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社会心态呈现平和、理性的态势。但也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相对剥夺感、社会差异感、社会距离感、身份认同危机和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城市的心理认同,阻碍着他们实现城市化的和谐推进。为此,有效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构筑新型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日益扩大,而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引起重视。从农民工心理问题的背景、主要的表现、以及对此问题的心理理论的解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城市化与市民化趋势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愈渐突出。与老一代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表现为人口流动性大、城市心理倾向性明显、受教育程度高等方面。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困境出发,结合其群体特征表现,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企业教育组织、政府教育机构等三类主体,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现实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培训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课题。借鉴生态干扰学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全面揭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形成的个体生态、组织生态、职业生态和社会生态机理。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心理干扰预测、生态环境优化、个人抗干扰能力提高等方面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培训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形式,对27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情绪、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促进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核心内容。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背景下出现的一类特殊农民群体。当前农民工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因此,需要重视并提升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此,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探究观看短视频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观看短视频会显著并稳步增加农民工的抑郁风险,学历、婚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社会地位与自信心均会影响农民工的抑郁状态;每天观看短视频对农民工抑郁风险的影响在性别和身体健康方面均有差异。为保障农民工心理健康,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作用,政府应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短视频平台运营者应加强自我监管,同时相关机构应加强疏导农民工群体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情绪量表和SCL-90,对随机分层取样的561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情绪智力和心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情绪智力及4个维度与心理健康及9个维度之间显著性负相关,自我情绪调控与运用情绪进入了新生代农民工总体心理健康及各因子的回归模型中,二者共同有效预测其总体心理健康及预测心理健康及9个因子,自我调控和运用情绪能力是预测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楚向红 《河南农业》2012,(20):47-48
大学生农民工作为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新弱势群体,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抑郁、焦虑、失衡等心理问题,给大学生农民工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农民工本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思想状况复杂,心理问题严重。应该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户籍制度的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程度,从而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提高其综合素质,从根源上消除他们的心理思想问题,使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68-170
为探讨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和心理需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选取滨州市某县春节返乡期间新生代农民工779人作为研究对象,自编问卷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和心理需求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属于中等以上;适应城市生活者占17.84%,心理需求缺乏者占22.34%;生活质量不满意者占15.35%,工作环境较差者占25.55%和子女教育较差者占33.25%,新生代农民工渴望留城意愿者占16.17%,社会保障较差者占40.44%。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和心理需求存在问题,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制定系列政策、法规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现实问题,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1.
《天津农业科学》2015,(7):86-88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行为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收集数据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相应地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越高;不同方式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加明显。如何改善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更好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是目前政府或企业等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华东地区三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八个县(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的满意度的实证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当前阶段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基本持满意态度;各项文化服务供给政策、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家庭特征(家庭人口和家庭年收入)等是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且各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次序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一般调查问卷、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更年期综合症的Kupperman评分法以及访谈等方法,对50名农村更年期妇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比较低,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与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口和收入都有相关性,并且与更年期综合症成正相关。最后,根据影响心理症状的各项因素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发展壮大,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影响因素层次分析结构图,结合华南理工大学“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发展前景”调研的6 000余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状态,分析其“幸福”或“不幸福”的原因,并探讨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下,在构建两型社会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因此,干部的能力和心理品质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更好了解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本课题组采取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对蓬莱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样本涉及九个镇街,三十多个市直单位,共发放调查问卷212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对蓬莱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全面了解,对产生心理问题原因做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希望本次针对领导干部心理状况的调研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进入城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日益扩大,新生代农民工事实上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们长期远离家乡、亲人,感到孤单、寂寞,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再加上工作压力大,情感和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比如,自卑、迷茫、仇视、焦虑不安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既损害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又可能诱发农民工心理变异走向极端,极易导致农民工自杀和犯罪。本期栏目刊登此文,希望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当前心理问题的分析,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调整心态、健康生活,更快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8):123-125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指数为研究对象,在280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指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教育程度、工作时间、物价水平、公共设施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指数有较大的影响,而年龄、职业、劳动强度、五金一险、食宿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指数的影响不显著。根据这个结果进而提出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指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学习能力和工作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从调查来看,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并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为适应产业发展的新需要,必须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教道素质,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充分保障其权益。  相似文献   

19.
“Y”模式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地走访和抽样问卷等方式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幸福感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力、农民工为主体的"Y型"幸福提升模式。经分析,此模式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紧密结合,可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偏低,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心理健康工作长期缺失,是制约乡 村振兴的一个因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完备的工作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理论研究基础,能够为服 务农村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支持。高校可以通过普及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积极融入农村综合服 务网络,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做好线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研 究;推进积极心理教育等路径服务农村心理健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