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菜用香椿的树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用香椿的树体管理和一般林木香椿不同,它要求培养成多侧枝、多顶芽的矮化树形,才能提高产量,便于采收。通过摘心或短剪、平茬、环剥、喷化学矮化剂和断根等措施,可抑制顶芽生长,使树体矮化,促侧芽萌发,长成多头树形。其具体管理技术如下:,.摘心或短剪:摘心的起正时间、次数、间隔期应根据香椿的品种、生长情况、栽培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据多年生产经验,一年生播种苗、摘心矮化始于6月中下旬,每巧天摘心一次,连续3一5次,即达矮化目的。2.平茬:适合于多年生苗木的矮化。当年生苗木因生长基础差,一般不平茬,平茬后出芽慢;…  相似文献   

2.
菜用香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菜用香椿的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就是选择适宜的品种,采用高密度种植,通过人工修剪与化学调控,使树木矮化,促芽萌发,提高椿芽产量。该技术不但可以常年为市场提供鲜芽,也可为香椿的加工提供原料,具有收效早、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菜用香椿宜采用矮化密植栽培,不仅便于采摘和集约管理,而且可进行大棚温室周年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香椿矮化整枝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香椿作为木本蔬菜已被广泛进行人工栽培。由于香椿顶端优势较强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是一种落叶大乔木 ,幼树分枝少 ,同一枝条上 ,顶芽比侧芽产量高[1] ,因此 ,必须增加分枝才能增加顶芽以提高单株产量。再者 ,香椿长成大乔木后也不便采摘、打药和其他管理。为此 ,笔者自 1999年以来 ,以信阳优良红香椿品种为试材 ,采用修剪、采摘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相结合的技术措施 ,并从中总结出一套分枝多、见效快、低冠矮干的香椿矮化增枝丰产技术。1 生长抑制剂矮化整枝处理香椿苗期和幼树期 ,每年 6月下旬至 7月下旬用多效唑 0 .15 %~ 0 .2 %液每…  相似文献   

5.
香椿的别名椿头和椿芽。栽培历史悠久,山东首先开展菜用香椿的矮化密植栽培和温室栽培。部分地区已将扩大香椿生产作为农村发展经济、增加收益的致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环割及芽体涂抽枝宝,发枝素等措施,研究了促进矮化香椿园幼树休眠萌发和成枝的作用,证明以芽体涂发枝素的综合效果最好。用喷施或土施的方法研究了PP333对香椿播种苗和幼树生长的影响。喷施以250-500mg/L为宜,土施可达500mg/株。  相似文献   

7.
菜用香椿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菜用香椿栽培技术,包括育苗、矮化造型、大田栽植、大棚种植、病虫害防治、椿芽保鲜等方面内容,以提高香椿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 菜用香椿宜采用矮化密植栽培,不仅便于采摘和集约管理,而且可进行大棚温室周年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1.摘心。第一年,当新生副梢茎部有3对20厘米长的羽状复叶时,摘去上部嫩梢,促进叶腋间萌发二级副梢;4~6月需  相似文献   

9.
汪新娥 《今日农村》2005,(12):34-34
目前,香椿作为木本蔬菜已被广泛进行人工栽培。由于香椿顶端优势较强,在自然生长条什下是一种落叶大乔木,幼树分枝少,同一枝条上,顶芽比侧芽产量高,因此,必须增加分枝才能增加顶芽以提高单株产量。于者,香椿长成大乔木后也不便采摘、打药和其他管理。为此,笔者自1999年以来,以河南信阳优良红香椿品种为试材,采用修剪、采摘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并从中总结出一套分枝多、见效快、低冠矮朴的香椿矮化增枝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香椿是我国重要的特产资源,在生产中不需使用化肥、农药等,因而是名符其实的绿色蔬菜。香椿的矮化密植,就是采用高密度种植,通过人工修剪与化学调控,使树木矮化,促芽萌发,提高椿芽产量,不但可以常年为市场提供鲜芽,也可为香椿的加工提供原料,具有收效早、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合理开发利用香椿资源积极发展香椿多功能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平均气温低、土壤含盐量和pH较高、光照资源充足的生态资源特征,根据香椿的栽培学生态适应性,提出了合理开发香椿资源,发展菜材兼用香椿栽培的意义,认为适合推广的栽培模式主要有日光温室矮化密植灌木型蔬菜栽培、农村庭院经济栽培、香椿与其他蔬菜间作栽培和退耕还林生态林培育等。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结构、植物形态以及植物生长过程的仿真与模拟。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深受农林工作者的重视,基于L系统的基本思想。讨论分形的计算机生成技术的植物的结构和形态的仿真模拟方面的应用,所做的主要工作为:将Lindenmayer方法应用于植物形态的模拟。同时利用UurboC 语言编程实现,图5参5。  相似文献   

13.
主成分分析在香椿性状评价和优良单株选择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来源不同的29个香椿样本进行了性状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选优指标主要为质量指标,初步确定选优的形质指标为芽鳞颜色、芽鳞茸毛、初出嫩叶颜色、小叶形态、小叶光泽油亮程度情况、复叶柄颜色、小叶柄颜色、小叶排列紧密状况,在此基础上,选出了16个优良单株,并进行无性系繁殖,为香椿的性状评价、优株选择和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草坪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认识草坪业的重要性并重点介绍了草坪建植、养护管理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治理前后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土壤肥力的各项指标较差,植物难以生长。以生物措施米,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治理后,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的养分库、养分供应强度和保肥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土壤的强酸性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明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后,土壤的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南岭黄檀是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一种较好的水土保持树种,改土效果较好。种植果树等开发性的治理措施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应加大投入与管理力度,增施有机肥,并注意保留地表植被,以促进园地土壤结构改良与土壤肥力恢复,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优化。表2参10  相似文献   

16.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宁油16号油菜摘薹对产量、经济效益、生育进程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摘薹后生育期推迟,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角果数减少,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增加,三次分枝数和三次分枝角果少量出现。油菜籽产量略有减少,但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次摘薹后此现象更为明显。种植密度则以9.00万株/hm2最优。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杨梅资源的利用及生态效益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多角度研究了杨梅资源的利用。浙江省有杨梅3.8万hm^2,年产量近13万t,主产区为宁波、台州和温州等3市,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4.76%和78.39%。县(市)中余姚杨梅面积最大,慈溪产量为最高。主产区大面积平均单产7.50-9.75t.hm^-2,小面积丰产林45.00t.hm^-2;大小年明显,小年减产65.95%,杨梅树冠和树形有极强的阻截暴雨,减少地表径流以及蓄水能力,地表径流比草坡减少11%,,树冠下部凋落物平均厚度5.5cm,每株成年树可保存0.30-0.69m^3的降水量。根部有放线菌共生,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与其混栽的经济树产量和经济效益。杨梅适应性强,幼树耐阴,能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的砾质壤土与成土母质上生长,在残次松林、母树林和杂灌木丝中造林而不需破坏原有植被。同时介绍了各具特色的优良品种及果品营养成分和加工利用。表6参8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香椿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和纤维长度的径向变异和相关性。[方法]应用生长轮材质分析理论分别对香椿的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和纤维长度进行测定。运用SPSS 13.0拟合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纤维长度与树龄相关的模型。[结果]结果表明,32年生香椿生长轮平均宽度为1.382cm,最大值在第9年生时,为2.217cm,21~31年生后生长轮宽度趋于稳定,在0.683~1.000cm范围内波动。木材气干密度与纤维长度随树龄递增。木材气干密度的平均值为0.475g/cm^3,17年时达0.543g/cm^3,之后在0.507~0.564g/cm^3之间波动,趋于稳定。气干纤维长度在797.84~1396.34μm,其径向变异模式属Panshin Ⅰ类型。香椿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和纤维长度与树龄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香椿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和纤维长度两两之间也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经过有序样本聚类,界定出香椿的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13~15年。[结论]为香椿人工林速生丰产、定向培育、材质改良、营林技术和木材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香椿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香椿的当年生嫩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香椿外植体在0.1%升汞中消毒8min条件下成活率最高,香椿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 0.6 mg/L+NAA 0.2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1.0 mg/L,最佳移栽混合基质为蛭石+珍珠岩+泥炭(1:1:1,v/v/v),移栽成活率平均为90%。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毛竹笋用林竹鞭根系吸收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笋用林地下鞭根系统的吸收能力是影响竹笋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充分认识毛鞭根系吸收能力的变化规律,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对浙江省内较为典型的3种毛竹笋用林实施根系取样,并采用吸附甲烯蓝法进行根系吸收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2-4年生毛竹根的吸收能力最强,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转弱。2年生竹鞭根吸收能力较弱,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3-4年生鞭根根系最强壮吸收能力最强,5-6年生竹鞭开始老化,根系吸收能力下降。表3参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