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08年确立的50个体系之一。目前该体系设置育种与菌种繁育、病虫害防控研究、栽培与设施、加工、产业经济5个功能研究室,21个岗位科学家,20个综合试验站,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金霞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为农业部2008年确立的  相似文献   

2.
《河北农业科技》2009,(17):F0002-F0002
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确定的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它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围绕国家目标、产业需求和农民需要,打破部门、区域和学科界限,有效动员、广泛凝聚了一大批农业科技领域的优势单位和优秀人才参与到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上来。该体系在全国共设3个功能研究室、10个岗位科学家、10个综合试验站。  相似文献   

3.
正河北农业大学1955年设立植物保护专业,1956年成立植物保护系,2000年重新组建成立植物保护学院。学院下设植物病理学系、昆虫学系、农药学系和农业气象教研室等4个教学单位。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  相似文献   

4.
1月12日至13日,全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召开的。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副部长张兆林及各司司长,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及有关司司长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财政厅负责人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50位首席科学家。会议特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冯祖强参加,并代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在大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5.
5.12特大地震灾害给四川受灾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地震灾害发生后,四川省农科院农业部水稻、玉米、油菜、棉花、柑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立即行动起来,开展应急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6.
日前,根据农业部的批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有9位专家受聘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科学家岗位,岗位分布于小麦病虫害防控、棉花耕作与栽培、大宗蔬菜栽培与营养、食用豆华中及华东地区综合栽培、梨树遗传育种、桑树栽培、名特茶叶加工、肉鸡疫病防控、水禽产品加工等领域。还有15位专家担任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武汉综合试验站的站长,承担的试验工作内容涵盖了水稻、小麦、大麦、甘薯、梨、祧、葡萄、西甜瓜、茶叶、生猪、肉鸡、蛋鸡、水禽、牧草、蚕桑等农产品范围。  相似文献   

7.
正沈建忠院士,1963年出生于浙江桐乡,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任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主任,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主任,农业部兽用化药和中草药创制  相似文献   

8.
2007年底,农业部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形成50个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和一支国家核心专家团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以工程价值为主导的现代农业支撑保障系统--产业工程体系,还处于零的突破的阶段,为此,2009年12月8日,农业部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高粱改良中心2000年经农业部批准组建,是全国高粱科研、种质资源交换、信息交流、人才培训和对外科技合作的中心。中心在职职工30人,其中国家高粱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名,岗位科学家1名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2,(7):698+811
<正>高志强男,1964年出生,山西中阳人。现为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2007-2008年在加拿大农业部留学1a。受聘"十二五"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冬春混播区栽培岗位科学家、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  相似文献   

11.
李书田(LIShu-tian),男,1960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1984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专业,同年分配到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现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谷子功能试验室岗位科学家、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大豆育种专家——张孟臣 研究员,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石家庄分中心主任,河北冀丰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省院士后备人选、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大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黄淮海大豆产区领军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正>他拥有诸多鼎鼎大名: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科学家、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家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农业部"鸡种质资源优异性状发掘创新利用"创新团队带头人……他尊享诸多光环荣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他获得诸多骄人成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产业体系")"十三五"新增岗位科学家已经靴子落地。产业体系的初衷是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从而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整体来说,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经验,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而且在有限财政经费的支持下,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别是技术应用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花小钱,办大事"。笔者作为  相似文献   

15.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首届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定位、特征和作用,重点对产业技术体系涉及的十大关系进行了热烈讨论,部署了近期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农业部、财政部2007年开始共同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前开展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农产品已达到50个。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设置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聘用50位首席科学家,涉及34个作物产品、11个畜产品、5个水产品;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9.675亿元。2010年安排专项资金96530万元.  相似文献   

17.
2019年12月27~28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岗位科学家邓干然研究员率团队成员,联合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有限公司,在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平垌村,开展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与示范。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土肥水管理岗位科学家、广西木薯研究所李军研究员,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种茎繁育岗位科学家、广西农业科学院申章佑副研究员等以及公司相关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2月27~28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岗位科学家邓干然研究员率团队成员,联合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有限公司,在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平垌村,开展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与示范。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土肥水管理岗位科学家、广西木薯研究所李军研究员,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种茎繁育岗位科学家、广西农业科学院申章佑副研究员等以及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  相似文献   

19.
现任甘肃省著名大麦育种专家,甘肃省农科院啤酒原料研究所大麦研究室主任,西北啤酒大麦及麦芽品质检测实验室质量主管,农业部大麦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大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西北区域育种岗位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产业分会常委,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20,(5)
正沈阳农业大学花生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是沈阳农业大学校属科研机构。学术方向带头人为于海秋教授、院长,现有固定人员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博导1人、硕导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4人。为国家花生产业体系栽培生理岗位科学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产业辽宁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单位,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花生科研工作站所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