发生一起奶牛急性热性传染病,死亡15头牛,经病理剖检、PCR检测、细菌分离与鉴定,确诊为牛巴氏杆菌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混和感染。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1材料(1)供试菌株的分离鉴定与培养。从丰宁县乐拓牧业公司羊场因腹泻死亡的羔羊中取1只进行试验研究,取肝脏做细菌分离,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挑取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的小菌落,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37℃培养  相似文献   

3.
某规模化自繁自养猪场产房母猪出现流产,保育猪关节肿胀、倒地不起、大量死亡,为研究发病原因,采集流产胎儿、死亡仔猪的肺脏、脾脏、淋巴结和关节液,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病毒和细菌分离鉴定,并检测不同胎龄母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结果显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检测为阳性,使用PAM分离到一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经序列鉴定为高致病性毒株;抗体结果表明四胎及以上母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阳性率异常升高;病料分离的细菌经鉴定为猪链球菌,经实验室诊断确定猪场发病的原因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高致病性毒株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佘禄明 《中国饲料》2019,(14):48-51
为对疑似家兔产气荚膜梭菌病感染死亡的肉兔病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其对家兔的致病性,试验采集死亡病例的肠道内容物,划线接种于兔鲜血平板和TSC选择鉴别培养基中,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其同源性,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同时,对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并将病原菌腹腔接种30日龄肉兔,分析其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病料中分离纯化到1株革兰氏阳性菌;通过对细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及生化鉴定确定为产气荚膜梭菌,且在系统进化树中也与其聚为一簇;致病性分析发现,该菌对家兔具有较强的致死性,可使试验组肉兔在攻毒16h后全部死亡。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获得1株具有较强毒性的兔源产气荚膜梭菌,为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疫病诊断和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1998年 6月间 ,北京动物园水禽湖相继死亡 2只成年黑天鹅 ,死前无明显症状 ,死后剖检胃肠道内无食物 ,肝稍微肿大、瘀血 ,肠轻度瘀血。对心血和肝组织作细菌分离鉴定 ,结果分离到纯粹的温和气单胞菌 ,由于该菌的感染引起黑天鹅败血症死亡。1 细菌分离 将黑天鹅心血和肝组织分别接种于肉汤和厌气肉肝汤中 ,37℃培养 1 8h,两种培养液均一致混浊、产气。将两种培养液各取 0 .3ml分别腹腔注射小鼠 ,均于次日死亡 ,取死鼠心血划线于 1 0 %绵羊脱纤维血琼脂平皿上 ,37℃培养 1 8h,均长出纯粹的 β-溶血的灰白色菌落。2 细菌鉴定2 .1 细菌形态…  相似文献   

6.
黑天鹅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6月间 ,北京动物园水禽湖相继死亡 2只成年黑天鹅 ,死前无明显症状 ,死后剖检胃肠道内无食物 ,肝稍微肿大、瘀血 ,肠轻度瘀血。对心血和肝组织作细菌分离鉴定 ,结果分离到纯粹的温和气单胞菌 ,由于该菌的感染引起黑天鹅败血症而死亡。1 细菌分离 将黑天鹅心血和肝组织分别接种于肉汤和厌气肉肝汤中 ,37℃培养 1 8h,两种培养液均一致混浊、产气。将两种培养液各取 0 .3ml分别腹腔注射小白鼠 ,均于次日死亡 ,取死鼠心血划线于1 0 %绵羊脱纤维血琼脂平皿上 ,37℃培养 1 8h,均长出纯粹的 β-溶血的灰白色菌落。2 细菌鉴定2 .1 细菌形…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细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不同猪场采集的样品进行PRRSV检测,并进一步对PRRSV阳性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经BIOLOG细菌鉴定仪鉴定,分离培养的细菌为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suis).利用分离获得的2株PRRSV和一株S.cholersuis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人工感染猪在感染后的第5d出现病毒血症;2份PRRSV分离株单独人工感染的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分别为55.6%和100%;PRRSV与S.cholersuis共感染的动物死亡率均为100%.与单独的PRRSV感染组相比,PRRSV与S.cholersuis共感染后实验动物的发病和死亡时间大大缩短,进一步表明其混合感染具有协同致病性,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某免疫鸭场的病死鸭中分离出l株细菌,经形态特性、生化试验、PCR扩增和血清型鉴定.证明该菌为血清11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人工感染试验显示,106CFU/mL RA经肌肉注射后可导致鸭发病死亡,病死鸭的多个脏器组织均可分离到细菌,而滴鼻接种引起症状所需的细菌剂量为108CFU/ML;对106CFU/mL细菌肌肉注射致死鸭的脏器进行细菌计数,以法氏囊的含菌量最高;病理学变化涉及心、肝、脾、肺、胰、脑、肠粘膜和法氏囊.结果表明,江苏地区存在新的RA血清型,法氏囊是该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9.
鸭黄病毒病为近年来新发的鸭病,给养鸭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深入研究本病的防制,本试验对鸭黄病毒(duck flavivirus,DFV)进行了分离鉴定。取疑似感染DFV的病鸭病料,经细菌分离初步排除细菌感染后,应用RT-PCR检测呈现DFV阳性,处理后将其接种到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和健康鸭胚上进行病毒分离传代。结果显示,在DEF细胞上第1代48 h就开始出现CPE,随着时间的延长CPE更加明显,通常在72~96 h产生典型CPE;接种鸭胚每一代均出现死亡,且死亡时间多集中于接种后60~72 h,死亡鸭胚胚体水肿、出血、发育不良、胚肝严重出血、肿胀或斑驳样坏死等病变。将病毒DEF细胞和鸭胚分离物应用血凝试验、毒价测定、病毒中和试验、RT-PCR及人工感染试验进行检测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DFV,并将其命名为DFV SDbz株。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某养殖场肉鸭皮肤损伤的病因,采集病鸭的脏器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测定了细菌的耐药情况,并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JS01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呈现淡黄色透明光滑菌落,生化特性与棒状杆菌属细菌相似;16S rDNA基因序列与污染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ollutisoli)的同源性为100%;该菌仅对5种测试抗菌药敏感,多重耐药率达87.5%。腹腔接种雏鸭5.8×10~8CFU,可致75%雏鸭死亡;皮下和皮肤划痕接种不致死,但皮肤划痕接种的鸭会出现皮肤损伤。因此判定,肉鸭的皮肤损伤是由污染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潍坊地区送检的病鸡为研究对象,通过鸡胚接种、细菌分离、培养特性、染色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回归实验进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发现,鸡胚接种后96h内不出现死亡,尿囊液清亮、无血凝性。分离到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经生化鉴定为大肠杆菌。将该分离菌株攻毒30日龄试验鸡,16h内全部死亡,并重新分离出大肠杆菌。这些实验证明本病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新霉素、氯霉素、氟哌酸、红霉素、氧氟沙星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王宗焕 《中国家禽》1997,(12):38-38
鸵鸟溃疡性肠炎的诊治王宗焕(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1996年冬初对1只死亡的幼龄鸵鸟经病理解剖,细菌分离与培养,生化试验鉴定和动物接种实验等综合分析,确诊此幼鸵死亡的病因为肠道梭菌(Clostidi-umcolinum)引起...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集宣威市某猪场发病突然、传播迅猛、死亡极快、体温升高到41.5~42.7℃,眼结膜潮红的疑似猪丹毒感染猪病料进行涂(触)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动物接种实验和对死亡动物进行病理剖检等综合诊断,确诊为急性败血型猪丹毒感染,针对性地采取相应防制措施,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接种IBDV强毒“郑毒”株7日龄雏鸡,75%发病,23%死亡;而接种“J_4毒”株者,仅呈亚临床感染,无死亡.于接种IBDV后4天分别以La Sota或La Sofa 灭活油乳剂苗进行免疫.其抗体水平低于未感染的免疫对照组.且“郑毒”引起的ND抑制要大于“J_4毒”。接种IBDV“郑毒”株的30日龄雏鸡,100%发病,45%死亡,且法氏囊出血和迅速萎缩;而接种“J_4毒”株者,则症状轻微,无死亡.于接种IBDV后4天,以Ⅰ系苗免疫,其抗体水平稍低于“J_4毒”感染组.但两感染组均低于对照组,经ND强毒攻击呈100万保护。两毒株对ND免疫抑制上的差异表明,“郑毒”与“J_4毒”有不同的抗原性,可能是血清Ⅰ型的亚型或变异株。  相似文献   

15.
巍山县某山羊养殖户,出生15 d内的羔羊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死亡率高达85%。样品经阿卡班(AKA)、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CAE)、梅迪-威斯纳病(MV)、蓝舌病(BTV)real-time PCR及普通PCR检测均为阴性。样品(脑组织)划线接种于5%的绵羊血琼脂、营养琼脂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 h。结果:在5%的绵羊血琼脂、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直径2~3 mm、稍凸、圆形、湿润、灰白色、边缘整齐、不透明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菌落呈粉红色。经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生化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鉴定为O78型。昆明小白鼠致病性试验显示,致病性较强,实验组25只小白鼠接种后48 h内全部死亡,并从死亡小白鼠肝脏和心血内成功回收到该株细菌。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2018年夏季昆明市某奶山羊场持续发生羊急性死亡原因,从该场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小鼠毒力试验、毒素基因检测及序列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比较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引起羊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对其2个毒素基因α、ε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毒素基因及16S rDNA高度保守,不同毒素型的菌株16S rDNA序列100%同源,经BLAST比对的2个毒素基因与参考序列之间核苷酸完全同源;分离株在接种小鼠后48 h死亡,表明其毒力较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恩诺沙星、青霉素、氟苯尼考、呋喃唑酮、氯霉素等抗生素均高度敏感,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耐药。试验结果可为羊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毒株的特点,本研究采集临床疑似PRV感染发病猪的淋巴结等组织样品进行PCR鉴定,选取仅PRV阳性的组织样品经研磨除菌后取上清接种于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蚀斑纯化、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PRV的TCID50,接种小鼠并观察临床症状,对纯化的PRV和死亡小鼠脑组织样品进行gE基因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RV阳性病料接种于PK-15细胞24 h后出现典型细胞病变(CPE),经3轮蚀斑纯化后PCR和IFA鉴定结果均为阳性,分离株命名为HeNZK-2014,其TCID50为10-9.77/0.1 mL;以1×108个TCID50病毒悬液接种小鼠22 h后可引起小鼠出现奇痒、撕咬、死亡等典型猪伪狂犬病症状,死亡小鼠脑组织样品PRV 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纯化病毒和死亡小鼠脑组织样品gE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0%,与GenBank中2011年以前登录的经典毒株位于不同分支,与2011年之后中国流行毒株位于同一分支,在第48和496位各有1个天冬氨酸(D)的插入,具有变异毒株的典型特征。本研究成功分离了1株PRV变异毒株,为进一步开展针对PRV变异毒株的疫苗及其防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我们于1956年夏,在江苏省扬州市郊首次发现大批雏鹅死亡。经尸体剖检,发现它们的病变相当一致,但经多次细菌分离和鸡胚接种,均没有分离到可疑病原微生物。后改用鹅胚绒尿腔接种,鹅胚死亡并出现病变。初步认为本病的病原为病毒。但  相似文献   

19.
鸡胚的种毒接种是禽流感疫苗生产的一个必要环节.从接种病毒后的死亡鸡胚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通过细菌生长特性观察、显微镜检查、生化鉴定以及16 S rDNA PCR鉴定,结果表明为绿脓杆菌.该细菌对青霉素钾、硫酸链霉素、硫酸丁胺卡那耐受,对盐酸环丙沙星敏感.这是在国内首次报道由于接种引起绿脓杆菌污染间接致死大量鸡胚.  相似文献   

20.
中华鳖红脖子、红底板病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检测广东某鳖场大批死亡的以红脖子、红底板败血型为主要特征的甲鱼 ,对病死甲鱼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采用现场用抗嗜水气单胞菌血清与病死鳖血液作血清学直接凝集反应 ,另外对病死甲鱼进行细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表明 ,血清学直接凝集反应为阳性 ,自同一病例中既分离到细菌——嗜水气单胞菌 ,又分离到病毒—类副黏病毒。该菌对小鼠的LD50 为 3 .5× 10 5CFU。病鳖组织滤液接种 8日龄 SPF鸡胚卵黄囊 ,自 F3 开始羊水有血球凝集现象。滤液及 F3羊水经超速离心作电镜样品观察 ,都有多形态带囊膜的类副黏病毒。细菌、病毒相继人工感染甲鱼 ,结果发现病毒不致死甲鱼 ,而细菌是致死甲鱼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